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55|回复: 0

有关苏联电影周的回忆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8-12-31 18: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革之前,曾经观看过至今仍保有残存记忆的故事影片不是很多,现在还能记住的只有一部苏联彩色故事影片“攻克柏林”(上下级)。# a' g/ r6 m2 ^. X0 [7 J7 Z. n
这场电影是在上小学二年级时,学校组织我们到经委礼堂观看的,这是一部反映苏联红军在二战的最后阶段发动进攻德国的首都——柏林的战争影片,那影片火药味十足,很热闹,以当年我们的口味来说,也十分中看。我现在还记得那影片其中的一个片段:希特勒问手下的人“斯大林现在正干什么呢?”,手下的人回答说“他正在莫斯科红场上阅兵呐”;于是希特勒大发雷霆,命令派1000架飞机去轰炸莫斯科。这就是我保存了五十多年的记忆。
* ?  u% d2 [, t9 T  K文革中,为了纪念苏联十月革命成功五十周年,尽管中苏已经交恶,我们又开始进行文化大革命,对中外的文化产品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整肃,但文化部还是决定,复映了两部苏联黑白故事影片“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一九一八年”。这两部电影,不论在荧幕上,还是电视里,甚至是收音机中(电影录音剪辑)都看过、听过多次,这两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基本上已经烂熟于心,直到今天,电影中的一些经典对白我还能张口而出,根本不需要回忆的时间。; N6 ?8 }% z$ |4 D5 M, U$ {# S
但从那以后,中苏之间的文化交流基本上被冻结了,再也没有什么苏联的电影作品在国内公开的上映(内部放映的诸如解放等影片除外)。到是在文革后期,我们国家拍摄了几部涉苏的故事影片,比如:“熊迹”、“黑三角”等,反正电影中的故事情节都是以苏联为反面角色出现的。. g5 L, {1 p0 l# q/ N0 c
上述状况,一直到文革结束之后才停止。
$ U: Y$ S, ^9 E" L' o- J2 i文革之后,文革之前拍摄的国产故事影片大量的复映,其中还夹杂着些诸如日本电影周,苏联电影周,以及从南斯拉夫引进的故事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等。
" r% f0 A8 m* o) A对于那次的苏联电影周我至今还有些印象,那次放映的都是苏联拍摄的老故事影片,一共放映了几部?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但至今还能够记住的有“难忘的一九一九”、“夏伯阳”、“保卫察里津”和“乡村女教师”等。其中那部“乡村女教师”中的主人公普普通通的女教师瓦连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V# I% w# n& m3 `1 ]
那个瓦连卡勤勤恳恳,在一个乡下小学校里为了那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她不就是新时代中一位人民教师的化身吗?
! K5 c# O9 z/ S8 `) _  i* V比起现在社会上大量存在着的只认钱,误人子弟的无良老师们,瓦连卡的形象不是非常的高大,值得我们敬仰吗?
$ A0 f+ u$ k) ?; n所以,在我们现实的社会中,我们的教育制度需要好好的反思,而那些所谓的为人师表的老师们似乎也需要好好的反思!反思!9 `. B8 @2 c# k8 D. d9 O
附:前苏联故事影片“乡村女教师”故事梗概:7 Y8 p, `! x" x6 U8 x' @
这是一个红色经典,曾经令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热血沸腾,投身于教育的启蒙工作,让我们重温这个不朽的故事———
( ?- l6 }+ ]5 p& E! v$ ~  在沙皇中学的毕业舞会上,漂亮的姑娘瓦连卡认识了革命者马尔蒂诺夫。她告诉新结识的男朋友,自己要去乌拉尔的沙特磊村当一名乡村女教师。这个夜晚,这对情侣在洋溢着紫丁香气息的大街上散步,畅谈未来……& D2 E' f/ S/ K. u5 U
  但是第二天凌晨,马尔蒂诺夫又被沙皇政府逮捕了。. p1 z) ?2 m# t& s, b
  瓦连卡含泪收拾行装,来到偏远的乡村。沙特磊小村贫困、破落。村边小土丘上,有三棵小小的松树。村民们愚昧无知,而且很野蛮。瓦连卡初到不久,就看到老矿工沃洛恩殴打自己的老婆,旁人都不敢劝说。瓦连卡奋不顾身地冲上去夺下沃洛恩手中的鞭子,大声喝道:“住手!我不允许!”
& v  B$ d" Z3 j2 \, B0 d8 q  事后,她后怕地倒在床上哭了。她感到孤独,要是亲爱的马尔蒂诺夫在她身边该多好。第二天早上,瓦连卡准备上课,可教室里一个学生也没有,空荡荡的。她有些失望,但试着对心目中的孩子们说:“孩子们,现在开始上课,我叫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
  A% E4 i' |8 O  “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突然传来参差不齐的童音的回应。6 n2 x4 C' p0 i! G6 @, z! d
  瓦连卡回头一看,门口站着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她激动地走过去,拉住他们的手说:“孩子们,你们要学会念书,写字,算算术。你们将要成为有智慧,有力量的人,我要使你们有理想。”
! n$ [" A. E7 B* y, d  瓦连卡的行为感动了村民们,她的学生一天天多了起来,由三个变为二十个、四十个、五十个。女教师对工作充满了信心。瓦连卡用自己的爱心取得了村民们的尊敬和信任。在她精心教育下,孩子们学习勤奋、成绩优异。4 I7 K+ z) e1 p9 D/ c: {  Z# `' ?
  三年过去了。小丘上那三棵松树长大了,瓦连卡也更加成熟了。就在这时,她日夜思念的爱人马尔蒂诺夫出现在她面前。他是从流放地跑出来的。他兴奋地告诉瓦连卡,在流放地他见到了列宁,并说,列宁一定会欢迎像瓦连卡这样的女教师。村民们为他们举行了婚礼。在新婚之夜,瓦连卡为丈夫唱起了那首曾经使她动情的歌:“在舞会的喧闹声中……偶然遇见了你……
% g( @; _: ]4 j. a, X. v  就在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村子里笼罩着灾难,但瓦连卡仍把心血倾注在孩子们身上,她相信,幸福总有一天会到来。
  E, y3 Q5 K# w" @! {* T  谁能料到,第二天清晨,马尔蒂诺夫又被反动当局抓走了……
+ n2 r+ Q% i3 V  十月革命胜利后,瓦连卡感到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意义。就在幸福即将到来的时刻,担任红军政委的马尔蒂诺夫却在一次战斗中负了重伤并终于死去了。瓦连卡满怀悲痛,把丈夫的遗体埋在那三棵松树下。她和丈夫相处的时间多么短暂。他们总是处在分离和思念之中,而丈夫给予她的理想和信念却使她终生难忘。
, J* y/ `: Q- E5 z8 _4 p  村边的三棵松树又长高了,这里变成了村民们聚会的中心。苏维埃政权在发展,招来了阶级敌人的嫉恨,他们向苏维埃反扑,丧心病狂地向女教师下了毒手,在生死搏斗中,瓦连卡被打伤了。8 x# m) Z7 v3 ]& q8 v! `
  岁月如流。沙特磊小村在苏维埃政权下建设成了一座矿山城市,那三棵高高耸立的松树和马尔蒂诺夫的陵墓已经处在城市公园里。头发斑白的瓦连卡做了校长。以后的十年里,女教师收到学生们从祖国各地写来的信件。她很自豪,她自己没有孩子,可现在却桃李满天下!
2 h! j7 [4 A! v: x2 \: m1 D  一天清晨,收音机里传出了她的名字。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以她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获得了最高的奖赏--列宁勋章。学校举行1945年校友会。学生们从各地赶来看望女教师,瓦连卡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 m7 ]% R" E' v+ X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9 22:33 , Processed in 1.134170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