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W- D, j8 M/ ^; O: G; l 张莹(1924.7--1969.6.3)原名张松岩,出生在辽宁省开原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只读了几年私塾,便辍学随父谋生,当过搬运工、建筑工、杂役。生活的艰辛铸成了他刚直自强的性格。他白天做工,晚上刻苦自学,凭着一股钻劲,于1944年考上了奉天电报学院。一年后,经人推荐,他加入了开源市的“黄龙”剧团,业余时间到剧团演戏,既有了微薄的收入,又满足了他对文艺的爱好。在这里,他开始了戏剧表演的最初实践。 1945年,他加入了辽西军区政治部文工团,他随部队在前方,与团员们编排了不少短小精悍的文艺节目,并创造了《白毛女》中大春等舞台人物形象,得到指战员的好评,成为团里的骨干分子。不久,他被调至东北文工团一团任演员兼分队长。后又到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政治部文工团。 1948年随同东北文工一团集体转到东北电影制片厂,开始进入影坛。曾在《光芒万丈》、《赵一曼》、《白毛女》、《革命姻缘》、《六号门》、《沙家店粮站》、《董存瑞》、《平原游击队》饰演角色。其中《董存瑞》荣获“文化部1949年—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张莹获演员一等奖。 1955年,他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修班,以期在表演艺术上进一步深造。恰在此时,张莹被错划为右派,受到“开除党籍,送北大荒劳动改造”的处理。在北大荒度过了极其艰苦的三年。 1960年,他被摘掉右派帽子,到鞍山话剧团任导演、演员、艺委会委员。导演了歌剧《白毛女》,在话剧《雷雨》等剧中饰演角色,同时为话剧团的人材建设做出了贡献。 1962年,他被调回北京电影制片厂,此后曾在《青年鲁班》、《红色邮路》、《红河激浪》、《小兵张嘎》等影片中饰演角色。《小兵张嘎》中的罗金保是他这一时期银幕形象创造的代表作。 在“文革”中,他遭到迫害,之后身体染疾,于1969年6月3日病逝。1978年,对他的“错划”问题进行了改正。 & C G5 W) c* f$ e8 ~ `
参加演出的影片: 1949年:《光芒万丈》饰工人 1950年:《赵一曼》饰地下党员张强 《卫国保家》饰演陈正义 《白毛女》饰大锁 《人民的战士》饰演一战士 1952年:《六号门》饰演李俊华 1954年:《沙家店粮站》饰残废军人 1955年:《董存瑞》饰赵连长 《平原游击队》饰司令员 1963年:《红河激浪》饰罗副官 《小兵张嘎》饰罗金保 1964年:《青年鲁班》饰陈书记 1965年:《红色邮路》饰社长吴新成
2 z, y0 W7 n% _3 w; {! ]
1950《人民的战士》: 8 S. `! g B& ]: ^8 M
! P9 N, \+ e1 V6 _/ d
1950《卫国保家》: % }* y8 Y/ J, E
% p- {0 N, \# G& Q5 x7 ^1952《六号门》: # T, ]; r$ @3 B
3 d" n2 o F! Q2 a# r3 n1954《沙家店粮站》:
! y( z7 _( t4 D5 q/ A
* Z' G! G7 L, ?0 B1955《董存瑞》:
& K/ J' ~" F+ F9 F- t8 p$ F# y& F- Z6 @$ ?8 v
1955《平原游击队》:
9 t' k" b: t+ _$ E4 ]3 F* O% t9 P( l; F1 e
1963《红河激浪》: * Z6 ]% m+ t) G* D7 T
1963《小兵张嘎》: * @& H. K6 Y! b: S9 w, I2 F- q1 x" C
4 S e9 q' Y2 T" C4 R
1964《青年鲁班》:
5 r' B$ A& w* G$ x: K& B/ u5 @* L, I$ O$ f& C! k3 G
1965《红色邮路》: : S& [- M2 e | f* h4 T( y z! W7 {
. J+ i8 A) E! ?2 B, h: Q5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