北京尚存府邸22座,如果去掉一座公主府、二座贝勒府, 共有王府19座。其中亲王府15座,郡王府4座。保存比较好的有 8座,即恭亲王府、醇亲王府、老醇亲王府、孚郡王府、雍亲王 府、礼亲王府、庆亲王府、淳亲王府。这些王府大都有比较完 整的府墙及府门、正殿、配殿等主要建筑,昔日王府的面貌基 本上保留了下来。仍然有点王府样子的有7座,即克勤郡王府、 宁郡王府、惠亲王府、郑亲王府、和亲王府、敬谨亲王府、循 郡王府。这些王府或存府门,或存正殿,或残存一些其他建筑, 已经不完整了。残存的王府有4座,即仪亲王府、定亲王府、恒 亲王府、老睿亲王府。这些王府已经面目全非,只剩下残垣与 几间旧房舍了。
在这19座王府中,恭亲王府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醇亲王府、孚郡王府、礼亲王府、庆亲王府、克勤郡王府、郑 亲王府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郡王府、惠亲王府 被列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恭亲王府是目前保存最好的王府。1982年由国务院定为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王府花园已经对游人开放,成为第一 个对外开放的北京王府。恭亲王府坐落在北京前海西街,是清 道光皇帝第六子奕訢的府邸。
恭亲王府有正门两重,均朝南。大门面宽三间,前有石狮 子一对;二门面阔五间。整座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建筑。中 路建筑,进二门为正殿和东西配殿,后面为后殿和东西配殿, 后殿称“嘉乐堂”。这些建筑在层顶镶有琉璃瓦、脊吻兽。东 路建筑,正厅称“多福轩”,后院厅称“乐道堂”,是恭亲王 起居处。西路建筑,正厅称“葆光室”,后院厅称“锡晋斋”。 在三路建筑之后,有50多间、全长160多米的两层后罩楼,东部 称“瞻雾楼”,西部称“宝约楼”。楼中间有一过道,直通后 花园。花园称“荤锦园”,正门为西洋式石拱券门。左右有假 山,迎门立一座刻有“独乐峰”的柱形太湖石。石后有一小水 池。水池后有一面宽五间的“安善堂”,其东有配房“明道堂 ”,其西有配房“棣华轩”。堂后有一方形的水池,并有一组 假山。中路最后建筑为正厅五间,厅两侧各有耳房。除此之外, 在院内还有大戏楼、怡神所、韬华馆、天香庭院、妙香亭、秋 水山房等一系列建筑。
光绪二十四年(1898)奕訢薨,溥伟袭恭亲王,继续住在 府中。民国后的20年代,溥伟将恭王府及其花园押给了西什库 教堂。后因博伟无力还押款,1937年由德国人代为偿还,办起 了辅仁大学,并得到了恭王府的产权。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后 由艺术师范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使用。为适应办学需要,先后 拆除了一些建筑,如花洞、花神庙、前院的四合院等,盖起了 几座楼房,其他建筑基本上保存了下来。现除了王府花园对外 开放外,其他建筑仍被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学院占用。
醇亲王府为醇亲王奕 的府邸。奕 为清宣宗道光第七子。 道光三十年封为醇郡王。醇亲王新府是保存较好的王府,其王 府建筑及其规模基本上保持了原样。如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 生部所在地。
雍亲王府为雍正皇帝登墓前封王后的府邸,于雍正三年( 1725)被降旨改为雍和宫行宫。乾隆九年(1744)改建成喇嘛 庙。如今的雍和宫基本上保留了雍亲王府的原貌。从昭泰门向 北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大都是雍亲王府时的旧建筑。譬如: 昭泰门原为王府的南朝房,天王殿原为王府的正门,雍和宫原 为王府的银安殿,永佑殿原为王府的正寝殿。其后的建筑法轮 殿、万福阁、绥成楼,也都是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或重建、或 改建的。从雍和宫的建筑布局来看,基本上体现了早期北京王 府的特点。
北京王府的破坏,大都从民国开始。但如今,年久失修、 改为他用、推倒重建等因素,仍然在困扰着王府的保存。尽管 一些王府已经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但破坏并没有停止。 在王府内建造了高楼大厦者有之,毁掉王府花园建造大宾馆者 有之,将王府夷为平地建办公大楼者有之。代表中国古代建筑 文化的王府及其花园,毁一座就会少一座,要想再现昔日的面 貌是不可能了。而那些钢筋水泥的建筑到处都是,只要有可能 建造十座、百座、千座也不难。 可王府呢?还能再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