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查看: 29123|回复: 6

九曲明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7 15: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9-9-7 15:19 编辑
3 K6 S4 {7 o: ?- W
4 J+ F1 S& @, J% j2 K8 x
$ {6 Q8 p% d+ S' }5 E; \* z- [  G( k9 o- n* J  {

' K- J: M& d2 f' C: M7 @$ W, b
九曲明珠

* W1 @' t5 r! a  U# S7 V
九曲明珠年画描述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路遇采桑娘,警以前途险阻,于路过陈蔡之时,果座其言。孔子眼见列国争强夺弱,乱相毕生 ,乃隐归阙里,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春秋》,又称《麟经》或《麟史》,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述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六年。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以下为字画内容:
" Y. Z% n" U  |2 h
九曲明珠
23.jpg
                              
昔孔夫子悲世道之不明, 代领众弟子周游列国, 教化人民, 明礼义廉耻之道 ,为人臣当忠, 为人子得孝, 到处发状先王之法。 路过陈蔡之间, 见一妇人在桑树之上, 孔夫子言曰:“南枝窈窕北枝长” 。妇人遂答曰:“夫子在陈必绝粮,九曲明珠穿不得,回来只得问娘行”。孔子到,在陈国果座其言,自此以后,孔夫子见列国争强夺弱,乱亡相继 ,人民愚顽太甚 ,不能教化 ,绝意隐归阙里, 一笔而成春秋, 乱臣贼子惧, 诗书论语而圣迹明 ,孔子在列国之时, 虽未显大, 此上天假我夫子作诗书传流后世, 自秦始皇以下, 圣迹日见昌大, 累朝加封, 为万世帝王之师。
4 _4 X4 _( J0 L5 ?

) b/ U, b, @2 [* J
宝珠穿蚁
3 S( \7 Z. R9 E$ \
正史不传,街头巷议,或为稗官野史。 有二则分别是宋、明皆言孔子穿珠的故事。据:
宋·赵次公曰:“小说载有以宝珠欲穿而不得,问之孔子,孔子教以涂脂于线,使蚁通焉。”
明 杨慎撰,今人 王大厚《升庵诗话新笺证》“九曲珠”条 小说云:孔子得九曲珠,欲穿不得,遇二女,教以涂脂于线,使蚁通焉。
: t1 y2 N: C1 `& g: @2 z9 \: o& _8 j
百度亦有「九曲珠」之解说,颇符年画题义,摘录如后:
有一次,孔子离开卫国,要到陈国去。在半路上,他看见两个女子在采桑。孔子一时兴起,就对两个女子吟了一句诗:“南桃窈窕花枝长”一个女子随口接道:“夫子游陈必绝粮九曲明珠穿不得,归来问我采桑娘”
4 G1 H: i/ `/ N4 C5 W* a
孔子到了陈国,不受欢迎。陈国和蔡国的大夫还派兵将孔子围困,并送去一颗九曲明珠让孔子用线穿过去,若果穿不过就不解除围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无论怎么努力也不能将线穿进。情急之中,孔子忽然想到了那个采桑女的话,“九曲明珠穿不得,归来问我采桑娘。”说不定她们真能帮上忙呢。于是他就派了颜回和子贡返回来路,去向采桑女请教。

  @6 J5 `! X) F4 }, s
颜回和子贡到了女子家,其家人谎称女子外出了,并拿来一只瓜招待他们,聪明的子贡看出这是一个哑谜,他说:“瓜,子在内,女子肯定在家里”采桑女见他猜破自己的哑谜,才出来见客。采桑女对二人说:“要穿九曲明珠,可用一个办法,把蜜糖涂在明珠一端的珠孔旁边,然后将一只蚂蚁用线拴上,把它放到明珠的另一端的珠孔处,在蜜糖甜味的吸引下,蚂蚁就会顺着明珠的通道,爬到有蜜糖的那边。如果蚂蚁不肯钻,就用烟熏它”
" f* N" S( l! O% o. b8 d* A
孔子按照采桑女说的办法,果然将那颗九曲明珠穿上了线,得以从围困中脱身。后来人们就用这个典故形容遭到困厄,而最终得以解脱。
! c8 p" g1 T# w% k# E9 u# v3 |

! E7 l0 {$ C, f- |8 B% P6 h0 b+ w
/ n1 }# A; I: u+ J* S
发表于 2019-9-7 20: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华文正 于 2019-9-7 21:16 编辑
; G9 ^' }  B, U0 S/ E0 D
. ^2 E+ x+ w; a; p这个故事告诉后人一个道理:孔夫子一行人之所以受陈蔡断粮之苦、九曲穿珠之难,都是因为他老人家吃饱了撑的“嘴欠”!
发表于 2019-9-8 09: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九曲明珠

华文正 发表于 2019-9-7 20:59: `6 X  v- f- u4 {" `
这个故事告诉后人一个道理:孔夫子一行人之所以受陈蔡断粮之苦、九曲穿珠之难,都是因为他老人家吃饱了撑的 ...
( d- h6 T5 t) o  n, G" u
华老啊,话可不能这么说,当年老夫子周游列国,到处说教,没人理睬。他老人家一生气,写了本《春秋》,各地的“乱臣贼子“们可是都“惧”了的呀!这“正能量”可是了不起啊。但您想想,要是放在今天,即使《春秋》再版,老夫子哪怕再写本《冬夏》,现代的乱臣贼子们还会“惧”吗?
) r( k1 k3 h9 l2 U! C: ^0 C
发表于 2019-9-8 12: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九曲明珠

夕照园主 发表于 2019-9-8 09:17
3 U7 ^5 M6 ~0 n0 U4 Z; k7 S华老啊,话可不能这么说,当年老夫子周游列国,到处说教,没人理睬。他老人家一生气,写了本《春秋》,各 ...
$ R5 j5 q& f& W) H+ B8 D; D
程老,您讲的是历史,我在上面的回复是开玩笑。
. e. M5 X8 i% f. {这个九曲明珠的故事原本就不见于正史,孔子和他的弟子对此事也没有记载,不过是个道听途说来的传说(与相声中孔子骗元宵将店家广告一字改十字是一个道理)罢了。它似乎只是为孔夫子困于陈蔡找了个近乎神话的理由,试想以春秋战国时的生产能力和工具能在珠子上打出九曲孔洞吗?就是放到今天也是个不小的课题。这类以孔子为主要人物的民间传说,不但不能影响文圣人的历史作用,反而使他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更接近一般百姓的生活和精神娱乐需要(比如当他老人家看到采桑美女时,小猫吃柿子般一语双关的孟浪举止,与人们印象中的酸秀才何异?)。
- }( R: t: K$ N7 V. f# B; H( K/ d至于您谈到《春秋》对当时各地“乱臣贼子”的威慑作用,恐怕也是后人穿凿附会的一种美好愿望而已。如果没有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力捧鼓吹,儒家学说将与诸子百家一样沉寂在历史长河里,孔仲尼先生很可能只落得个教师行业祖师爷的地位了。
- _- P- D8 V; r) a以上是我对《九曲明珠》故事一点并不成熟的看法,希望您和大家的指正!
# b% R& x0 ^( c) N' F, P$ J- p, S正事谈过,本想就现实闲聊两句,还是算了,“嘴欠”的后果太严重了!
, r% ~; f! N& O& u2 j6 r+ N. `4 m; i: U! \2 i
 楼主| 发表于 2019-9-8 17: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九曲明珠

华文正 发表于 2019-9-7 20:59
* @3 z. P! U. J这个故事告诉后人一个道理:孔夫子一行人之所以受陈蔡断粮之苦、九曲穿珠之难,都是因为他老人家吃饱了撑的 ...

: p1 l$ p+ I  g& E
野史如是说。后人想象力丰富啊! 这得怨阳货,孔夫子长的像阳货,阳虎一名货。春秋鲁人,季孙氏家臣。 阳虎曾未经打招呼,擅自带兵通过匡人之境去郑国,因而得罪了匡人。孔子周游列国至匡(即陈蔡)时,被匡人误为阳虎,“拘留五日”。后经人解救,孔子才得“释放”。这件事,孔子及其门徒一直耿耿于怀,所以正史上是有记录的。
时乖运舛,夫子走背运,躺着也中枪哟!
, R, L% {+ K( v1 Q' A6 g+ o* N! Q
发表于 2019-9-9 02: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九曲明珠

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9-9-8 17:293 k" v/ h2 l* p  m: u
野史如是说。后人想象力丰富啊! 这得怨阳货,孔夫子长的像阳货,阳虎一名货。春秋鲁人,季孙氏家臣。  ...
0 f8 W1 x% R" H: R1 H
前一阵社会上为孔子的相貌争论不休……如此说来,孔夫子的真实相貌应当特点非常突出,才有被错认为阳货的乌龙事件发生。
发表于 2019-9-9 02: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九曲明珠

本帖最后由 华文正 于 2019-9-9 02:59 编辑 8 G4 E1 o. E+ i. V+ \  X# _, d
6 g! g3 B+ i+ N9 j2 x4 o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闲,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闲,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 l% j& g- l, N% Z' Y 3 S. v6 W0 d- e* {7 d$ J: t( `9 |) V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E! {0 X. M- `& z; n
2 ?/ r' E; u$ N/ }- z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9 b8 r9 k5 M1 ^! r+ v' w

2 a2 I7 [4 Z, i- t% Z+ ~0 _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 o9 x. y. v  T& R. z4 }. N( ~# W
; V! P+ f$ a% L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 U! V3 C1 [% x ! Y" Y0 b% Z3 m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 K3 [8 V) e# }6 U                                                                                                                              摘自:《史记·孔子世家》8 v6 ?8 t2 \# F+ `3 |* z) {

4 Y4 U5 e! D/ B+ \1 M译文:
& s  ]% P: c5 C: _, G9 z, O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
: P4 ?  @. w! `9 X* w3 |4 F" m( t0 A      子贡怒气发作。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我是用一个思想贯穿于全部学说。”
7 a1 _$ A# A, i$ C- P7 G( f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知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假如知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
) g. g7 i( D9 {" \      子路出去,子贡进入见面。孔子说:“赐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收容。赐,你的志向太不远了!”
4 j7 X) K; r( W1 K: w8 \      子贡出去,颜回入门进见。孔子说:“回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努力修明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x$ r8 e0 Z* R0 x9 ]9 ~; Q
      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兴师动众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
! r2 Z9 |, T, H: F5 w' b% w
+ k; D' ^. t: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4 16:04 , Processed in 0.134867 second(s), 19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