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下馆子,就是香 老北京故事 2020-05-14 12:44:55
) e5 n6 {% J: J ; x) ?% r6 ]6 C
8 b- ~" `# R4 G( [7 [ E/ N `8 G为什么叫“下馆子”不叫上馆子
4 k) v' f9 `, e D5 F+ y+ V1 L7 M- ]% e/ Y9 K b4 J4 V* J4 E
北京人到什么地方,一般要说上什么地方。比如到公园玩,要说上公园玩。到单位,会说上单位。
但北京人到饭馆吃饭,往往要说下馆子,却不说上馆子。
据说曾经极少数跑江湖做生意,或是极少数离家苦行的人,为了凑合填饱肚子,才在自带干粮外选择饭馆。如此看来,饭馆专为社会边缘人士提供有偿服务,其社会地位比较低下,于是就有了“下馆子”的说法。
时至今日,“顾客是上帝”,早已不是从前的环境,但是大家已经习惯了。而咱北京人则更喜欢生活化更浓一些:“走,搓一顿去”。这都属于“小菜一碟儿”的最基础。
北京饭馆的等级
. K6 |! }$ ?& f: q) w+ L8 I
2 F3 t0 w$ h4 ^ w4 j1 b# v, v老北京把到外边吃饭,叫下馆子。“馆”指饭馆。其实老北京吃饭的地方,不都叫饭馆。吃饭的地方,也有等级。
饭摊儿
5 D3 ]4 }0 O) `" C2 _4 N* @
; L& J9 i' _$ Y3 s7 c
最低级的叫饭摊儿。支块案子当桌子,摆条板凳,就在旁边起火做饭,现吃现做,现做现卖。有的连案子都没有,买了站着吃、拿走吃,随您便。很多北京小吃,就是这样起家,这么出名的。
饭铺
8 A) ]+ B$ I; ?. L
9 m: T3 b3 `, q' \再好点的地方叫饭铺。饭铺有门脸儿,但地方不大,没有过道,进门就是桌子凳子,有的连前后厨都不分,烟熏火燎都看得见。对主顾的照应也简单实在,一般都是家里人担着,当家的掌勺,自家人伺候。
饭馆儿
9 m9 P3 X% w3 D, T$ G
$ m% O/ M: D1 ?! j8 ^. K+ x再好点的就叫饭馆了。饭馆地方大,分前后厨,有专人照应。饭馆的装修和摆设,也比饭铺高个档次,起码窗明几净,桌椅讲究,茶酒具备,饭菜花样齐全。
但一般的饭馆只是厅堂,没有单间。也有的饭馆专门经营特色,因看家本事或招牌饭菜而出名。
老北京这样的饭馆不少,如西长安街的长征食堂(人称高台阶儿),新街口的西安饭馆,文津街的朝鲜面馆,以及烤肉宛,混沌侯,都一处,一条龙,李连贵大饼等。
饭庄
$ Z% R1 W4 J) u
( n; L7 f, Z4 F( j最高档吃饭地方叫饭庄。
饭庄往往前厅后院,楼上楼下,雅座高间儿,颇有些侯门似海的气派。饭庄有名厨名菜,包办宴会酒席,环境优雅阔绰,茶房穿着讲究。
茶房就是伺候人的服务生,一个个精明干练,干鞋净袜,五官端正,谈吐大方,照应周全,透着那么和气体面,还都一律男生,不用女的。
饭庄不但招待讲究,上菜也比大气,不像别处炒一个上一个,亚赛一勺儿一勺儿喂猪。饭庄上菜先凉后热,一上就是齐全的。
根据要菜的排场大小,一个或几个茶房,手托硬木雕花的大抢盘,一次到位。老北京的大饭庄,都是男茶房不说,还从不管满酒,菜齐饭齐一律外边伺候,不叫不到,图的就是宾至如归,不干不扰,您用着消停。老北京的大饭庄,一般人家吃不起。
; K5 h* U' I6 I* e2 \' e3 d5 v
. Y0 s& ^9 R% w- S: P早年间,老北京的大饭庄很多。
如八大庄:丰泽园饭庄、晋阳饭庄、正阳楼、功德林、鸿宾楼、梅府家宴、四川饭店、仿膳。
八大堂:会贤堂、同福堂、惠丰堂、聚贤堂、聚寿堂、天福堂、燕寿堂、庆和堂。
八大楼:东兴楼、泰丰楼、致美楼、鸿兴楼、鸿庆楼、萃华楼、新丰楼、安福楼。
八大居:福兴居、万兴居、同兴居、东兴居、万福居、广和居、同和居、沙锅居。还有个柳泉居。
八大春:芳湖春、同春园、东亚春、庆林春、新陆春、大陆春、淮阳春、春园。
四大坊:泰合坊、六合坊、均宜坊、明宜坊。还有个便宜坊,等等。
, [& F: |& M ~
5 z* f) p" P: l. p" Y, \这些大饭庄,延续至今的,寥寥无几。
9 ?- j! P4 _4 [3 p0 p/ n" [! f
0 K1 y6 P' Z% |" e/ T
除了特殊情况或实在对付不过去了,老北京人居家过日子,一年四季几乎不下馆子。即便有客,也在家里热闹,既亲切又便利。
有道是:好吃莫过家常菜,味道全在各家鲜。家里才最温馨。
" h B9 M; W8 _( v; q, E) j9 S j3 m6 m5 s' v; l% P% a
老北京人家不怎么下馆子,不是抠门儿花不起,是不烧包儿。
烧包儿,就是有俩钱儿烧的,动不动就打肿脸充胖子,瞎花钱。老北京人最忌讳烧包儿,讲的是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上,船破有底,真人不露相。
2 j( U( j& N- F0 Q3 B3 n6 s
' c9 |% w. @8 N9 C所以,在老北京,“下馆子”这词儿,不但不显着光彩,还或多或少带着几分“烧包儿”的意思。
饭馆儿里的黑话
$ z+ b$ R7 h9 P* n) q! L; |9 k$ X
. {7 n1 k* _: n2 q( ^. k
话说回来,您如果不是在这个行当里您真不知道,油称“漫”,香油即“香漫”;糖称“勤”,红糖即“红勤”;酱油称“沫字”,黑酱油即“黑沫字”;盐称“海潮字”;即使简单的数字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非用“日、月、南、苏、中、隆、星、华、弯”来代替,“嘿,师傅,买25条鱼”,要说:“混水字月中着”。不是“混”这道儿上的,您还真不知道!
做菜也有讲头儿,“漫大联儿浪荡着点儿”-“炒这个菜油加大着点儿”;
“漫大联沫着点儿”-“这个菜油小着点儿”;
“这个人可娄”-“这个人狗狗松松”,意思对这人要小心点儿;
厨师若要大便了-“吊桥”,小便-“碎呼碎呼儿”,
这工种里也有说头儿,饮食行业——“勤行”(不是特指做吃食的买卖家儿,还有很多勤行儿)。
面点工——“面案儿(二)”
炒菜的大师傅——“红案儿(二)”
做面点的大师傅——“白案儿(二)”。
" n/ B2 ~' z$ h& y' E
3 ^1 w6 p2 D' l8 X: d8 W这些太专业了,应该没几个人知道。不过平时,只要北京人一多,哥们儿姐们儿都在这话就都跟上了,比如喝酒的时候,老北京人说喝酒,咱们“逗一口儿”,咱们“喝会子”,咱们“海喝一顿”“一口闷、走一个,撅一瓶儿、吹一瓶儿”。
二锅头——“二嘚子”;开水叫——“滚水”;饺子包子盒子——“馅活”;面条怎么吃?——“锅儿挑” 或“过水”。
在北京以下这些不是吃食
) X" c" M$ _3 T; d$ {: u( w: ]( q; i) c, p+ c
大耳帖子——巴掌
怂包蛋——怂人一个
菜包子——干什么什么不行
老油条——圆滑不厚道
毛兔子——不靠谱儿
拌蒜——走路不利索
废物点心——没用的东西
肉头——肉呼呼的
废物点心——没用的人
* B6 V/ d3 Y( B;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