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F( Z, e$ [9 @
0 W4 x5 S+ O) J W
" I% m( h4 A5 U, E
0 A0 v+ `9 z* J, P, w+ R( d
$ Z' i3 v$ z6 q% ] V- ~+ x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起,外国在北京侨民,多到王府井大街购物。当时英美人称这条街为莫里逊大街。
莫里逊(Dr、George Ernest Morrison,莫里逊博士,1862-1920)是澳大利亚人,1897年来到北京,任英国泰晤士报(Times)记者。
义和团及日俄战争时,写了很多通讯报导。1907及1910年曾在中国作窥探旅行。
1912年做袁世凯的政治顾问,他曾在此街居住多年(据三十年代初,北平辅仁大学印书局出版的《北平指南》载,莫里逊住在Masonic Temple庙内,此庙译为“石匠公庙”或“共济会寺”,不知是那座庙)。
因此,英美侨民称此街为莫里逊大街。他们对在此街南,八面槽路东的天主教东堂(St、Josephs Church,1905年重建)和锡拉胡同的慈禧旧居(她于咸丰二年,1852年,6月由这里入宫),也颇感兴趣。
后于民国十几年,在豫王府旧址所建的协和医院(Pc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简写为P、U、M、C)也很受他们欢迎。
东安市场,因距东交民巷较近,百货又较当时各庙会齐全,且每天营业,故外国侨民把它列为北京市场中第一家。
东安市场曾遭两次大火,第一次是民国元年(1912年)2月29日,袁世凯不想南下“就职”,因此制造“兵变”。
由驻帅府园炮兵,和禄米仓的步兵,抢掠市场内各商家,然后从市场西门义顺斋煤油店,提出数桶煤油,泼在市场内,纵火焚烧,所有场内房屋及商摊,全部化为灰烬。
全场商民,群情激愤,于同年5月5日,组成公益联合会,向袁政府交涉重建,并继续承租。
在重建时又向南扩充很大一块地皮,并重新扩建东安电影院。据当时中华图书馆印制的《北京指南》所载照片,重建后之市场,在王府井街边建有高大外门,进入外门,方能进入市场大棚,棚下建筑的都是整齐的铺面房。
第二次大火,于民国九年(1920年)6月9日晚,场内锦益兴玩具店,店主文焕章,因负债过多,企图制造变故,以摆脱其困境,乃故意纵火,烧毁大部商店。
场内北面的东来顺、稻香春、吉祥戏园等花钱雇来东交民巷内的消防队,才及时将火扑灭,幸免波及。
火后,各商户又集资重建市场,并留有防火道。没有再建东安电影院、中华舞台等,皆改为商场。
丹桂茶园改为东安市场内的丹桂商场。全市场共有十六处场地,有九条通道。
到三十年代初,发展到九百多户商家,包括古玩业、图书业,及东亚楼、五芳斋等大饭庄。
西边通道中部,有庆林春茶庄,出售著名铁观音茶、云南普洱茶,并兼营福州漆器,正中南北通道中部有兴记海味店,售鲍鱼、肉松、光饼、征东饼、福州礼饼、福州年糕等特产,与北头稻香春的江苏风味食品店,共同运销南方各省土特产。
兴记海味店,在“七七事变”后,因亏损过多歇业。西边通道北侧为书店区,有中原书店出售欧美原版外文书籍。
春明书店,售中日文书籍,此店在抗战期间,收购了原北京大学、师范大学被人私自售出的书籍。
抗战胜利后,又还给各校,传为一时佳话。西门内路南的西鹤年堂中药店,在三十年代,也有盛名。
欧美侨民之所以熟悉王府井大街,并非只为到市场购古玩,珠宝、书籍及北京风味糖葫芦等。
据1937年出版的一本英文书介绍,美国人及美国军营中工作人员谈,王府井大街有很多商店出售他们欢迎的商品。
如当时王府井大街97号仁立地毯公司和八面槽41号林聚地毯厂及八面槽71号永年地毯公司所产销的中国地毯,在花样、图案、染色、质量上均受各国侨民欢迎。
还有王府井大街35号李民新西服店,121号国民西服店,也是他们喜来照顾的商店。
至于街中东侧的中原公司、三友实业社,及国货售品所以推销国货著称,三十年代很受北平市民欢迎,也引起外国人注目。
这条街西侧的“万国储蓄会”,在二十年代曾吸引很多小康人家入会储蓄。每月入七元,十五年还本付息。
同时每月摇奖一次,中奖者可得数十元、数百元,乃至千元。但中奖者毕竟是少数。“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它的储户日少,生意暗淡,乃告停业。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北京脉搏”,如需转载请至公众号后台联系。欢迎关注官微:beijingmai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