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维让/文
明代中叶,江南运河从常州流经无锡城时,自莲蓉桥开始,即分为两股:东线一股从莲蓉桥向东,经工运桥曲折南行,经亭子桥、槐古桥东西行,然后于南禅寺之南长桥与西线汇合;西线一股则从莲蓉桥折向西南行,经人民桥、西水墩,复又折而东南行,于南长桥同东线汇合,然后沿南长桥南下,直至利民桥,这一段从莲蓉桥直至利民桥的两股运河水流分开又汇合的河段是江南运河无锡段的古运河,两侧则是古驿道,亦是无锡运河中最具魅力的地带。特别是此段从南门外南禅寺至清名桥,长约1.5公里的地域,长期保存着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沿河原生态风貌,吸引着海内外游人到此漫游观赏。
& B0 y8 d( G! J# j6 V' W& j南长桥(1964年后)
. W# ^9 O9 j" v5 J- A% ^+ W
沿南门外顺着古运河边南行,于古运河畔南长街口北侧,最先映人眼帘的便是一座被寺院掩映了部分的高耸古塔,这就是被称南禅寺的寺院和妙光塔。妙光塔七层八角,巍峨高峻,古色古香,在阳光下闪射着五色宝光,气势非凡。这座古寺乃是杜牧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古寺之一,历史将近1500年了。
2 ~, q4 ]8 d' T# b; V8 s' A- H
* M! P# O0 ?2 L/ o8 |" [' G1 A$ l5 \# E" O5 p% d0 D
古刹初名护国寺,唐高宗咸亨年间改名灵山寺,后于唐武宗会昌年间被毁。宋仁宗天圣年间重建,赐名福圣禅院,俗称南禅寺。宋雍熙年间(984—987),寺院和尚顺应本地百姓和运河客商要求,从制服梁溪水害的善良愿望出发,特募捐于南禅寺内造塔以抑制水患,宋徽宗赐塔名“妙光”。塔高43.3米,塔基为青石须弥座,为楼阁式砖木结构。每到夜晚,塔内即燃灯四照,“妙光”四射,与塔铃的叮咚作响,成为旧时无锡一道亮丽而又颇具禅意的风景。妙光塔建成后屡有兴废,大小修建不下十次,现在见到的妙光塔已是明代正德年间重建的了。清咸丰十年(1860),南禅寺大殿毁于清兵与太平军的战火,塔亦残破,民国15年(1926)曾对塔予以重修,由无锡著名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和唐申伯捐助。
3 u& V6 H9 N. Q4 {
" o# C' |! ^( C+ R
) h4 X: h; X8 g& Y9 q4 R' [9 T
妙光塔历代毁坏及修建年表
9 Q) J" i% F6 U; S0 I9 d1980年5月,无锡市政府拨款对妙光塔全面整修,下增重檐,环以廊庑,经一年多的精心修缮,终于再现妙光塔“光连星斗,势接云霄”的雄姿。以后又相继重建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阁,终于使一代禅院重光人间。
为了更好地繁荣无锡经济,挖掘商业、文化和旅游资源,借景兴市,20世纪90年代后期,无锡市政府对南禅寺周围地区进行了改造,使其成为集商贸、民俗、休闲、美食、娱乐和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市场。而今漫步南禅寺周围街区,扑面而来的是风味小吃市场、花鸟鱼虫市场、邮票钱币市场、古玩市场、书刊市场、工艺旅游品市场等,令人目迷五色、美不胜收。一到节假日,这里万头攒动、人山人海,如置身于庙会之中,人们各自寻觅自己的爱好与乐趣所在,任意吃、住、行、游、购、娱,尽情游乐,欲罢而不能,一派江南风情让人心醉神迷。
" a+ x, k9 A' i- u) G2 s清名桥 (1959年)
$ i0 p) C/ l; k( Y8 l) _6 r+ B. E0 i如果说,南禅寺文化市场是以商贸和休闲取胜的话,那么,当人们继续沿运河步向东南,走到古老石桥清名桥附近,这里呈现的一切就是以原生态运河的风貌见长了。清名桥跨古运河而建,始造于明万历年间,最初叫清宁桥。康熙八年(1669)重建。后因桥名“宁”字与道光皇帝名号旻宁相同,为避讳改称清名桥。咸丰年间又毁于战火,同治八年(1869)重建。全由花岗岩堆砌而成。因两岸地势有高低,故东西石级不等。圈洞两面的圈石上,各有题刻。整座桥造型古朴,稳固雄伟,保护完好,迄今保持着原有的风采,已成为无锡古运河上著名的景区之一。
2 S7 S0 i, _4 u2 ?南门运河水弄堂及临水建筑(1985年)
* @% x# u, e2 S1 ~
更令人难忘的是,从南禅寺至清名桥的古运河两旁,还保留着长达600米的清代至民国的老民居,鳞次栉比,前街后河,每户人家沿河的后门都有砖石砌的码头,有的则直接将房屋半砌进河中,用石柱、砖墩或圆木支撑,成为典型的“水弄堂”,枕河人家。而前街虽然街道狭窄拥挤,房屋和过街楼也矮小灰暗,但是石板和砖石铺砌的街道上,却见缝插针般的到处摆设着鱼虾、菱藕、蔬菜、稻米、水果、小吃等摊点和手工艺品作坊小店,以及无锡地方上的土特产品,依然释放着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
1 ]0 V* W) I# S, H4 p/ B/ `4 R
大窑路砖瓦厂(1959年)
" O4 x( b* b3 r4 f$ i. K$ \ P南长街是一条说不尽的街。清名桥南侧是伯渎河,一条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河,跨过伯渎桥,可见到许多明代烧砖瓦的窑址,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修筑城墙的用砖均取于此。直到上个世纪的1969年才结束烧窑的历史,而今还保存着20多座窑址和l座保存完好的窑业公所。
/ @/ T( r; G7 b7 |
0 y! Y. W% B0 E/ x6 R$ F- H, R, }9 f3 l/ E6 r4 Y+ G5 M
回到南长街再走几步路,可以看到无锡道教协会所在地南水仙庙,这是明代为供奉抗元牺牲的文天祥部将麻士龙、尹玉两将军而立的神庙,早期称“双忠祠”。因为时至元明漕运多阻,船民祷祝于神庙,其患乃息,因此双忠祠又被称为水仙庙了。如今山门、二门、大殿、双忠祠正殿、蚕帅殿、酒厅、茶厅、书厅等仍存,甚至还有一座古戏台供人们欣赏。
; s1 K8 D' S o' y. i
南长街北段(1982年)
+ X. M! W- t2 G2 r
南长街运河段以其原汁原昧的特色风貌,得到中国京杭大运河申遗专家们的褒奖,被视为原生态运河保护的典范。
文章来源:《京杭运河志(苏南段)》
图片来源:《无锡市志》《无锡旧影》《城市年轮》《南长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