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井,还是要看隆福寺的北京西单传统文化联盟2019-09-16 18:06:58& a! Y1 T( H' Q/ f. S: i# R
老北京城曾有一座香火极盛的寺庙,寺庙前还发展起了一条热闹非凡的商业街,曾一度与南京夫子庙构成南北方最具代表性的两处大型寺庙商圈。 " b% d3 R7 V& Y G3 Y& ?
c' M8 R! }# o/ g
后来,寺庙遭遇火灾,灾后重建,庙会依然繁华,再后来这条街上出现了一座依托寺庙而建的商业大厦,准备进一步扩大发展。大厦建成后不久,被一场长达八个小时的大火烧个精光。而这条街也日渐没落,渐渐退出商业中心的舞台。 民间传,寺庙屡遭火灾很邪门,也传是那场邪乎的八小时大火烧光了这条街的风水;又传是这条街复建牌楼时挖出了巨型石龟,运走后破坏了风水;还有传新修的牌楼阻挡了风水;更有传原寺庙格局遭破坏,商业气息打扰了寺庙的神佛,所以导致没落......寺庙和寺庙街在老百姓口中越传越神秘,越传越说不清。 
! E t! Y T% P7 X& w
- s" C# r; |2 u' W5 T& {0 I2 m这座庙便是始建于明代景泰三年,京城唯一的番、禅同驻的寺院,隆福寺。这条街就是当年“一日能消百万钱”的隆福寺街。 如今的隆福寺大街成了人们心里的怀念与故事,盛极一时的繁华与令人难忘的小吃和商品,成了遥远的记忆与略带忧伤的叹息,还有一提起就被传的非常邪乎的故事。而隆福寺也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 a0 E* a9 O$ j8 g) l E0 Z$ u1 o+ J
其实隆福寺不仅不邪乎,还有着举世无双的精美藻井,堪称藻井界的无尚精品。 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由细密的斗拱承托,象征天宇的崇高,藻井上一般都绘有彩画、浮雕等。 被誉为“稀世国宝”的“北京隆福寺藻井”现在珍藏于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是国家一级文物。 下面,是“颐和吴老”老师为我们带来的详细介绍和细节展示: 隆福寺正觉殿藻井·建筑北京古建博物馆(先农坛)的太岁殿里展出有一个“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精美藻井,其原是北京隆福寺万善正觉殿(三宝殿)三世佛的释迦佛头顶上的藻井。隆福寺始建于景泰三年(1452年),1976年地震后拆除,但是藻井得以保留,1991年修复后在古建博物馆展出。 藻井平面为圆形,分为四层(有说五层的、也有说六层的),每层都是雕刻着云纹(云纹有贴金、有施彩、有本色)的圆形托架上建有木构建筑,由下往上圆形托架直径逐渐递减,到第四层云纹圆形托架内附加以云纹正方形托架,正方形托架上也有建筑。 这些琼楼玉宇的寓意我想不外乎就是佛教中的四大部洲、八小部州吧。 第四层(最上层)正方形云纹托架上建筑有四座,每边一座,为三开间重檐歇山顶建筑,四座建筑之间有八间拐角游廊相连接。第三层圆形云纹(云纹部分还保留着贴金)托架上有建筑十六座,其中有八座三开间前出抱厦的重檐歇山建筑,八座一开间单眼歇山建筑,之间有廊子相互连接。第二层圆形云纹托架上的建筑也是十六座,但是建筑与上层的又有变化,其中八座是三开间重檐歇山顶建筑,八座是重檐圆攒尖顶的亭子,相互之间也有游廊连接。最底层也就是第一层圆形云纹托架两侧为斗拱,上面承托着三十二座建筑,建筑是三座一组,中间以亭子隔开,亭子为重檐圆攒尖,三座建筑均为重檐,但是屋顶略有变化,中间的建筑为重檐十字歇山顶,另两座虽是歇山顶,但是其中一座正脊上有塔。总体算起来藻井上有楼亭建筑六十八座。 笔者注:建筑深色的均是原来保存下来的,原木色为后修补的。 当然藻井是寺院建筑的组成,其设计和佛教也是密不可分。从藻井平面看就是佛教里的“坛城”,从侧面看就是“须弥山”。藻井的顶部为“天文图”,天文图外圈为二十八星宿图,再外侧为释道儒三家诸神画像,藻井四角还有四天王(天文图、画像、造像下次发文单说)。 好了,还是看图说话吧。 正中圆形为藻井,其外为新作。 
5 m6 J( w; L2 y6 X2 T& c4 w' o- T) a4 | C. N7 j2 U2 w0 ]' P
露出天花部分有两层 ; R$ L# [. V+ z5 O9 _0 h. j
! n |+ |" `* l1 x# r5 w

. ~2 k- \+ P! g6 u j, }
4 Y: h8 }5 t+ J d % `- V; P3 P! R$ c: X
% ?$ t" s* o2 I; _
内部结构 
& k: [% s4 e$ v/ }' `4 `, |: }8 {5 n& ^6 \
隆福寺万善正觉殿藻井老照片,内侧彩画保留完整,两侧云托上还有供养人 , o3 N& H8 K% I. Q: H
8 u! h7 M7 k$ T! ?+ b; k, u
同角度对比,结构没有变化 
: d+ d" Y, r7 ~* ]! a Z
+ t0 i) g8 C. G4 |6 w, s藻井平面图 
( z! B, t% z' c8 ~% R
; L9 h4 j) `, n9 X9 {/ a# [- N d 7 Q" _+ Q' L* ^# o
/ D+ g$ M7 e ~0 u0 V u
顶部为古天文图,天文图两侧八块隔板里的彩画已经消失 * c$ u) W9 [. a% u2 ?# H g2 ^
, F! ]/ J- w/ d" `
坛城,和上面藻井的平面异曲同工 1 v6 D6 D. G8 \
- f1 B5 _7 C2 c* R9 `5 c8 ` m
雍和宫的明代铜质须弥山 i7 N# `) j' I/ v
2 l! x+ F# I' J2 i+ [5 A( ?' c
局部四层楼阁,上为星象图,和隆福寺藻井异曲同工 
0 U# s3 A' J2 x5 ^, B: o- H6 e, y0 [
最上层(第四层)的建筑,两边拐角游廊是老的 4 Y8 }; J' d! c) a
2 O8 }( h$ V- a, W0 T$ R+ B2 ]第三层建筑,基本是老的,可见第四层的云纹是彩绘,第三层云纹是贴金 9 ]4 l- T7 [' p. {# h+ W% [# g0 b6 Q' W. s
2 _) I X4 w% ?& f第二层和最底层建筑 8 I0 c: p3 v( y! t; h! q
+ G6 @3 S$ n0 A; o8 v, i1 x' k; l+ Z2 Y' m第二层 
$ p" N+ E( Q) K2 i# [; h7 s
0 Q: @" n7 F6 ]$ V : e* y+ w% _7 ?" ~. k$ T# \
* P& {. t7 D% }: f- C+ \, Q
2 E% X% C2 a6 R4 A
( C0 c) I4 q- A3 x2 a, n最底层(第一层)建筑 $ }6 F. O( E" v( `3 x) d
) c7 d# o+ b9 O4 C3 C( n9 T
最底层的云纹和斗拱 
- H( `* o) R- `7 F8 k* G- S+ D9 `/ `: y) o& X% g. z
这两个是老物,数百年烟熏火燎已变色,可见正脊上的塔形饰物 
: p, p4 j* e3 t' m0 p. W! ?9 P/ u7 ]* V U& }- N

2 `" I- ?4 j" F2 F1 g' Y9 I4 V5 @4 d1 C2 }

" ?1 K* C* m" o( z- ^' N9 q) f. q7 O9 x% R3 d E

2 y2 g' _& J, P2 w. s& c
6 I; g, ?( y# K% Q: c隆福寺正觉殿藻井·塑像正觉殿藻井四角各有一尊塑像,应是护法的四大天王。天王身穿铠甲、怒目圆睁,每尊天王均是一只手臂高举,另一手臂下垂、手攥空拳(也可能手里曾有法器)正在发力,怀疑原来是托举圆形藻井的,四尊护法天王守卫在象征须弥山的藻井四方,即起到装饰作用又有承托藻井的功用,可见古代匠人的聪明。 天王塑像为整木雕刻,什么木质不得而知,但有说是金丝楠木。 另外。从正觉殿藻井老照片看,原来藻井的周边有供养人的塑像,古建博物馆也曾经展出过。供养人塑像应是曾经为隆福寺捐过资、出过力的信士将自己塑像置于藻井周边,以期永远供养。 藻井四角的天王塑像 , {. |' Y" |. y0 y) q, w
: t0 b* ^0 [; t1 Q/ n) ]- D6 }- Q2 \' K
四天王塑像 . g [$ ]& h' n: d" v
S5 p$ a5 V3 n+ C
, {! ^; f8 s0 X* D" e8 }
( E/ x+ f! j+ f
1 E# _6 Y6 m, s
+ ^# x4 ]* K9 q$ A; ^% ]) s8 s
" s) E- ]7 g' m& w( t. w% v1 [5 j
' ?( v0 P. j: g/ Q" ]! p4 O7 ~
& r' v% E2 c) G/ N( h; `0 o
3 T) G0 f' ~& p' H, B1 Y1 f; r
! Q" A" J. Y0 e / r, G$ C- w6 h$ y) ?' x
) ?# P0 }3 @% C: i+ P+ W( `
5 p9 @+ l- P; c* j: H L
" Q: A Y* }* x" P
正觉殿藻井老照片中可见供养人塑像 - P( {; \6 _, I; W
1 W) R; A; h) S3 e这是古建博物馆曾展过的供养人塑像(图片来自网络,谢谢拍照者) # E. K* l7 {1 |9 [- G
& y" p# V2 W# J5 W/ J; h隆福寺正觉殿藻井·人物彩画篇前面说过隆福寺正觉圆形殿藻井分为四层,其中有两层是在平面“天花”之内,圆形藻井外侧为了和平面“天花”更好的衔接用环形“天花”做了过度,环形“天花”共二十块,每个“天花”均绘制了人物彩画。另外在圆形藻井里面,顶部是圆形的“古天文图”,“天文图”周边用也用环形“天花”过度和四层藻井的最上层链接,并形成藻井的穹顶。环形“天花”共八块,每块也绘制了人物彩画。 也就是说在圆形藻井内部的顶上绘有人物彩画,在圆形藻井的外面和平面“天花”连接部也绘有人物彩画。 内部八块“天花”上绘制的人物应超过二十人,由于年代久远彩画基本全部消失了,仅保留了一点人物的局部。局部文物带给我们的信息是:人物都是头戴冕,冕上的长版顶部有阴阳鱼图案,长版前后坠有小“珠帘”(十二旒),头上有光环,手持笏板。这些是什么人物?是“帝王礼佛”还是其它有待进一步研究。 藻井外部与平面“天花”衔接的二十块环形“天花”上绘有更多的人物,二十块“天花”中除有一块“天花”上彩画全部脱落,其余基本上保存完整,粗算人物彩画最少要超过六十人。二十块“天花”中彩画有二人一组(一块“天花”为一组)的,也有三人、四人和五人一组的,只有一块斜板上绘有六人。 人物特点: 1、人物均是头戴“诸葛巾”(纶巾)、双手持笏板面朝一方,头上有光环,多数白面书生留胡须,个别红脸扎髯似钟馗。 2、只有一组五人面朝前方,每人“诸葛巾”前写有“王”字,其它面朝一方的人物应该都是面向这五人的。 3、众多人物中只有三人与众不同,一位是光头僧人模样;一位头戴帽子与众不同,戴的貌似清代圆形官帽,帽顶戴珠;再有一位长相凶恶,红脸扎髯三只眼。 这么多人物到底是何路神仙?有说二十八星宿的、有说释道儒“三教合一”的等等,我是闹不明白了,还是等知者释疑了。 此人物彩画应是明代绘制,其绘画风格与北京智化寺明代人物彩画非常相似。 藻井 E; d0 u4 _% s# E2 u
* F, t- R+ H: T/ y$ y5 ]2 U2 M3 u藻井内部环形天花彩画 
% u& }/ ]; `. [. Q; D3 A
3 y5 Q" x7 H9 D8 P7 Q! R( a# l藻井外部环形天花彩画 
- |/ e% B- w. o5 d1 H3 I& t3 { D/ R5 F$ X
藻井内部环形天花上的人物彩画。仅剩下俩个天花有彩画残存了 + |7 b: [9 d& r( |* G0 Q% s
/ R+ M- v$ W% r( w. f ' ~* N' p( `3 R( ^. X
. q7 L9 s U! H
内部人物彩画的局部,头戴冕旒,上绘有阴阳鱼 
; z7 a( v" [: u; S) E9 l2 L$ @! |/ u( `8 _

: r0 z! ^; M8 J8 h% b& V: [3 Z- n! Q! X( p, {, C
" F3 g& Y2 J, C$ }
7 j5 @, ^( B+ @- k
3 H" A; L5 N8 _+ q0 k& x- K2 Y! r: ~/ z
藻井外侧彩画。这些人物都是手持笏板面朝一方 
% Y/ r3 f* w( f' h+ s: U- @: w; X% y, N" D3 ]; U
这里出现个僧人 9 u k7 e0 p7 E: e
7 i* k0 \: ]( e

, F. a+ A( \8 Z1 _3 R2 }/ _% n; Q6 |/ y% t
$ {! Y1 B2 o8 G* j, ?, n) S, P" P0 N
: f8 C& l6 D& s3 {+ g
M- b( C1 e( R! y! t8 b
7 _6 C: M. z: s$ ?3 O8 x
这里出现个“三只眼”(红衣者) 
/ \9 k9 U4 O: ~# g3 B4 E4 |; a- t$ H( }
& U {7 g' P4 r
# T" e, {+ b7 K. H7 k" w这里出现个戴“官帽”的 
2 F- t3 K0 n- P
! o" u& C! S" ^" s% r0 j2 K5 C. A9 |
+ R: B. r" u) p& w8 d5 M( H( j
6 r+ q z) b- g- K% U这五人帽上均有“王”字,应该是这群神仙的“头人” ; B" N9 V- m {4 p# P7 T
/ X' X" G% G- u+ ~ ' T/ N* L; g. n8 }0 ~; b, D
7 D R5 v" Z/ g. B
隆福寺正觉殿藻井·天文图篇天文图我是一窍不通,百度搜来一段,“1977年夏发现的位于北京隆福寺正觉殿藻井顶部的一幅星象抄本。成于明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天文图用传统盖天画法画在藻井天花板上。是用传统盖天画法画在正八角的藻井天花板上。板为正八角形,每边长75.5厘米。板上裱糊一层粗布底衬,表面涂深蓝色油膝。星象和有关联线以及宫次、文字等用沥粉贴金。图中以半径不等的几个同心圆分别为示内、中、外规和重规,还有联接内外和二十八宿距星的二十八条赤经线,但未标出黄道。最外轮廓线的半径为八十七厘米,画面稍有残缺,现存星数一千四百二十七颗,属《步天歌》系统。经综合分析:天文图所据母本当是一份不晚于唐代的星图,其中直书秦分野(古雍州)为京兆的,尚属初见,现藏于北京天文馆”。 对百度这段标成红字的笔者需要解释一下:第一、藻井天花上的天文图并非画在正八角的天花板上,而是和古天文图一样是画在圆形天花板上的。挨着圆形天文图最外圈写着二十八星宿名称、十二分野和地支。第二、为何说天文图的范本不晚于唐代?因为古天文图的分野一般均标注“秦分野为雍州”,而隆福寺藻井天文图分野却为“秦分野为京兆”,其原因就是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隋京兆郡为雍州了。第三、藻井的天文图现在并没有在北京天文馆,修复隆福寺藻井时从北京天文馆收回了天文图。 天花板上的古天文图 2 K& l2 O" a6 V3 \ Q& i% F5 \
+ ]$ l' Y. I) o8 Q( P- t

( x3 k) i% C g2 q3 E$ A
# Z" X+ E( F& p* v中心园为北极圈,大圆为赤道,没有标出黄道 
& J) O5 p n1 t; y' F+ q$ [$ {
* P& L2 @ d5 I4 a" N9 @3 H笔者单独拍摄最外圈二十八星宿、十二地支和分野,然后和中间天文图拼接 
4 Q9 p9 D" z% B0 @
5 s, h: Q9 n0 O$ O: z这就是二十八星宿、十二分野和地支,点击图片看大图可见“未,秦分京兆,鹑火之次午,周分三河,鹑尾之次巳,楚分”和二十八星宿之“鬼井” 6 c/ P( S0 z1 a: [( f
5 m1 k% f! G* Y0 @: U; z! |7 s
以下看官自己看吧,有的字迹实在漫漶厉害,不过可看到天文图底衬的布纹 
k. D1 M. @% Z2 {* Y9 d7 |# T$ W* X2 \* ]7 {
% y3 i% {; Z7 d
2 b, ~2 x5 A1 i" v, `
% a0 h- F$ Z1 U, o, ~1 m: M$ M
4 z3 j% b& t5 J" H7 ^/ t/ w! t
这是网上借来的古天文图,和藻井天文图相差无几 
+ v3 p: E7 ]% I. u! F; H' m3 t4 S9 h3 D, t

5 @7 \6 z' g- r. J/ D+ S$ e5 r* `0 g: ]) s
附:隆福寺藻井天文图地支、星宿、分野, 子、元枵、女虚危、齐分野、属青州。 丑、星纪、斗牛、吴越分野、属扬州。 寅、析木、尾箕、燕分野、属幽州。 卯、大火、氐房心、宋分野、属豫州。 辰、寿星、亢角、郑分野、属梁州。 巳、鹑尾、翼轸、楚分野、属荆州。 午、鹑火、柳星张、周分野、属周之三河。 未、鹑尾、井鬼、秦分野、属京兆。 申、实沉、觜参、晋分野、属并州。 酉、大梁、胃昴毕、赵分野、属冀州。 戌、降娄、奎娄、鲁分野、属兖州。 亥、娵訾、室璧、卫分野、属河北。 隆福寺毗卢殿藻井藻井由小木做和木雕纹饰将四边形、八边形、菱形和圆形组合在一起,中间井芯为一蟠龙,盘龙由金丝楠木雕刻,在多边形组合形成的小三角形、菱形里面雕有龙凤,龙为行龙,凤为站立状和飞翔状两种。 藻井展出前经过大修,但凡木头本色的均为后补。这里要说明的一点,藻井边上的说明说井芯的蟠龙是独木雕成,实为三块儿木头组合而成的。 
3 \; l+ P( J, i# G3 A$ @/ f% E* e' q' b. j G* h
6 B- }9 k o2 ^2 L* Y' T
) p! |8 B% @2 s; s/ Q. ]" X% y' B藻井平面 + A! r) U8 ^4 x
$ g3 d1 d: S9 G " X0 I* `. v: u# @8 b- h7 z
, U( e9 |. e: R. \5 o* p ?- i ; |/ D8 Z3 Z8 L3 \/ d- b
, \" n! `+ I! w! R
井芯蟠龙 
, T" l" X+ n; h/ o5 ]4 y A! ~" O/ {
/ Z% h" C4 I: N2 ~2 W2 p
+ W* q% s+ X% j4 s0 n
蟠龙下颌的那一面 / M; d/ ~0 [9 {/ j: b6 s. R! A
6 y$ Y# {0 A( P下垂的龙头 
5 M$ A3 m |1 r1 \
7 v6 }3 \' D8 i0 I- ^这是明清时期保留的龙凤 
* Z& Y- \! N, G8 ~+ l+ B& U+ }0 X6 o
4 z% `: {: o! f2 ]
% {, {; P8 y5 }飞翔的凤凰,两腿蜷缩在腹上,可惜头部残缺 ; k+ X6 m, u9 `7 v4 J8 Y7 |
) ~' q4 h8 P9 N" Z9 i
$ J+ _1 w( R' }, g
" f6 }5 Y8 Y" u+ n0 Z说是独木雕成 ' r2 i0 {2 c2 Y9 w
8 @$ v; X" I" I& v
细看实为三段 0 Y8 A! \0 } R: n
' b) w" I5 m& d0 r- o7 H8 m/ ?9 I&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