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9068
帖子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1-5-2
最后登录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19-10-12 20: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0 x* f" Y7 w; l
你没见过的北京护国寺遗存
5 Q% a5 k0 H' O
8 Z+ Z6 q6 S5 r5 b; i$ f颐和吴老 u; G7 w3 a4 Y8 H! Z$ j+ Q( p2 \
$ Q- `* V' L4 u. A: R 北京护国寺小吃知道的人很多,但是对护国寺了解的人就不多了,也难怪,护国寺民国时期就已经破败凋零,至今诺大的寺院仅剩一座完整的大殿(金刚殿)了。 ' i- W8 o- a4 D+ }
' O: B2 t7 u, T1 m# ` 北京大隆善护国寺,俗称护国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护国寺建于元代,明清均有修建,其历史不再赘述。
! O; r) h4 @% D ( G) E. M* H' ?! n8 u7 V# |
护国寺建筑坐北朝南,规模很大,殿堂甚多。主要建筑除千佛殿、舍利塔为元朝建筑外,其余大多为明朝宣德、成化年间所建。但如今除了金刚殿等少数殿堂外,其余殿堂均已无存。护国寺自南至北依次分布有:(注:红字和蓝字为有老照片展现)) j% R+ f& z2 `6 h2 {, H4 z3 ~* x
; A) ?6 w5 L2 |6 l
山门:三间,单檐歇山。门上石匾内刻“大隆善护国寺”。山门左右墙各开一扇旁门。山门内为广场,广场上有康熙末年铁制香炉一座,两侧各有一座幡杆。 P7 R3 h3 S7 B: t
金刚殿:五间,分为前后两层。前层中祀弥勒佛,两旁为金刚像,像前均分别有小香炉。后层两旁各有一座空屋,据说是守殿人的居所。殿左右短墙上各开一旁门,通往天王殿院落。
5 N3 D- @8 d# _+ t
8 Z( h2 Q# C1 R 天王殿:内祀四大天王塑像 、韦陀4 Q+ p8 o; }1 K$ a" W9 O
7 u. j5 U5 R; W: ^/ ?- Z
钟楼:天王殿前东侧
4 @& d, Y2 D' _
& e/ F+ [, ~2 o7 n9 B 鼓楼:天王殿前西侧0 ?* k+ M1 j. f" B/ f W3 _
/ t, P" G6 ~: f8 W# V- h; _
延寿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后有抱厦一间。殿内祀三世佛,佛前有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侍立,殿内两侧为二十四诸天像,像均立在雕刻精美的石台上,像后有佛像壁画。殿前石阶下立有两通石碑,东为明朝正德七年碑,西为藏文碑。
; F- e- z) |% c; F- G1 f ! S1 y! I7 a, O( T/ g% R8 F( a
文殊殿:延寿殿前东侧
* C* f: B& F' I6 ]. q3 f
; u5 ^- Q- A6 _0 I8 V; o 秘密殿:延寿殿前西侧
# D- a9 k% D" ], U8 A7 P: L* n 6 j: P f$ i7 M' F$ ~
廊房:延寿殿东西两侧各有11间,前接文殊殿、秘密殿,后接伽蓝殿、无量殿,随后接大悲殿、地藏殿,最终折至千佛殿。' I, T" {9 B7 U6 X# J3 v
% d! I7 T# p/ o 崇寿殿:殿内祀三世佛,两侧祀十八罗汉。殿后有抱厦,内供倒座观音。殿前石阶下有明朝成化八年的两通石碑,碑座均为长方形石台,台下刻有圭角,台面刻有下垂的球形花纹。台上两侧各有一伏形小狮子,中为须弥座,座上又有两只用肩托碑的小狮子。
: j9 N, g3 Z, K' ~4 M1 p H" j; D# N# D
伽蓝殿:崇寿殿前东侧。殿前有长方形铁香炉,四足,有耳,炉身有花纹。
% F `( X! W: D, c- g, o2 f0 f
7 B! F. @9 @) n" E* V, R3 { 无量殿:崇寿殿前西侧 " r/ D$ _! G2 E% x2 B: F
6 t6 v1 Q$ w! }. e2 q; J7 {5 ~
日月井:在崇寿殿院落中,东井中有一石,上刻“日”字,西井中有一月牙形石,上刻“月”字,两井合称“日月井”。
/ C7 h& e6 i, p7 S 7 k- b Z' z+ ~) q$ }# ^) Q. r/ O1 G; G, ^
碑亭:六角碑亭,两座,分别在日井、月井北侧。东碑亭内有明朝成化八年《御制大隆善护国寺碑记》。西碑亭内有清朝康熙六十一年《御制崇国寺碑文》,为满文、汉文、蒙古文、藏文四体碑。 - b% i7 q9 a5 `5 j2 E6 N
! m# p+ `* Y7 r' {$ c1 f) w& F0 O0 j4 O 三仙千佛之殿:简称“千佛殿”,俗称“土坯殿”。建于元朝。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内祀三世佛,殿内三面墙上设有许多小佛龛,内供小佛。殿内西次间有一座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碑,刻有僧录司札付般若院地产执照,碑背面刻有地产四至。殿前中央依次有月台、甬道,甬道连接崇寿殿的抱厦。殿前月台上有一铁香炉,月台东南角、西南角各有一个角石,东南角石上刻有三狮一球,西南角石上刻有二狮。月台东侧有三通石碑:前碑为无字碑,后面东侧碑为元朝皇庆元年赵孟所写《演公碑》,后面西侧碑为元朝至元二十四年危素所写《选公碑》;月台西侧有四通石碑:前碑为无字碑,后面东侧碑为元朝至正十一年《大都崇国寺重新修建碑》,后面中间碑为至元十四年夹有蒙古语的圣旨碑,其背面刻有南北二崇国寺的庄田地产,后面西侧碑为明英宗天顺二年《敕赐崇恩寺西天大辣麻桑渴巴辣实行碑》。
- ]2 g; y9 Q/ c8 {: y3 J: x ) M" _* h& t# b1 j; n) Q0 s
大悲殿:千佛殿前东侧 / d5 n$ O* q/ O, ?' x
6 s/ _/ R! m0 R- f- @0 ^# p
地藏殿:千佛殿前西侧 廊房:千佛殿东西两侧有廊房通至殿后 护国寺东舍利塔+ o1 G# G0 l6 C% ]5 Q' t+ R. r
* n( z9 X8 E8 s, _% E' u* m 垂花门:门前两侧各有一座石雕狻猊。该门是护国寺前后两部的分界线,入门即进入寺院的后部。垂花门后又东西横道,两端各开一门通向寺外。道中央向南开三门,其中两旁为角门,中间为垂花门。
' [! B, j \. u. H$ t1 ]6 P - i) k' {2 U) e ~
塔院:垂花门内东西各有一座塔院,内各有一座砖砌覆钵式舍利塔。西塔较为高瘦,其十三天下方嵌有一块石匾,上书“舍利塔”。东塔较为矮胖。民国二十年(1931年),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发现东塔北墙下有元朝延祐二年(1315年)石碑,为《通奉大夫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参政速安男中奉大夫曲迷失不花建塔记》,内称“愿以一塔入八万四千塔,一切塔入此一塔”。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春夏之交,东塔下方坍塌,人们发现塔内藏有许多高5厘米、直径约4厘米的深褐色小塔,每个小塔内部藏有一条桑皮纸书写的佛经经文。可见东塔为元朝速安及其子曲迷失不花所建。 6 d4 o6 j L' k
+ }% f7 K* I, t) N! c+ ?( j 护法殿:五间,中祀三世佛,两旁有小佛龛,东西两壁有佛像壁画。庚子年(1900年)之前,殿内还有许多五尺高的铜佛。殿东头的一间屋子里供奉有姚广孝的木雕像。殿前石阶下有一通明朝嘉靖二十二年石碑。! U* _- b- N. Y8 e! v
1 U3 e7 t, G& x, f: N 功课殿:正殿五间,祀无量寿佛。殿内有康熙帝御笔“宝莲法地”匾额。# m3 T& r7 T; U* K* F1 f
! @' p! P |' Z, m 后楼:三间。下层明间有喇嘛塔一座,西次间有铜制观音像一尊。0 e3 A7 t% @4 @% X' s R# B4 l
/ Z8 d& R1 Y- t; r7 K0 A/ {, `(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