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06|回复: 5

转贴;西黄城根儿 为何出现缺角[含15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20-3-11 11: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名说北京|西黄城根儿 为何出现缺角(第九期)

* a7 q7 i/ h' J4 O
原创 北京西单传统文化联盟 2018-08-31 17:43:53

* d7 \  k" c1 f# s4 ~
. o4 b' G7 a$ q9 Q5 k  V/ C1 {
说到皇城根儿,老北京倍感亲切,初来京的朋友大多要到此一游,这不只是因为它贴近皇城,更是由于东、西皇城根两条大街上留存着元明清三朝几百年的历史痕迹。

3 k8 t- e+ j% k6 @0 z9 ], n: f
. H" ]1 O; s# x$ ^, Q8 O
北京皇城,南垣是中南海至南河沿一线,北线是地安门、北海后门一线,东垣是南河沿、北河沿一线,西线是西皇城根、府右街一线。
皇城根,是指皇城东线和皇城西线。民国初年起,皇城城墙陆续拆除,并将皇城根儿改称“黄城根”,以示反对皇权。如现在的南河沿、北河沿一线旧来是东皇城根;现在的府右街和西黄城根一线,旧来是西皇城根。遗憾的是,东、西皇城根的皇城墙、城门现已不见踪影。
说不见踪影,也不尽然,两条街上,还分别留有历史的痕迹。
东皇城根 两个公园留史迹
  • 皇城根遗址公园
    5 B- B7 w+ ~  e- |3 G' z* K, F
东皇城根,明清两朝为皇城东门——东安门所在。东安门往西,正对着紫禁城东门——东华门。

1901年东安里门 远景为东华门 小川一真(日)摄


  ?8 Y: x; X6 r( e% K+ Q
东安门始建于明宣德七年(1432年),此后曾两次作为兵变入口,惨遭焚毁。
第一次为明天顺五年(1461年),太监曹吉祥及其从子曹钦谋反纵火烧毁东安门,次年重建。
第二次是在民国元年(1912)2月27日,袁世凯兵变中被北洋军放火焚毁,之后在原址新建了东安门。

1912年焚毁后重建的东安里门 远景为东华门


, @4 A8 F3 L9 V& Y, O& H/ L
1926年至1927年,北洋政府内务部拆皇城墙,将东安里门一并拆除。此后,玉河先后被填平成为南河沿大街、北河沿大街,皇城东墻址建满房屋,成为居民区。
如今,走到东安门大街十字路口,往西看,东华门历历在目,路口东南角是东安门遗址,遗址立碑,两旁有零零散散的城砖残迹

东安门遗址


/ E) q- f+ S& u2 \3 ?' k; K* P, i
南行,为皇城根遗址公园,公园园标东侧有一段十几米长的人造河渠。
! F4 j# Y0 ^* F3 H
3 F* n3 c$ ]& L7 f7 Z
穿行而过的游客们,他们很难想象这当初的皇城东大门、百姓禁地,曾经是多么的森严,更想不到这里曾经有一条南北贯通的“玉河”,在皇城根儿流淌。
  • 菖蒲河公园* Q/ R0 @$ J* R  ]
东皇城根,南北走向,南部现名南河沿,北边是北河沿。街南头有一个“菖蒲河公园”,这与“河沿”之名相关。

) h% q! o# s1 \+ x# v
8 U1 M: Y* W8 k5 I& T3 T
与宫城及内城、外城不同,皇城不是战争防御功能,其城垣只是红色围墙不设护城河。然而,得天独厚,东皇城根有一条来自通惠河的水流。
从南向北看,通过崇文门护城河西北西水闸,向北折到东皇城根南口,分为两支:一支向北,通过南北河沿、地安桥,直通后海进皇城北线护城河;一支向西,经菖蒲河过南池子、天安门金水桥,至中南海至北海、后海,直通北护城河。

明嘉庆三十二年北京皇城示意图


3 S5 u. e  G2 q# `! S/ ]
这段河流像一条玉带,围绕皇城,被人们誉为“玉河”,因为是沿皇城根的水流,故又名“御河”。也许是因为东皇城根街名太封建,顺其“玉河”所在,后更名为“河沿”。
至今,“玉河”已不复存在。我们沿着皇城根遗址公园大道那段人造的小水渠,带着心中构拟人的水流,走到南河沿南口,往西进红墙内的菖蒲河公园,一眼望去,似乎可以见到“玉河”的灵魂,顺着菖蒲河流向金水桥,向太液池,向北护城河环城而行。
西皇城根 两大不对称
西皇城根,为旧皇城西边儿。自北向南,地安门西大街到灵境胡同东拐至府右街一线,后改名“黄城根”。
  • 门不对称
      ~6 `4 C6 E0 a2 N' M4 l5 {
西皇城根城墙,已于民国时期被拆除,皇城西门——西安门,1950年被大火烧毁。

1901年西安门 小川一真(日)摄


* d, p. M) e5 r
不过从平面图可见其当初的位置:因为有太液池(中南海)相隔,设计者将西安门位置北移,至现在的西皇城根与西安门大街交界处,所以他与西华门东华门不在一条直线上,与东安门东西不对称,可见,尽管是皇城,也得顺势而为
  • 皇城西南缺角
    8 K; `  B& `; l, R6 r7 P
从平面图看,皇城是不规则形,即西皇城根缺一大角,用北京话说“西边儿出了个拐棒儿”。
' p7 ^. h% X2 ^* G

; {/ |1 }" z7 @6 L
比较紫禁城、内城、外城,皇城的轮廓确实不够规整,但说到其中缘由,可视为元、明、清三代王朝重视文物保护的一段佳话:
元代建皇城时,西南角位置有著名的大庆寿寺,高僧海云法师和他的徒弟可庵法师的墓塔建于此。《顺天府志》录《元一统志》记载:“海云、可庵皆葬于寺之西南隅。至元四年,新作大都,二师之塔正当城基,势必迁徙,以遂其直。有旨勿迁,俾曲其城以避之。”也就是说,为保住寺庙和双塔,元朝廷宁可皇城西南角缺失,也必须让开寺庙与双塔。

6 W$ l4 A6 T) F! [; D  F2 k! F- ~* M' {2 f0 v
明永乐年间,在元太液池,即中海、北海的基础上,开拓南海,重筑皇城,还是遵从元制,让开庆寿寺,沿南海西侧建筑红墙围城,皇城缺角如故。
明正统年间,重修此寺,改名大兴隆寺,又名慈恩寺
嘉庆年间,寺毁于天火,不久就地重建,改名“双塔寺”。寺东建供给大内建设之灰厂,清朝沿用。

清同治四年(1865)周培春绘制《北京地里全图》中的“双塔寺“


; N: a5 ~, r2 i% ~3 @3 {/ V( u8 V
为保护古寺庙,牺牲皇城之规整,中国古代珍稀文物的优良传统,从中可见一斑。
民国二年(1913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将总统府设于中南海,灰厂东侧道路,居总统府右侧,故取名府右街

双塔庆寿寺明信片

% [2 \( a9 Y& _0 n  e
说到“双塔庆寿寺”,不能不提到中国著名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
解放初期,北京城百废待兴,打开通道,拓宽马路,发展城市交通势在必行。梁思成提出“保留双塔,道绕塔行”的方案, 并绘制了“双塔街心公园的效果图”。他坚持:把它留下来,作为一个街心小绿地看一看,如果效果不好再拆不迟。

双塔街心公园效果图 梁思成绘


, J+ Y5 V# `: W, e- G
遗憾的是这个方案没有被政府采纳,1955年在拓宽西长安街马路工程中,双塔寺和周围其他建筑物一起被拆除
今天,当我们在西单图书大厦路过时,再也想不到西长安街的马路上曾经耸立着一对金代密檐砖塔,只有首都博物馆静静躺在展柜里的“双塔庆寿寺”青石山门额匾,还能默默地向人们提醒曾有的故事。
: P  W" X: ^% _
8 Y; h/ C! a/ w" s& f6 ?

0 ^2 F+ h; `' }; m- K# o% x& Z" J$ p4 W# ~3 `% J& A* L: R
图部分源自网络,文摘自《留存记忆——老北京地名文化寻踪》、《走近北京西单庆寿寺双塔》、《长安街上的双塔寺》

, `% n2 k6 t6 u& h- i: S

2 A5 a9 J7 B! k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20-3-11 13: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保护古寺庙,皇帝尚能牺牲皇城之规整。可后来呢?
发表于 2020-3-11 18: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3-11 20: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转贴;西黄城根儿 为何出现缺角

本帖最后由 夕照园主 于 2020-3-11 20:12 编辑
8 `6 K! v6 q+ e' J% t9 r" @1 @3 r
  R0 D9 @5 [/ e2 V/ V; W梁思成的保留双塔,两侧绕道的方案多好!如今海淀区万寿寺东路上李自成拴马树保留下来,两侧为道路依然畅通,公交车都可通行。: O. T2 ~" j5 ^& B1 x6 V
长安街上提出拆除双塔的老爷可谓历史罪人矣!" X7 t+ C6 J8 S: e) K
发表于 2020-3-11 22: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转贴;西黄城根儿 为何出现缺角

夕照园主 发表于 2020-3-11 20:09
% D( s5 B' }# H5 D% H5 P, H5 ]梁思成的保留双塔,两侧绕道的方案多好!如今海淀区万寿寺东路上李自成拴马树保留下来,两侧为道路依然畅通 ...

, Q9 R  t* E/ M! i# \0 l: R0 Q6 k
发表于 2020-3-12 10: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3:05 , Processed in 1.131581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