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3 K$ k/ z% D5 {4 z; Y
自打我一记事起,就特别羡慕单位有食堂,一次在我二叔家玩,单位来人接二叔去单位处理事情,开着小吉普来的,二叔就带着我跟弟弟一块儿去了单位,大人在办公室忙,我就跟弟弟在单位院子里玩耍,到了中午二叔就叫上我们去了单位食堂吃饭,对于从来没有去过单位的小孩子来说,甭提多新鲜了,在食堂里一面墙是玻璃窗户,后面是几个巨大的蒸锅,炒菜锅架在灶上,身穿白制服,戴着白帽子的食堂大师傅,从打开的一扇窗户里探出头来,与我们打着招呼,二叔拿着饭票为我们打了午饭,自己家准备的搪瓷饭盆,一般都是两个,记得那午饭是烩饼,一盆热腾腾的冒着热气的烩饼,浸泡在白色的汤里面,夹杂着依稀的白菜叶和粉丝,尝了一口跟家里做的完全不一样,从来没有过的美味让我胃口大开(在家我可是最爱挑食了),很快小半盆的午饭在我和弟弟的狼吞虎咽中一扫而光。 1981年我上了中学,学校里的大食堂也叫我震撼,大礼堂里横竖整齐的摆着二十多个正方形的桌子,这在不开会议的时候就是食堂,只供应午饭,每天中午12点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们在饥肠辘辘的感受中直奔大礼堂,瞬时间这里被饭菜的味道所充斥。食堂里没有椅子(学校开大会时学生带着自己的椅子参会),每个班根据在学校入伙的学生数量分配桌子,每张桌子选一个桌长,负责给本桌同学打饭,饭食由两个脸盆大小的搪瓷盆盛着,一个盛米饭或者馒头、花卷之类的主食,另外一个盛着炒菜,炒菜基本是肥肉片炒白菜、或者是素炒圆白菜、炒土豆片加青椒片、炒茄子之类的,每天内容不一,统统是大锅炒出来的。学生自己带着饭盆,由桌长给每个人盛菜,我因为离家近就免去了在学校午饭的选择。 有一次,一个同学家长来我家,跟我父母聊天时说起在家吃午饭的事情,那个同学的父亲常年在家吃劳保(有单位不上班在家因为生病休息,区别于低保没有单位),有着宽裕的时间给孩子准备饭,每天他父亲上午提前准备好主食,菜也是洗好,切得,估摸着12点了,挑开蜂窝煤炉子等着,孩子一进院子,家长做锅,倒油,锅一热马上开始炒菜,孩子锁好自行车,进屋洗手洗脸完成后,刚坐在饭桌前,炒的菜正好上桌,全家开始吃饭,听得我心里甭提有多羡慕了,因为我生活在双职工家里,每天中午回家自己要把昨天晚上剩的菜加上剩米饭在锅里一热,有时候回家火灭了,还要自己生炉子,边吃饭边听收音机里的长篇小说连播打发时光,新炒的菜想都甭想。( A+ P' R8 o3 I5 O
1985年我参加了工作,单位是有个小食堂的,需要提前买饭票,每周换一次饭票,饭票是与人民币等值的,一般流通中一元一下的很普遍,连几分的都有,毕竟一顿饭花不了一块钱,还有粮票等值的。换好后用一根皮筋扎好,一面是钱票,另一面是粮票。每年中午食堂里水泄不通,饭菜名称用粉笔写在食堂窗口小黑板上,大师傅还经常用简写字,比如“芹菜”的菜是“艹”字头加上一个“才”字;“豇豆”会写成“江豆”;“肉炒蒜苗”还会写成“肉蒜台”;等等等等,反正内容都是家常菜,谁会在意是哪个字呢,大师傅提前炒好了,盛在大铝盆里,男同志是三两米饭加一个菜,女同志会是一两米饭加半个菜,盛多盛少往往根据大师傅的喜怒哀乐,还根据平常的私人关系,反正不会有人吃不饱,有人会剩下饭倒掉。一个单位混着,都有个面子在里面。一周内总会吃上一次包子,这可苦了单身住在单位宿舍里的哥们儿,我们部门领导是个单身,他往往会抱怨,因为一次包子卖不完,第二天大师傅还会把包子重新热一遍,再拿出来卖,一般他都会吃上两天包子。 食堂里没有座位,每个人打完饭都会端回办公室去吃,这时候楼道里飘着食堂里的饭味道,一些同事会凑在一起打扑克,端起来吃一口再放在面前,手里翻着牌,虽然麻烦可是不耽误娱乐,这时候是沟通感情的最好时光,往往是谁与谁关系最好就能一眼看出来,因为关系好才会凑在一起玩,关系默契才会打对家。每层水房里都会有一个塑料桶,桶上面盖着一个塑料网做的盆子,快上班时,大家就会自觉地散了,先到水房将剩饭倒在塑料盆里,然后接上水在涮,从不会直接倒在洗手池子里,那样就太没有公德了,会被人当面批评。我们单位换了一位新领导,他来了以后很注意后勤服务,直接去看了食堂和每层的水房倒的垃圾,照他说的话是,看单位拿员工当不当回事就看食堂,如果每天倒得垃圾里有饭菜,就是不关心大家生活,好久食堂办的挺是那么回事。 结婚后我媳妇继承了他母亲的生活要求,每天早上都要早起给我们俩新做早饭,蒸上新米饭盛在饭盒底层,再炒一个菜放在米饭上面,她说如果中午饭没吃好,常年后身体肯定完了,于是我开始了带饭,每天早晨将饭盒用一段小绳子扎成十字,交到食堂,中午大师傅用蒸锅蒸好,有一天我拿不准是否带了勺子,送完饭盒后又回去看,进了食堂后,看见两个大师傅正在用台秤给每个饭盒称重,看见我来满脸的不好意思说:看你媳妇有多疼你,每天饭盒都有一斤多重,我说大姐,空饭盒还有分量呢。 工作调动后,离家很远了带饭就很麻烦了,正好新单位有一个清真食堂,这样我每天就去那个小食堂去吃饭,饭厅里桌子上面铺着白色的桌布,椅子都是带棉垫子的,人很少每个人都有固定的座位,清真之外的同事不接待,这让我们部门的同事很是羡慕,又一次跟部门几个同事打赌输了,他们吵着要我带他们去清真食堂请客,我们去了以后,这个食堂的大师傅说不行,我们说了很多好话,还敬献了几颗烟卷,赔笑脸说等其他同事吃完后我们再吃不影响别人,过了一会大师傅单给我们炒了两个菜端上来了,他们激动地说比大食堂小灶炒的还好吃,单交了饭钱以后我们把饭菜吃的干干净净,在这个小食堂里吃饭的有我们单位的一位领导,有他在大家很拘谨,他看着我们几个吃饭的相说:这饭就那么的好吃吗?我们谁也不敢多说一句话。过了好长时间我们部门同事还说那次在小食堂吃饭有多香呢,几次在外面聚会还总是以“金爷在小食堂请的那回”作为典故呢。其实那次只是吃了牛肉炒芹菜,锅塌豆腐两个菜,总结说是因为清真厨子在出国前会往菜里点上一些香油罢了,所以味道跟大众饭馆不一样。 之后单位越做越大,2000年以后好多部门都在外面租地方办公,这样没有单位食堂就只能叫外卖了,记得刚搬到新写字楼,上午后勤会统计中午谁吃外卖,只能是盒饭伺候了,就选择楼下一家小店电话订一份吃食,而且单一就是京酱肉丝盖饭、鱼香肉丝盖饭或者素炒饼、肉炒饼可以选择,没辙我只能选择素炒饼,10块钱!等到中午不到十二点,随着一声带口音的招呼“饭来了”,我们楼道里来了一个身上穿着已经看不出是白还是灰色的工作服,带着看不出底色的帽子,提着塑料兜的小伙子,身上散发着说不出来味道,给每个人发着方便饭盒,饭盒上用圆珠笔写着素和肉,分出饭盒里的内容,对面的同事娴熟的打开一盒菜,用它压着已经打开的米饭方便饭盒上,从纸袋里抽出一次性筷子,在手里相互蹭着,防止毛刺在吃饭时扎到嘴,开始吃了起来。说句实在话,几年的盒饭让我想起来就反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