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地安门附近,每天回家都能路过“秋栗香”——正宗怀柔板栗。入秋以来,秋风渐凉,但总能看到长长的等候队伍,人们执著且有序。常常看到他们手捧着一袋袋热乎乎的栗子露出喜悦的笑容…… 下面的转贴翟鸿起先生著的《老北京的街头巷尾》中的《糖炒栗子》,与大家分享学习。 糖炒栗子 按照正常的语言法则来说,应该叫“炒糖栗子”才合理,但这是约定俗成,就这么传下来的,若是真改过来,反而会闹笑话。 秋后干果店出售糖炒栗子,是30年代初期才有的事。当时在北平有一部分山西籍商人经营干鲜果品,山珍海味,又叫海味店。前门大街五牌楼南路东有“通三益”,大栅栏西口路北有“聚顺和”,大蒋家胡同西口外路东有“信义源”,另外还有几家批发庄。而这些是手工炒栗子。用电力搅拌炒栗子,那是抗日胜利以后才出现的。大砂粒、饴糖、铁锅,锅下加煤,街上便散发出特殊的香甜味。 这里所说的是街市上卖炒栗子的小贩,他们用长方笸箩,装上炒熟的栗子,论斤出售。小贩所出售的炒栗子较商店的价格便宜三分之一。前门大街是南苑进城必经之地。也是东车站外地人下火车疏散之地。小贩们非常活跃,售价当然要谎,买回一吃,方知上当。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明明看着油亮的栗子,像是刚出锅不久,为什么剥开一看,那栗肉干得不能上牙咬了?他们这种骗人的道道出乎人们意料。原来小贩随身带一小瓶植物油,隔两三天就往栗子上洒点油,然后用一块布使劲地猛搓,再看那栗子个个油亮,谁敢说不是当天炒的?这种整旧如新的炒法,还真能蒙哄一部分贪便宜的人,要不说便宜没好货呢!可为什么总有人上当呢?就是一个道理——人心不足,既然知道“便宜没好货”这个理儿,还去上当,那不是活该吗?如果人人都不去买那次货、假货,他们也就改行啦!而今可倒好,越贵越有人买,同样的东西,有人专去买那价高的,那不是活该是什么?他愿意上当,谁拦得住啊? 要说北京的糖炒栗子,那就得属西单大街的“栗子大王”了!抗日胜利后,干果店相继增设了糖炒栗子。工人拿一把像是和尚用的那样的方便铲,在炒锅中翻过来翻过去,差不多快熟了,便往锅里倒适量的糖稀。炒熟后,过筛子,倒笸箩里,小棉被往上一盖,论斤出售,那栗子才面软香甜。那“栗子大王”是谁?这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在西单北大街舍饭寺东口迤北,路西有一家食品店,专营各色茶点小食品——公义号。这家的炒栗子以香甜个大著称,又通过电台广告宣传,“栗子大王”的称号,就在京城叫开了,因而生意兴隆。该店经营者每年白露一过,便派人去怀柔、延庆一带,收购板栗。当时半山区的农副产品,由于交通不便,运不出来,因而价格较低。公义号收来的栗子,要经过筛选,剔除杂质和虫蛀,然后才下砂锅。公义号店门前有两台电力炒锅,这是当时最早用电力炒锅炒栗子的商号。火候匀、糖多、个儿大,当然售价要较其他店略高些。那才是真正的“货高价出头”呢!那栗子取得了主顾的信任,虽两锅同时炒,也供不上卖!总有那么七八个主顾在店门前等候,就是要买那刚出锅的热栗子,等上二三十分钟也值得。 栗子不易多吃,尤其是儿童更不易过量,栗子含有淀粉、糖份,孩子们吃多了影响正餐,饭后容易涨杜,胃弱的人,更不易多食。曾经听说过两人打赌吃栗子,结果赢的人,由于过量,闹得胃穿孔了。
/ l! R3 O3 ^+ e5 o Y" v" 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23 22:35:0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