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儿小酒馆 最近北京台“热播”《大前门下小女人》的电视剧看了两集就不看了,不说演员演技如何,就说这编剧也忒次了,主场是小酒馆,从道具到场面它那哪是小酒馆,分明是饭馆,那么大的场面,掌柜子不开饭馆开小酒馆那可赔大发了。 五十年的北京有许多纵横交错的胡同里或在街头巷尾散布着一些小酒馆儿、酒铺,一些小酒馆儿、酒铺绝对没有华丽的装修,就那么一个老老实实的有年头的门脸儿,有的连底色儿都快看不出来了。五、六十年代,人们都不富裕,家里要是有个好喝口的就得奔离家最近的小酒馆,过去酒馆酒铺都不大,进门便是柜台,小酒铺儿最多见的也就是十五、六平米,二十来平米左右的就算得上是大店了。酒铺通常放三、五张那种常见的木制的四方桌子,每张桌子四周放4张方凳,人多时,差不离儿可以坐下20来位。小酒馆儿有个好处,来的都是熟人,谁也不嫌谁的,人多了挤一挤得了。小酒馆儿只供应凉菜,从来不做热菜的。通常是:肉皮冻、豆腐干、老腌鸡子、五香花生、炸花生米、炸蚕豆(开花豆)和拍黄瓜还有销量最大最受欢迎的炸带鱼、小黄花儿,后来又添了什么酱牛肉、酱驴肉、香雪肠等“豪华”菜肴,不过吃的人并不是太多,最受喝酒人待见的就是四分钱一个的酱兔头,首先它是肉,而且有滋味儿又经济又实惠。 小酒馆的柜台上或柜台里摆着几个酒坛,上面是用红布包裹的盖子,客人要打酒掌柜的用长把儿的木制提斗从酒坛子里舀。木斗是有规制的,一斗一两或是多少,这种酒多是白薯酒每斤也就七毛钱,一般来个二两才一毛四,再来个肉皮冻,一顿酒下来不过三毛钱,也有稍好点的酒一毛三一两,绝大多数人也就这消费水平了,因为他们几乎天天来呀。红星二锅头当然公认的好酒,可那时二锅头要一块七一瓶,没有散装的,有人喝时,就拿个量杯量着往外倒,绝不缺斤少两,一般人是不喝的,嫌“贵”! 街坊四邻是小酒馆儿传统上的食客,他们聚在一起好议论国家大事国际新闻,这些人多多少少经历了些历史变故,对时局也形成了一些个固定的观念。他们最为津津乐道地是京剧、相声和曲艺及社会趣闻,这是他们心目中亘古不变的话题。不过也有因某事掰哧不清就得吵一吵,争一争。不管怎么说,这里还是遵循着“与人为善”的交际原则,谁都不愿意得罪谁,要不以后怎么见面?都几十年的老街坊了,说不定他们其中还有还沾个亲带点故的呢。当然小酒馆里也有几位“酒腻子”二两酒能腻歪多半天,弄的掌柜子轰也不是留也不是很无奈。 今天北京的小酒馆儿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正在走向衰微,因为这地儿不是上层社会人士的“沙龙”,它基本上属于社会底层人们的消闲处所,现如今的四九城里酒搂林立,酒吧也不少,出现了许多展示异域风情、外国情调的洋式酒吧。而纯正的老北京酒馆已难觅踪迹了。这些小酒馆面临着社会进步与市政变迁的颠覆和挑战而不能自拔时,小酒馆儿所能承载的历史性的社会功能也就逐步丧失殆尽了。 现如今一下影视剧的编导,演员都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生活拍出的所谓“京味儿”是作品真不敢恭维,没有生活,他们只不过是抄袭模仿前辈的作品而已,怎么看都别扭,像“人艺”这么地道的京味儿文艺单位真不多了,老北京酒馆里那种淳朴的酒文化,那种为平民百姓所接受的消费方式也只能令人留恋了。 2018·10·20 九城了然
5 t3 U2 T6 ^; [) \: S) v*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