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36|回复: 0

食在年少(二十)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9-2-13 09: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按照我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早上一般都属于打尖的性质,吃的东西都很简单,而那午饭才是一天的正餐,能够吃到的食品也比较充实,质量上乘的好饭。当年一般家庭是这样,机关食堂也是这样安排的。/ d2 o, S8 G$ ]6 P1 P4 ]
对于计委家属食堂的午餐我的记忆十分的深刻,基本上从小学开始在那儿吃饭,一直吃到它被转让出去对外开饭馆为止,前后超过了四十年,因此,对食堂一点一滴的变化,都有明晰的感知。
7 c! f1 ?6 Z- X9 ?在我的记忆中,那食堂午餐的变化应该分为这么几个阶段:2 b2 f6 p. i" d" |* m
第一个阶段应该是在一九六六年红卫兵串联之前。这段时间的计委食堂的午餐称为豪华我看也不为过。特别是在一九六五年秋冬季之前的那段时间就更好一些。大约是在那个阶段,计委主管食堂、后勤工作的副主任王光伟率队到内蒙去指挥抗旱救灾,看到了内蒙的农牧民的困苦生活之后,有了良心上的自责,于是回京之后,认为计委食堂的伙食供应太过奢侈,要有所简化,于是从一九六五年入冬之后,计委食堂的每周制定的食谱就大大的简化了,包括水饺在内的原来每天中午都有的食品给简化成了每周仅供应一、两次,有些更高档一些的饭菜,例如小炒也被取消了。: K! k7 t, K' m' p% M9 O) u; M
第二个阶段是文革中红卫兵大串联盛行的那半年多的时间。由于计委食堂也承担了外地进京的红卫兵们的就餐任务,每天都接待大量的外地来京串联的红卫兵们,为了统一外地串联红卫兵与我们这些每天都在食堂吃饭的食客们的伙食标准,于是计委食堂便采取了一种非常简单、粗暴的就低不就高的供应方式,为我们所提供的一日三餐的供应变成了完全与对外地串联来京的红卫兵们完全一致的方式,那就辛苦了我们这些个食堂的常客了。
' `# p3 v/ J* y* X" L那个时期前后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个期间里,食堂一日三餐的标准异常的简单。早饭只有馒头、窝头和米粥,中午和晚上只有一个菜,那就是酱油熬白菜帮子,主食也只有馒头和差不多已经发黑变质了的糙米饭(听说那糙米来自于粮库的陈年库存,大约已经储存了很长的时间),那白菜里偶尔有一点点冻豆腐或宽粉条就算过年了,而且这样饭菜基本上大半年之中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
% ~$ ?; A* ^# [问题是,那些外地来的红卫兵们在北京住上三五日,免费吃几顿这样的不要钱的饭菜就拍拍屁股走人了,这也到没有什么,但我们这些正在长身体常年在这儿吃饭的人可就惨喽!, l% h1 g1 q5 V! B; [/ ^5 |3 x
那劣质的饭菜就这样一直吃!一直吃!一直吃!革命的大串联差不多维持了半年左右的时间,而我们这些刚刚年满十周岁的孩子们也陪着那些外地来京的红卫兵们吃了大半年的时间。所不同的是,在那个阶段我们兜里的食堂饭票到节约了不少。因为我们无法没选,每顿饭都是5分钱一个的熬白菜,即便你兜里的食堂饭票大大的富裕,那你也花不出去不是?
/ Z2 J# c2 s: |$ b/ B8 q第三个阶段是串联结束后,食堂又部分的恢复了往日的供应,曾经我们喜欢吃的一些“金牌”饭菜又回来了。* f. A9 E4 t/ i# |8 b( ~
最大的变化发生在了计委的干部们大量奔赴了设置在湖北省襄樊地区的五七干校之后。在计委多数干部去了干校之后,在食堂吃饭的人员骤减。为了应对食堂的大师傅们也有不少人去了干校,食堂的人员也骤减的现实条件,为了减少洗碗等后勤的工作量,食堂干脆将餐具分发给了个人,并沿着食堂东南靠墙的空地上,沿着墙壁摆放了十几个储存餐具的碗筷柜,个人保存个人的碗筷。
7 J) b$ A) s# Y+ j由于我们存在食堂碗筷柜中的餐具时常的被人“偷”走,于是有一段时间我们在去食堂吃饭的时候便又新添了一项业务,那就是寻找碗筷。如果找不回自己的,就干脆学别人的样子也去那碗筷柜中“偷”别人的一副去使用,也从来没考虑过什么卫生不卫生的问题。上述这个阶段一直保持到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唐山大地震食堂的解构被震坏为止。. m6 {& M' H$ M6 V: K
最后一个阶段是食堂被推倒重建后又重新开业,在食堂重建的那个阶段,食堂的常客都被安排到临近的物资部食堂去吃饭,饭菜票也不用更换,拿着计委食堂的饭菜票可以在物资部食堂畅通使用,没有障碍。
8 [3 C+ ?  J) c9 s7 Y食堂重新开业之后,食堂饭菜有所变化,花色品种也没有过去那么多,我们曾经非常喜欢吃的金牌饭菜已经失去了踪影,这恐怕与食堂的大师傅换人有关吧。& U" g" d1 G& N( Y
当年计委食堂的大师傅的手艺那是没得挑的,在那些大师傅中,甚至还有几位具有国家的等级证书,手艺也绝对不比北京的那几大楼里的师傅们差多少。但到了这个时候,那些有手艺的大师傅已经慢慢的到了退休的年龄,他们手把手带出的徒弟已经开始掌勺上灶,这其中就有不少大院里的子弟。
$ r. F, G- R4 {, i3 O+ f我曾经问过一位在食堂就业的我的一位学弟,他说他们所做得饭菜都是师傅手把手教的。问题是,师傅教过的菜他们有些学会了,也可能做个八分像。但师傅没教过的那些个饭菜便在食堂的菜谱中永远的消失了。这个阶段大约一直维持到食堂变为“食为天”餐厅为止,前后大约维持了二、三十年的样子。" z6 v1 e; V& R1 a" Z! [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9 20:41 , Processed in 1.113238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