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东城58处区级文保单位集体体检2021-11-09 09:29·北京东城
; e5 U/ Y) T4 v0 X+ `8 g7 i近年来 文物保护工作 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全民文物保护意识 进一步提高 保护理念 从抢救保护逐步转向 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 今年以来 东城区5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已完成全方位的“体检” 各自健康状况做到了 底数清、情况明 
. D/ T' T. x& B& |- [3 O6 h( e/ B: t, U2 O, y3 X
“中西医结合”全方位“体检”
3 R& I0 O4 d/ |. Z' u文物本体安全、防护设施、环境风貌、管理使用、灾害风险等,都是此次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的“体检项目”。东城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地基是否下沉、墙体有没有开裂、存在哪些潜在风险等等,这些都包含在‘文物体检’项目之内。” 
2 L; V* F4 H) V' Y
9 X, V; ~& u+ o1 l ]工作人员运用“回弹仪”技术为文物“体检” 此次东城区“文物体检”,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既有“中医”的“望闻问切”,又有“西医”的“医学”技术手段。该负责人解释道:“‘中医’的‘望闻问切’通常是工程师根据经验肉眼判断。比如,像四合院这样的文保单位,建筑主要都是木结构的,工程师通过查看梁架、屋檐是否有水渍来判断其屋面渗漏情况。工程师有时还会用手敲一敲木柱,判断木柱里面是否已经空了,从而预判文物受病害的程度。” : E" J' v% L* M5 z: b7 | i
1 v% E) @* r6 d7 {工作人员在翠花胡同27号四合院使用“裂缝计”测量山墙裂缝 “西医”则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扫平仪、红外热成像等专业设备,进行数据化的检测方法来辅助判断文物病害情况。该负责人说:“以前给文物‘体检’的时候,工程师总是拍照记录下看到的画面,这也属于传统的‘中医’方式。同样的情况下,用卡尺测量数据再拍照或记录,甚至绘制成为文物病害图,这就是‘西医’的方法了。” 此外,此次“文物体检”还运用了全景VR等技术手段,并在部分重点石结构文物(如石碑)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摄影测量建模等科技手段,进行更为详细的数据采集建档,开展保存状况的记录、监测,进而为文物的保护修缮、规划管理、展示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
- k" T: ?. b& P“一物一档”同步云端管理 ) g$ g- |9 Y1 v: X& U8 n
此次“体检”的5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每一处都有专属的“病历本”。 记者看到,在这些“病历本”上,用文字描述、照片标注的方式详细记录了该处文物的“体检”过程和病害情况。 
& J9 m+ N7 k. H2 `3 }6 [7 @! p
0 N9 H! G! {( J; M工作人员使用“扫平仪”对文物建筑“体检” “这些‘病历本’是对文物病害问题的初步分析。”东城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东城区已完成全区5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汇总分析,编制风险评估报告白皮书,对文物基本状况进行核实梳理、对主要病害问题进行重点标注记录。同时,东城区还结合“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理念,将“文物体检”“病历本”数据同步云端管理,实现了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一物一档,以及一物一套全景VR数据,形成了“一图三库”的监测管理档案。 该负责人介绍,“一图三库”的监测管理档案中,“一图”是指文物地图,“三库”分别为文物基础信息资料库、文物健康体检资料库、全景信息虚拟漫游资料库,均为此次调研采集的录入成果。 该负责人说:“后续,我们将逐年建立包括文物保养巡查数据库、四有档案管理资料库、文物历史照片资料库、文物历史地图资料库,三维模型资料库,争取早日实现东城区‘一图八库’的电子档案。未来,我们还可以与文物管理使用或管理单位实现数据共享、区域联测。”
1 l, \: T. q- Y( ~8 e. S6 S" M建立“全生命周期”文物台账 . T/ v% k' k& w: Q$ }' K% d
经过专业团队历时半年的勘察诊断,“文物体检”结果显示:东城区5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体保存状况良好。 
7 p6 j/ J; b! G" V" g$ w! O3 M7 O/ g7 O
工作人员使用“摄影测量建模”技术为原成寿寺皇帝敕谕碑文物“体检” “少数文物保护单位存在险情问题,相关风险点信息已经纳入台账,今后将定期进行监测对比。”东城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文物保护修缮工作将基于此次文物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有序推进,区分轻重缓急、分类施策,按照风险、区位、权属三个筛选原则,优先解决重点区域的高风险项目,实现东城区属地责任范围内相关文物的动态化监测管理。 据了解,东城区正在推进的“专业筛查”管理制度,专业的文物体检由第三方专业机构正在逐年、分批次进行,现已初步建立了区保的健康档案和台账,今后几年可以陆续推广至各个级别文物,逐步形成完整的“全生命周期”文物台账和数据库。 未来,东城区将逐步实现全区管辖文物的科学化、精细化、动态化管理,有效提升文物保护管理水平。
. Y. l/ A3 F2 d6 G# s) N! V# y记者探访 文物是这样体检的
; f+ R- Q( J/ H! W# h, v2 F5 h原成寿寺皇帝敕谕碑 摄影测量建模技术让数据更精准
' e: A* l1 o) b8 Y' h在钟鼓楼文物保管所内,原成寿寺的皇帝敕谕碑正在这里完好地保存着。第三方专业“文物体检”机构北京未名文博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有的架设着扫描仪,有的则举着一个长杆模样的设备,正在对皇帝敕谕碑进行数据采集。 ; d' [9 y. A7 d0 F# p4 I9 u
3 a& l2 h; w: ?0 G$ A原成寿寺皇帝敕谕碑文物数字化摄影测量模型成果 “这是三维激光扫描和摄影测量建模技术,除了可以高精度、高清晰、高分辨率地获取文物建筑外观、高度等属性,还能分析如倾斜歪闪、变形变位等风险病害的详细数据。”该专业“文物体检”机构负责人马赫说。 2 Z% L: ~9 A- C9 ^) b9 u& ]" b& S
/ ~9 m* i7 C, N7 H! R! J9 b8 @
原成寿寺皇帝敕谕碑三维激光扫描分析倾斜歪闪 原成寿寺的皇帝敕谕碑是此次接受“体检”的文物之一。据了解,成寿寺原位于柏树胡同21号,东配殿是关帝殿,西配殿是观音殿,西部还有多个跨院,规模很大。成寿寺内的皇帝敕谕碑立于明朝正德二年(1507年),1987年10月,该碑被运到东城区文旅局院内保存,现存于钟鼓楼文物保管所。 经过一番现场数据采集和运算处理,一座立体的与实体碑一模一样的皇帝敕谕碑呈现在电脑屏幕上。再经过数据分析,皇帝敕谕碑的长宽高以及倾斜角度等详细数据也都展现在屏幕上,形成了数字化档案记录,为保护和修复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
) U) A; Y1 D$ P0 n1 Q翠花胡同27号四合院 红外热成像印证视觉判断 4 S8 B0 y6 ^1 e. h+ C( @+ f
与原成寿寺的皇帝敕谕碑不同,位于东华门街道翠花胡同27号的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四合院,“这样有居民生活居住的文物,往往会为我们的‘体检’增加难度。”马赫说。 
2 W' }; I; I5 Q+ D5 T) z
6 f: l# Y! W8 r, m翠花胡同27号四合院文物体检与风险评估记录 翠花胡同27号院曾是李大钊等人的办公旧址。走进这处四合院,共有两座大门和17栋房屋,肉眼可见的是这里的文物建筑存在较为明显的自然老化现象。院里的墙面部分已经风化、脱落,屋面的瓦件也有部分破损,存在杂草生长。马赫说:“这些肉眼可见的文物病害对建筑的耐久性会造成一定影响,但主体结构基本安全稳定。” “你们看这处房檐和墙面都有水渍,可能存在渗水情况。”一位工作人员说着,随即拿出红外热成像仪器进行检测。马赫向记者介绍道:“红外热成像技术主要是用于辅助如检测墙体受潮、空鼓及屋面渗漏等病害状况的。你看这图像上的色差,红色区域表示温度较高,蓝色区域表示这个地方温度低,这就说明这个区域存在潮湿或渗水情况。”红外热成像的检测结果印证了工作人员的视觉判断。 " W8 b4 z3 b* w5 t
花市清真寺 VR技术建立数字全景档案 位于崇外街道西花市大街80号的花市清真寺是北京著名的清真古寺之一,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花市清真寺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后多次维修扩建,始成规模。 
' q& ~7 v( e5 x9 ]/ I3 H+ a3 K8 \0 w3 Z( a5 w6 Z' N
花市清真寺全景VR记录数据 走进花市清真寺,主建筑礼拜大殿位于寺院西侧,大殿前廊宽阔,檐角微翘,再配以青石台阶,使大殿显得庄严肃穆。此次文物“体检”对象主要包括礼拜殿、上谕亭、重修礼拜碑记碑和上谕碑。 在给花市清真寺“体检”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地面扫平检测、木材含水率测定、红外热成像检测等多种技术手段,最主要的是采用了文物全景VR数字化技术手段。马赫说:“通过全景VR技术,我们初步建立了真实性、可靠性高的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全景档案库,后期可将全景二维码应用到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宣传展示。” 记者看到,在全景VR技术下,可以拥有“云游”花市清真寺的体验感,从室外到室内再到空中全景,完整真实地还原了花市清真寺的结构样貌和环境风貌。 马赫说:“通过给文物‘体检’,发现并记录文物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风险隐患,提前预防、尽早消减风险因素。因地制宜、一物一策,既坚持全面普查初筛,又坚持重点风险重点监测。”
文字:王慧雯 图片:北京未名文博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编辑:张博 审核:魏晓颖
% ^$ s4 b0 L$ \0 q' }: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