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古刹智化寺,悠悠古乐六百年原创北京西单传统文化联盟2019-08-16 17:58:50- B/ D4 R( Q" _
​ # G. e3 O1 A- Z' c0 K: }9 N. r- u
* ?1 _% ~6 F' A$ m# P7 Z
银河SOHO形状奇特,是众多摄影爱好者的网红打卡地。 离银河SOHO不远,拐三个弯,从禄米仓胡同东口进去,就能看到胡同里的智化寺。  智化寺山门 ( k# V& A& Z. M
智化寺,四进的院子,面积不大,来头可不小。 智化寺是明英宗宠信的司礼监太监王振的家庙,建于明正统九年(1444年),是北京市内最完整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早在1961年,智化寺就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与智化寺一起,共同传承500多年的还有“智化寺京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智化殿 京音乐表演的大殿图源智化寺官网 6 k. L1 S+ t% f2 W) J
前几周,分别在什刹海、南锣鼓巷、动物园和西单为大家带来了北京高阶旅游指南前四篇:万宁桥、北河胡同、五塔寺和西单的几处古迹,今天,我们来到朝阳门附近网红拍照打卡地——银河SOHO,为大家奉上北京高阶旅游指南之五——明代古刹智化寺,悠悠古乐六百年。 配合下方小视频食用更下饭哦~ 王振 首开明代宦官专政先河上面说到,智化寺最初为明代宦官王振的家庙。王振,何许人也?  智化寺内存王振像 ! X5 w: c% z) J J: u
王振,明英宗一朝他曾掌管司礼监。众所周知,明代有宦官乱政,汪直、刘瑾、魏忠贤等都“赫赫有名”,而王振,可以说是这几位的“前辈”,明代宦官专权,他是第一人。 那么他为什么能得到英宗恩宠,把持朝政的呢? 一方面他在英宗心里树立起自己的威势。王振本来跟着宣宗,因他“庄严自持”,有机会“见知于宣庙”,给宣宗留下了好印象,英宗对他颇为忌惮。因为怕王振向宣宗打小报告,英宗举止进退都先会向王振咨询,连行幸妃嫔都受到王振的干涉,甚至后来还一直尊称他为“先生”。 另一方面,王振“狡黠得帝欢”,想办法取悦皇帝。  明英宗朱祁镇像 ) X) Z3 Y. k0 A7 \4 o
这种恩威并施的方法,对小皇帝英宗很是奏效。于是,他得以越过数位宦官掌管司礼监。此后,王振又引导年少的英宗“重典御下”,以防大臣欺瞒蒙蔽。随着大臣们一个个下狱,王振渐渐掌权。 然而正统初年,太皇太后张氏听政,委托内阁掌政,在内阁数朝元老(“三杨”)的震慑之下,王振心有忌惮,暂时收敛,尚且还能守规矩。 但是,一到太皇太后驾鹤西去,内阁的老臣们,杨荣已先卒,杨士奇因其子杀人被捕入狱而坚卧不出,只有杨溥在朝年老且势孤,新的阁臣又势轻,王振无所顾忌,越发飞扬跋扈。 
: a8 V! h r( e
7 c: x3 [0 c$ X, k9 i4 j据《明史》记载,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曾置铁牌于宫门,高约三尺,上铸:“内官不得干预朝政,预者斩。”这块铁牌,就是这时被王振命人摘去的。 自此,明仁宗、宣宗开创的宽厚仁爱、繁荣昌盛的中兴局面刚刚露出曙光,便转入到黑暗的宦官专权时代。 随后,王振在京城为自己建造了一所豪华的宅第,并于宅东“建智化寺,穷极土木。”智化寺建好后,得英宗赐名“智化禅寺”。  智化寺山门 图源智化寺官网 7 `" U9 S$ O( o6 y: n4 J/ l
此后的土木之变,一般认为是由王振而起。 《明史·食货五·大同马市》有记载:正统十四年(1449),“时也先贡马互市,中官王振裁其马价,也先大举入寇,遂致土木之变。” 也有学者认为,将所有原因都归于王振,与史实不符。 《明史纪事本末·土木之变》记载:“正统十四年春二月,也先遣使二千余人进马,诈称三千人,王振怒其诈,减去马价,使回报,遂失和好。” 再结合当时瓦剌“邀索中国贵重难得之物,稍不餍,辄造衅端”的记载,应该是瓦剌先挑衅,王振减去马价,不但没有误国,反而还是捍卫国家利益的表现。 不过在随后,王振不顾满朝文武的反对,怂恿英宗亲征。由于轻敌和指挥乏术,导致英宗被擒,明军覆没过半,王振也死在这场战争之中。  瓦剌与明朝战争场景复原
7 y3 Y) |3 ]" l! q英宗复辟后,追念旧事,还为王振立旌忠祠于智化寺内,并塑像纪念。 清代御史沈廷芳 一位让智化寺由盛转衰的男人虽然王振被认为是误国宦官,但因为当时佛教盛行,加之英宗的保护,智化寺不仅没有被人们“恨屋及乌”,还香火不绝、法事不断。 直到清乾隆七年(1742年),山东道监察御史沈廷芳,路过禄米仓胡同,见到智化寺“其后殿西庑,逆振之像,俨居高座,玉带锦衣,香火不绝。殿西檐下,现有英宗谕祭之碑,褒其忠义。”  沈廷芳像 & W' v+ y/ l: r- A
沈廷芳曾参与《明史》的校阅工作,熟知王振“窃柄弄权、肆奸纳贿、构衅瓦剌,乘舆播迁,致令宗社几倾”的历史,认为王振“罪恶滔天,古今共愤。”因此,他“观览之下,不禁发指。” 出于对宦官专权“渎乱朝纲”的憎恨,沈廷芳上奏皇帝,请求“祈敕下地方有司,立毁其像,投诸水火,并仆李贤之碑,以示惩创。” 这封奏折洋洋洒洒八百多字,得乾隆皇帝“著照所请,行该部知道”九个字的批准。  乾隆皇帝像
8 l ]& f9 _" O& M) d自此之后,智化寺开始变得破败不堪,尤其在1900年“八国联军”的肆虐下,寺院建筑更是残败,往日神采飞扬的佛像蒙上了厚厚的尘土,参天的古柏被砍伐殆尽。  智化寺山门 上世纪三十年代图源:微博@蓝灯心绒
6 p5 A+ b+ R- F4 o; V, _- i" v 智化寺钟鼓楼 上世纪三十年代图源:微博@蓝灯心绒 % p4 I2 b4 E" S' g r/ b1 r- y
民国时期,智化寺内的僧人只有靠出租房屋维持生计。北平沦陷以后,寺内情况更加恶劣,院内住着卖羊肚的、卖蚕豆的、煤厂等各种小生意人家,佛殿内经常停放棺柩,尘土垃圾、污泥秽水,狼藉满地。 智化寺京音乐:空门禅乐 古韵梵音作为王振的家庙,智化寺穷极土木,极尽华丽,尤其是寺内的京音乐、转轮藏、藻井和壁画。  智化寺藏殿的转轮藏——北京最古老的转轮藏 图源:微博@任超壁下观
8 _. r6 P. R6 g; Q: d4 W 智化寺藏殿的藻井 图源:新浪博客李毅军
" Z" H# N6 z# K: P 智化寺万佛阁的明代壁画 图源:新浪博客李毅军 % d% @$ [0 b1 ^' W0 `8 q+ G. \- t* y& c
尤其是京音乐,不仅融合了宫廷、佛教和民间音乐为一身,还是我国唯一按代传袭且至今保存完好的古乐,与西安城隍庙鼓乐、开封大相国寺音乐、五台山青黄庙音乐及福建南音一样,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音乐。  《清江引》工尺谱——智化寺京音乐第27代传人胡庆学
+ d4 @* m1 ]3 \) v' y在明朝,寺院除了礼佛、颂佛要用到音乐之外,还用音乐款待客人,但只有智化寺的音乐具有宫廷色彩,这要归功于王振,他依靠司礼监总管的权力在1446年将宫中音乐带到了自己的私庙。  智化寺山门 上世纪三十年代图源:微博@蓝灯心绒
- B) \0 P( b Q: `, [上世纪50年代,潘怀素、查阜西、杨荫浏等音乐家,曾先后来到这里,在庙堂下的古树旁聆听智化寺艺僧们的演奏。 听罢,他们认为,智化寺京音乐与唐宋古乐有关,“最晚也和北宋的‘鼓吹教坊’有关”。无论是从乐器、乐谱、乐调、曲牌和演奏方法都较多地保留了唐宋旧制,其中的大多数曲牌,更是来自具有中国古典乐曲特点的南北曲。  京音乐表演 左二老艺僧吹奏的乐器叫“管子” 是京音乐的“灵魂乐器”
1 U# ?* v8 {4 B自此,京音乐得到了有识之士的重视,被纳入中国的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不久,北京市文联成立了音乐研究会,召集过去的艺僧恢复演奏,还举办了几次小型的演出,老舍、梅兰芳等文艺界的名人都到场聆听了这美妙的音乐。 八十年代,在佛教领袖班禅赵朴初的支持下,北京市佛教协会的凌海成先生,将智化寺的老艺僧和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们集中到一起,成立了以智化寺京音乐为主的北京佛教音乐团。 这些年逾古稀的老艺僧,万万没有想到:暮年来临,反而又回归了年少之时与音乐朝夕相伴的时光。“西柏林、慕尼黑、科隆、巴黎……”数年后,他们都还能扳着手指清楚地数出曾应邀演出过的每一座城市。 6 l9 h- Y8 m: `4 P# j4 F
$ ]" j% p8 W$ y- p. u8 e U* S
不过随着老艺僧们年纪越来越大,后继无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终于,智化寺找到了和京音乐十分相近的河北固安区屈家营音乐,两者之间,甚至有些曲牌都是一样的。于是,六名十六七岁的屈家营男孩,被挑选到智化寺学艺。 ! Q' ^' ]# r& F6 o% Y& \4 a' {3 m
3 t/ u* C/ h$ z3 Z+ {
靠着师傅的口传心授,徒弟们成年累月地练习,然而5年后,在智化寺经费短缺不能维持徒弟们基本生活需要的情况下,他们纷纷选择回乡,结婚生子。 几经波折,数年过去,当京音乐再次面临“濒危”的情形之下,当年的“徒弟”们最终又回到了智化寺,成为京音乐第27代传人。 
: Q( j* y1 M" P9 Q+ r# S: M% C$ n% |+ U0 `7 `
清江引、喜秋风、醉翁子、千秋岁、金字经、华严灯赞、滚绣球、水鸭儿……这些曲牌,或来自宫廷、或来自佛教、或来自民间,如今在每天的上午10:00和下午3:00,都能在智化寺的智化殿,都能听到这些来自500多年前大明王朝的古乐梵音。
1 t: P# Z0 E0 L4 u! E! T4 S4 Q0 S
/ O! F( R% `6 }4 p'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