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13|回复: 8

一孔之见:汗摊儿、背心儿、马甲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6-6-14 07: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猛一看这三个词儿放一块儿有点儿怪。其实这三个词关联同类,都说的是没有袖子的上衣。曾有人问过我,北京人为什么把“汗衫”叫做“汗摊儿”。我告诉他,老北京话里确实有“汗摊儿”这个词,跟汗衫不是一个概念。
" s- q) c) V0 K0 H7 b. I2 C六十年代初,我家从西城搬到宣武,住在椿树上头条一个小杂院。东屋的邻居有北京郊区的口音。他们家就把背心叫“汗摊儿”。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以后,接触的人多了,觉得确实有一部分北京人把针织的背心叫做“汗摊儿”。依我的管见,有一路北京话或者说更古老的北京话,应该有“汗摊儿”这个词。
- a! l" k8 q; j/ S$ x  h  U; M: E# G4 G& K. m5 L
“汗摊儿”这种实物现在生活中已经没有了。所谓汗摊儿就是最贴身的内衣。古代没有针织工艺,制作内衣时只是将一块布中间挖一个套头的圆孔,布块的两侧缀上布带儿,穿的时候先把布块通过套头圆孔套在身上,再将两侧的布带系好,就成了既舒服又简单的内衣。这种内衣穿在最里面自然是拓汗的,脱下来就是摊开的一片。我估计“汗摊儿”的称谓就是这么来的。既形象又准确。这种汗摊儿在古装电影和绘画中现在有时还能看到。) U+ E- g) h3 _% J: e  c
随着时代的进步,出现了圆筒状的环形针织品。纯棉高支纱,做内衣既轻薄又舒适。原始的“汗摊儿”自然敌不过针织背心,于是从城里到郊区,渐次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汗摊儿”这个名词却保留下来了。7 K7 h/ r$ l" ]) p/ e

! w& Y) W' S$ _把“汗摊儿”叫作“背心儿”,已经是现在北京人的共识。其实“背心”严格来说另有所指。“背心背心”,后护背,前护心。这种衣服的功能主要对心和背起保护作用。实际就是起保暖作用。因此,这种上衣不会是单的,至少应该是夹的,或棉的,毛的,甚至是皮的。因此有棉背心、毛背心和皮背心之说。由于“汗摊儿”已经消失了,“背心”的概念就扩大了。就“背心”的本意来讲,还是应该强调这种上衣的防护和保暖作用,针织的“汗摊儿”是起不到对前后心的防护和保暖作用的。7 f+ N- G" }% j6 R1 t+ w3 _' m

% x% `0 r- P8 ?& T至于“马甲”,那肯定是套在最外层的无袖上衣。因此也最讲究面料质量。马甲是借用词,来自古代冷兵器时代。古时骑兵作战,战马是穿防护服的,就是马甲。由于马在作战时需要奔跑,四肢是裸露的,无法防护。服装的演进使这种款式的衣服出现在人身上。同样是只护躯干不管四肢,没有相应的好名字,只好借用“马甲”一词。跟“汗摊儿”一样,既形象,又准确。后人不知这一称谓的来历,以为应该写成“马夹”,因为这种服装一般都是夹的。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对的。
; Z% R8 z/ Z+ q4 L: A) k/ c4 p6 l( T- \/ r; N& f# q
就“汗摊儿”、“背心儿”和“马甲”这三种同类无袖上衣来说,区分也很容易。最内层的叫“汗摊儿”。夏天暑热,只穿一件,无所谓内衣还是外衣,那只能是这种汗摊儿了。穿在内衣和外衣之间的,叫“背心”。当然,也有将背心穿在外面的,但在礼仪重要场合,外面穿件背心就不大适合了。能堂而皇之穿在外面出入礼仪场合的就只有马甲了。
5 v" Z3 O* J4 |. K* N' f; U2 z" Z6 B+ |- X* B$ f5 S5 M& U: f- w( E; G
在这里再附带说几句。马甲和马褂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服装概念。马甲无袖,马褂有袖。不仅有袖,而且袖子很长,一直护到手背。平时为行动方便,护手背部分是挽起来的。打仗或施礼时把护手部分撸下来。撸下来的护手部分活像马蹄,因此这种服装也叫“马蹄袖”。“马褂”就是这么来的。马褂大概是女真人的专利,满清(后真)继承了这一服装形式,与大长辫子同成为满清的特征。' H2 S7 a$ B  f% D5 T1 a

1 n: u8 @% [$ D我没有将“坎肩”列入以上无袖上衣行列,是因为我有一点怀疑。古代汉族特别是有身份的人都是穿长衫(长袍)。长衫中有一种无袖的款式,看绘画中的古代人物,这种无袖长袍很常见。我认为这应该是“坎肩”的本义。现代人特别是今天的男人已经不再穿长衫了。于是截短了的无袖坎肩就与“背心”混为一谈了。今天的北京话“背心儿”与“坎肩儿”的概念已无区别。从长度来看,背心以防护前后心为主,只能长到腹部上下的位置。而“坎肩”只要是“挂在”肩膀上,长度到脚面也是可能的。- L8 P. m/ P7 ]5 W: m( P4 f

6 W+ G. j6 K/ X# g还有一种无袖短上衣,北京话叫“褡裢”。这种服装太专业了,是蒙古式摔角用的。而且是用多层布料挂浆缝纳而成,平时生活根本没法穿。因此也没有归入本文开头提到的无袖短上衣行列。
; U6 @* c7 `3 Q- m9 R( R( |
) x% c, b# I* c- A% ^, `8 s1 D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6-6-14 08: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说的汗摊   北京叫汗劳儿    还有用细竹管    线穿起来的   这都是大众,体力人穿的  ,有钱人夏天,穿纺绸,还有栲纱 黑色的电影里都是特务 黑老大穿的
发表于 2016-6-14 08: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有味儿!
发表于 2016-6-14 12: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应该叫汗褟儿。
发表于 2016-6-14 13: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yunfeilc网友说得有道理,应叫“汗褟儿”。
发表于 2016-6-14 15: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一孔之见:汗摊儿、背心儿、马甲

本帖最后由 紫滃 于 2016-6-14 15:42 编辑 , ]  P, l9 ?7 I" V
董瑞征 发表于 2016-6-14 13:32- h. \, s' d0 M/ C" w& Q
yunfeilc网友说得有道理,应叫“汗褟儿”。
8 @  r9 J* s" X, B4 p" i
汗褟是粗布做得贴身穿的中式无领小褂。+ g7 q, O$ r6 o4 s: t- c

RE: 一孔之见:汗摊儿、背心儿、马甲

RE: 一孔之见:汗摊儿、背心儿、马甲
8 J- H% y, B8 L: M. K1 f  D' A1 E! g

: P# l8 @8 p2 i- J  T
. v2 H# o8 p6 |2 @2 _
发表于 2016-6-14 15:59: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ujuzhang 于 2016-6-14 16:08 编辑
6 R) f- Q4 D6 g  O2 {. N, U+ b8 Q1 A- x$ t  P; _
汗溻(溻了褂)儿!
 楼主| 发表于 2016-6-14 16: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一孔之见:汗摊儿、背心儿、马甲

yunfeilc 发表于 2016-6-14 12:33
4 n. R, i$ @7 y6 }* {1 M; Y* z我感觉应该叫汗褟儿。

/ v, y/ s0 M$ D( [5 t) ?感谢yunflic等朋友的指教,纠正了我多年的一个误解。谢谢!
发表于 2016-6-14 17: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一孔之见:汗摊儿、背心儿、马甲

汗褟是粗布做得贴身穿的中式无领小褂。" G- G/ l( ?- F7 Y% `

% g3 ]/ N6 ]( [7 f* v" n# z2 M
, h: w% f: x9 L* l4 t
3 O) p0 F" t/ f. p2 \& x( E& S, d

RE: 一孔之见:汗摊儿、背心儿、马甲

RE: 一孔之见:汗摊儿、背心儿、马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6 00:18 , Processed in 1.20354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