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3 h, ~1 c9 g$ F
9 k1 F$ K5 m* A ^& y1962年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李双双》讲述了性格火辣爽直的农村妇女李双双热心集体事业,与自私落后现象作斗争,帮助丈夫孙喜旺提高思想觉悟的故事。
+ r* |9 `+ _8 e. d$ I4 ^
+ W( Y( h, V2 s- N$ e8 T$ ^( r影片改编自李准的小说《李双双小传》,这篇小说在《人民文学》1960年第3期发表后,立即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海燕厂导演导演鲁韧看了喜出望外,觉得这是个拍电影的好材料。他马上找到李准,要他将小说改编成一个有点喜剧味道的农村戏,一度还给未来的影片起了个很喜感的名字——《喜旺嫂子》。

# c6 I3 q# O, k; I$ o& ^: w R* T
剧本写好之后,演员成了一个难题。李双双是全片的主角,她心直口快,性格泼辣,当时就有人推荐本厂的张瑞芳出演这个角色,但李准担心她缺乏农村生活的经验,演不出农村媳妇的泼辣劲,而谨慎的鲁韧却又担心她太泼辣,演不好会丑化了劳动人民。

田华《碧海丹心》
( x1 ~7 ~8 e8 m+ @$ ?更主要的是,小说和剧本里的李双双年纪不过二十六七岁,而当时的张瑞芳已经四十出头,仅从年龄上来说,大家都认为八一厂的田华更合适。可是,田华那时候正在拍《碧海丹心》,分身乏术,剧组研究了半天,最后还是确定了张瑞芳。

梁音《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7 L- l9 {: q4 q2 C- h
孙喜旺的人选更是颇费一番周折,最初进入大家视野的是《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曹茂林的扮演者梁音。梁音给人的感觉是憨厚朴实,但又聪明能干,小说里写孙喜旺解放前还在饭馆里当过学徒,并非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村汉子,所以让梁音来演非常合适。可是,梁音接到剧本后却很犯难,他很喜欢孙喜旺这个角色,但当时长影厂的《冰山上的来客》已经上马,片中的杨排长是他从未尝试过的角色,对他充满了吸引力,考虑再三,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杨排长。
' t( h) {6 d4 v! A: f
g3 c7 M6 n. d梁音的退出令海燕厂的头号大明星赵丹看到了希望。当初赵丹看了剧本,就对孙喜旺这个人物很是喜欢,尤其是他那有趣多彩的性格更吸引了他,于是几次三番向鲁韧表示希望由自己来演这个角色。但李准和鲁韧都觉得赵丹是属于演“大人物”之类的演员,演农村题材的戏不合适。对于这样的理由,赵丹颇不为然,他甚至找到海燕厂厂长沈浮说理,希望得到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 @4 u, w6 l4 R) f- _( X: [- `; N3 {: ~
其实,自打梁音演不了孙喜旺之后,鲁韧心里就另有人选,他就是仲星火。在鲁韧之前执导的《洞箫横吹》里,仲星火演过一个反面人物村长,而在《今天我休息》中更是出色地饰演了民警马天民。在他看来,孙喜旺“傻大黑粗”的特点,仲星火都有,唯独就缺个“麻”字。鲁韧是天津人,他所说的“麻”字就是蛮不讲理,就是这个人物身上的大男子主义。
& b8 I) U) A- s
3 |& D- d% e) G4 U$ e0 F
尽管如此,仲星火还是得到了孙喜旺这个角色。拍戏时,鲁韧成了最累的那个人,每逢张瑞芳表演时,他就在一旁提心吊胆地提醒,“不行,千万不要放得太开!”“不能咧嘴大笑!”等到仲星火出场,他就不忘叮嘱要演出那股窝里横的劲头。
# t3 L/ X9 s2 f
# s& G& O% i. ] l3 W( i
当然,李双双和孙喜旺这两个角色之所以塑造得那么成功,最终还要归功于演员对生活的深入体验,通过与角色原型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与角色融为一体,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基调。
+ ]; C& t/ `- V$ P
/ T+ U( o3 W- f3 M+ k
7 u2 h: e R7 @* F. e* |0 w3 x# o
+ x, v4 n" F7 \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双双》上映后不仅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也获得了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的殊荣,张瑞芳和仲星火也分别被授予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奖。赵丹后来看了仲星火演的孙喜旺后,很是佩服,说要是自己肯定演不出那种憨粗的乡土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