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的确很令人惊讶,但是我们所能够做得的确份非常的有限。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老的城市肌理的消亡是伴随着新城建设而出现,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成体系的保护机制和法律法规,因此很难有效的对这些行为加以控制。这是政府在制定政策和监督政策执行力度上的不足。 北京的老城需要被保护,但是这种保护是在持续保持呼声几十年之后,在最近见几年的时间才逐步的愈发高涨,原因很简单,从1994年起,北京的胡同就开始了成规模的大量拆除与改造,到2006年近12年的时间,北京的老城肌理除各个区块内的“孤岛”式保留外,可以说基本上已经破坏殆尽,再加上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使这一破坏趋势变得更加难以控制,有些或者说有大部分院落就这样的自我消亡了,在旧有的格局中,加建房屋以便出租,使一户已经在解放后住进n家人的院落又住进了很多的流动人口,因此加剧城市生活压力与生存压力,同时也使老城区的消亡进一步加快。但是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并不是导致北京老城走向衰亡的直接的和最为主要的原因,其主要原因还是在旧有四家宅院公有化之后,这种破坏在一代人或两代人的时期并不明显,在第三代人口出现之后,就逐渐显现出来,如1976年之后,住在北京城内的居民普遍开始在院子内搭建小厨房或是储物间,而随着第三代人口的逐渐成年,新的生存空间也在院落内生成,如占据原有四合院中花池子的面积在盖一间小房,使人们的生存空间得以施展,但代价是老的私家宅院的格局被破坏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体现在过去的危房改造的行为中,曾经有一段时间胡同中的老院子普遍需要对梁顶实施维修与养护,而当时这一结果的直接表现就是,老房子的瓦、脊等建筑构件被更换为水泥瓦和红土砖,使老房子的历史积淀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与削弱。这就造成了“老院子,新房子”的现象; 因此北京城市肌理的破坏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并且没有得到良好的遏制与改善。所以在出现这种拆除保护性建筑的行为及已经不足为奇了。 $ J- [$ z0 i5 P* I" ?8 |# C2 I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6 16:57:1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