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C" S6 Q. ]; @- V3 E6 f. r 2020-01-12 07:11:58 h& k% f& e1 y" e y
1 {+ f' p" ~' J: R+ P5 I; f
9 M5 C9 y, y9 W5 X! w& T0 o- E
7 M6 K, b6 ^3 b# T$ C0 | v& s
0 H- z2 n6 p; g4 S7 `/ b
) _$ B7 d9 l$ `1 g% i
/ ~; c/ E# ~% j4 W2 O. h& E" i; D5 }
# Z: }+ ^2 T& H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 y$ i( y2 w1 r- d v$ d" ~
2 ?+ @; @ B9 C& @) c! ~ B4 D0 g5 N2 I* U) K7 Q% [; E
: w8 W% O, a/ f8 `& O& P3 k" q7 F3 f, l* r; C, q
% D+ K; r- T( O2 ~% G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 |: c( F5 k& C% M0 B) J
北京的春节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多少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 ]9 U, Y6 k- k" j# U
0 ^! l- }! S; T( a4 F, L- v$ I. p
! V) S7 l1 C' H) `' C' O: C8 K' d' @6 |2 v
2 t6 i: L2 }( _+ l
- J0 O' p" G3 g. v) }5 w/ zd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们,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 ~- s( t* }5 u- c2 D/ Q ?1 t( U
3 b, C0 {& G u& d. b
) _# E8 m; `; F- P2 Y* I" c- F- I! X2 E+ s
& K/ ? F4 r$ T, ^3 W+ M5 a8 s9 ] / {0 G; g/ V2 x/ A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这里指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1 C+ p% D+ _* O, ~! ~. K: m4 @
+ M- f$ h# `# x$ ^
4 Y# Q1 q9 j9 C! O. Q; W% V; { { k2 N0 [
I8 ^$ F+ L1 G" f' i9 o) z
/ `9 }7 X' a( m. `7 a北京的春节元宵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春节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 j/ j# k4 Y: ^ d. z" A8 P6 N, h* f# ^! x6 W7 _" N
0 u( t9 E$ k; Z$ \ ]* t
3 \* O* N' o! Q9 E( j% B/ Q0 A
( b, j3 p1 s, I- F
3 g" W: Z: B' g. Q, Ba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灯。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过年是与迷信分不开的。腊八粥,关东糖,除夕的饺子,都须先去供佛,而后人们再享用。
* B1 u) g, q1 u2 |# F, t/ U) q) @+ R- o
! a/ t2 i; y$ X
) K4 g% R& ?2 _2 `) ^
$ u( }$ i& b; j6 \6 V
; [" S2 r7 Y( B; q5 L" C! Z1 z% v除夕要接神;大年初二要祭财神,吃元宝汤(馄饨),而且有的人要到财神庙去借纸元宝,抢烧头股香。正月初八要给老人们顺星、祈寿。因此那时候最大的一笔浪费是买香腊纸马的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 ~9 J u [- _( C2 I) L# W
/ t$ J# f' K- c" U# y
) t! _, `( M; x( a" w! Y' z8 V( r9 }7 I, d
# P3 |$ Y2 [! q- r6 R5 @
! X8 C I! d7 S9 ?6 Q( x: i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