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些我都说不上来喽!
% C/ K E& K9 C2 I& M& S8 |( \1 r1 c0 M4 i% q; v
真正的老北京话2021-11-28 13:19·宋二掰开讲1 ?1 {3 B, O, \
近些年,网络上经常流传一些北京话的帖子。其中所列举的北京话多是一些常用常见词语,而且强调儿化音的偏多,老话儿偏少。本篇所言老北京话,设定了两个条件,一是限于北京城里(今二环路以里)。二是流行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 老北京是个泛概念。它同时兼有地域、礼俗、籍贯、语言、饮食、娱乐、建筑、胡同儿等多重内容。过去有些老人儿不喜欢说北京市,只言北京城。言外之意就是有关老北京的一切话题,仅指北京城里,城外都不能算完全的老北京。本人大致认同这一观点。七十年以前,北京城里与城外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随着老北京人渐渐亡故,很多北京老话儿已极少见诸现代北京人口中,有些甚至完全消亡,成为鲜为人知的尘封之物。 老北京话的形成与构成比较复杂,除了汉语,还含有金、元、清、回等外族语言及其变音,甚至兼杂一些江湖春典(行业术语)。所以有些老北京话有音无字,很难依据汉语逻辑探究它的来源及始末根由。流传于民间的老北京话,口头交流毫无问题,一旦落笔就发生困难,不知道它们到底是哪些汉字。似乎也很难考据详实,只好以同音字代替,个别的连同音字也没有。 老北京话有儿化音、重读、轻声等特点。这些也无迹可寻,日用而不知其规则。本人曾写过一篇《北京话的儿化音》,大体归纳了几点体会,但并不足以概括北京儿化音问题。重读、轻声是北京话有趣之处。北京人语速偏快,轻声一带而过,甚至含混吞字,一般外地人很难听清那个轻声字是什么。重读,则会导致整句话的意义完全不同。基于上述诸多因素,老北京话既生动鲜活,又杂乱难解。以下本人列一些老北京用语,权作简略说明。 1、奥不噔的(ào budēng de):形容甜食过于甜腻。例如:“这东西太甜了,奥不噔的,我吃不了。”北京人常说“奥甜奥甜的”,语义与奥不噔的类似。其来源不详。 2、猜仨攥俩(cāi sāzuàn lià):对别人起疑心,举棋不定。例如:“你不用猜仨攥俩的,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仨是三个的意思,俩就是两个。我常见有些人写“仨个人”“俩个人”,此用法错误。仨、俩都包含了量词“个”,俩人就是两个人,不能写“俩个人”。 3、草刺儿不值(cao cìrbù zhí):常用来形容轻微不值钱的东西,又简称“草刺儿”,也有说“蒿草不值”的,语义相同。例如:“你瞧我干嘛?这屋里的东西我草刺儿也没拿。”,“粮食打下来不容易,不能草刺儿不值似的糟践。” 4、槽布烂旧(cáo bùlàn jiù):也说成“槽旧”。指衣服器物等陈旧褪色。例如:“这衣服槽不烂旧的,别再穿啦。”明代时北京人即把旧物称作“曹”,明人沈榜《宛署杂记》:“物不新曰曹。” 5、蹭棱子(cèng léngzi):做某件事磨磨蹭蹭、消极怠工、故意拖延。常用作指责批评他人。蹭棱子的主观故意程度大于“磨蹭”。例如:“这活儿你到底干不干?说干脆点儿,别蹭棱子。”,“你这孩子太懒,让你干点儿活儿你就蹭棱子。” 6、车喝(chēhe):程度较轻的当面挑拨、开玩笑式的煽风点火。例如:“你别车喝了,我们都快打起来了。”另外还有“筛海”(shāihai)一语,与车喝语义相同。海念轻声。 7、串房檐儿(chuànfáng yànr):指到处租赁房子住,经常搬家。例如:“我这串房檐儿的,今儿也住上宿舍楼了。”在北京话中,房檐儿的檐,有时读二声,有时读四声,加儿化。与串房檐儿相对应的一句话是“吃瓦片儿”,指靠出租房屋维持生计。 8、呲儿piā(cīrpiā):piā,有音无字。pia绝不可读轻声。这是个象声词,形容人滑倒。例如:“刚下的雪,地上滑,你得慢着点儿,别来个呲儿piā。”来个呲儿piā就是摔个马趴。另外,呲儿piā又喻绸缎衣服,形容衣料滑溜儿。例:“这小子,穿了一身儿呲儿piā,就不认人了。”北京还有一句话,说某人唱戏嘴里pia,此处读上声。例如:“他嘴里太pia,不好听。”这个pia指声音扁平而列巴,缺乏高亮圆润的立音儿。 9、攒瓣儿(cuánbànr):指几个人一齐动手收拾一个人。例如:“哥儿几个上去一个攒瓣儿,就把他摁趴下了。” 10、揿头拍子(qìn tóupāi zi):指人自私自利、不顾人情,自己合适就行。揿头,指头朝里、头朝下。头朝下,叫揿着。过去北京管苇席搭的棚子叫“拍子”,装在房檐儿下,为了遮阳,前低后高,叫揿头拍子。这句完整的说法是“揿头拍子头朝里”或“揿头拍子头朝下”。北京还有句话叫“头朝里”,与揿头拍子语义相同。例如:“揿头拍子办事,漂亮不了。”,“这人头朝里,最好别跟他交往。” 11、呿刻(qiéke):总在一些时候说出别人的短处,或别人理亏之处,而这些并不是什么大事和缺点。刻,常念成gèn。例如:“我就有一次借了你五毛钱忘还了,你老拿这点儿事呿刻我。”比呿刻程度重些的还有一句话,叫“揭根子”,语义大致相同。 12、看渗路儿(kàn shènlur):察言观色,先仔细摸清情况再做打算。例如:“这档子事没那么简单,你最好别掺和,至少看看渗路儿再说。”,“这事可说不好,我得看渗路儿。”渗路,原本指细小流水的走向。 13、糊涂骚搅(hú túsāo jiao):又作“糊涂蛮缠骚搅”。指胡搅蛮缠,故意捣乱。例如:“你甭跟我糊涂骚搅,理儿在这儿摆着呢。”,“这人不会好好儿说话,满嘴糊涂骚搅。” 14、蹾儿猛子(dūnrmêng zi):北京话管头朝下扎入水底叫“扎猛子”。扎入水底后不从原地儿出来,叫“蹾儿猛子”。形容某人只露了一面,再不见回来了。例如:“这人,太没谱儿,一个蹾儿猛子就没影儿了,到底还回来不回来啊?” 15、耍杈(shuachā):连比划带说,故意在人前戏弄捣乱。过去北京有一种民间舞蹈游戏,叫“开路”,闲来无事耍着玩儿。耍着玩儿与耍杈语义类似。例如:“今儿咱们是办正事,谁也别耍杈。”,“你甭跟我耍杈,你那点儿小心思我明镜儿似的。” 16、rōu了(rōurle):rōu,有音无字,指快速、脚下带风地走了。例如:“他有什么急事啊?怎么呆这么会儿就rōu了。”此外,rōu还表示快。比如甲问乙:“你这么快就到了?”乙答:“我坐rōu来的。” 17、酽儿咕(yànrgù):说话难听、刻薄,让人不舒服,甚至讨厌。例如:“他嘴里没好听的,全是酽儿咕话。”,“甭理他,这人太酽儿咕。”酽,原义指茶沏得浓,即酽茶。茶太酽口感苦涩,让人不舒服。引申出酽儿咕。 18、庙儿齐(miàorqí):这是江湖春典,指没钱。例如:“今儿我庙儿齐,哪儿也去不了。”庙在春典里是没有的意思。北京人还有一句话叫“庙乙”,指没有。例:“我今儿身上么子庙乙。”(yāo zî miàoyî),么子,即一个子儿(过去铜钱儿叫大子儿),指一分钱没有。 以上这些用语不算很老,也不冷僻,至少本人还经常使用。大概时下的北京年轻人很少这么说了。 & U; o! y4 H- _-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