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80220
帖子
阅读权限8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3-11-28
最后登录1970-1-1
|
北京大学的白化文教授手中保存着一张1947年文科研究所的实测平面图,可谓是弥足珍贵的史料。4 V! s2 ~3 o9 l- s/ v+ D
3 i1 ~! \) x# H3 y' W 抗战胜利之后,北京大学接收了日本东方文化委员会的院子(就是以前的瑞麟府、漪园、余园、荣禄府、黎元洪宅),将校长公舍和文科研究所安置在此院之内。北大档案中记载,校长公舍位于东厂胡同一号,文科研究所位于翠花胡同十六号。; k. ?3 Y0 X# h5 B, d
, ?) s* Q( c+ w) G
现将白化文教授的两段回忆抄录如下:
) ?" H, D1 t' x/ u8 ?! I. E) ]4 s, T% _5 ]0 f2 H6 G& e i6 G
“1945年抗战胜利后,我家移居东城翠花胡同八号,斜对门十六号是北大文科研究所,距离北大一院与三院也都不到半里地。先母自北城南锣鼓巷板厂胡同迁居来此,目的明确,即希望我们兄弟亲近北大,在外面先受点熏陶,以便将来入北大求学。”
7 Q" P% l, h/ q K" n$ s
' S7 t& v% E: ^" x! \3 {- o “抗战胜利,西南联大解散,北大复校近尾声之时,我家移居东城区翠花胡同8号(现在的门牌大约是25号或27号)。这是个三进四合院,我们住中院,乃是明末建成的老房子,历尽沧桑。大门口挂着五六块破烂不堪的“进士第”匾额,据说,20年代,国民党北方支部曾经租住过。
# V! {: c2 g; E( g5 r+ K c7 R* e ……那时,我正在灯市口育英中学(今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读书。当时的一条翠花胡同大门全朝南,只有靠近西口的一处有一个朝北的不起眼的车门类型的大门,那可是正门位居东厂胡同的北大文科研究所的后门——正门很少打开,一般由后门出入。此门距离我家大门不过十米。
7 H5 a- V Q& { ……且说,那北大文科研究所可是藏龙卧虎之地。我跟看门的熟了,常混进去玩儿。我至今还保留着1947年暑期这里实测的平面图复印件,他们测量时,我还帮着扶过标杆呢!”# R. q. w0 b3 d7 M
8 ^( P, y" n: B6 }, s$ Y! {( ^" G& ?5 q M/ m
3 K! E! [ G7 U3 l* u6 X4 ^" _; Q( V; m
w+ q) \3 d% D, M( P
$ _% }7 x. B4 W5 R$ C6 Y! I) a# a$ _" I7 B$ c2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