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燕山深处 于 2019-1-7 17:14 编辑 ( b3 [" \0 g& q
( u3 M7 M; m& C" }& P% i: w
# X1 c, `0 D; c0 b9 ~* }# `7 ?
沙莉(1924.9,12---2009,1,25)本名钱善珠,学名钱秀娟,原籍浙江定海,生于上海。出身于一个职员家庭,有八个兄弟姐妹,家境清寒。其祖母是天主教徒,所以她开始读书便上了教会学校---善导女子学校。该校学习的科目以英文和中文文言文为主。老师为了上课方便,给每个学生起了一个洋名,“沙莉”一名就是这时起的,后来也成了她的艺名。她不堪忍受那种修女式的生活,在教会学校读了一年,就转学到明德女子中小学继续读书,读到初中二年级时,因家庭经济状况无钱缴学费而辍学。限于家里的经济条件,读不起正规学校,便到爱多亚路的浦东大楼的中华补习学校,补习英语、数学和语文。大楼的底层是“璇宫剧场”,唐槐秋的“中国旅行剧团”长时期在这里演出话剧。她每天补习完了,便溜进剧场在后面看白戏,越看兴趣越浓,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一个演员,登上话剧舞台。 1941年夏天,天风剧社招考学员,她报考后被录取,从此踏上了艺术生活的道路。她争取担任了提词的工作,利用它来练习普通话。有一次在新剧《孤岛男女》将要公演的前几天,忽然扮演丫头的演员生病了,导演决定在学员中挑选代戏的人。于是让每个人读一段台词,当轮到她时,不仅台词念得很熟,就是角色的情绪也有所表现,当场得到费穆的肯定,让她代替扮演丫头这个角色。演出时却非常成功,这个戏是她从事舞台艺术的起点。 不久,天风剧社更名为上海艺术剧团,她也成为“上艺”的基本演员。先后参加演出了《杨贵妃》、《四姐妹》等话剧。 1942年离开“上艺”,又先后在“华艺”、“艺光”、“联艺”、“联美”等剧团参加演出过《云彩霞》、《晚宴》等话剧。 1943年加入同茂剧团,不久,同茂又改名为国华剧团。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她加入费穆组织的国风剧社,第一部戏是与刘琼合作主演的《杨贵妃》,她扮演的杨贵妃,仪表雍容华贵,感情热烈细腻,她演得十分适度。从此,她便成为国风剧社的栋梁之柱,相继又主演了《梅花梦》、《红尘》等话剧。其间,应邀在“华影”徐欣夫导演的影片《回头是岸》中饰演女主角周兰,这是她塑造的第一个银幕形象。同年8月抗战胜利后不久,国风剧社解散。 1946年,她应聘成为费穆主持的上海实验电影工场的基本演员,因此,她的艺术生涯由舞台走向了银幕。她在“实电”拍了三部影片,第一部是《锦绣江山》,拍了一半停拍,接着在《铁骨冰心》和《浮生六记》两部影片里担任了女主角。在拍电影的空挡里,她还参加了话剧演出。 这时,各电影公司相继聘请她拍电影,”中电“、”大同“、”黎明“、”远东“、”昆仑“等几个公司请她主演了《再相逢》、《舐犊情深》、《哑妻》、《丽人行》、《蝶恋花》、《女大亨》、《大雷雨》、《望穿秋水》。由于连续拍片,出镜率高,1949年媒体曾称之为“沙莉年”。 1949年5月25日,上海解放,她冒雨参加游行庆祝解放,并参加演出了大型话剧《怒吼吧!中国》和在文艺界举办的游园会中进行义卖,以及广播演出、慰问解放军。1950年她拍完《江南春晓》之后,便参加了公私合营的长江影业公司,和丈夫凌之浩合作主演了影片《夫妇进行曲》。1952年公私合营之后,长江公司并入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简称“联影”)。 1953年联影厂并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她随之成为上影厂的演员。当她拍完《斩断魔爪》和《宋景诗》后,1955年秋被选送到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修班进修。 1957年秋回到上海以后,厂领导决定抽出十八个演员组成暂时脱产的剧团,专演话剧,演出过《第十二夜》、《水往高处流》、《妯娌之间》等话剧。 1958年夏,他随以陈荒煤为团长的电影代表团参加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 1960年又和郑君里、赵丹等去捷克斯洛伐克参加了一次国际电影节。回厂后,她参加拍摄了《战斗的山村》、《万紫千红总是春》和《春催桃李》等影片。1962年,她参加了《雷雨》《李双双》和《女民兵》的话剧演出。1965年赵明导演影片《年青的一代》时,请她饰演肖奶奶。 之后在“文革”中,她也遭到过诬陷迫害。1973年,她参加拍摄了影片《火红的年代》。1974年以后,由于身体原因,她一直在治病和休养,1979年2月退休。 1985年,她的身体恢复了健康,应邀在洪兆森导演的电视剧《育花人》中饰演一个园艺师。又在石晓华导演的影片《娃娃餐厅》中饰演奶奶。此后相继客串参演过几部电视剧,有《育花人》、《西沉的太阳》、《穷街》、《何须再回首》、《蔷薇雨》等。
' u4 d# V' i- x 参加演出的影片: 浮生六记 (1947) 再相逢 (1948) 哑妻 (1948) 舐犊情深 (1948) 丽人行 (1949) 斩断魔爪(1953) 宋景诗 (1955) 战斗的山村(1958) 万紫千红总是春 (1959)8 a# d) R$ U% c4 r
春催桃李(1961) 年青的一代 (1965)( d( r# z4 ^; q" T- h3 `/ j3 {
火红的年代 (1974)1 K" i' U, L: @: ?& T P
8 q9 {8 `* P$ @ M9 Q4 \% M, T- _
娃娃餐厅(1986)* _9 k4 Q6 G: @9 p* a/ w
4 {+ f1 k/ X0 S9 i7 h1 {' U
1951《夫妻进行曲》:
( @ Y( {1 W: |6 g; t- D1953《斩断魔爪》:
; n6 L; g8 A8 h1955《宋景诗》: * v" |7 o, ?+ {6 _
1958《战斗的山村》:
0 C( w/ ?2 \, Z# C1 ~7 x1959《万紫千红总是春》: 6 p! O# Q2 Z) n; | ?: H0 Y
1961《春催桃李》: 4 y. ]# g/ M" X" u: Z2 p
1965《年青的一代》:
8 ^' B' O8 R( N: P+ M
1 b$ s8 x$ o& D
: b) ~1 ]% `. f% }) ^6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