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燕山深处 于 2021-5-18 10:29 编辑
1 S) { D' V" M) W
/ w+ E5 F. ?! a. y) w% S明代及之前称“西山霁雪”
, C I8 s; A: o' {- K) s' w
( ? b% d# U9 t/ \“西山晴雪”碑(1994年10月摄):
; y" r* M1 U* r" o5 p6 F: H
3 p+ W% d, \- ^8 m! H; z g& v
' R j* W" y( i; U# h2 |6 t1 U$ d) {4 Y
西山晴雪(清·张若澄绘):
8 L: V- f; e# N4 m6 ^- ?* i
* s9 r( r6 F: }- T
8 u9 h/ c6 T$ \' Q) @历代诗咏:
& A1 D* L) b& W0 ]; v【元】陈孚《西山积雪》诗: 冻雀无声庭桧响,冰花洒檐大如掌。 平明起视岩壑间,插天琼瑶一千丈。 夕阳微漏光嵳峩,倚栏更觉爽气多。 云间落叶有径否?想见樵叟披青蓑。 《观光集》
. e0 W( [" V* d; N4 V
# r1 x0 E% w" L2 N. ?$ H H【元】无名氏《西山晴雪》(折桂令)词: 玉嵳峩髙耸神京。峭壁排银,叠石飞琼。 地展雄藩,天开图画,户列围屏。 分曙色流云有影,冻晴光老树无声。醉眼空惊。 樵子归来,蓑笠青青。 《太平乐府》
4 i# M# }! [" V" J$ i' ]% j
6 m: _7 C- h% Y' _1 Y! u, _" ?【明】杨荣《西山霁雪》诗: 西山日上雪初晴,素壁银屏万叠明。 髙树迎风霏玉屑,小桥流水涩琴声。 恍疑沧海通三岛,绝似昆仑见五城。 但使年年足丰稔,桑麻燕雀遂生成。 《燕山八景图诗》 - z& {. X: a+ j. y/ @" F
0 N. \5 y) I" d% J8 k% A【明】金幼孜《西山霁雪》诗: 海上云收旭景新,连峰积雪净如银。 晴光迥入千门晓,淑气先回上谷春。 瑶树生辉寒已散,琼林消冻暖偏匀。 玉堂相对题诗好,移席钩帘坐夕曛。 (同上)
, c3 E4 \' u; w) j
+ o+ z+ E1 H. X6 m《集咏燕地八景全图》中:(未知作者,时间应为明代或之前) 西山霁雪 寒山雪满凤城西,霁景天开入望迷。 冷艳平铺幽谷合,清光遥映彩霞低。 影摇晴日眩银海,势压层峦叠玉梯。 厚积琼瑶堆万壑,古今诗客喜留题。 5 w8 k3 a1 E0 e* Z; B$ i* n
+ d% h/ d' g4 l- @- j9 `. o
【清】乾隆皇帝御制《燕山八景》诗: 西山晴雪 银屏重叠湛虚明,朗朗峰头对帝京。 万壑晶光迎晓日,千林琼屑映朝晴。 寒凝涧口泉犹冻,冷逼枝头鸟不鸣。 只有山僧颇自在,竹炉茗椀伴髙清。 (《乐善堂全集》) ) v8 n' w- C# Y' u) S8 A
, M$ i) ^4 G# G! V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御制《燕山八景诗叠旧作韵》: 西山晴雪 西山峰岭层叠,不可殚名,因居京城右辅,故以西山概焉。髙寒故易积雪,望如削玉。今构静宜园于香山,辄建标其岭志之。 久曾胜迹纪春明,叠嶂嶙峋信莫京。 刚喜应时霑快雪,便教佳景入新晴。 寒村烟动依林袅,古寺钟清隔院鸣。 新傍香山构精舍,好收积玉煮三清。
. F I: E" q( u! Q ; U% L8 P& V7 e( ]# w
【清】和亲王弘昼(乾隆皇帝之弟)作《燕山八景》: 西山晴雪 千岫参差帝阙西,银屏一派素辉齐。 树枝尽是琼葩缀,樵路都为玉屑迷。 淡抹晴霞浑似绮,暗融朝日未成泥。 丰亨来岁端堪卜,叆叇祥云入望低。
+ E! u8 \/ T& G6 ?" p
【清】嘉庆皇帝作《燕山八景》(1798年): 西山晴雪 云开雪霁宜穷目,西望银峰矗玉京。 层叠瑶葩风舞洁,迷离琼蕊旭晖莹。 高低积素陂陀隐,远近含滋圭璧盈。 盼泽正殷纡圣念,四郊农作恰初耕。(去腊京城三冬无雪,入春来亦未优霑。今将及春分,东作方兴,正殷盼泽。偶拈咏此景,引睇西峰,渴祈时玉之立霈也。)
8 a4 ^# s( D; Z8 R7 ^) H& k% q/ n% k7 m* r
4 F2 |/ w4 | w" a/ e* i1 ~5 H6 L; T& a
4 ?! Z! M7 ]0 a
/ N: w1 b; c* v K+ Q" ^# n8 m' s F1 y; ~8 A5 B8 ]& I4 {5 w9 K- g/ p
0 s; r2 Y, ]( N+ h1 E' D# \6 ^. H3 e' F; p/ z/ r!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