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穎太世澤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03: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9-1-11 04:06 编辑 9 p. e( V/ I( O& m: X
: l/ h4 J$ L* P& h

: V9 h: z+ x% Q1 ~) @
( h" S0 G& N6 R# t' v; c- A6 B4 k. l! `" i: S
综合概论
% w9 Z; A: ~. R2 B9 r
由上述大淸㑹典则例 给发军器、前锋统领前锋营营制、火器营建置 之记载,清在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经营已大致奠定了鸟鎗兵之雏形与基础。 从给发军器则例循序以进来检视鸟鎗兵的发展:
# a& @; I$ v% ^5 D( C0 l4 `
顺治 五年时题准鸟鎗兵给鸟鎗一。直省兵丁器械照此例给发。此条例开启了鸟鎗兵给鎗之始
康熙 三十年建置火器营,以公侯大臣为 总统,専理营务,训练官军,总统以下设:
鸟鎗骁骑叅领 满洲每旗各二人、䝉古每旗各一人。  
管鸟鎗散秩官 满洲每旗各五人、䝉古每旗各二人。
鸟鎗䕶军校 满洲每旗各十人、䝉古每旗各四人。
鸟鎗骁骑校 满洲每旗各十人、䝉古每旗各四人。
八旗满洲、䝉古佐领下,每佐 鸟鎗䕶军三名、鸟鎗骁骑四名、
此条例是对八旗中主要的鸟鎗之编制布署,
至雍正时,认为鸟枪是一项能冲锐折坚,最为便利的武器,开始陆续对各省加强鸟鎗之设置。设置要点是按山林地势来评估,雍正认为内陆省分地势平坦利于使用弓矢,至沿边沿海省分山深林密利于使用鸟鎗,故于雍正五年议准:

! ^8 b% K+ p& A" t
内陆省分 每兵千名设鸟鎗三百杆,
沿边沿海省分 每兵千名设鸟鎗四百杆
% J% Q8 m5 F4 f6 j% H7 x
这个基本准则,随后在雍正五、六年又议准给发各省鸟鎗而作了调整,普遍的调高了各省给鎗杆数,各省调整如下:
: \4 I; c- a0 g! G
山东省 每兵千名鸟鎗五百杆○
山西省 每兵千名鸟鎗四百杆○
福建省陆路各营 每兵千名鸟鎗五百杆○
浙江省各营 每兵千名鸟鎗四百杆○
广东省各协营 每兵千名鸟鎗五百杆○
云南各营 每兵千名鸟鎗六百杆○
贵州各营 每兵千名鸟鎗六百杆○
广东各营 每兵千名鸟鎗六百杆○
闽省水路 每兵千名鸟鎗五百杆○
9 h+ n" i" ^! F0 T% ]1 g" Y7 r0 A: D* b
下列各省镇地区:
河南省满汉各营、督标左右两营
河北鎭标九营
南阳鎭七营
直隶省〈河北〉各营
江南省〈江苏 安徽〉、江西省陆路各营
其它未列地区
持有鸟鎗数未标示,通以最低兵每千名鸟鎗三百杆估计。
综京外各省平均设置比率约为四至五成。
7 S6 L6 Q6 R0 @( l, t  z$ A# e
康熙朝,三十年建置火器营是为八旗鸟鎗主要的编制布署,
至雍正五年议准腹内省分每兵千名设鸟鎗三百杆,沿边沿海省分每兵千名设鸟鎗四百杆,无异是对各省绿营鸟鎗的主要编制布署。 嗣后雍正六年议准 又调增大部份省份鸟鎗杆数加强边防武力,沿边滇、黔、粤三省各营兵每千名鸟鎗六百杆,沿海山东、福建、广东省各协营兵每千名鸟鎗五百杆,都超过当初的设定每千名兵四百杆,多给发一百至二百杆鸟鎗。 雍正对鸟鎗布署的加强,突显出他对鸟鎗的重视与肯定,有独到的见解。
2 I6 G" u0 C& f  C" t7 `0 v1 T5 r

- V! @; u. `( d$ ~$ \! c/ U" S

0 Z8 C+ Y7 Q! g! y. R" E/ H/ k2 ^
鸟鎗之重用

4 R1 a. O8 k9 s' L( v! Z
雍正对鸟鎗格外看重,因此大举部属鸟鎗,其因素取决于鸟鎗诸多优点:
雍正五年议准鸟鎗,认为“鸟鎗一项能冲锐折坚,最为便利”之武器,无疑是着重其强大的杀伤力与坏性。 又认为“山深林密利用鸟枪”是鸟鎗利于在密林挥洒使用
六年议准“江南江西陆路各营有设三眼铳者,因三眼铳不能致远,应将三眼铳改为鸟鎗”,是因鸟鎗的射程远,性能较三眼铳优越
十年议准“闽省水路 海面辽阔,鸟鎗一项最为利用,于定例每兵千名设鸟鎗四百之外,再增鸟鎗百杆”。则是鸟鎗具有快速 准确 方便与隔空制敌的优越性,除弓箭能远隔制敌外,其他刀枪在辽阔海面皆无从发挥,而弓箭在波涛海面难以瞄准,况且命中率远不及鸟鎗快速准确。
鸟鎗原是沿边沿海的主配备,因鸟鎗的快速精准优越性与远距杀伤力,内陆水师也逐渐采用。乾隆十五年,认为“湖广武昌鎭前后水师二营地界川江水操弓箭技有难施,惟鸟鎗极为便利,议准照沿边沿海省分每兵千名设鸟鎗四百”。 这和雍正十年议准“闽省水路海面辽阔,鸟鎗一项最为利用,增鸟鎗百杆”的想法一致,证明鸟枪是一项全天侯的武器,不独适用于“地势平坦之地”,亦利用于“山深林密”与 “海面辽阔”之域 。 从全天侯到陆海配备,说明了鸟鎗的普及性,它是泛兵种的武器,所以鸟鎗兵存在于所有八旗与绿营各编制部属中,鸟鎗被广泛应用也适足以证明了鸟鎗的多重优越性能。

5 I/ z% l8 y9 h. g! X) t
; D- p& Y/ z6 u
- q! N/ T9 U" ~! W0 s
清代军士鸟鎗之训练
! J9 _& T: c! k3 D* K
鸟鎗虽是利器,但欲善用利器,必须娴熟,经常演练。清代军士之训练,据《 清史稿》 志一百十四 兵十 训练,其相关记载归纳,清代鸟鎗军士训练分日常训练与合操两部,依区域又分为京内八旗与京外各省陆路绿旗营。
$ ?) F  W0 n) Z) u; [" R( B! ]
京内八旗日常训练:火器营统辖鸟鎗、炮兵、护军、骁骑各官,按日于本旗考验。八旗前锋营与护军营均由统领督率月习十次。健锐营月习鸟鎗六次。

# r' r. A3 ]6 R7 ~
春秋合操:八旗各部于春秋列阵操演。八旗汉兵鸟鎗营兵与炮兵合演鎗炮藤牌于卢沟桥。火器营合操环施枪炮,秋季至卢沟桥演炮五日。
各省陆路绿旗营,督、抚、提、镇各标兵。每岁秋季霜降日,赴教场,设军幕。届时军士擐甲列阵,中军建大纛于场中,统兵大臣于将台上传令合操,中军扬旗麾众,台下举炮三,军中鸣角伐鼓,步、骑甲士列队行阵,施放火鎗,连环无间,如京营之制。
& i% x: n+ j7 C
# G$ {" H5 h& f) `+ `1 g

2 o. Z* k- J$ F1 k
鎗炮火药之管理

6 n9 \$ v" n+ M8 c+ n, T8 o2 j  h
鎗炮火药是一项利器,如何管理鎗炮火药至关重要。欲发挥鎗炮火药之效力也要做适当之管理。以下数则略述清初对鎗炮火药使用、储备、管制、操演、与惩处的条例
雍正二年 定各营收贮大炮鸟鎗随时演放毋致鏥蚀。
  g2 K- g1 v% f
雍正十二年 议凖火药必须豫备。敕令督、抚、提、鎭将所辖各营预估每年应用之数量,动用公费制造,加紧收贮,潮湿地方豫备三年用量,高燥地方豫备五年年用量。 每年所用火药卽于收贮数内动支,仍照动支数目制造贮存于库,以出陈易新,按年造册报部,该管官如遇升迁事故离任,照仓库钱粮例交代,若亏阙及不堪应用者,责令专管官赔补,仍要罚俸一年,该管上司亦罚俸六月○
' M' Z+ O. j0 L
乾隆元年 议凖民间不许制鸟鎗,其乡村险僻之处防虎防盗,若必需使用鸟鎗,经各该省 督抚 确实察核各州县内有实在应用的地方,照兵丁鸟鎗式样制造,书刻上姓名,具呈地方官加以编号登记于册以为备案。 如非允许应用地方,有私藏或私造售卖者,将私藏私造之人责四十板,鸟鎗没收入官,失察之该管官罚俸一年。 若兵丁有藉稽察鸟鎗扰害民闲者,革粮,该管官罚俸一年○
+ X" D5 M! h+ O0 `& n
乾隆十一年议准兵丁操演所需铅弹、火药、火绳 槩动公费制给。清例各营兵丁操演动用铅弹、火药、火绳 议有固定数目,若操演之时或因兵施放生疎,想要命令多练习几次,则此项铅药火绳须兵丁自行付费,因而该管官恐兵丁无力负担,可能草率了事就不作了,这样结果导致兵丁技能不够纯熟,所以十一年议准嗣后槩动用公费制作供给以便多加演习○

0 ?/ b; l6 L+ F8 r% n; X- _. Z

1 L% l* r1 M5 A$ D! M

* y$ X& k8 J' s- C" j9 }
名词注释
【佐领】佐领在早期满族社会称「牛录额真」是八旗基本的户口军事编制单位,入关后,改为汉称「佐领」。顺治十七年定牛录额真为“佐领”,时满洲三百一十九,又半分牛彔十四;蒙古一百三十;汉军二百零六,又半分牛彔三。八旗牛彔统计共为六百六十四个。 努尔哈赤定300人为1牛录。 皇太极时每佐领壮丁约略200人。 康熙时每佐领壮丁约百三四十人。

  u4 i; g& v6 ?0 v
【直隶省】直隶省即今河北省。 直隶省,省城为保定。明朝时称北直隶,清顺治二年改称直隶,康熙八年称直隶省。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将直隶省改为河北省,旧京兆区20县并入河北省,北京改名北平。
+ h! m/ R& t( J5 H8 o8 h
【江南省】江南省,清初设置。辖区主要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以及部分邻省地区。 原为明 南直隶〈南京〉地区,满清入关后,于清顺治二年沿明制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清康熙初年,改「承宣布政使司」为行省,江南承宣布政使司遂成为「江南省」。
【三眼铳】三眼铳是一种短火器,使用铁或粗钢浇注而成。外形为三根竹节状单铳联装,每个铳管外侧都有个小孔,在三眼铳的尾部留有柄座。使用时在铳管内添加火药,最后装填钢球或者铸铁块、碎铁砂等,在小孔处添加火帽,使用时将火帽朝石头等发射台敲击,引爆装填火药将弹丸发射出去,三个铳管可轮番射击。
三眼铳在明代常见,但是射程近,比不了弓弩;再次装填速度太慢。由于上述原因,三眼铳并没有多大的发展前景而渐被淘汰。

7 t5 }- I/ s1 U5 `& k. s6 ~: `3 c' J- x' }
! Q; i  [& S$ R' W
0 L1 j( B6 i# ~+ ~$ Y
% {- e  U& c& h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04: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9-1-11 04:34 编辑
4 M. J* p- K3 G7 ~
, |& ^; a; i, C6 C: h- S
  M6 q5 B/ h0 V2 g* x
1 B) d! @4 e  p! u* {
清代之鸟鎗
6 w2 @. Z8 O5 J
鸟鎗和甲冑一样是武备仪仗,也编列在皇朝礼器图式里,在众多的火鎗款式中,鸟鎗兵使用的仅只其中一项,称为「兵丁鸟鎗」,排列在火鎗最末,其中多项为乾隆打猎用,乾隆推崇武功喜欢打猎,个人嗜鎗胜于兵丁武备,这也说明了清朝火器的发展不前,沦为打猎玩物,以至乾隆盛世以后,嘉庆、道光国势开始走下坡,史称嘉道〈家道〉中落,究其原因,主要的还是欧洲的向外扩张与工业革命喷发,不断进展,蔚为时代潮流,一向自诩马背民族的大清已无法凭借冷兵器对抗技术先进的火器,自明朝承接延续的火器并未大步进展,以致相对落后,怠晚清之时国势已如强弓之末,终步入沦亡之途。
据皇朝礼器图式记载,乾隆时期的火鎗有五十六项,归为四十九款。 大致分为四类,一 交鎗、二线鎗、三竒鎗、四花鎗,定义如下:

6 ?# L6 D3 Z! v0 h0 N
交鎗
凡交鎗之制 口加照星 中加斗 或于近火门加斗 从斗中视星所指以为凖。床视鎗微短 窍其端以内搠杖 以桦木或角为之 饰以铜或角 长于鎗寸许。 床下加木叉 曲而前鋭 中施横梁 前却惟所宜。 床面置鎗 束以韦三道。
简言之,交鎗之特征有四: 脊、斗、杖、叉
一、 脊 起脊即准星,指标用
二、 斗 星斗即照门,瞄准用
三、 杖 搠杖即通条,装填弹药,清洁鎗膛用
四、 叉 即支架,支撑固定鸟鎗用
6 q. I8 }5 ?2 G* W5 t* F
' y0 q5 P) x. o  e. Y
线鎗
凡线鎗之制皆周为八棱 不加星斗 床及枪之半 不内搠杖 床下无叉 而有托 束铜钚二道或錽金。
线鎗因无星、斗、杖、叉等附属,外型修长,故名线鎗。其特征除了修长,鎗皆周为八棱,因床仅及鎗之一半长度故只束铜钚二道,鎗床无叉 而有托。 线鎗最大的区别是装填以‘砂子’「砂子」是颗粒较小数量众多的碎弹丸,类如散弹鎗

/ I& H8 u) Z# X9 R  ?! j; v, f; A

: |. D& Z. k; ]9 b0 E6 M) S" _. A
竒鎗
凡竒鎗皆通底,旁如牡钥 连床柄处 下为屈戌 可开阖 药子皆实子鎗内 开底纳之 从牡钥中固以铁钮子鎗六 长二寸四分 如管 连火门 递发之相续而速 其制或如交鎗 或如线鎗 皆不用搠杖。
竒鎗是一款类似现代化的鎗械,它旁如牡钥,有屈戌 可开阖,‘药子皆装填于子鎗内’有如子弹的雏形。‘开底纳之’即〈子鎗〉从鎗底装填,和前滑膛装填的交鎗与线鎗截然不同,…..。说竒鎗是现代鎗的滥觞亦不为过。

+ f+ B" ^" l( ^
  U- A0 ^( J* J
花鎗
凡花鎗之制通冶鐡皱起为花文

9 k. G- P% M# a. J; x% U& U
8 H* I: s& \0 h! p8 c: D

  z7 j3 B, n8 M, G# W, Y
名词注释
5 R- M; v) j2 A; |/ p$ G
【牡钥】‘牡’,古代锁器的一部分,相当于后来的锁簧;门闩〖lock〗。‘钥’,门直闩,上穿横闩下插地上的直木。 牡钥:即锁匙
$ k& B3 N% }8 `$ ?) L9 D
【屈戌】‘戌’读音同‘需’。屈戌:铜或铁制成的带两个小脚的环,钉在门窗的边缘上或箱柜的正面,用来挂上钌钩或锁,也可成对的钉在抽屉正面和箱柜侧面,用来固定U型环。白话即锁扣
关于屈戌,明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说:“今人家窗户设铰具,或铁或铜,名曰环纽,即古金铺之遗意。北方谓之屈戌,其称甚古。梁简文诗:‘织成屏风金屈戌。’李商隐诗:‘锁香金屈戌。’李贺诗:‘屈膝铜铺锁阿甄。’屈膝,当是屈戌。”何谓金铺遗意?金铺指门扇上的金属铺首。
7 ^7 t0 C: Q5 R5 H

7 j  |2 c  n5 u5 S- z" }6 m
4 G' d' t" S+ T3 n; T
火鎗之属性
: P) I+ X& V% J6 z& n
火鎗的属性大致分交鎗、线鎗、竒鎗、花鎗,四类,一杆鎗除了有主要属性,同时可能拥有其他副属性,例如花线竒鎗,就包含了三个属性,它既属花鎗、又属线鎗、更属竒鎗。 竒鎗是主要属性,线鎗是次要属性,花鎗亦是次要属性,按层次讲,线鎗是第一副属性,花鎗是第二副属性。  
竒鎗本身又隐含了二个属性,在竒鎗的定义中说“其制或如交鎗 或如线鎗 皆不用搠杖”,也就是说竒鎗也有交鎗 或线鎗的属性,上面举例的花线竒鎗,就是竒鎗有“线鎗” 属性的例子,那么竒鎗有交鎗例子的是甚么鎗?就是花竒鎗,因花竒鎗加星斗 床下有桦木叉,即花竒鎗有准星、照门、桦木支撑架,这是交鎗的特征,搠杖也是交鎗的特征之一,虽然花竒鎗不用搠杖,但可以说花竒鎗确实有交鎗的属性在内。 花竒鎗是综合了竒鎗、交鎗、花鎗三者的属性。这种具有复合属性例子的鸟鎗比比皆是。 鸟鎗中以交鎗、线鎗或竒鎗为主属性,花鎗为副属性的组合特别多,所以鸟鎗中许多鎗都有‘花鎗’的身影,‘花鎗’实际上扮演的副性征特别突出。
以交鎗为主要属性,花鎗为副属性的鸟鎗就有如下例子:
旧神花鎗
素口花交鎗 
八棱口花鎗
仿神花大交鎗 
仿神花小交鎗 
仿神花鎗 
折花交鎗 
花口小交鎗 
䝉古花大交鎗一 
䝉古花大交鎗二 
䝉古花小交鎗一 
䝉古花小交鎗二 
回部花套鎗 
新回部花套鎗
 
以线鎗为主属性,花鎗为副属性的鸟鎗有如下例子:
旧神花线鎗 
丽花线鎗 
秀花线鎗 
轻鋭花线鎗 
轻便花线鎗
轻㨗花线鎗 
轻花线鎗 
落禽花线鎗 
赛海青花线鎗
鵏神花线鎗
连坠花线鎗
胜鸦鹘花线鎗
神海青花线鎗 
雁神花线鎗 
山鸡花线鎗
鳬神花线鎗 
水札子花线鎗
孤顶花线鎗 
! {, r( z; O3 E0 i5 \* Q/ b
以竒鎗为主属性,花鎗为副属性的鸟鎗有如下例子:
树鸡神花竒鎗 
花竒鎗 
花线竒鎗 
认真而论,花鎗的属性只能忝为附属,不似交鎗、线鎗、竒鎗 能单独自成一格,所以严格来定义,鸟鎗似乎分为交鎗、线鎗、竒鎗 三类而已 。
9 s! O, h; e& u& k) B3 M
# a. N* S2 p6 f+ o+ A

2 J+ y5 E. G8 ]
以交鎗为例剖析火鎗之结构

* `9 S) ]4 f, b5 d% J
以御制竒凖神鎗说明
御制竒凖神鎗的属性是交鎗,皇朝礼器图式是这样的叙述竒凖神鎗:
“皇上御制竒凖神鎗 铸铁为之 口金回文、蕉叶文 前起脊 中四棱 錽金为双螭 环绕錽金大清乾隆年制 汉文, 后圆 加星斗 錽金素火机 云楸木床 床末饰以角 ,底镌特等第二鎗 长四尺五寸 重七觔 鞘重二觔二两 共重九觔二两 药重二钱 子重五钱 亦汉文, 桦木叉 末饰以角”。

" k, y# x9 k5 J' C$ n
用白话表示:
“乾隆皇帝命令制作的竒凖神鎗,是以铸铁制造, 鎗口饰以方回纹与蕉叶纹图案皆錽金〈如图一〉, 口前端竖脊〈准星〉〈如图二〉, 管中段为四棱〈有五个棱面〉, 其棱面上有錽金的〈水平相接的两对称斜面〉双螭图腾环绕着錽金的〈水平顶面〉「大清乾隆年制」 汉文〈如图三〉,棱面后为圆弧状,上面安装有星斗〈照门〉, 与錽金的素面点火机构〈如图四〉。  云楸木制的鎗床, 鎗床尾端以角装饰 ,在角底镌刻「特等第二鎗 长四尺五寸 重七觔 鞘重二觔二两 共重九觔二两 药重二钱 子重五钱」字样,也是用汉文, 桦木制的鎗支架 ,支架尾端亦用〈羚羊〉角装饰” 〈如图五〉。
. R3 `" T& L" x+ s! N( m
竒凖神鎗全貌
乾隆奇准神枪a.png

* K+ ]3 e; {: G, y6 C! h
图一参考 非竒凖神鎗
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拍卖1a.jpg
& `9 q& ?5 H( a5 i3 A+ x2 Y$ \0 s
图二
乾隆奇准神枪1.png
图三
a98d9c886e074ca7a62e66d3f4c8aed6.jpeg
图四
乾隆奇准神枪4.png
图五
乾隆奇准神枪2.png
  A' z& R  {( v
文中“铸铁为之 口金回文、蕉叶文 前起脊 中四棱 錽金为双螭 环绕錽金大清乾隆年制 汉文, 后圆 加星斗 錽金素火机”,这一段叙述鎗械的部分,主要是铸铁构成,称为「铁」,这部分的重量是七觔。 鎗底镌字‘重七觔’〈斤同觔〉以形容该部分。
文中“云楸木床 床末饰以角 ,…..桦木叉 末饰以角””,这一段叙述鎗床的部分,称为「鞘」,主要的构成是木。鎗底镌字‘鞘重二觔二两’以形容该部分。
" J, u1 H+ }+ e" J
竒凖神鎗底镌:“特等第二鎗 长四尺五寸 重七觔 鞘重二觔二两 共重九觔二两 药重二钱 子重五钱“ 。鎗底镌字盖括鎗本身的规格,犹如鎗的传略。从镌字的内容可以轻易得知有关鎗的重要数据。
特等第二鎗:是鎗排名,代表“御制竒凖神鎗”
四尺五寸:是鎗的总长,
重七觔〈斤同觔〉:指的是鎗管上的所有金属装置,包括鎗管、起脊、星斗、火机。  
鞘重二觔二两:指的是木制鎗床及、叉、搠杖、角饰等。  
共重九觔二两” :指「铁」与「鞘」两部合计之重量,此为火鎗整体构成之重量。
药重二钱 : 药指火药 重量是二钱。这是很重要的数据,事关鎗的操作功效与安全
子重五钱 :子指弹丸 重量是五钱。这是很重要的数据,事关鎗的操作功效与安全

1 u2 F+ w) L9 `2 ]3 [9 J& F- S, M* w
火鎗无论是交鎗、线鎗、竒鎗,都是由「铁」与「鞘」两部组成。这两部是组成鎗的整个结构。「铁」与「鞘」其结合方式: 
交鎗 束以韦三道 〈用皮绳在鎗床相隔三个部位平行的缚绑〉
线鎗 束铜钚二道 或錽金〈线鎗鎗床仅及鎗半,较短,故束二道 用铜钚或錽金〉
奇鎗 二道或三道,依制如线鎗或交鎗而定

9 y) D7 {. [/ p5 L
9 K5 \  Q+ d0 ?, I2 z7 W: ?
名词注释
【四棱】‘棱’是物体上的条状突起,或不同方向的两个平面相连接的部分:一个棱线有两个面,连续而开放的棱面永远比棱线多一,封闭的棱面和棱线相等,奇准神鎗中段类如不封闭的ㄇ字形上端两个角各相对四十五度略斜切,呈现出的就是一个四棱五面的开放钻石型,在顶面就是錽金「大清乾隆年制」 汉文,左右两斜面是錽金双螭环绕着大清乾隆年制,加上两垂直侧面,共构成四棱五面的开放钻石型,其实也类同一个正八面形横的切开之形状。
1 [: |3 b9 @( O1 g
【觔】“觔”音义同“斤”,重量单位,一觔等于十六两。
关于重量的度量衡名:
汉代、晋代为 斤、两、分、铢。其关系,1斤=16两,1两=4分,1分=6铢。
宋代为 斤、两、钱、分、厘、毫。其关系,1斤=16两,1两=10钱,1钱=10分,1分=10厘,1厘=10毫。
元,明,清 沿用宋制,没有变动。

; H! M$ ]) n$ O
【受药三钱】“受”是接受、容纳之意。“药”是火药。“钱”是度量衡名,重量的单位。“受药三钱” 指鎗 装填重量三钱的火药。
/ d. ?4 F1 f. w% D  F) D- \6 G: u4 M
【铁子一钱】“铁子”是弹丸,一般是铅制。“一钱” 是重量。

- _2 X* n, ?# W* Q. @6 |& N
【砂子八钱】 “砂子”是细碎的弹丸。“八钱”是砂子重量  〈这个砂子虽是‘石’边,但是金属,“砂子”只是形容而已。〉

4 m7 i$ o, S$ G$ n: l% n% K
【韦】1.熟皮,去毛熟治的皮革。熟曰韦,生曰革。《字林》韦,柔皮也。
2. 皮绳,《王文宪集序》无待韦弦。注:“韦,皮绳也。
5 g' }3 a. P, b) I0 l. u1 k* Q1 G; ^) @

  h( w. G  M, X  A8 e, W0 s& X4 T
* z5 {# z- i, I9 W& U( c7 ]1 x: u
9 T+ z$ J$ ^8 \# W7 t+ y4 W7 c! i

3 O! A; N) l+ s/ E! f+ N( w/ D4 j+ j) E+ ^' |- ^6 S$ z" J" @# \

% R: }6 K) R6 l- K# M

3 O+ i& A; S8 ]6 h8 r9 k
* P& U5 l. U( X1 y* `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04: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9-1-11 05:03 编辑
& V# v( c) ?. Q3 f: U; S# A1 x$ E, F  i0 Q+ q0 J# N
( W2 b7 p. L- Y" `2 L% h
鎗底镌字
皇朝礼器图式里火鎗有四种定制:
一 圣祖仁皇帝 御制     〈康熙朝〉
二 皇帝御用         〈乾隆朝〉
三 皇上御制         〈乾隆朝〉
四 本朝制          〈乾隆朝〉

3 q4 a& {7 S( }7 K( K+ t
圣祖仁皇帝御制的火鎗底皆无镌字。
乾隆皇帝御用火鎗底皆镌字
乾隆皇帝御制火鎗底皆镌字。
乾隆本朝制火鎗底仅三款有镌字,以外其他皆无,镌字格式同皇帝御用格式
在所有的火鎗底有镌字的,主要是属于乾隆时期 御用或御制的火鎗,及乾隆本朝制 旧神花鎗、仿神花鎗、䝉古花小交鎗二,三款以外,其他连圣祖仁皇帝御制的火鎗皆无镌字。

  N: l8 r3 ~; I$ W# S: q) I- p. N
皇帝御用鎗底镌字如后:
皇帝御用虎神鎗 底镌“虎神鎗 药用二钱五分 子用七钱 铁八觔十两 鞘三觔十两 共重十二觔四两”汉文
皇帝御用旧神鎗 底镌“旧神鎗 药用一钱六分 子用三钱三分 铁六觔二两 鞘二觔六两 共重八觔八两”皆汉文
皇帝御用花准鎗 床底镌“花准鎗 药用二钱 子用四钱四分 鐡六觔八两 鞘二觔十二两 共重九觔四两”汉文
皇帝御用大凖鎗 床底镌“大凖鎗 药用二钱 子用三钱八分 铁六觔六两 鞘二觔十四两 共重九觔四两”汉文

" \+ y8 `, h) ], _7 X
皇帝御制鎗底镌字如后:
皇帝御制竒凖神鎗 底镌“特等第二鎗 长四尺五寸 重七觔 鞘重二觔二两 共重九觔二两 药重二钱 子重五钱”亦汉文
皇帝御制凖正神鎗 床底镌“头等第二鎗 长四尺三寸 重六觔八两 鞘重二觔 共重八觔八两 药二钱 子重四钱”汉文
皇帝御制纯正神鎗 床底镌“头等第三鎗 长四尺五寸 重七觔 鞘重二觔二两 共重九觔二两 药二钱 子重四钱五分”汉文
皇帝御制连中鎗 床底镌“头等第四鎗 长四尺四寸 重六觔十二两 鞘重二觔一两 共重八觔十三两 药二钱 子重四钱五分”汉文
皇帝御制应手鎗 底镌“头等第五鎗 长四尺五寸 重七觔 鞘重三觔二两 共重十觔二两 药二钱 子重五钱”汉文
皇帝御制威赫鎗 底镌“头等第六鎗 长四尺五寸 重七觔 鞘重三觔二两 药二钱 子重五钱”汉文
皇帝御制威㨗鎗 㡳镌“头等第七鎗 长四尺四寸 重六觔十二两 鞘重三觔一两 共重九觔十三两 药二钱 子重四钱五分”汉文

2 g( D) a# X& }0 S
本朝制鎗底镌字如后:
旧神花鎗 底镌“神花鎗 药用二钱 子用二钱八分 铁五觔九两 鞘二觔二两 共重七觔十一两”汉文
仿神花鎗 底镌“仿神花鎗 子重三钱六分 药重二钱 长二尺六寸 铁重五觔八两 鞘重一觔十二两 共重七筋四两” 汉文
䝉古花小交鎗二 底镌“䝉古花鎗 子重三钱三分 药重二钱 长三尺五寸四分 铁重五筋四两 鞘重二筋四两 共重七筋八两” 汉文

7 I$ _0 v& H! `* p0 I$ F: @+ m! G( l
御用鎗底镌字:主要记载有三。一 鎗名;二 弹药用量;三 构造重量
御制鎗底镌字:主要记载有四。一 鎗名;二 尺寸;三 构造重量;四 弹药用量
9 D+ B, r0 S8 i0 Y8 i5 q3 r
比较御用鎗与御制鎗底镌字,基本上内容相同,只是排列顺序略异,其中御制鎗多一项鎗的尺寸长度,还有一项较大的差异是「鎗名」的表示方法不同。 御用鎗是镌以实名,而「御制鎗」不镌实名,是以排名代之,如以“特等第二鎗”代「竒凖神鎗」;如以“头等第三鎗” 代「纯正神鎗」。这和「御用鎗」皆镌实名,如「虎神鎗」、「大凖鎗」是明显的不同点。
本朝制鎗底:一般都无镌字,仅三款特例,其镌字内容大致因袭御用鎗与御制鎗。
* o2 r- o) J! c6 |/ r
' i  F& T( d  B

  Q2 `: J; V2 H7 g+ S5 _9 E
鎗面镌字
康熙御制禽鎗二款、及乾隆御用与御制鎗面皆有镌字。康熙御制以禽鎗代表,乾隆御用以旧神鎗代表,乾隆御制以竒凖神鎗代表,如下。

" ]' o+ j5 }; h6 T
康熙御制火鎗:
圣祖仁皇帝御制禽鎗  “近火门錽金双螭环绕 「御制禽鎗」篆文”
圣祖仁皇帝御制小禽鎗 “俱如御制禽鎗之制”
2 p% ]5 ~0 l% @& N
乾隆御用火鎗:
皇帝御用虎神鎗 近斗处饰银花文,中錽金「乾隆御用」汉文,左右镌「御制虎神鎗记」 清汉文
皇帝御用旧神鎗 近斗饰银花文,中錽金 「乾隆御用」
皇帝御用花准鎗 俱如皇帝御用旧神鎗之制
皇帝御用大凖鎗 俱如皇帝御用旧神鎗之制
+ ~$ f5 o- g3 C! U  J8 y1 U7 N
乾隆御制火鎗:
皇上御制竒凖神鎗 中四棱 錽金为双螭环绕 錽金「大清乾隆年制」汉文
皇上御制凖正神鎗 俱如奇凖神鎗之制
皇上御制纯正神鎗 俱如竒凖神鎗之制
皇上御制连中鎗   俱如竒准神鎗之制
皇上御制应手鎗   俱如竒准神鎗之制
皇上御制威赫鎗   俱如竒凖神鎗之制
皇上御制威㨗鎗   俱如竒凖神鎗之制

0 z! z" T/ j3 J( ]
由列表知:
康熙御制鎗面镌的字是錽金篆文「御制禽鎗」,由双螭环绕。位近火门处
乾隆御用鎗面镌的字是錽金汉文「乾隆御用」,由饰银花文环绕。位近斗处
乾隆御制鎗面镌的字是錽金汉文「大清乾隆年制」由双螭环绕。位鎗中段四棱面
特殊的是御用虎神鎗还分别在鎗左右用满文与汉文镌刻「御制虎神鎗记」
综观鎗底与鎗面皆镌字的,都属乾隆的御用与御制火鎗,这在御用旧神鎗,御制竒凖神鎗的文中都已透露出,从对旧神鎗底镌字有“皆汉文”的叙述,与竒凖神鎗底镌字有 “亦汉文”的叙述,「皆」与「亦」是对等连接词,这表示鎗上应还有其他汉文镌字。 事实确是如此!只有乾隆专属与制定的鎗才拥有双重镌字,尤其是御用虎神鎗还多了用满汉文镌的「御制虎神鎗记」,单汉文就有三百八十六字,遑论满文,实在蔚为可观。

7 Q+ {6 o3 v* X

; k+ P  G0 l0 D4 \4 [( V: ^& n
ˇ
名词注释
【双螭环绕】螭是一种龙形无角的兽,螭文常用做带钩、剑璏玉饰上的纹饰,其形如附螭图。
【银花文环绕】文是纹理、花样,图案之义。银花文环绕 即 錽银的花纹环绕。
【清汉文】指满文与汉文
* R$ B7 q- d# |
螭图一 立体造型
31.jpg
' O, a2 |. D  W. y1 W% B' p2 J
螭图二 立体造型
32.jpg

& d; C3 x3 @/ M2 d$ o3 t+ b2 _
螭图三 平面造型
33.jpg
% C% n1 g% W7 l: ^) ^8 _7 G
螭图四 双螭文 图案
34.jpg
2 t3 A# K+ F# E3 l
6 G  H7 G5 }! I2 S& L4 B
& A# R% i" ?. D9 @1 |" Y  G  R0 u
, J0 `- ~% {2 G
9 M& z9 p% O# `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05: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9-1-16 05:32 编辑 ) v2 C5 z- M1 |
/ Z) B0 p7 e! N4 R* u
火鎗的分类
取决于鎗之等制、用途、型制、击发方式等。

6 o9 P! ^' J& J4 F6 ^
等制
以等制分鎗有「御用」、「御制」、「本朝制」 三类,
御用与御制鎗口多錽金莲瓣,鎗口皆以錽金回文、藻文、蕉叶文、索文、星文花纹装饰。 御用与御制鎗面都有镌字,康熙御制鎗面镌的是錽金篆文「御制禽鎗」,乾隆御用鎗面镌的是錽金汉文「乾隆御用」,乾隆御制鎗面镌的是錽金汉文「大清乾隆年制」, 特殊的是御用虎神鎗分别在鎗左右用满文汉文镌有「御制虎神鎗记」。御用火机多以錽金装饰,分錽金花火机与素火机,康熙御制鎗皆錽金素火机,乾隆御制鎗 除竒凖神鎗以外皆为素铁火机。 乾隆御用与御制鎗床末皆以羚羊角饰,床底并以汉文镌字记载鎗的规格,康熙御制鎗床末皆无镌字。
「本朝制」鎗口有錽金花纹装饰甚少,鎗的中段或近斗处无錽金双螭与镌字,多为素铁火机,床末无饰或饰以铜,少部分以鹿角饰,仅三款床底有镌字以外其他皆无。
- |6 e# A1 n; d" M' B) z1 H
& I5 x1 M  K  @7 D4 Z8 U
用途
以用途分,有针对飞禽、走兽、与人类。

! ^8 E$ M0 Z9 B- f! G
飞禽
飞禽体小 速快 善隐藏,不易瞄准,宜用散弹鎗,装填砂子的线鎗最为适合,故此类鎗也可称为禽鎗,许多是直接以禽命名。
一类是以助猎的鹰隼为命名,如
落禽花线鎗 
赛海青花线鎗     
胜鸦鹘花线鎗
神海青花线鎗 
. Y' X( ~7 Q) j. P
另一类是以被猎的禽类为命名,如 
鵏神花线鎗
雁神花线鎗 
山鸡花线鎗
鳬神花线鎗 
水札子花线鎗
! p( Q; ?5 L/ D
- ~5 o$ O/ k. O7 e* w
名词注释
【铸铁为之】 意即以铸铁制造。 铸铁是火鎗主要构成,火药在爆发时会产生高温与强压,鎗管需承受高温与强压下而不变形,铸铁的特性符合此项要求,所以采用“铸铁为之”。

, G! y' v7 e* J7 ~2 O
【红脚水札子】水鸟,学名红脚鹬  矶鹬,俗称水札子,脚特长。它是鸻形目鹬科鹬属中最小的一种鹬鸟儿。
. O4 [5 g8 q$ _6 o
【鸦鹘】鸟名。性凶猛,古代常用以助猎。《全元散曲·柳营曲·题章宗出猎》:“白海青、皂笼鹰、鸦鹘、兔鹘相间行”。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笼养》:“今 白下 富豪之家,侠少之士,往往笼畜禽虫以供耳目,代博奕。畋猎则有黄鹰,有鸦鹘,有鹞子。”

% s4 [! v5 m/ n3 z+ n  o; B  ^
【海青】海青即海东青,猛禽,是鹰科鸟类矛隼,东北亚种。
$ t! n+ V. r/ k9 Q3 }6 }# T1 R
【鵏鸟】鵏—“地鵏”:即大鸨。鸨的较普通的种类。
* J, m; _5 d" Z9 J* R: w+ I
【鳬】读音同‘扶’。《尔雅·释鸟》曰舒凫,骛。《郭注》鸭也。 《疏》野曰凫,家曰鸭。《又》鸍,沈凫。《注》状似鸭而小,背文为靑色,脚红掌,短喙长尾。 简言之「鳬」即野生的鸭类。
9 O" u' S. v# W; i) M5 k

; P/ D8 ^* q; |/ X8 `1 i
走兽
交鎗,鎗上设有准星与照门,以方便瞄准,不同于线鎗的散射,交鎗装填的是铁子,即弹丸,射程远,力道强,则利用于猎走兽。其中最著名的交鎗当属乾隆皇帝御用的虎神鎗,此鎗不独重量居冠,重十二觔四两,弹丸亦冠首。 交鎗铁子,一般在“三~五钱”,最轻为一钱,最重为七钱,而虎神鎗,洽为“子用七钱”也是唯一使用的重量。这把鎗所以鎗重且子重,皆因是为猎大型猛兽如老虎者,乾隆好大喜功尤喜狩猎,在其御制虎神鎗记开章即曰:“虎神鎗者,我皇祖所贻武功良具,用以殪猛兽者也”。 文中又曰:“围中有虎,未尝不亲往射之,弓矢所不及,则未尝不用此鎗,用之未尝不中”。 前一句说明了虎神鎗是一把祖传专用猎虎的好鎗。 后一句说明了只要“围场”发现了虎踪 乾隆没有一次不是亲自前往射猎的,“在弓箭没办法做到的场合” 则几乎没有不用此枪〈虎神鎗〉,且用之没有不中的。

  r. v. H" n& o- X! R
乾隆帝御用四款与御制七款火鎗几乎全数皆为交鎗型制,可见其嗜猎之一斑,在御制虎神鎗记中,乾隆说这是其皇祖所贻武功良具,故不单是个人爱好,尚是家族的传统,这和满族重武习猎与得天下是有关连的,翻开清史,定鼎初期,有关历朝皇帝狩猎的纪录之盛况, 据皇朝通典大狩一节记载:
         
天命 〈出猎 1 次〉
十年四月,太祖高皇帝自沈阳城出猎,时征东海‘瓦尔哈部’军还,会于木户落,帝命以所猎兽百余赐之。

1 Y3 r% `- s: d
天聪 〈出猎5次〉
二年 十二月太宗文皇帝率诸贝勒、羣臣出猎于东北四百里外三洼地方,亲殪五虎、
四年 十一月幸扎木谷行猎                              〈未记载猎物〉
六年 十月幸新哈达、叶赫地方行猎,十二月出猎至抚顺所  〈未记载猎物〉
七年 十一月上率诸贝勒猎于叶赫地方                    〈未记载猎物〉
八年 十一月率诸贝勒猎于蒙古地方,十二月往猎于长岭历米鸦湖、蒙古莫洛科 及鸠绿哈达诸地,射猎凡十有四日,亲殪虎四,鹿、狍、野豕共一百二十八 。
! J! m  F+ a5 I4 N2 e
崇德 〈出猎2次〉
二年、四月上率诸王贝勒往叶赫地方,渡辽河行猎    〈未记载猎物〉
七年 十一月上率诸王贝勒行猎勒克地方,由铁岭至于开原〈未记载猎物〉
& X- B% G' J4 i7 P0 J
顺治 〈出猎 1次〉
十年 三月世祖章皇帝幸南苑行围    〈未记载猎物〉
, q* h! d8 A+ O7 y5 O- L. k
康熙 〈出猎 8次〉
二十年 十一月幸塞外至米峪口,闻居民有为虎伤者,围猎南山,亲殪大虎二、小虎一。
二十一年 二月巡盛京出山海关行围,三月幸乌拉地方行围。   〈未记载猎物〉
二十二年 六月幸古北口外行围。                           〈未记载猎物〉
三十七年 十月巡盛京于奇尔萨毕喇地方行围,上亲射二虎,俱殪。
四十年 八月幸塞外行围,上发矢穿两黄羊,并射断拉哈里木。
四十二年 建行宫于热河曰避暑山庄。
四十八年 九月行围于巴颜陀罗海,获异鹿,藏其角于内库。
五十年 八月行围至鄂尔楚克哈达,哨获大鹿十一。
六十一年 幸塞外行围,赏随围蒙古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衣物。  〈未记载猎物〉
4 y* h. g3 r* x/ J/ T8 y
雍正
八年 〈无出猎记载〉
  
乾隆 〈出猎12次〉
六年 八月幸木兰行围    〈未记载猎物〉
十二年 七月更定随围蒙古王、贝勒、贝子、公等赏赐之例〈未记载猎物〉
十七年 七月幸木兰行围,御制虎神鎗记
二十年 八月幸木兰行围  〈未记载猎物〉
二十一年 八月幸木兰行围 〈未记载猎物〉
二十二年 七月幸木兰行围 〈未记载猎物〉
二十三年 七月幸木兰行围 〈未记载猎物〉
二十四年  幸木兰行围  〈未记载猎物〉
二十五年 八月幸木兰行围 〈未记载猎物〉
二十七年 八月幸木兰行围 〈未记载猎物〉
三十二年 八月幸木兰行围 〈未记载猎物〉
三十六年 九月幸木兰行围  〈未记载猎物〉
                                                                                                                                            
以上为清大狩起自‘天命’迄‘乾隆’诸帝之打猎记录统计,其中多未记载猎物,若勘之实况,实际当不止此数。
单以康熙五十八年八月谕近御侍卫等,自承曰:“朕自幼至今凡用鸟鎗弓矢获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猞猁狲十、麋鹿十四、狼九十六、野猪一百三十二、哨获之鹿凡数百、其余围场随便射获诸兽不胜纪矣,朕曾一日内射兔三百一十八,若庸常人毕世亦不能及此一日之数也”。
3 q8 J5 ~' `: m
康熙他以己例谕勉近御侍卫勤加学习的一番话中,强调凡事未有学而不能者,自己亦不过由学而能,非生而能者,来印证他的辉煌打猎记录,其一生殪虎一百三十五只,日射兔三百一十八只,的确是令人震撼的。乾隆亦喜狩猎,虽然狩猎数量不明,殪虎数量多少亦不确知,但从御制虎神鎗记所述“围中有虎,未尝不亲往射之,弓矢所不及,则未尝不用此鎗,用之未尝不中”。想必殪虎亦不少 。若论整个皇朝,这项田猎的纪录可能要翻好几倍。 设若在现代,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下是难以想象的,肯定会遭到山一般的非难。

- r( R. b1 O! s) j

8 @+ O3 U$ E) n7 E4 U: d! s) f
名词注释
【殪】读音同‘益’,‘杀死’之谓。
【行围】清打猎的围制有二,曰:‘行围‘与‘合围’。围而不合曰行围。行围实即打猎之义
【木兰行围 】木兰周一千三百余里 南北相距二百余里 东西相距三百余里 周遭设卡伦(中国清代的哨所)守之 每岁白露后鹿始出声而鸣 效其声呼之可至 谓之哨鹿 满语谓之木兰 今即为围场之通称,木兰围场分 东北、东、南、中、西南、西、西北、北八界,共66个围场。 「木兰行围」即围场打猎之义。
! a6 F2 s+ d; K

8 J0 b: @' F: l; B: [& y' R4 ?! |
殪人
交鎗可殪兽亦可殪人,清之所有交鎗就中唯独一款殪人者即「兵丁鸟鎗」,是清朝鸟鎗兵配属的火器,兵丁鸟鎗有三最,一是鎗最长 有六尺一寸,二是受药最多 为三钱,三是铁子最轻 仅一钱。 鎗长、药多、子轻 意味着子弹射得远、速度快、穿透力强。所有「御用」、「御制」、「本朝制」鎗都是木叉或羚羊角叉,唯独 本朝制「兵丁鸟鎗」是铁叉,是唯一用铁制的支架。「兵丁鸟鎗」有三种颜色的鎗床,按使用单位的不同加以区别,满洲 䝉古 俱漆以黄色,汉军漆以黒色,緑营漆以红色。

* h& S' m  i  M' F2 l, T5 ~+ N
「兵丁鸟鎗」是杀人的武器为何称为「鸟鎗」,耐人寻味?在前述的许多禽鎗如:
赛海青花线鎗、胜鸦鹘花线鎗、神海青花线鎗、落禽花线鎗、鵏神花线鎗、雁神花线鎗、山鸡花线鎗、鳬神花线鎗、水札子花线鎗 都是以鸟名的猎鎗,称之为「鸟鎗」似乎名正言顺。而「兵丁鸟鎗」之“鸟鎗”望文生义,似乎是猎鸟用的,实在联想不到是用做杀人的武器,为何将其定义为「鸟鎗」实在匪夷所思。

* N, h" j1 }% a2 H- Q
据网上流传谓“据说有人做过专门研究,火枪,俗称鸟枪, 因其发机处龙头翘起, 形似鸟首而得名”。此说纯属揣测并无有力的证据,夹火绳的火机有称为「龙头」,亦有称其为「蛇杆」但无「鸟头」或「鸟杆」之称。又有人形容火机点火如鸟啄食,故谓「鸟鎗」。 然既如鸟啄食,火机岂不就应称「鸟头」或「鸟杆」。明之鸟鎗其火机称为「龙头」而不称「鸟头」 。把「龙头」或「蛇杆」,再弄上一个如鸟啄食,揉合在一起,岂不是像狮身人面兽,这种自相矛盾的现象,皆是穿凿附会,编造的一个牵强的理由。

8 o$ p. M: z% h" F3 N, u
其实清之火器大多传承自明朝,在明之典籍早有明白的记载,明称「鸟鎗」为「鸟铳」,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撰《练兵实纪》杂集卷五 军器制解之 鸟铳解 即有关鸟鎗的名称起源,所谓“鸟铳解”即对鸟鎗的注释与解构,兹摘录其相关叙述如后:
“目照之法,铳上后有一星,目上有一星,以目对后星,以后星对前星,以前星对所击之物,故十发有八九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此句义白话:“用眼睛瞄准的方法,在鎗口上方〈后〉有一准星,在接目处有一照门,用眼睛对〈后星〉照门,通过照门对〈前星〉准星,准星再对准所击之物,故十发有八九发中。即使如飞鸟之在树林里,皆可射落,因是得名”。

6 {8 k' Z9 r6 w
此句其意义主在强调鎗的精准,在有准星照门的协助下,只要瞄准,像在树林里微小的鸟儿都能应手而落,所以呌「鸟鎗」,是藉小鸟的微小来强调「鸟鎗」精准的特性,功劳主要是准星与照门,然准星与照门难以具象的表达出该意境,只有藉诸小鸟的小来衬托出鎗的准,因以鸟名鎗,这和鸟鎗的关联是密切贴合的,比之“因其发机处龙头翘起, 形似鸟首而得名”或如鸟啄食因得名的牵强理由,关联甚少,不啻霄壤云泥之别。况且鸟鎗载之典籍有据可循,是不争的事实。其他所谓砖家之言皆属臆测,提供另类思考,兴许也略有广开言路启发众智之贡献,再者多一闻 广一智,姑妄言之且姑妄听之。
3 q; C" Y, Y/ h" r$ T8 v
* x' q4 v/ X3 }0 r

5 ?- [" n/ M2 k6 O, Q( k4 K
( r) _( B1 v% @+ P# }/ Z, T

+ D* _. T* C& y3 e
( [! T" D" M8 M; b- M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04: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9-1-16 04:12 编辑 % O$ m6 u8 s6 z0 u  E
; q% n5 j3 Y- F5 k
" p! M, U; x' e4 Q: V+ I

8 \* Y, f5 i2 H; }! C4 `
- `: X$ J' q  J9 z
火鎗的分类  殪人〈续
6 i# F- v" y3 Y0 R2 ~, o+ u- k" q: e
《练兵实纪》
1a.jpg
1.jpg
2.jpg
3.jpg
8 A6 t* W" g; m* J0 @
4.jpg
+ G5 w* A$ a/ O% ?9 Z& G. S8 I5 P
. W2 D5 X) r! ^

- B7 Z- K  S) j/ n 5.jpg ; K: y7 g/ C9 G- W( q2 v/ a
. x) k1 F$ j0 U
鸟铳解
此器中国原无传,自倭寇始得之,此与各色火器不同,利能洞甲,射能命中,弓矢弗及也。犹可中金钱眼,不独穿杨而已,夫透重铠之利在腹长,造时腹无孔,用钻钻虚,故光直无碍,出口直,其射能命中,在于火药之发,不能夺手。其不夺手者,缘以一手拏在腹前,其手所以拏在腹前者,以有木为托。即有腹炸,不能伤手,方敢加手于木。例如人焉,以手挽其发,虽有力者,莫能与之争。后手不用弃把点火,则不摇动,后手执定,一目照直,以指勾轨,则火自然入药而铳发矣。目照之法,铳上后有一星,目上有一星,以目对后星,以后星对前星,以前星对所击之物,故十发有八九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火药用水舂如造墨法,舂多为上,药如粒不尘,可以掌上燃之,皮不热,言其急也,精者可于单纸上燃去而纸不燃。

2 u4 N" [( G; j2 Y- J7 B5 R
【夺手】用力挣脱出手来。挣脱、摆脱束缚。

* R" d7 P2 V0 }( `* ^3 L
白话语意:
此器在中国原本无传,自倭寇掳获始得之,此与各式种类火器不同,犀利的能够射穿甲装,发射皆能命中,弓矢根本无法相比。精准犹可射中金钱眼孔,不独只是百步穿杨而已。 能穿透厚重的铠甲之优点在于鎗身够长。 在制鎗时鎗管是实体无孔的,用钻子钻出孔窍,故孔内光线直射无阻碍,出口平直。 其射击能命中目标,在于火药之发射,鎗不能挣脱。其所以不能挣脱手者,是因为一手握在鎗身前,其手所以握在鎗身前者,是因为有木床为托。即使鎗身膛炸,也不能伤到手,如此方敢将手把握于木鎗床。例如人类,若以手揪住其头发,虽人力量很大,亦无法施力挣脱。另外一手不用放开鎗把去点火,那么就不致摇动,用手执握稳定,用一目对准目标瞄准,以指勾扳机,则火自然点燃火药而使铳激发射击。用眼睛瞄准的方法,在鎗口上方后有一准星,在接目处有一照门,用眼睛对〈后星〉照门,通过照门对〈前星〉准星,准星再对准所击之物,故十发有八九发中。即使如在树林里之飞鸟,皆可射落,鎗因为这个原故而得名。火药用水捣制如造墨的方法,捣的时间越多越好,捣制的药如粒状不是粉状,可以放在掌上燃烧,皮肤不会感觉热,是因其燃烧疾速也,质量好的可于一张纸上燃烧完而纸不会燃。
( P' }' c% ]; F( |  \+ \6 J
每鸟铳一门:搠杖一根,锡鳖一个,药管三十个,铅子袋一个,铳套一个,细火药六斤,铅子三百个,火绳五根。

- Q1 ?. a7 E, ]3 A( c
【锡鳖】又称药鳖,外观形似鳖。贮线药的容器,亦称线药器,盛装的是研细火药,火门注药用。
【药管】 竹药筒,管内贮预先计量一次发射的药量,可节省装填的时间。鎗管注药用
【铅子袋】贮存鸟鎗铅弹丸的袋子
【铳套】卽「竹管腰袋」,多数人认为是鎗的套子,个人以为否,应是装竹制铳药管的腰袋。图示为九格腰袋。明制鸟铳配备三十管竹药筒,悉皆系挂腰间,故每格可容纳四管

0 d- s( o: t% t  z

5 Y/ s  K* V+ ^  q+ r  P
 
搠杖解
搠杖头大有檐,每遇铳放完过夜,恐其中药滓化湿,夜归以汤蘸布,如钱缠在杖顶有檐处,带入腹内洗铳,筑药子须用杖。

8 x3 H6 @% \- U
白话语意:
搠杖的头部较大有檐,每次铳发射完如过夜后,恐其中所含硫残存药滓因夜晚温降在露点下水汽凝结附着鎗管内壁〈会产生酸液腐蚀与锈蚀〉,所以晚上回来以湿布,环绕缠在杖顶有檐处,用杖带入鎗腹内洗铳。 装填火药与弹丸亦须使用搠杖来协助完成。
) O2 P8 s( W3 o" o
8 ?$ s1 w. G) i3 _

2 G4 |7 D3 u5 V4 O! P. ?
快鎗解  〈快鎗是无鎗床的鎗,可以说是鸟鎗的原始型,配备俱同鸟铳,其中许多原理相通故用为参考〉
北方御虏,惟有快鎗一种,人执一件,但成造本拙,工尤粗恶,身短体薄,腹中斜曲,口面大小全无定制,不堪击贼。而铅子又不知合口之度,什物不具,装放无法,徒为虚器。故虽虏畏火,而火具又不足以下虏,惟有支吾不见虏面而已。且柄短赘重,将欲兼持战器,则不能两负,将只持此器,则近身无可恃者。今制必以腹长二尺为准。腹用钻洞光圆如口,每口可吞铅子三、四钱,药有竹木筒量就,封贮候用。俾临时不至增减,药线旧时随用随捻,或长线见截,悞事更甚。今教装放之法:先将药线寸半长剪断,每数十为一束,以硫黄蘸两头,不惟平时不致药撒,临时点燃亦易也。入药线之后,用竹木筒内药,每次一筒,用杖筑实,下铅子一枚,不宜用二、三枚,二、三枚者旧弊。彼时不知,一钱药一钱子,则去直,中途不落地,可以计步命中。药多子轻,则未出腹而化于水;药少子重则出腹至半途必坠地,激之再发,不惟不可中,且中不杀人。下子后,人须屈前膝架铳,以后手点之,乃不高下摇易。但用后手燃线,须弃铳柄而燃之,线燃,用手回执铳柄,则已迟矣,况铳低在腋下,而目视在上,终不若鸟铳之准,毕竟不能命中。然人情见常,未可轻议弃置,即尽弃之,以精鸟铳可也。什物俱同鸟铳,惟不用锡鳖,而用药线筒耳。

9 P' A, x4 p/ l
白话语意:
在北方防卫敌人,惟有快鎗一种,人手一件,但完成制造的质量实在拙劣,作工尤其粗糙马虎,鎗身短 管壁薄,鎗管内壁弯曲不直,口径、面径大小不一全部不合标准,不能承担击退敌人的任务。而铅子的大小又不知是否吻合鎗口之口径,各种配备不具全,装填与射击都不得要领,鎗只沦为不实用的武器。所以虽然敌人畏惧火鎗,而火鎗器具又不足以压制敌人,只好含混应付回避与敌人照面。并且柄短沉重,若欲同时持两种战器,则又不能两种都拿,若只持此器,那么近身没有其他可以防御的武器。现今制定鎗必以管长二尺为准。鎗管用钻制的,洞内要光圆如口,每口可装入三、四钱的铅子,铳药有竹木筒先量好,封贮候用,以免临时不用增减。 点火药线旧时随用随捻制,或因捻线太长须要截短,耽误时间更甚。现今教导装填射击之法:先将药线一寸之半长度剪断,每数‘十’根为一束,以硫黄蘸两头,不惟平时不致将药撒出,临时点燃亦容易也。入药线之后,使用预先量好的竹木筒内药,每次一筒倾入鎗口,用搠杖压实,放下铅子一枚,不宜用二、三枚,二、三枚是以前的错误方法。那时不知,一钱药用一钱重的铅子,则射出笔直,中途不落地,可以计步命中目标。药多而铅子轻,则未出鎗膛而铅子已融化;药少铅子重则出鎗膛至半途必坠地,即再激发,不只不可中的,且就算中了目标也杀不了人。装入铅子后,人须弯屈前膝把铳架在膝上,以后手〈右手〉点火,乃不会上下摇动。但用后手燃线,须放开铳柄而燃之,线点燃后,再用手回执铳柄,那么已经来不及了,况铳低在腋下的位置,而眼睛视线在上方无法瞄准,终不若鸟铳之准确,毕竟还是不能命中。然人们已使用习惯,不可轻议废弃不用,就算尽弃之,使用精良的鸟铳可也。快鎗配备俱同鸟铳,只是不用锡鳖,而使用药线筒。

2 M& b2 M# [, a) m5 |$ X0 g, Q1 F
* H  h6 h, ~. ]- y
, j8 T$ ?& k" v7 ?7 Y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04: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9-1-16 05:40 编辑 5 F5 Y' F. `* j+ a* D, B  V
$ k5 }8 e, i' Z% Z4 K' Y
" e5 u9 h6 u$ F& Z' \3 V9 k

4 D0 }* r1 q9 z( ^2 [0 k& k
火鎗的分类  殪人〈续〉

7 ?8 D6 I" V; ~% ^3 m- A8 p
明《纪效新书》卷三
8 R/ g+ }0 l. o+ O( O, I6 R
v2-c724f376b82a5ff10c635c730d69e902_hd.jpg

/ p* K6 T% S! F- E# f8 i5 V. x
鸟铳之附件

) f5 b! u( p& c' E
一 铅子袋 、二 药袋 、三 线药器、四 铳药器、五 竹管腰袋
  T, f7 ?9 C$ J- ?. `
内文注
铳药器: 此物用角,乃倭制之,巧可省竹管,但不如竹管利便。此机也,一指抵口,一指拨门药,入颈满,将机闭之,出颈之,殆不多不少,只合一铳。
竹管腰袋: 右竹管每个上俱书队伍、 药重若干。

7 s4 R1 N1 [: o! x8 U8 J6 T
【药袋】卽「火药袋」,贮存鸟鎗火药的袋子
【线药器】卽锡鳖,盛装的是研细火药,火门注药用。
【铳药器】功能同「竹药筒」,是角制的,鎗管注药用。
【竹管腰袋】卽「铳套」,贮存竹药筒的腰袋。图示为十五格腰袋。明制鸟铳配备三十管竹药筒,悉皆系挂腰间,故每格容纳二管

3 S; {4 N9 T2 a' J9 K6 ^) u

+ [9 b. C( X. ]- }: i- J

% t; }7 G( \. i: Y+ R2 {, @
《武备志》

# ?' G4 W& d) R3 i9 E# P: c
明朝的武备志亦有详细的鸟铳说明,摘录如下:
10.jpg
11.jpg * Q8 `9 Z: l. p8 G+ a
12.jpg " z9 j8 ?" O# M7 E( P+ Q
13.jpg 3 E9 Q3 i! |# k
14.jpg
3 ]2 t% d2 y( l 15.jpg
5 t* v$ n" u# V) o; ^. \6 i 16.jpg " v; o- [2 d, p4 y. T9 J; z
17.jpg
  e$ |6 ~0 u2 q8 P8 x$ T
# b; E5 f+ W6 s2 W" h. w0 `

4 j, r  Q( U( [
鸟嘴铳
" y' F; X/ a& E- r( ^
鸟铳所贵在于造时炼铁熟,两筒相包,原孔甚小,用钢钻钻之,一日钻寸许,至底而止,一月钻光者为上,近来洞晓此中病痛者,既少而又不任怨,任真责成工匠,听其卷成铁筒, 粗细厚薄不同,已可容三四钱铅子矣,腹内未曾用钢钻钻光,以致铅子不得到底,出口不直,厚处不容子入,薄处遇火爆裂,甚至单筒卷成,举即炸损,人手安敢托架于前,官给铅子大小不一,子大而铳口小,则子入不深,出口便落,子小而铳腹大,火药先铅子而泄,则铅子无力何以致远,或铅子镕液于腹内,则为虚发。 其法,每铳口以可容三钱铅子为准, 下药亦三钱,子轻则药减, 子重则药增, 药数同子, 子重合口下口之半,强之入为得壳,若再加口大,子必重,子重药必多, 则手不能持定, 口小子小药少,则无力而不能射远。
/ z- z" p6 a4 f+ C% l
白话语意:
鸟铳所注重的在于制造时铁冶炼的火侯,两筒相卷合,原本应保持很小的孔隙,用钢钻钻之,一日钻寸许,钻至底部而止,能一个月钻通的就很不错了。近来透彻了解此中缺点的人,既少而又不能忍受怨言,任真督导工匠完成任务,任由其卷成铁筒〈铳管〉,以致筒身粗细厚薄不同,孔隙大到已可容三四钱铅子矣,而铳管内未曾用钢钻钻光,以致铅子卡住不得到底,出口不平直,管壁厚处不能容铅子进入,管壁薄处遇火卽爆裂,甚至以单筒卷制成,一发射即炸损,人哪里敢用手托在架前。 公家供给的铅子又大小不一, 铅子大而铳口小,则铅子放不入或不深, 出口便落, 铅子小而铳腹大, 火药先铅子从空隙而泄出,则铅子推进无力如何能射的远, 甚或铅子被融镕成液体于鎗膛内,则根本未射出成为虚发。其法,每铳口以可容三钱大小的铅子为准, 装填药亦以三钱为准,子轻则药亦减,子重则药亦增,火药量同铅子。铅子的重量合口能进入口的一半,可用力推入者为刚好合适。若再把口加大,铅子必加重,子愈重药必愈多,则发射震动手难以握持。口小铅子小药亦少,则发射无力而不能射远。
, ]7 u/ y+ _1 T+ g  G9 r, {
# V" u0 u: p' g

9 o( s/ j2 V# Z* {0 x3 s- N( }
今有妙法, 用铁三四十斤, 炼七八斤, 不论长短, 分为三节, 每节分四块, 形如瓦样, 边薄中厚, 量其大小, 将两块合卷一筒, 俟发火熟过出炉时,通上铁条,用力打成,后二块,打法照前, 缝处用草紫黄泥发熟,仍通上铁条,打合一铳, 三节, 每节用二人,将厚板凳凿一眼, 铁栓栓定, 将钢钻对直钻空, 复将三节分为二炉发熟, 仍用铁条接成一杆, 复用长钻钻透, 又将小锉插进, 旁用二人牵之, 使其内光滑, 即将底眼用铁打成螺丝缠样, 量其深浅, 仍入炉烧熟,出炉插入其内, 重打合缝后, 留一小蒂, 备装木床之用, 六面锉光 前要照星后要照门, 须要棱角分明, 将细钻照药底处钻眼一个,以为火门, 又用小铁凿,当火门下凿成一缝, 装上药池, 用槌打紧, 锉光如同一体 将火药盛满,用泥土封固, 置埜地试放三次, 不炸方可使用 然后将木一条配其长短, 雕成一床, 后剩七寸为柄,柄内挖空,以藏发轨,前铳嘴长木床二寸, 腹后凿一长空槽,以藏搠杖
4 O( L! Z7 d) J; l+ \
【埜地】埜读音同野,埜地即空旷开放之地

- A' c* }& q( B6 K( w3 ?
白话语意:
今有妙法, 用铁三四十斤, 炼化为七八斤,不论长短,分为三节,每节再分作四块,形如瓦样,边薄中厚,量其大小,将两块合卷成一筒形,等到加热火红后出炉时,通上铁条,用力打成,后二块,打法照前,接缝处用草紫黄泥加热发红,仍通上铁条,打合成一铳。三节,每节用二人,将厚板凳凿一眼,用铁栓栓定,将钢钻对直钻孔,复将三节分为二炉加热发红,仍用铁条接成一杆,复用长钻钻透,又将小锉插进,旁用二人牵着,打磨使其内光滑,随后将底眼用铁打成螺丝纹样〈制作后门螺栓〉,量其深浅,仍入炉烧熟,出炉插入其内,重打合缝后,留一小蒂,备装木床〈鎗床〉之用,鎗管六面锉光,前要安装照星后要安装照门,鎗面必须棱角分明,用细小的钻子照药底部位钻眼孔一个,作为火门,又用小铁凿,当火门下凿成一横槽,装上药池,用槌打紧,锉光如同一体成型。将鎗管火药盛满,用泥土封固,置于空旷无人的地方试放三次,不炸方可使用。然后将木一条配合鎗的长短,雕成一座鎗床, 后剩七寸作为鎗柄,柄内挖空,以藏扳机击发装置,前面铳嘴要比木床长二寸, 在床腹下凿一长空槽,以贮藏搠杖。

$ ^  p, t1 L! m2 ^' q4 P  r
【后门螺栓】图内文称「后门丝转」,是装在铳底门的螺栓,其功能是如螺丝般可旋转开启或关闭底眼。铳管甚长若遇卡子或尅火门,就必须转下后门丝转,以便维修。原文如下:“丝转,左转则入,右转则出。铳腹既长如铅子在内,或尅火门等项,取开后门丝转以便修整”。
【尅火门】火门阻断无法发火
  

% C$ P" P4 G( k  [* m6 t( k0 {5 b; I
" \4 k8 W4 Z7 [1 r
此制屡试御虏屡致充捷, 南北水陆无所不宜,不亲履行阵难识其妙,火门常宜检点展拭,若久置不用,则机塞难发,不可不查。 此器中国原无传,自倭寇始得之,此与各色火器不同,利能洞甲,射能命中,弓矢弗及也。犹可中金钱眼,不独穿杨而已,夫透重铠之利在腹长,腹长则火气不泄,而送出势远有力,射能命中在于出口直,出口直,在于手托药之前,火药不能夺,所以手托腹前者,以有木为托。即有腹炸,不能伤手,方敢加手于木。铳身得木为托,则其迸跃之势自减而弱,譬如人焉,以手挽其发,虽有力者,莫能与之争。后手不用弃把点火,则不摇动,故十发有八九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此鸟铳之所以为利器也, 此鸟铳之所以为较中,虽亏矢弗如也,此鸟铳之所以洞重铠而无坚可御也,马上步下惟鸟铳为利器。
【 弗如也】不如也、无法相比也。
【马上步下】‘马上’指骑马的‘骑兵’; ‘步下’指徒步的‘步兵’
; r) @7 P1 c, c# I" q
白话语意:
此项制作每次尝试防御敌人,每次都得到大胜, 无论南北水陆作战皆无所不宜,不亲身参加是难以体会其中的奥妙,火门应常检点打开擦拭,若长久置不用,则机塞难发,不可不查。此器在中国原本无传,自倭寇掳获始得之,此与各式种类火器不同,犀利的能够射穿甲装,发射皆能命中,弓矢根本无法相比。精准犹可射中金钱眼孔,不独只是百步穿杨而已。 能穿透厚重的铠甲之力量在于鎗管够长,鎗管长则火力不易散逸,而送出的力道强远有力,射击能命中目标在于出口直线加速,而出口直线加速,在于手托火药之前,火药不能伤手。所以手托鎗身前者,因为有木床为托。即使鎗身膛炸,也不能伤手,如此方敢将手握于木床。鎗身得到木床为托,则其爆发震动的力量自然减弱,例如人类,以手揪住其头发,虽有力量,亦无法挣脱。另外一手不用放开鎗把去点火,那么鎗就不致摇动,故十发有八九发会射中,即使如飞鸟之在树林里,皆可以射落,因是而得名。这就是鸟铳之所以成为犀利之武器的原因 ,这就是鸟铳之所以命中率较高的原因,虽弓矢都比不上,这就是鸟铳之所以能穿透重铠而无任何坚强之物可抵挡的原因,无论是骑兵或步兵胥視鸟铳为他门的犀利武器。

3 l; f% n5 s* L: O, P& b; M3 e; C, I, q% O, E
, `6 ]# A$ c3 F. y9 ?1 ~
又按此铳但遇风雨,即不便用,葢必先开火门,乃可对敌举放,往往有未及照星而误发自伤者,有被风雨飘湿而不能一发者,执空铳以与敌角,必无幸矣,夫兵刃未接,所持以威敌而取胜者此耳,果若所言将焉赖之, 愚见将龙头改造消息,令其火门不假人手,触机自开,而发药得火自燃,风雨不及飘湿。
% u, J* O. ~5 q! U' i* E3 z2 X
白话语意:
又按此铳若一旦但遇风雨,即不方便使用,因為要先打开火门,乃可对敌射击,往往有来不及瞄准而误发自伤者,有被风雨飘湿而一发都不能发射者,手拏空铳以与敌人战斗,必然是不幸的事情啊,夫在未动兵刃前,所赖以威迫敌人而取得胜利者就是此鎗了,如果若所说的事情发生那么将怎么依赖它, 我个人的想法是将龙头改造以防止息火,令其火门不用人手操作,触动扳机卽自行开启,而发射之火药得以点火自燃,而风雨来不及飘湿。 
【与敌角】角:本动物以角争斗,引申为竞争或战斗。与敌角卽 和敌人作战
【将焉赖之】那将怎么样能依赖它呢
【愚见】愚:个人自谦,见:思考、想法或意见 。  个人的思考 想法 或意见
【消息】消:免去、消除、避免、防止, 息:静止、不动、熄灭。 此处句义: 避免熄灭。

- ?- j. k# E, f
$ ^6 t/ v& a; E1 s3 R; |
习法,铳口可容铅子几钱,用药几钱,截竹为筒,只尽药为长短,预先较试停妥,装三十管列在皮袋内,系于腰将线药研细,用更急于铳药者,入锡鳖内,系以绳,与铅子袋附腰内。铅子预制光圆,再自修合口子,阁铳口上一半,微微用力入腹则不致溜出。

' b  I2 B; Y4 T! T: X( Y
白话语意:
习法,铳口可容铅子几钱,则用药几钱,截竹制为筒,依照用药量制作长短,预先調整測试完毕妥当後,装三十管排列在皮袋内,系于腰。 将线药研磨成细粉,作為比铳药更为疾速的火药,装入锡鳖内,系以绳,与铅子袋附在腰内。铅子预先已制成光滑圆形之状,再自行修整使铅子合口,放在铳口上一半,微微用力入腹则不致溜出
5 {; l# k( N! [7 Y

5 N. @$ ?. x0 A6 e% n

! Z% J8 S5 ]! |. t! d9 C3 |9 z4 k) _
照诀装,先用口吹铳,使腹内洁净,取一筒药入铳内,用搠杖用力送实,方下铅子一枚,又搠杖送下至药际,用纸一片成丸,送入塞住铅子 将火门取开,用另装锡鳖内细火药倾入火门内向上振摇,药入线门,将火门闭之,以火绳安入龙头,前手托铳架中腰,后手开火门,即拏铳架后尾,人面妥架尾之上,用一只眼看后照星, 对前照星, 对所射击之人,用右手大食指拨轨向后,轨入龙头落在火门药燃铳发
% Q5 q6 p9 Z" J" k1 r% t
白话语意:
照诀装填,先用搠杖作鎗口清膛,使膛内洁净,取一筒药〈预先用竹筒较试妥的铳药〉注入铳内,用搠杖用力送实,方放下铅子一枚,再用搠杖送下至药际,用纸一片搓成丸,送入塞住铅子。 将火门取开,用另装锡鳖内细火药倾入火门内向上振摇,药入线门,将火门闭之,以火绳安装入龙头〈火机〉,前手〈左手〉托铳架〈鎗床〉中腰,后手〈右手〉开火门,即拏〈握〉铳架后尾,人面〈脸〉妥〈貼〉架尾之上,用一只眼看后照星, 对前照星, 对所射击之人,用右手大食指抠动扳机向后,扳机入槽牵动火机落在火门点药燃使铳发射。
【先用口吹铳】此句义是“先作鎗口清膛”,切莫作“用嘴吹膛”如此非但不洁,还会更脏。大忌!鸟鎗口诀第一项就是“一 洗铳”,用搠杖以湿布,环绕缠在杖顶有檐处,用杖带入鎗腹内洗铳。
【拨轨】抠动扳机
【龙头】清称「火机」,明称「龙头」,实系同一物。 夹火绳的点火杆状机构
$ W; j& B, ^  b. c0 M- {4 {
" ]+ p( ~1 F3 p' l# v
其诀 一洗铳 二下药、 三送药实、 四下铅子、 五送铅子、 六下纸、 七送纸、 八开火门、 下线药、 十乃闭火门安火绳、 十一听令开火门照准贼人举发

) b5 h+ ^# Z7 q$ y. T6 a1 [
每一门:搠杖一根,锡鳖一个,药管三十个,铳套一件,皮袋一个,每百门石模一副,备出征火药三百举计,细火药六斤,三钱铅子三百个,皮袋一个,火绳五根。
+ r% v$ K  B' \1 I
) y5 X# `9 |# K$ |% w: n
火药制
硝一两, 黄一钱四分, 柳碳一钱八分
通共 硝四十两,黄五两六钱,柳碳七两二钱,用水两钟, 舂得绝细为妙。 

5 a7 K2 }. u2 c8 h2 W% Y

. p1 c& }9 O" b; `9 K
密法先将硝碳各研为末,照数兑合一处,用水两碗,下在木桕木杵舂之,不用石舂者,恐有火也,每一桕 舂可万杵, 若舂干加水一碗,又舂以细为度,至半干取出,日晒打碎成豆粒大块, 此药之妙只多舂数万杵也,好清水舂,换出硝中碱气至尽,大端如制合好墨法相类,若添水舂至十数次者,则将一分堆于纸上,用火燃之,药去而纸不伤如此者不敢入铳矣, 只将人手心擎药一钱燃之,而手心不热即可入铳,但燃过有黑星白点与手心中烧热者,即不佳,又当添水舂之,如式而止
【如式而止】如式:照着方法作;而止:直到完成为止。

2 a6 C6 E3 e; v% m9 n/ H
白话语意:
密法:先将硝、黄、碳各研为粉末,照数兑合在一起,用水两碗,都倒在木桕内、用木杵捣之,不用石捣者,恐有火花产生,每一桕 要捣上万杵, 若捣干加水一碗,又捣到细为止,捣至半干取出,日晒打碎成豆粒大块。 此药之妙只在多捣数万杵也,适合用清水捣,以换出硝中的碱气至不存,大端如制合好墨法相类,若添水捣至十数次后,那么将一分〈重量为一分的火药〉堆于纸上,用火燃之,药烧完而纸不伤,如此者尚不敢入铳〈使用〉矣, 只有将人手心托药一钱〈重量为十分的火药〉燃之,而手心不热即可入铳,但燃烧过有黑星、白点与手心中烧热者,即不佳,又当添水捣之,照着方法作直到完成为止。
  M9 _% c6 q- p

' \+ N! t' l* d4 t) x3 X
在细读皇朝礼器图式里五十六项火鎗,其中五十五项悉皆猎禽兽者,唯有「兵丁鸟鎗」一项,是做为兵士武备,在众多的鎗械里,军备所占的比例是如此悬殊微薄,显然严重失衡,这种致力于游猎而疏于军备的做法,未尝不是帝国停滞不前 招致衰落的原因之一。
# ?! n! z$ \0 U" B2 V/ t

1 h$ O* n, b+ U* P! W4 F1 |

' T+ I5 V0 J, `. f( H2 O
% k; G  U& W  U  [9 _4 m! L6 n4 d4 C/ n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04: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9-1-16 05:46 编辑 0 o9 {. F' l, T8 w2 Y0 h$ P
3 \( x5 Z% I# ^! p

% x0 j; z3 M+ P+ o! j; R
火鎗的分类

4 g( |4 G9 Y, d& b" Z) R- |
型制
5 ^9 x; K7 S% ~0 d+ h
以型制分概略有交鎗、线鎗、竒鎗 三类,前已略述。
惟竒鎗别于交鎗和线鎗有独成一格的特征,它是比交鎗、线鎗为新的发展型制,也就是说它属较新的型制或先进的型制。竒鎗的定义如下:
凡竒鎗皆通底,旁如牡钥 连床柄处 ,下为屈戌 ,可开阖 ,药子皆实子鎗内,开底纳之,从牡钥中固以铁钮,子鎗六,长二寸四分,如管,连火门,递发之相续而速,其制或如交鎗,或如线鎗,皆不用搠杖。
) t( w4 j/ s* a7 w( }, Q) Y
为何称作奇鎗?也许正是因为他奇特,颠覆旧式传统的规制。 交鎗与线鎗是由鎗口装填弹药,两者皆从鎗前膛装填,故又称前滑膛鎗。竒鎗之奇即其装填弹药方式迥异于交鎗和线鎗,奇枪的枪管通底,旁如锁闩, 连床柄处 下为锁扣 ,可开合,火药与弹丸都装填于子枪内,打开底后可将子枪装入,从锁闩中以铁钮固定,。子枪有6,每枚长2.4,形如管状,连于火门处,可依次发射,接续的速度甚快。其制或如交鎗 或如线鎗 皆不用搠杖
0 h! E$ A4 m3 i- ?% R) \

7 {4 Z- f+ b) J7 e& [
竒鎗虽有独特的特征,它的基本造型还是根据交鎗、线鎗的规制,在这个规制上创新与改进,纳入新技术,例如采用「子枪」,文中说:“药子皆实「子枪」内”。药指火药;子指弹丸;实指装填,“药子皆实子鎗内” 意即火药与弹丸皆装填于子鎗内。 又说:“子鎗六 长二寸四分 如管”。意即 子鎗有六枚 长度为二寸四分 如管状。 “长二寸四分 如管” 这点出了子鎗的模型,描述虽简略了一点,这一段对「子鎗」的叙述无异描述一颗现代的子弹,可以说「子鎗」已概括具备了子弹的模型,亦可以说有现代「子弹」的雏形,若‘如管’改为 ‘口径xx’来标示,那么“长二寸四分 口径xx”就不啻在描述一颗子弹。 文中又说:“连火门 递发之相续而速”,观文意似乎 竒鎗的「子鎗」连火门 还可快速连发 ,实际不是,「子鎗」还是单发,没这么先进!“连火门”是指「子鎗」系挂在火门旁边, “连火门 即六枚子鎗系连在火门边, 递发之 即按顺序发射, 相续 即一个接着一个, 而速 即便捷快速”。 整个文义即六枚一组的「子鎗」是用绳串系在火门边,连成一串,依顺序发射,一个接着一个,便捷而快速。所以子鎗用绳串系在火门边‧这样才能递发之相续而速。个人揣测这种型制可能以后演进为联发的弹匣式枪械

" a! V/ y* x" I$ q( |- X4 q" J

2 G6 n) p* |+ w. s8 B# Q
竒鎗除具有自属的属性,它兼有交鎗或线鎗的属性,所以可制成有星斗与叉的交鎗型制,或无星斗叉杖的线鎗型制。因竒鎗开底纳子无须借助搠杖,所以竒鎗无论是线鎗或交鎗型制都不用搠杖。

9 n5 h/ o/ M4 j9 r" g5 q; Q! @
, d, D. O2 j& u$ ^
清礟中有一款「竒礟」类似「竒鎗」,竒鎗似具体而微的竒礟。实则竒礟即是一款大型鸟鎗,观竒礟之「子礟」,犹如 观竒鎗之「子鎗」。 咐上竒礟图示,供参考。
6 a0 \- q8 |1 F7 r
竒礟1.jpg
0 t; t. S: ]: s9 W, n  b
9 u9 n; q/ j( V* Z" |8 o+ N: M" C
5 H4 ]1 D: `- @: Y. Z* c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05: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9-1-16 05:16 编辑
# a' a; J& S: H/ D$ t
* x& r* J" J, G2 @
6 u0 z/ D5 @; \' o5 e/ |* S9 x( g6 H9 l4 u) A
+ B. S  |/ [3 ^: d$ M5 g# f. n
火鎗的分类

5 a! I) W& b# @7 T3 Z
激发方式

3 _5 J% T5 o8 E: g& k3 V
火鎗点火的方式分: 燧发鎗与火绳鎗
  w/ f( N* Q: q* U4 Y0 M* }
燧发鎗:是利用燧石撞击在火门边上产生火花,引燃底火击发。方式类似点烟用的打火机,是击发火石点火。燧发枪的发展从「转轮打火」到「弹簧撞击式打火」的历程分为二阶段。

: U2 r2 J" G+ ^+ N3 ]2 z
早期鎗应用火绳点火,称为火绳鎗,使用极不方便,有许多缺点。 「转轮打火枪」便是人们在改进火绳枪种种不便的基础上产生的。一般认为德国约翰·基弗斯发明转轮打火枪的故事较为可信。出生于16世纪初的基弗斯是钟表师,在钟表界颇有名气,他对各种枪械也有浓厚的兴趣,并亲手制作过不少精美的火绳枪。一天,基弗斯家中来了客人,客人在抽烟点火时,用的不是当时流行的火柴,而是用古老的燧石摩擦点火方式,燧石闪亮的火花瞬间引发了基弗斯的灵感,他把钟表的齿轮与产生火花的燧石相结合,凭着他的经验和智慧,于1515年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支转轮打火枪。
, }' w/ g2 s, Q! |8 N
基弗斯发明成功的转轮打火枪引起德国军方的关注,很快便开始装备德军骑兵和步兵,1544年,德法交战,当时德军骑兵装备了转轮打火枪,法国军队仍装备火绳枪。战斗中,突然风雨大作,装备火绳枪的法军几乎没能打出一枪一弹,而以转轮打火枪为主要武器的德军骑兵则越战越勇,将法军士兵打得落花流水。不久,屡遭败绩的法国也雇用了相当数量同类骑兵,也配备了转轮打火枪。这样,转轮打火枪渐渐成为骑兵的主要武器。
( ^- l. G& n6 h8 }. r
然而,转轮打火枪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不仅结构复杂,造价昂贵,而且在齿轮有污染时还不能可靠地发火,于是人们又开始研制新的“点火”方式。
1 l0 q9 {: g7 V3 I- O' G; l
不久,居住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人,他们拿掉了那个起源于钟表的带发条钢轮,而是使用击锤,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在传火孔边有一击砧,需要射击时,就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点火药,这种机构称之为撞击式燧发机,装有撞击式隧发机的枪称为撞击式燧发枪。撞击式燧发枪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可大量生产。到16世纪末,许多国家的军队都装备了这种撞击式燧发枪。
( G4 x6 `9 m$ X
而16世纪中叶出生在枪炮、锁匠和钟表匠世家的法国人马汉,对燧发枪进行了重大改进,他研制成功可靠、完善的击发发射机构和保险机构,从而成为当时性能最好的枪。法王亨利四世为此召他进宫,充任贴身侍从,专门为宫廷制造枪械,到17世纪中期,这种燧发枪已广泛装备法国军队,后来,这种隧发枪被世界各国仿制和采用,直到19世纪中期。
& L3 d- y3 A& K7 O
清康熙御制火鎗有三款是燧发火鎗,皆以「自来火」命名如下:
圣祖仁皇帝御制自来火大鎗、
圣祖仁皇帝御制自来火二号鎗、 
圣祖仁皇帝御制自来火小鎗”

! t* n$ [& M: a& ^! G# L
故宫博物院藏有清代康熙御用自来火二号鎗,从图形外型观检视,鎗旁施錽金镂花轮,应是早期的「转轮式燧发鎗」。从附图中可见有发条旋紧器〈钥匙〉上满轮弦,即可待势而发。此鎗尙有备胎考虑,设若转轮故障,不能自来火,还可使用火绳点火,但按皇朝礼器图式,原图并无火绳装置,亦无相关说明,且从设计的理念,断无造鎗伊始即自贬身分加装火绳装置,这无异自打嘴巴,承认设计不好,以后可能会常故障,或者说是考虑周详,未雨绸缪,预想日后一旦发生故障,即可利用备套衔接使用,这种想法不是没有,而是可能性极低,没人认为自己不行,或是未卜先知,许多物品总是在使用后才发现缺点,经过改良或补救,改良就成为新品种,是治本的方法,补救就是在既有的旧基础上做弥补,是治标的方法,无论从皇朝礼器图式,或者从装置本身来看,个人认为这个火绳装置极有可能是后来加装的,是在使用的过程中遭遇一些挫折后想出的简单补救办法。

2 Y4 e% @+ b  Y6 Q/ K
附图〈康熙御用自来火二号枪〉
康熙御用自来火二号枪aa.png
                              
【火皿】又称「药池」。亦有称「药锅」
【火机】明称作「龙头」。亦有称作「蛇杆」
2 l9 i3 r, v. c

7 D1 x- a' x+ y; F4 c

! e2 k; Q, _+ ~8 R! o5 C" N
火绳鎗: 火绳鎗是利用一条慢燃的火绳〈每小时约30公分的燃烧速度〉来引燃导引火药〈底火〉进而引爆推进火药发射弹丸。方式类似以香点燃爆仗。清朝大部分火鎗都属这个方式,包括“兵丁鸟鎗”在内。

! C8 V+ V0 G* K7 a
火绳鎗在装填时,先用火药袋往枪口倒入推进用的火药〈铳药〉,并用长条细棒〈搠杖〉筑实,将铅丸塞入推送入底,再用纸丸从枪口塞入推送到底(纸丸是丸状的纸团,为了防止弹药从枪口掉出),并用搠杖压实,接下来把导火用火药〈线药〉倒在鎗机中的火皿〈或称火门〉上,并且把火盖盖上(火盖的用途是避免走火、风雨飘湿),当要进行射击时,把火盖旋开,瞄准后扣下扳机牵动火绳,绳头接触火皿而将导药引燃,底火的燃烧会立刻引爆推进药而将弹丸射出。
8 Z# h# N7 f6 ~1 O
关于火绳鎗的操作,明武备志习法要诀将其归纳为十一个步序: 一 洗铳、 二下药、 三 送药实、 四下铅子、 五 送铅子、 六 下纸、 七 送纸、 八 开火门、 九 下线药、 十 乃闭火门安火绳、 十一 听令开火门照准贼人举发。从要诀中可以了解火门是保持在常闭的状态,这是利用火门盖来启闭。一般的鸟铳皆有火门盖〈图一〉,审视清朝的鸟鎗显然其火皿并没有火门盖的装置〈图二 三〉,这一点是极大的差别。
7 D4 I4 `8 ^7 I- G
火绳鎗示意图
450px-PS8004046.jpg
清火绳鎗示意图,清火绳鎗之火皿似乎没有火盖如下图
002TnHrtzy76pptF54Oe6a.jpg
57340dc9gw1f8w7kuz3ruj20jg0dwwg7aa.jpg
火绳鎗除了使用步序繁复,动作缓慢外, 火绳尚有其他的缺点是:
不耐天候,风吹雨打容易熄灭。
比较不安全。
火绳需要额外火源点燃。
风向不对时,烟味会暴露位置。
夜间时火头很容易暴露位置。
需要时时调整(火绳燃烧速度每小时约30公分)。
( O8 h- d* L& z+ X
而一些火绳鎗为方便操作,会预先将推进用火药〈铳药〉,利用竹筒先计量好封储以备用,一筒即一次举放之药量,如此可避免临时增减药量,徒耗时间。  据明《练兵实纪》与《武备志》均记载,每鸟鎗一门配备:
「药筒」三十个,药筒即装铳药之竹筒。
「铳套」一件, 铳套即置药筒之竹筒腰袋。

3 }0 x& ?2 d0 e0 ?: @0 \& P4 V
竹筒腰袋,明有两种制式,‘九格’与‘十五格’,《练兵实纪》图示为九格袋,《纪效新书》图示为十五格袋。《武备志》有关竹筒腰袋记载其文曰:“预先较试停妥,装三十管列在皮袋内,系于腰”。 若则九格袋纳三十管,那么每格得纳四管。 十五格纳三十管,那么每格纳二管,可见明铳套每格不是只贮存一管而已。清朝沿袭明制,依稀可在一些紫光功臣画像的戎装中发现明朝这些鸟鎗装备的踪迹。
3 ]4 [/ z% d; K% I+ E3 m
例如:
图一 云南昭通镇兵巴克坦布画像 除鸟鎗外,身系铳套、腰附锡鳖、手握竹筒、胸前挂有铳药器四种配备
图二 四川松藩镇总兵奋图礼巴图鲁穆克登阿画像 除鸟鎗外还有 铳套、锡鳖、铳药器三种配备
图三 领队大臣山西大同镇总兵巴尔丹巴图鲁官达色画像 除鸟鎗外还有铳套、锡鳖二种配备
图四 内大臣鄂齐尔画像 除鸟鎗外还有锡鳖一种配备
图五 清 鸟鎗兵除鸟鎗 有锡鳖火绳二种配备

" y) H( Q0 m2 t3 B8 N
虽说沿袭前制,然非一成不变,清朝仍有一些变革,如鸟鎗火皿无盖,再者如图三 总兵 巴尔丹巴图鲁官达色画像内之鸟鎗铳套〈九格竹筒腰袋〉只装九管铳药,每格只置一管,这和明朝纳三十管于腰每格两管至四管的做法是迥然不同的。

  @- F# G" a( A
图一 云南昭通镇兵 巴克坦布画像
offBaktambu2b14-L.jpg
8 D4 T7 H5 C6 ~0 L! S4 C' E  U
图二 四川松藩镇总兵奋图礼巴图鲁穆克登阿画像
n9s000087027655876qaa.jpg
: S0 N5 a' c1 O
图三 领队大臣山西大同镇总兵巴尔丹巴图鲁官达色画像
Wang-NPMJ-2016_page54_image2.jpg
; n" d1 V$ O+ K: Q/ ?
图四 内大臣鄂齐尔画像
Wang-NPMJ-2016_page45_image2.jpg
  k( G3 z1 |$ M" ?9 g2 U
9 [8 d) K. P5 F9 V
图五  清 鸟鎗兵
清国京城市景风俗图.Les Rues de Pékin.2册.19世纪_page83_image1aa.jpg
  [) _. k! h) V: z2 G. G" i
: t: ]/ {+ l2 N( G
& l- z, d" C1 Q
( Y  ?" c+ X% g; ]! ]& u4 ^' O4 T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05: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9-1-22 00:29 编辑
- W/ J1 `0 h3 v9 H. X/ G  F* W' O) P
" R9 I$ x# @# }; O! [5 M

0 X8 H" E: \5 r2 {* J
《皇朝礼器图式》
6 E) B2 z7 Y3 {2 X
火鎗目录
0 ^/ |) O8 N  h2 X3 R0 v
御制自来火大鎗 
御制自来火二号鎗 
御制自来火小鎗 
御制禽鎗
御制小禽鎗 
皇帝御用虎神鎗 
皇帝御用旧神鎗 
皇帝御用花
皇帝御用大凖鎗 
御制竒凖神鎗
御制凖正神鎗 
御制纯正神鎗 
御制连中鎗 
御制应手鎗 
御制威赫鎗 
御制威㨗鎗 
旧神花鎗 
素铁大交鎗 
金口交鎗 
素口花交鎗 
八棱口花鎗
仿神花大交鎗 
仿神花小交鎗 
仿神花鎗 
折花交鎗 
花口小交鎗 
䝉古花大交鎗一 
䝉古花大交鎗二 
䝉古花小交鎗一 
䝉古花小交鎗二 
回部花套鎗 
新回部花套鎗 
大线鎗 
小线鎗 
旧神花线鎗 
丽花线鎗 
秀花线鎗 
轻鋭花线鎗 〈轻便花线鎗  轻鋭花线鎗仝〉
轻㨗花线鎗 
轻花线鎗 
落禽花线鎗 〈赛海青花线鎗 鵏神花线鎗  连坠花线鎗  胜鸦鹘花线鎗 仝〉
神海青花线鎗 
雁神花线鎗 〈山鸡花线鎗  仝〉
鳬神花线鎗 〈水札子花线鎗  仝〉
孤顶花线鎗 
树鸡神花竒鎗 
花竒鎗 
花线竒鎗 
兵丁鸟鎗 

% U' M/ |$ P4 Z3 W: A- @3 J% K* |  m4 M' @1 W, R( e) J

- h3 d9 V* x  k) h/ `6 |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04: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9-1-17 04:46 编辑 0 Q; N: w5 L: O/ D( B1 r
% W) s( ]5 K& ^3 _; o0 _
% K; U" t) }8 Z7 h

+ Z( \! h6 {' ^
御制自来火大鎗 
谨按 圣祖仁皇帝御制自来火大鎗 铸铁为之 重五觔九两 长三尺三寸六分 口为莲瓣微凹 近口錽金回文藻文前起脊中面分四棱后圆皆錽金回文藻文錽金素火机衔石旁施錽金镂花轮击石发鎗受药八分铁子六分五厘芸香木牀末亦錽金叉末饰羚羊角凡交鎗之制 口加照星 中加斗 或于近火门加斗 从斗中视星所指以为凖 牀视鎗微短 其端以内搠杖 以桦木或角为之 饰以铜或角 长于鎗寸许 牀下加木叉 曲而前鋭 中施横梁 前却惟所宜 牀面置鎗 束以韦三道
11.jpg
9 x5 I& R7 w5 P* _; o+ Y
10A.jpg

1 v6 i- H6 x2 A; L' Y) s6 K
; H, g7 w! ?3 H. H& ^! o8 d9 d$ Q' ~/ m

5 W# |: G7 J4 ~, c% e
御制自来火二号鎗 
谨按 圣祖仁皇帝御制自来火二号鎗 铸铁为之 重三觔 长二尺八寸 口錽金兽面 前起脊 后四棱 受药一钱二分 铁子一钱八分五厘 鸂鶒木牀 牀末不加饰 馀俱如御制自来火大鎗之制
12A.jpg

' a& a2 H9 l5 |% s5 n3 D9 D

* m* _  U3 V9 G; w6 v6 d

4 W; O* ]& |6 D
御制自来火小鎗 
谨按 圣祖仁皇帝御制自来火小鎗 铸铁为之 重二觔十二两 长二尺四寸九分 口錽金蕉叶文 锲索文 星文 前起脊 中四棱 周錽金如钚二道 后圆 近火门为蟠螭 受药七分 铁子一钱 乌拉松木牀 牀末不加饰 馀俱如御制自来火大鎗之制
13A.jpg

5 w; }9 X: }6 J, @$ q9 N2 X/ \
- p. y" U! z4 e2 b6 p* e

9 E4 X$ N4 L$ y" m: a" G
御制禽鎗 
谨按 圣祖仁皇帝御制禽鎗 铸铁为之 重六觔 长三尺五寸 口錽金莲瓣 前起脊 中四棱 后圆 近火门錽金双螭环绕 「御制禽鎗」篆文 錽金素火机 加星斗 受药二钱 铁子三钱四分 髙丽木牀 义末饰以角
14A.jpg

  U3 K) Y3 v9 M; G

' U& W6 p- R. P, \" f

" y# Z2 _0 F& C7 o1 W7 M6 ^& D
御制小禽鎗 
谨按 圣祖仁皇帝御制小禽鎗 铸铁为之 重五觔七两 长三尺二寸八分 受药一钱五分 铁子二钱七分 鸂鶒木牀 牀末饰象牙花文 馀俱如御制禽鎗之制
15A.jpg . N/ U& M: ^. p$ r) k9 N

( [# m0 l3 w. u% B- P" }. Z1 ^! h9 X2 ?* n: i; ]

& H, W. z# B+ s- L/ i" D& p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04: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9-1-22 00:34 编辑
* G0 \9 z( z  S8 l- F: Z; Y. h
* n) o0 f3 h  v) \7 |
0 O8 [; T5 r, p( ^. h  ]7 ~3 i
皇帝御用虎神鎗 
谨按 皇帝御用虎神鎗 铸铁为之, 长四尺八寸, 口金莲瓣, 前圆 起脊 后四棱 金花火机 加星斗 云楸木牀 近斗处饰银花文, 中錽金「乾隆御用」汉文, 左右镌「御制虎神鎗记」 清汉文,  牀末饰以角,镂花文, 底镌“虎神鎗 药用二钱五分 子用七钱 铁八觔十两 鞘三觔十两 共重十二觔四两”汉文 叉以羚羊角为之
16A.jpg

4 T" G, ^1 t; N4 _5 |& h. Q6 t1 B
御制虎神鎗记
  虎神鎗者,我皇祖所贻武功良具,用以殪猛兽者也。国家肇兴东土,累洽重熙,惟是诘戎扬烈之则,守而弗失。皇祖岁幸木兰行围,诸蒙古部落云集景从。予小子虽不敏,缵承之志,其敢弗蘉?故数年以来,巡狩塞上,一如曩时。蒙业藉灵,四十九旗及青海喀尔喀之仰流而来者,亦较前无异焉。若辈皆善射重武,使无以示之,非所以继先志也。围中有虎,未尝不亲往射之。弓矢所不及,则未尝不用此鎗。用之未尝不中。壬申秋,于岳乐围场中,猎人以有虎告而未之见也。一蒙古云:虎匿隔谷山洞间,彼亲见之,相去盖三百余步。朕约略向山洞施鎗,意以惊使出耳。乃正中虎,虎咆哮而出,负隅跳跃者久之。复入复施一鎗,则复中之,遂以毙焉。盖向之发无不中,乃于溪谷丛薄目所能见之地,斯已奇矣。而兹岳乐所中,则隔谷幽洞,并未见耽耽阚如之形,于揣度无意间,馥焉深入,不移时而殪猛兽,则奇之最奇。具称为神,良有以也。夫万乘之尊,讵宜如孟克、特库之流。夸一夫之勇哉!而习武示度,必资神器,以效奇而愉快。则是鎗也,与兑戈、和弓同为宗社法守,不亦宜乎?
, C# E9 `' [7 X3 y
乾隆壬申秋九月  。

0 _3 K% L  J3 t9 n. ?
) K/ l/ r; f8 X- ^
, v6 Q; L; C8 K) j5 ]/ s! n1 J
7 Z+ f$ D! Q7 ]6 g) G" r6 D
皇帝御用旧神鎗 
谨按 皇帝御用旧神鎗 铸铁为之 长三尺九寸 通起脊 金花火机 加星斗 云楸木牀 近斗饰银花文 ,中錽金 乾隆御用 ,末饰以角 底镌“旧神鎗药用一钱六分 子用三钱三分 铁六觔二两 鞘二觔六两 共重八觔八两”皆汉文 叉以羚羊角为之
17A.jpg

9 A' P# d3 ?6 g: v- F2 {3 G

- |" r4 o% o; d! _) }% @

# W. b  V' [2 A# b4 t# z1 G- p- y
皇帝御用花
谨按 皇帝御用花 铸鐡为之 长四尺三寸 口金蕉叶文 近口为索文 前起脊 中四棱 周金如钚四道 后圆, 牀底镌“花 药用二钱 子用四钱四分 鐡六觔八两 鞘二觔十二两 共重九觔四两”汉文 馀俱如皇帝御用旧神鎗之制凡花枪之制通冶鐡皱起为花文
18A.jpg
9 m' ], B  _' O9 r" b
% A1 w( G" ]2 w1 F: w( O1 n, S6 a( H
: s$ {, y6 l4 E& O4 t0 m. J
皇帝御用大凖鎗 
谨按 皇帝御用大凖鎗 铸铁为之 长四尺三寸六分 口金星文 下亦为星文 间索文 近火门为蟠䕫, 牀底镌“大凖鎗 药用二钱 子用三钱八分 铁六觔六两 鞘二觔十四两 共重九觔四两”汉文 馀俱如皇帝御用旧神鎗之制
19A.jpg
/ A% A) b( V9 a( g8 m+ q* T; P# }& O+ F  W2 o7 ^9 K, }1 A

- B3 B9 G) B1 I9 ^4 S! C) B2 L: K. Y# Y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05: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

7 k/ C5 f% F# P7 A. g
; `- l; b/ H+ M4 ^  ^# T" n7 ?
: z9 F+ Y& i2 ^& [8 y; s
9 {7 m3 `' z' m* {7 S5 z* O
御制竒凖神鎗 
谨按 皇上御制竒凖神鎗 铸铁为之 口金回文、蕉叶文 前起脊 中四棱 錽金为双螭环绕 錽金大清乾隆年制汉文,后圆加星斗錽金素火机云楸木牀牀末饰以角底镌“特等第二鎗 长四尺五寸 重七觔 鞘重二觔二两 共重九觔二两 药重二钱 子重五钱”亦汉文 桦木叉末饰以角
20A.jpg

# Z" o  l5 L) j/ s

. A' L& `8 P4 c2 x+ M# g1 h% a4 B

/ Z" O+ E: A9 o4 F$ k
御制凖正神鎗 
谨按 皇上御制凖正神鎗 铸铁为之 口髤漆 素铁火机, 牀底镌“头等第二鎗 长四尺三寸 重六觔八两 鞘重二觔 共重八觔八两 药二钱 子重四钱”汉文 馀俱如奇凖神鎗之制
21A.jpg

9 a8 D6 Q( `/ d- g1 V
- G3 x5 ^+ ]1 i0 }. {$ N

5 q' f0 b4 t8 }
御制纯正神鎗 
谨按 皇上御制纯正神鎗 铸铁为之 口髤漆 素铁火机, 牀底镌“头等第三鎗 长四尺五寸 重七觔 鞘重二觔二两 共重九觔二两 药二钱 子重四钱五分”汉文, 馀俱如竒凖神鎗之制
22A.jpg

4 L3 N  T) Z* b$ P4 Y( A
, u! t% Z- Q9 e) i) }

% j: Z+ G4 [* {, e& _) n
御制连中鎗 
谨按 皇上御制连中鎗 铸铁为之 口髤漆 素铁火机 牀底镌“头等第四鎗 长四尺四寸 重六觔十二两 鞘重二觔一两 共重八觔十三两 药二钱 子重四钱五分”汉文 馀俱如竒准神鎗之制
23A.jpg
+ J* S3 K2 y+ p" B) e- X4 C

2 I/ j1 @  H& o7 S' R# q- i
4 [; l, A0 ]3 |
御制应手鎗 
谨按 皇上御制应手鎗 铸铁为之 近口锲索文花文 中亦如之 近火门锲花文 素铁火机 髙丽木牀, 底镌“头等第五鎗 长四尺五寸 重七觔 鞘重三觔二两 共重十觔二两 药二钱 子重五钱”汉文 馀俱如竒准神鎗之制
24A.jpg

" k4 z8 {: L+ N1 C: T

) }& k: ^4 X/ k- H+ s

9 |, w; v/ ]( x* [4 k8 J; \3 t
御制威赫鎗 
谨按 皇上御制威赫鎗 铸铁为之 前起脊金索文花文 中亦如之 后四棱 近火门锲花文 素铁火机 髙丽木牀 底镌“头等第六鎗 长四尺五寸 重七觔 鞘重三觔二两 药二钱 子重五钱”汉文 馀俱如竒凖神鎗之制
25A.jpg
  Y; Z( h( |' h" j0 F# s7 y7 [

- G- S# z* J" o7 F6 b
! ?6 x2 R$ E( ]7 O# |1 c5 ]
御制威㨗鎗 
谨按 皇上御制威㨗鎗 铸铁为之 口髤漆 素铁火机 髙丽木牀 㡳镌“头等第七鎗 长四尺四寸 重六觔十二两 鞘重三觔一两 共重九觔十三两 药二钱 子重四钱五分”汉文 馀俱如竒凖神鎗之制
26A.jpg
9 j" H9 `. M7 `9 J& [9 n" z7 b

1 P: n0 ~* i0 B7 U% t, @7 c' z
9 s5 d$ l+ n; @5 w
0 w6 Q5 d+ a& }
# y+ h' |  r1 U5 ]6 `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05: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


0 s6 |! X- n3 Q, i1 Y8 x1 B9 _* \6 U

0 M$ ]6 G7 C( Y5 W. p2 J2 J* D: F' J! {, b- H
旧神花鎗 
谨按 本朝制旧神花鎗 铸铁为之 长三尺六寸二分 口爪棱 近口锲花文 前起脊 中六棱 亦锲花文 近火门㣲凹三道 加星斗 錽金花火机 云楸木牀 饰银花文 牀末饰以角, 底镌“神花鎗 药用二钱 子用二钱八分 铁五觔九两 鞘二觔二两 共重七觔十一两”汉文 羚羊角叉
27A.jpg

) P; K4 A; ~7 D# h" C" E) m- E
/ T* |0 I+ f% x2 D" O: w

  R+ X3 D! {0 J- ?
素铁大交鎗 
谨按 本朝制素铁大交鎗 铸铁为之 重八觔 长三尺七寸五分 通起脊 不锲花文 素铁火机 受药二钱   铁子三钱六分 桦木牀 牀末饰以鹿角 叉末饰以铜
28A.jpg
2 L8 a8 A0 }1 W: x+ h" E

, K: L& y( p- {* R4 r8 `$ E

( g& }# w7 \- o3 X
金口交鎗 
谨按 本朝制金口交鎗 铸铁为之 重六觔十四两 长三尺四寸六分 口錽金莲瓣 前起脊 后八棱 素铁火机 受药二钱 铁子三钱 榆木牀 牀末饰以鹿角 桦木叉 不加饰
29A.jpg
8 }# o- u! d# B9 U5 N+ m+ ~

3 }/ A( I& T5 b  d, {; d* v- b; S9 ~

# _. F7 k5 H4 P& S" d. f7 p7 \8 o) p
素口花交鎗 
谨按 本朝制素口花交鎗 铸铁为之 重五觔八两 长三尺三寸二分 前起脊 中四棱 素铁火机 受药二钱 铁子四钱 乌拉松木牀 桦木叉 末饰以角
30A.jpg

* A+ k9 n2 ?. M. X8 W" L
$ C) H6 z% j' M/ N( l8 p
" h6 l+ I' M& ~
八棱口花鎗 
谨按 本朝制八棱口花鎗 铸铁为之 通八棱 近口弦文 重五觔十两 长三尺二寸 受药二钱 铁子三钱四分 馀俱如素口花交鎗之制
31A.jpg
8 U/ W# C" _& I: a- w% \/ M# l+ @1 T: T2 F  j
' t; T1 I" U; b3 A; v( l2 T
0 ~  I* w- ^  b8 O/ X- {. b$ A; Q

0 d) g% p" i9 \; r! L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05: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

) ?, O+ I8 Q" g# {2 x) W! k7 A
! _. b, E- `# c& u2 C
. A; E3 n* J  M4 C; l5 P# P, R
, J" T: |2 p- O; C; y
仿神花大交鎗 
谨按 本朝制仿神花大交鎗 铸铁为之 重七觔十二两 长三尺六寸二分 口锲莲瓣 近口为索文 二重花文 前起脊 中亦为索文花文后四棱微凹素铁火机受药二钱铁子三钱四分牀如素铁大交鎗牀之制
32A.jpg
) v# K& E6 d- G8 P- E

! f' \, w, p3 U' A2 I

  H6 z) x8 m" T" B; ?
仿神花小交鎗 
谨按 本朝制仿神花小交鎗 铸铁为之 长三尺六寸 受药二钱 铁子三钱 馀俱如仿神花大交鎗之制 牀如素铁大交枪牀之制
33A.jpg
; V' T6 V* i2 U: L, ?3 ~0 m

5 U- _4 A" K7 R4 C1 {

7 ~! ]; O% _. j
仿神花鎗 
谨按 本朝制仿神花鎗 铸铁为之 云楸木牀 末饰以角 底镌“仿神花鎗 子重三钱六分 药重二钱 长二尺六寸 铁重五觔八两 鞘重一觔十二两 共重七筋四两” 汉文桦木叉末亦饰角馀俱如仿神花大交鎗之制
34A.jpg

9 ~" i9 {7 P3 S) n# I/ ]
+ P1 q! n/ {; B7 ]7 v5 K

0 N! Z& Q; |% {8 L
摺花交鎗 
谨按 本朝制摺花交鎗 铸铁为之 重七觔十二两 长三尺七寸 前起脊后四棱 受药二钱 铁子三钱六分 錽金素火机 馀俱如金口交鎗之制 乌拉松木牀 桦木叉 末饰以角
35A.jpg
: k8 h/ b5 K: ^1 }: k. q6 g- _: s

& J0 Z9 k  D$ ?0 c" p" s

" k: X& ]9 U  C4 _0 U6 [
花口小交鎗 
谨按 本朝制花口小交鎗 铸铁为之 重五觔八两 长三尺五寸 受药二钱 铁子三钱一分 口棱微凹 前起脊中四棱 后圆 素铁火机 馀俱如金口交鎗之制  桦木牀末饰以角 叉末饰以铜
36A.jpg $ ?. D5 d/ k" C' k8 o

# M& A2 p) I% K' h; W: t+ D2 }2 z" w" S6 f# k
" G1 `- |9 n* D: T: g
# \  j/ C( L$ f% j4 }  c$ Q1 a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05: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


; e1 O& H! Z. m7 Y2 S8 |7 x0 ]
$ R$ |6 C3 J$ ~8 [; n1 v+ C$ o
% ^' L# }, ]9 ?* J' K/ P9 ~9 h
7 b5 o! o$ A: z! a
䝉古花大交鎗一 谨按 本朝制䝉古花大交鎗 铸铁为之 重七觔十二两 长三尺七寸 通八棱 口周锲星文 近口为星文索文花文 周为䝉古花文 素铁火机 受药二钱 铁子三钱九分 牀如素铁大交鎗牀之制
37A.jpg
) V8 A! `7 h, Z' Y
3 T2 W* `6 R$ u2 ^; @

( P. {, E5 m4 n$ Y, Q
䝉古花大交鎗二 
谨按 本朝制䝉古花大交鎗 铸铁为之 重八觔 长三尺六寸 近口星文索文花文 前起脊中四棱为花文横锲星文索文后圆亦如之受药二钱铁子四钱七分牀如素铁大交鎗牀之制
38A.jpg
# b  ~1 g9 ?3 ^3 y& ?( ~$ b$ t

9 _1 F3 \# H* R  g' P( z
! v, C9 A7 \5 b  e' K& o
䝉古花小交鎗一 
谨按 本朝制䝉古花小交鎗 铸铁为之 重八觔 长三尺六寸 前后八棱 中起脊 花文与䝉古花大交枪一同 受药二钱 铁子四钱二分 牀如素铁大交鎗牀之制
39A.jpg

: z2 H2 d# ]7 p

4 L4 n" ^' k$ Y8 u/ t$ [1 U

2 F0 O' e2 @" P; [
䝉古花小交鎗二 
谨按 本朝制䝉古花小交鎗 铸铁为之 前起脊 八棱 后圆 花文与䝉古花大交枪二同 素铁火机 髙丽木床 末饰以鹿角 ,底镌“䝉古花鎗 子重三钱三分 药重二钱 长三尺五寸四分 铁重五筋四两 鞘重二筋四两 共重七筋八两” 汉文 叉末饰以角
40A.jpg
2 s/ X' ?, W/ ]: o. k1 J9 a

3 o& p! q0 a7 _  @; Y; z
2 E8 d& a9 X" P- W
回部花套鎗 
谨按 本朝制回部花套鎗 铸铁为之 重八觔二两 长三尺四寸二分 口莲瓣 内各锲䕫龙 近口亦锲䕫龙二重前起脊中亦锲䕫龙后六棱近火门錽银回部花文加星斗素铁火机受药一钱五分铁子二钱云楸木牀叉末饰以角
41A.jpg
# p8 B, |- ~+ w
, `; l- i3 V5 o3 _7 D& T5 U
; X1 z* Q0 u9 K) b( _0 I
2 C5 J# O* z1 F  J* }' |3 H' ^
  j/ E  {; c# l0 F# }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05: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

- }8 ?* A! m, ~/ c# r- u3 `

+ P* a/ I5 g' H/ k8 q5 r, o+ ?
7 I$ X0 _; V+ b! J
! e& l- e/ f1 m0 ~. k+ D
新回部花套鎗 谨按 本朝制新回部花套鎗 铸铁为之 重六觔十两 长三尺五寸七分 口錽金回文 中起脊 后四棱 横周星文二重 近火门錽银回部花文加星斗素铁火机受药一钱五分铁子一钱八分牀如摺花交鎗牀之制
42A.jpg
; R/ W* K4 g6 p3 {

2 W0 s+ p) E, ^% O" j( q& e
) f! g& x& x9 d8 N5 L
大线鎗 
谨按 本朝制大线鎗 铸铁为之 重八觔十四两 长五尺五寸 素铁火机 受药一钱五分 砂子八钱 云楸木牀 末饰以铜 暖木托 凡线鎗之制皆周为八棱 不加星斗 牀及鎗之半 不内搠杖 牀下无 而有托束铜钚二道 或錽金
43A.jpg

$ S1 V( ?+ S0 I: d; r) @

9 }  r$ X/ S& a4 l
  V. o% f, U% f2 A& z4 S1 j8 _0 Z, x" M
小线鎗 
谨按 本朝制小线鎗 铸铁为之 重七觔十两 受药一钱五分 砂子八钱 馀俱如大线鎗之制
44A.jpg
' k- z: ?2 L; E/ ]2 u& q

2 a8 S& u+ x( T# w4 r

4 r+ o, Z7 |" @0 s3 a# z: b9 I
旧神花线鎗 
谨按本朝制旧神花线鎗 铸铁为之 重七觔十五两 长五尺七寸 受药一钱五分 砂子八钱 馀俱如大线鎗之制
45A.jpg

8 ^# b, _$ [8 m2 h
8 T" i3 B% g. G
( m3 r: y! z3 j' l5 }8 J6 o
丽花线鎗 
谨按 本朝制丽花线鎗 铸铁为之 重六觔三两 长四尺八寸 受药一钱二分 砂子五钱 馀俱如大线鎗之制
46A.jpg
, Q5 H; z* T. `
! S. w) h* v1 w$ F: N: }3 b
' ~" R& V! R& [9 M2 t% g! _- F$ f4 i- J% o5 Z& `

. `4 T; S: V# e9 i$ C& R: S6 k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05: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9-1-17 05:50 编辑   ]9 H9 ~3 ]. o7 O0 c
0 z4 Y7 p; a+ j

! x: l/ T" B. D+ s" I' H, Z. f
; Q6 h( n. x' h( i/ h
秀花线鎗 
谨按 本朝制秀花线鎗 铸铁为之 重七觔三两 长四尺八寸 受药一钱二分 砂子五钱 馀俱如大线鎗之制
47A.jpg
# t& ?) H8 n  c2 X' k
, D1 B7 ^2 e: b9 F7 W: g
+ _' i" p; n* h' V( C, q
轻鋭花线鎗 
谨按 本朝制轻鋭花线鎗 铸铁为之 重四觔十两 长四尺 錽金素火机 受药一钱 砂子四钱 云楸木牀 束以錽金钚 末饰錽金蟠螭 暖木托 轻便花线鎗
48A.jpg
% I4 f" K9 w/ v# a" Q; W

* M. d3 y3 n3 L: o
9 a! }7 y( K4 ]0 D3 j8 I5 n3 G+ c- p
轻㨗花线鎗 
谨按 本朝制轻㨗花线鎗 铸铁为之 受药一钱 砂子四钱 素铁火机 牀末饰以铜 馀俱如轻鋭花线鎗之制
49A.jpg
, }% ^7 E; Y2 F( P: \
, t* S  ^$ G  U, n
3 |2 h7 Q( L8 U4 l* G
轻花线鎗 
谨按 本朝制轻花线鎗 铸铁为之 受药一钱 砂子四钱 牀末錽银蟠螭 馀俱如轻鋭花线鎗之制
50A.jpg

8 K1 Q# t! }/ ~& ^
3 ^. [# }6 _( q4 F: Q
' q, d. L5 a! D; ^
落禽花线鎗 
谨按 本朝制落禽花线鎗 铸铁为之 重七觔十四两 长五尺七寸 通起棱 素铁火机 受药一钱五分 砂子八钱 鸂鶒木牀 牀及枪之少半 束以錽金 钚末亦錽金 暖木托 赛海青花线鎗 鵏神花线鎗 连坠花线鎗 胜鸦鹘花线鎗皆同
51A.jpg
! o: k! e; C% X- S1 `6 Y1 y
1 {) X2 f5 g" w/ o: `, @
+ G  ]4 W3 ~/ f
! |2 [3 C7 V1 ^0 r5 [
$ l: C3 Z6 B7 ?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05: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9-1-17 05:57 编辑
! w7 ^# L) ~) [' w6 d3 G3 e, p, M+ Y. u: d+ _2 g/ i9 E

; g* {8 z! |( B7 R
! ?1 f8 q3 ]* c1 T6 L. T& K1 R
神海青花线鎗 
谨按 本朝制神海青花线鎗铸铁为之 重七觔十二两 长五尺七寸 受药一钱五分 砂子八钱 馀俱如大线鎗之制
52A.jpg
  n7 b& {$ E$ |

' T# ]" h; U2 a
# s7 Z4 [" e" H  p, o- o2 P/ r
雁神花线鎗 
谨按 本朝制雁神花线鎗 铸铁为之 重八觔一两 受药一钱五分 砂子八钱 馀俱如落禽花线枪之制
山鷄花线鎗
53A.jpg

' X- [: A/ V1 ^0 }  Y
9 ?, W$ [6 ~5 j: w+ [& c

- h6 s& V: o3 g/ f" H' x
鳬神花线鎗 
谨按 本朝制鳬神花线鎗 铸铁为之 重七觔十三两 受药一钱五分 砂子八钱 馀俱如落禽花线鎗之制
水札子花线鎗
54A.jpg
' W# s2 j& K) B0 y  [( |" P6 g. _
. x+ R8 d! V, k, T" \0 E) X  b0 c

. K0 u( D" ]* Y/ G
孤顶花线鎗 
谨按 本朝制孤顶花线鎗 铸铁为之 重八觔八两 长五尺五寸 受药一钱五分 砂子八钱 云楸木牀 馀俱如落禽花线鎗之制
55A.jpg ; L0 m- u  @1 w7 [3 w, u4 S

- ~, K7 O. b* l0 p& o! b0 j1 k' B0 g$ D8 W

1 \% @. w, U. d. Q# n$ m6 K% V7 z; H" A0 f/ Y2 f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06: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


( B; G$ M& Y( K2 e& x- {  w7 g1 v& ?; E2 u

, x. ^% S0 g' V) R! X. @% I% L- ~7 Z: [% O
树鷄神花竒鎗 
谨按 本朝制树鷄神花竒鎗 铸铁为之 重六觔 长三尺五分 口錽金莲瓣 前起脊 后八棱 加星斗 錽金素火机 受药二钱 铁子三钱八分 核桃木牀 末饰以鹿角 榆木叉 末饰以羚羊角 凡竒枪皆通底,旁如牡钥 连牀柄处 下为屈戌 可开阖 药子皆实子枪内 开底纳之 从牡钥中固以铁钮 子鎗六 长二寸四分 如管 连火门递发之相续而速 其制或如交鎗 或如线鎗 皆不用搠杖
56A.jpg

+ o5 K, c4 U# O1 j0 N) ]! P% \$ X

, |" h8 ]# e1 ?$ u% @! V2 [+ x
( b# ]1 X+ A% H
花竒鎗 
谨按 本朝制花竒鎗 铸铁为之 重五觔十二两 长三尺五分 口錽金莲瓣 前起脊中四棱錽金如钚二道 后圆錽金素火机 受药二钱 铁子三钱八分 馀俱如树鸡神花竒鎗之制乌拉松木牀 末饰以角 桦木叉 末亦如之
57A.jpg
( V+ _& I  R% f) d9 G
6 E0 G& L$ r/ A' B  h
6 f* h/ t6 u$ O/ e
花线竒鎗 
谨按 本朝制花线竒鎗 铸铁为之 重四觔十二两 长三尺三寸五分 通八棱 錽金素火机 受药二钱 砂子三钱二分 乌拉松木牀 末饰以金 暖木托
58A.jpg
; D  q' ?; Z$ ^# I, e4 V, }

" g  }! u! b2 F' s
  S( d1 o6 n- k, O' N5 m% N0 n
兵丁鸟鎗 
谨按 本朝制兵丁鸟鎗 铸铁为之 重六觔 长六尺一寸 不锲花文 素铁火机 受药三钱 铁子一钱
木牀 满洲 䝉古 俱髤以黄 汉军髤以黒 緑营髤以朱 束铁钚二 铁叉长一尺
59A.jpg
, }! D& y. U; I* p% u7 s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 23: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9-1-21 23:56 编辑 2 C/ J+ A$ g4 P+ Q/ q
* l6 c/ w3 T; U& r( ^5 J5 x" K
补充资料一

6 }: g% b' Q' G, F
康熙自来火二号枪
康熙自来火二号枪.jpg
【康熙自来火二号枪】

" `2 [2 v$ \5 x: H+ h# T
康熙自来火二号枪,清康熙,通长135.5cm,筒长90.3cm,口径11mm。清宫旧藏。
! l1 A) Z9 G  p; V% o* P' ?
枪口饰鋄金兽面纹,鸭嘴形。金火机衔火石,旁施镀金镂花带齿钢轮,筒前后有准星、照门。鸂鶒形木床,侧面近枪机处嵌螺甸梅花状五圆星,床尾镶铜镀金托。此枪属转轮式燧发枪。发射时,用钥匙上满轮弦,扣扳机,机轮飞转而与火石磨擦生火。“自来火”的制造工艺和使用功能比火绳更为先进。

; T  E8 [$ {% w5 R5 w
清帝酷爱习武狩猎,使用火枪始自康熙朝,此枪即为康熙御制枪。  
                                                                        撰稿人:毛宪民
& i- o8 J# F* ^; Z5 s

% t1 k, h% I7 d( V: q
7 p: z3 M2 ^! L5 N
7 x) Z: `1 k3 H, i
- T% E8 {, N2 ?/ k6 c& {
乾隆奇准神鎗
乾隆御用奇准神枪.jpg
【乾隆奇准神鎗】

- \" t8 h; Y# q+ R# C: N
乾隆奇准神鎗,清乾隆,通长203cm,筒长155.6cm,口径17mm。清宫旧藏。
前装滑膛,鎗口饰鋄金回纹、蕉叶纹,筒前起脊,中四棱,筒后圆,置准星、照门。筒局部饰鋄金花纹。楸木鎗床,床前端有孔以贮搠杖,下置桦木双叉,为稳定射击之枪托架,床尾镶雕云纹白玉托,镌铭文:“奇准神鎗,长四尺五寸,重九斤二两,药二钱,子五钱”。
 此枪是一杆火绳鎗,乾隆皇帝御用鎗之一。乾隆帝常用这类鎗狩猎,所用诸多铅丸今犹存,据清档记载:“乾隆三十二年闰七月三十日,在热河行宫打虎,花准神鎗铅子一个,重四钱四分。”
《清会典》把奇准神鎗列为“特等第二鎗”。
+ m. h& r7 I" X8 F5 m) b$ x
撰稿人:毛宪民
7 N% s; T, A1 }

! z  [5 b/ x" T7 W  u4 x% e2 @0 M6 T3 {) t

$ a1 j/ z( [; V% u. q+ G4 i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 00: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9-1-22 00:25 编辑   l7 `+ ?6 E4 n- b

8 R7 P, X; O" m
补充资料二

" O3 O" C+ C- y6 [
清代火枪杂谈
% O1 \) I! M* f' f
御制火鎗 无第一鎗称号
0 E3 Z+ N: y2 m! q/ {( o
在皇朝礼器图式记载,其中属名「御制」与「御用」的总共有十六项,其中圣祖仁皇帝〈康熙〉御制的有五项。乾隆帝御制的有七项、御用的有四项,分别是:

6 C1 t1 h4 }+ j1 P( T* x3 K
圣祖仁皇帝〈康熙〉御制
一 御制自来火大鎗      无镌字
二 御制自来火二号鎗      无镌字
三 御制自来火小鎗      无镌字
四 御制禽鎗          近火门錽金双螭环绕「御制禽鎗」篆文 
五 御制小禽鎗        近火门錽金双螭环绕「御制禽鎗」篆文
, S- P. z* C! Q) ~5 _7 Y4 N5 k
乾隆皇帝御用
六 皇帝御用虎神鎗  中錽金「乾隆御用」汉文。 左右镌「御制虎神鎗记」 清汉文。底镌「虎神鎗」
七 皇帝御用旧神鎗   近斗饰银花文 ,中錽金 「乾隆御用」。底镌「旧神鎗」
八 皇帝御用花鎗    近斗饰银花文 ,中錽金 「乾隆御用」。底镌「花鎗」
九 皇帝御用大凖鎗   近斗饰银花文 ,中錽金 「乾隆御用」。底镌「大凖鎗」
6 G7 f2 x, n- E
乾隆皇帝御制
十  御制竒凖神鎗  中四棱 錽金为双螭环绕 錽金「大清乾隆年制」 汉文。 床底镌「特等第二鎗」
十一 御制凖正神鎗   中四棱 錽金为双螭环绕 錽金「大清乾隆年制」 汉文。床底镌「头等第二鎗」
十二 御制纯正神鎗   中四棱 錽金为双螭环绕 錽金「大清乾隆年制」 汉文。床底镌「头等第三鎗」
十三 御制连中鎗    中四棱 錽金为双螭环绕 錽金「大清乾隆年制」 汉文。床底镌「头等第四鎗」
十四 御制应手鎗    中四棱 錽金为双螭环绕 錽金「大清乾隆年制」 汉文。床底镌「头等第五鎗」
十五 御制威赫鎗    中四棱 錽金为双螭环绕 錽金「大清乾隆年制」 汉文。床底镌「头等第六鎗」
十六 御制威㨗鎗    中四棱 錽金为双螭环绕 錽金「大清乾隆年制」 汉文。床㡳镌「头等第七鎗」

  W% ?, i+ H7 X  l
乾隆御制火鎗七项,未镌鎗名,而是以排名代之,镌在鎗床㡳,如威㨗鎗排第七, 在床㡳镌「头等第七鎗」。威赫鎗排第六,在床㡳镌「头等第六鎗」。以此类推,至凖正神鎗,排第二,在床㡳镌「头等第二鎗」。排首的是御制竒凖神鎗,按理竒凖神鎗应是「头等第一鎗」,但实际上床㡳镌的是特等第二鎗,御制火鎗的排名,排第一的是特等第二鎗,它和排第二的凖正神鎗同为第二鎗,只是在等第上从头等变为特等,所以事实上御制火鎗沒「第一鎗」。

: ^- L1 A+ T& M, p! l6 t; d+ T
这个情形,也发生在康熙御制鎗,康熙御制鎗有五款,前三款是燧发鎗,都以「自来火」命名,后二款是火绳鎗,皆以「禽鎗」命名,全属交鎗型制。分别是:
御制自来火大鎗   
御制自来火二号鎗 
御制自来火小鎗   
御制禽鎗       
御制小禽鎗       
查三款「自来火」鎗命名为,大鎗、二号鎗、小鎗,繄独无“一号鎗”之名。

" n/ `. n+ O, @! S

7 p  F1 C6 s- h  x' c
第一鎗的象征或隐喻
保留「第一鎗」与“一号鎗”之名,此现象具有某种隐喻。 “一”象征万物之始,也象征万物之首,惟天为大 唯帝为尊,“一”有着至尊无上的神圣,似乎“第一”其隐喻的是无可僭越的,唯有德配天地唯我独尊的皇帝才可比儗或拥有的特权,所以“第一”似乎成为一项禁忌和避讳,如同代表天潢贵胄的“黄带子”只能用于皇室大宗,黄色限用于某些皇室专属服制与车舆,代表帝王的龙图驣常人也不能僭用。
清康熙皇帝名「玄晔」,清人讳“玄”字,必要时玄字则缺末笔,例如:有一幅民俗画题名「玄元上人万法天师太上道祖」,其中的 ‘玄’字则以缺末笔题名,这个例子是「字」形的略化。人名中有玄的也都得避讳,唐朝禁军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在京剧《马嵬驿》里被改为陈元礼,这个原因是京剧盛行于清朝,为了迎合皇室观赏,又要避清主的名讳,不得不为的举措,这是清朝剧作家与伶人把唐朝人「名字」改了,为避讳清朝康熙皇帝「玄晔」的名字,不然是要犯「不敬」之罪。由于帝位的高崇与无可凌驾,「头等第一鎗」与「一号鎗」可能就成了禁忌和避讳,被予以保留。
& D* L% m" f! v( H9 W) b" `# A
5 b* L+ m! ?& M) E" h
御用鎗的象征
虽无第一鎗之称,并不等于没有第一鎗。这个虚悬的第一鎗是有以待之!
御制鎗是皇帝命令制造,鎗面镌「大清乾隆年制」,随皇帝高兴用,但皇帝并不一定用,因皇帝有更高等级专属的用鎗,卽「御用」鎗,御用可说是为皇帝量身制作的,鎗面镌「乾隆御用」,这「乾隆御用」的含义无异“如朕亲临”,代表的就是“君临天下统御万方”,所以「第一鎗」、舍我其谁,自毋待言。 然帝位的高崇与无可凌驾,其无须藉第一鎗来表明身分,也不需用第一鎗来彰显身分,卽「第一」尚不足以代表其身分,故尔乾隆皇帝不用第一鎗,但也不容第一鎗任人所用。御用火鎗镌名而无排名,但每一款「御用火鎗」等同「第一鎗」。 御制火鎗虽有排名而无第一鎗,这是避「御用」之尊而作的保留,「御制」不能踰越「御用」,即使排首亦只能沦为「第二鎗」。
所以凡镌「大清乾隆年制」的鎗,无第一鎗之称号。
凡镌「乾隆御用」的鎗,如虎神鎗、旧神鎗、花凖鎗、大凖鎗,虽只镌名而无排名,其象征的不啻是并无名称的「第一鎗」,一项不可僭越的禁忌和避讳下的保留,由神祇画的略字、陈玄礼名字的窜改,不难想象皇权的浩大,「第一鎗」正是虚悬在皇权底下“君临天下统御万方”的代表。
6 _; V# R5 o' q# N* J: ?6 W  X' X

8 T) ?; C$ o4 S. e, i
) z+ e( ^8 O& F7 u& ]! v
坊間的第一槍
偶观乾隆御制火枪拍卖报导,称拍卖品是一把御制火枪,赞为“第一神枪”。另有报导称该火枪枪管后膛刻有铭文“特等第一”。这些报导与皇朝礼器图式里纪载的显然有差,据乾隆御制火鎗并无第一之称,排在首位的御制竒凖神鎗也只列名“特等第二鎗”,且御制鎗排名镌刻部位皆是在鎗床㡳,不是鎗管后膛,该:枪管后膛刻有铭文“特等第一”,显然与制不合,个人想法可能是清仿制,乾隆御制鎗有七款,俱有来历,而这把横空出世的“特等第一”鎗究竟是何身分,尚在妾身未明之列。是否乾隆御制鎗存在极大疑点。 所谓“第一神枪”纯是以现代的眼光看待之称呼,尤其是以博高价拍卖者立场之饰词而已。
兹将该二文转录附于后,仰承各方惠予提出证实或斧正。

6 n4 [# {0 h8 ]' f/ I' ]% q

; L) |+ o1 y( l* a9 p" ~; t3 I
) x4 P7 _1 w8 j) F  Q$ |) N
乾隆御制火枪拍卖 〈报导之一〉
编辑:julia
参考消息网
社会
2016-10-11 11:09
摘要:据报道:近日,一把18世纪为中国皇帝御制的火枪将在伦敦进行拍卖,估价150万英镑,据悉:这把枪曾启发皇帝作诗赞扬枪的准确度和自己猎鹿的技巧。
英媒:乾隆御制火枪将在伦敦拍卖估价150万英镑
中国艺术品高级经理罗伯特·布拉德洛说,这把枪是御制火枪的巅峰之作。“这把枪的历史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这是拍卖过的中国宝物中意义最重大的。”
一把18世纪为中国皇帝御制的火枪将在伦敦进行拍卖,估价150万英镑,且被认为是拍卖过的最好的御制火枪,这把枪曾启发皇帝作诗赞扬枪的准确度和自己猎鹿的技巧。
据英国《观察家报》网站10月9日报道,这把火枪以金银装饰,枪把上刻有汉字,赞扬这把枪品质上乘,乃“第一神枪”。这把枪是给1735年至1795年统治中国的乾隆皇帝制作的少量火枪之一。
报道称,清朝满族人以擅猎会武为荣,乾隆皇帝还是著名的艺术品收藏者和赞助人。
这把枪将于11月9日在伦敦的苏富比拍卖行进行拍卖,中国艺术品高级经理罗伯特·布拉德洛说,这把枪是御制火枪的巅峰之作。“这把枪的历史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这是拍卖过的中国宝物中意义最重大的。”
报道称,几幅同时代的画作展现了皇帝用类似火枪狩猎的场景,而乾隆在去世前一年还在避暑山庄作诗赞美狩猎的喜悦。

( G3 v7 O# I% l% l

6 f( Q8 \1 O6 O/ W/ Z

: X1 B. U- ~0 r" T& @. J) I( _- {
" i1 E2 [, x5 @0 w2 Q6 \
从1670万落槌乾隆御制火枪说起〈报导之二
2016-11-14 14:18:07
标签:苏州古玩城冬季文博会苏州瓷器苏州拍卖苏州书画名家成扇展明清瓷器
11月9日,苏富比拍出一件乾隆御制火枪,经过一番竞争之后,最终以198.5万英镑(约合167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敲定。据说买家是一位亚洲私人收藏家。该火枪枪筒上附“大清乾隆年制”款,枪管后膛刻有铭文“特等第一”,为一件难得的清代火器珍藏品。

( a; l6 {. O0 }9 F( ~. `/ U& ^4 t* e) `. y* D6 w
$ ]3 ]  H$ W! D; U) [

7 H9 D4 v$ ~, g+ L+ J" e% }5 i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 03: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9-1-22 03:41 编辑 . b8 T0 C) a2 ^/ u7 O
- T" v$ U; e. J5 e4 i" w# L5 Q# I

; I/ [8 i- Q# o9 _. V6 l
39【 妇人】
清国京城市景风俗图.Les Rues de Pékin.2册.19世纪_page85_image1a.jpg
妇人】
妇是已婚女子妇人已婚女子之复数泛称。夫妇指经过婚礼结合的男女两人,故又称配偶,妇之配偶为夫,夫之配偶为妇 亦称妻。妇之原字是「」,从女从帚,结婚以后「女」主内,负责用「帚」打扫,担起居家的清理工作,故曰妇〈婦〉。
. ?' @6 D1 z/ X& b. R6 H
汉乐府诗《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 k  M7 q6 o6 U- B+ B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 Z7 b& v* y* y: ?3 i" X# o4 {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 H( U& f7 D& k5 M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 ^; R. p. j" }3 ?0 k0 g* s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8 L3 k/ ~. P  A! S9 h! y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5 E. ~7 C& ]. h) A1 I+ ?
陌上桑卽描写一个伶俐聪慧拒绝利诱的采桑妇人「秦罗敷」似鲜活的跃然纸上,诗中的秦罗敷就是典型的一个妇人写照。貌美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使君”勾引的故事,内中罗敷表明自已有「夫」,使君自已亦有「妇」,为何使君还如此愚昧不明!并宣扬自己夫婿的仪容与身分出众,藉以贬抑使君的优越而令其自形惭秽。
诗中藉“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来形容其夫身分不凡,以“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形容其仕途平步青云。又以“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形容其形貌出众。

3 X7 M4 f$ R6 o4 S: `
后人因用「罗敷有夫」以形容女子貌美相逢恨晚已嫁做人妇无缘相偕为典故

- @( N( f: \* r/ t' i
# a; P* a$ B3 B
名词注释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来归’指路上归来观看秦罗敷的各类人物,有 行者、担者、老者、少年、耕者、锄者。 ‘相怨怒’指各相关家庭的亲人的抱怨与生气 如父母、妻子、等。‘但坐’甚么都不做只顾坐着,卽抛下手头工作只坐着专注某一事务。‘观罗敷’观看欣赏秦罗敷。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整句义卽:路上归来观看秦罗敷的行者、担者、老者、少年、耕者、锄者。皆遭受家人的指责、抱怨与生气,只因抛下手头工作光坐着不動专注观看欣赏秦罗敷。

+ k0 \) J# Y/ ^0 @8 A4 R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谢’:感谢、致谢 ,‘使君谢罗敷:使君因秦罗敷的答询而致谢。 宁:愿不愿意; 可:可不可以; 不:〈拟问〉行不行。 宁可共载不:整句义都是询问愿不愿意可不可以一起乘车,有人把‘谢’解为‘询问’,将“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解译为”太守请问罗敷:“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个人认为”「 宁可共载不」就是一多重询问句,‘谢’单纯的:答谢、致谢之意,是应承太守前遣吏询“问是谁家姝? 答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问罗敷年几何? 答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太守因而回礼答谢罗敷的回复 并询问罗敷愿不愿意一起乘车。 若把‘谢’解为‘询问’太牵强了。
此句义卽:太守向罗敷答谢,并问罗敷愿不愿意一起乘车。

% x& C9 q% ]8 @1 o$ t/ t6 p/ o
【使君】汉 时称刺史为使君
【五马】称太守为「五马」。汉时以四马载车为常礼,惟太守则增一马,故称为「五马」。
【鹿卢剑】是古剑名。秦王的宝剑,它是王权的象征。在历代传说与文学戏剧中鹿卢剑又以背手剑、秦王剑、宇宙锋等名字出现
【骊驹】 指纯黑色的马。亦泛指马。
【青丝系马尾】青丝是生绢的一种,白微带青。 古时马尾用丝制绸带绑扎起来,以利马奔行。附图
【黄金络马头】拢马头的束带铜附件以金为饰〈铜附件鎏金或错金〉
【盈盈公府步】盈盈公府步(方步) ,方步(斯斯文文的大而慢的步子)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这句子是形容其夫仕途平顺 如履青云
扶摇直上:从十五岁为府小史,二十朝中为大夫,三十当上侍中郎,四十为一城之守〈太守、刺史之职〉
6 C* X/ M& w) R5 X
. H) @6 c1 B  S5 A& j" i( v
补充资料:有关 青丝系马尾 黄金络马头 图片参考
6 m8 c' g0 G4 w* i
唐三彩陶马之马络头〈套在马头的带子〉与扎尾〈用丝绑起的马尾〉
xz.jpg
kkj.jpg

; W$ G. M  N6 U% N5 u9 N
, |1 h- N" ^# H- J* C$ N
                              
唐太宗昭陵六骏浮雕拓影之马络头与扎尾

5 g+ \* _' a0 j
拳毛騧,身中九箭。
a1.jpg
  B4 L5 }- S+ Y! [+ P
青骓,身中五箭,其中前体一箭,后体四箭。
a2.jpg
4 [6 \  e2 X. B: g2 I, [/ {: ^
什伐赤,臀中五箭
a3.jpg

8 ]- e0 b+ X# K' o  Z
飒露紫,前胸中箭
a4.jpg
# n6 k% H+ B' j8 @  k/ z
特勒骠,无箭伤。
a5.jpg
3 V) x2 {4 v# N* D! n/ Z) q
白蹄乌,无箭伤。
a6.jpg
7 c/ k* Z/ n4 I: L) @
" b  ]; w9 F$ k, e; [
7 V) _7 e: w& ]- f( z
! F4 Q: E9 ]5 r. B+ n; d. J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04: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9-3-11 03:02 编辑
& r' z, }9 o+ L) M& s# y! ~8 c* e% R8 l* h
40【满奁妇人
清国京城市景风俗图.Les Rues de Pékin.2册.19世纪_page87_image1a.jpg
# x& i5 Y6 V2 s* _& g$ n! p% M6 G
清代 旗妇旗装
10aa.png
民初 满式袍服
11aa.png

: e# y/ R& x5 L0 f
【满奁妇人 】
「奁」音同“连”,是古代盛用品的多用途容器,也用来盛梳妆用品,「奁」字用在妇女也作装扮、打扮之意。满奁妇人即「满族装扮的已婚女子」。图中妇人与小孩满族装扮。妇人着袍服,元宝底旗鞋,头戴旗头,耳挂衔珠坠子,身配帨巾。
- C, F  I, d7 x1 R* c

0 k3 B/ K6 B) ?. f6 {4 b
满族妇女服饰 袍服
满族妇女服饰早期由于射猎生活的需要,无论男女均身着袍服。满族袍服的特点主要是圆领、窄袖、捻襟、带扣襻、衣裳连结,窄袖前端接有一个半月形的袖头,因形状酷似马蹄,俗称马蹄袖,又名箭袖。平时穿着将袖头挽起,作战或围猎之时放下,冬季还可以起到御寒作用。女子的袍服的样式与男子大体相同,但装饰较多。
5 A. K# _5 k0 x. g) W2 _* X
. N- f! {7 C& L* g% Z( l5 p
发式 首饰 大拉翅
满族女子在年幼时候也像男子一样剃发,样式也大致相同。成年后,开始蓄发,发式有架子头、钿子头,两把头是其中最普遍的一种。梳这种发式要先将头发束到头顶,分成两绺,各绾成一个发髻,再将后部余发变成一个燕尾形的长扁髻,插入长约30厘米,宽约2-3厘米的名为「大扁方」的发簪。咸丰之后,两把头的样式逐渐增高,燕尾也越来越大,由此逐渐演变成一个新的发型「大拉翅」。严格讲大拉翅不能算为发型,大拉翅、又名大京样、大翻车、旗头、旗头板等,清朝晚期在满族及清宫中为妇女所流行的一种头饰,为板状面的冠,呈现如牌楼般高耸挺立的风貌。一般加戴在真发梳成的二把头之上,与之共同构成夸张的大二把头形状。
常见的大拉翅是扇面状的中空硬壳,高度一尺左右,下方是头围大小的圆箍。以铁丝做架,布袼褙(浆糊粘合起来的多层布)做胎,表面包裹黑色缎子或绒布。大拉翅的表面可以插绢花、簪、钗等众多装饰,有时候侧面还悬挂有流苏。附大拉翅头饰照
大拉翅头饰.jpg
- X1 v# t% m* @

/ Y) E' T0 l% W! X
                              
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翡翠扁方
2ba.jpg
描述:
扁方则是满洲妇女梳两把头时横在头顶,将两束头发缠绕其上成为一个横髻。此一翡翠扁方,长而扁平,中间狭窄两头宽,两端浅浮雕成如意云头式。玉质纯净、色翠绿。全长21公分 宽2公分 厚0.6公分

; Q1 j( @" X8 ?. \

$ C7 K+ Y$ R: |5 b
9 s& B0 f& Q  ^; f' @

; D9 ~' v( U( [8 y7 X
旗鞋
满族妇女的鞋称为“旗鞋”,极富特色。由于满族妇女从小骑马,从不裹脚,其所著旗鞋一般鞋底都很高,旗鞋的鞋面有夹、绵之分,前部有“单脊脸”和“双脊脸”两种样式,即用皮条包出凸起缝缀的“梁”,故亦称“单梁”、“双梁”;在鞋帮上一般多刺绣花卉、凤蝶、吉祥图案等,美观结实,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旗鞋和汉鞋最大区别即在鞋底,根据木底的样式,旗鞋可分为:一 厚平底、二 元宝底、三 马蹄底、四 花盆底等。厚平底底面与鞋同,平稳且高度较短。次为元宝底以形似元宝,故称,其高度要高于厚平底。花盆底鞋上敞下敛,形似花盆,故称,这种底一般较高。马蹄底因其外形似马蹄,故有此称号。马蹄与花盆的底面积缩小且较高,不适运动疾行或长途跋涉,适合慢行踱步,行走起来优雅美观,是清宫女眷和贵族妇女大多喜好,一般穿着都在四寸以上,有的鞋底高度可达六、七寸(二十公分左右)。
20150606165146_XFtKVa.jpg

) |( Y% b9 f& U2 i/ v# y& l' \* \
2 V! `4 ~, B0 M0 U) G; V. P( _( h: W% f( T2 @6 }/ e
耳饰
满族女子素有「一耳三钳」的习俗,即一耳穿三孔同挂三付耳坠。 据载,乾隆四十年选秀女时,因联选包衣佐领之秀女,皆带一坠子,相沿以至于为一耳一钳,乾隆皇帝以“旗妇一耳三钳,原系满洲旧风,断不可已饰,一耳一钳竟非满洲矣,立即禁止” 故一耳三钳的习俗,是满族妇女当时必须遵守的传统。今日,仍可在年纪稍大的满族女性中见到传统式一耳三钳之风。

: p- N1 l; @5 L
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清 东珠耳环
47a.jpg
48a.jpg
描述:
耳坠。环部作镀金 累丝 张口 龙首形,金缕龙首上方嵌一粒珍珠。坠部以一只珊瑚为宝盖,下各嵌东珠两颗,东珠间以青金石〈东珠之间以青金石隔开〉,底部饰花瓣形绿松石。此款耳坠原系三副(院藏故杂8578、故杂8579、故杂8580),单只各别分装于方格木盖盒内,共有六只。按满族旧俗,女孩出生后,一耳穿三个耳洞,戴三只耳环。全高5.4公分 宽1.8公分 大珠径1.2公分
" A' [4 e  q! o' O# p, T6 _
! W/ W. ^" I# ]4 Y2 j. I
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清 金嵌珠翠宝石花卉耳环
74 (2).jpg
描述:
耳饰大致分成两类,凡有珠宝悬坠者称耳坠,其他的都称耳环,满清妇女将穿孔耳环称为「钳」。按旗人旧俗妇人一耳穿三孔戴三耳坠,入关后渐同汉俗。此耳环以红色宝石、绿料和珍珠组成葵花一朵为主要装饰,下半环仍镶蓝色宝石、翠玉和粉红碧玺组成花叶陪衬。纵长2.8公分

' U6 K" l) i* l; Q8 o' j
; Z1 N1 n6 T2 C3 T
) ~+ }9 B  Y$ o: t) m( |
乾隆后妃画像 东珠耳坠 一耳三钳照
vbv.jpg
$ [. f3 |) b6 X" T$ e& E3 i4 [5 L
xcc.jpg

& ?2 [  L. J- l
. f. X- M. y; i) E

5 H" T+ r. \' B) J: E& {
清《皇朝礼器图式》皇族妇女耳饰
11.jpg
12.jpg
描述:
本朝定制,皇太后、皇后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一等东珠各二。
皇贵妃、贵妃、妃、嫔皆同。  其东珠,皇贵妃、贵妃以二等;妃以三等;嫔以四等;
皇太子妃亦同珠以二等
8 u' N) E' o! G% C. m# t
# v4 d  r! `8 R" @1 n7 g) h. S

; a) n* y% T2 b' W6 i, o7 K# t

- M$ Y( ^- ^3 k, ^1 V3 _

) Y" }7 n* D, U
054111su9i34yyuaaztaiz.jpg
054116ta0vvvq0ogqkgk36.jpg
描述:
本朝定制,皇子福晋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云衔珠各二,下至辅国公夫人、乡君皆同。
& K7 J1 h3 s2 R' k" x( T

5 G+ w4 q5 j/ t8 t

* T. d( F9 [7 |* g1 e; T

9 z. Y7 i9 ~+ l* {5 ^: F
differents ornements de Tete des Dames Chinoises
法文书籍 中国清代女士头部的各种饰物
Untitled_page7_image1ab2aa.jpg
Untitled_page7_image1ab2agh.jpg
& V) D2 o0 @7 n6 ~7 D2 X
! |6 g) C, ]+ o4 s( L  w( G  Y. c$ D
) E/ c+ [/ X1 a( ~/ H% R' I. i+ e

. }( ?9 Z( y6 O7 y( B
帨巾
古代女子出嫁时,母亲所授。外出时系在身上。周制昏礼中,由母亲将其系在即将出嫁的女儿身上,称为“结缡”。 女子婚前婚后均佩帨,只不过佩戴的方法不同。在结婚之前,帨巾是女子的贴身亵物,婚后结缡于外。
清皇室妇女的彩帨,大致分绿色与月白色二种,绿色彩帨又分绣文与不绣文,绣文又分为五谷丰登、云芝瑞草,月白色皆不绣文。所谓绣文卽有图案花样的,文是指花纹图案非指文字。绿色为嫔及以上用,嫔不绣文,妃绣云芝瑞草,妃以上包括皇太子妃绣五谷丰登。月白色皆不绣文为皇子福晋以下用。绦皆金黄色,衣对襟的,挂在胸口中间的襟扣上部; 若衣是斜襟,一般挂在右襟上方第一颗襟扣

& _3 g& y9 G0 d9 P: i
清《皇朝礼器图式》皇室妇女彩帨
054135vr29mn7mb2ozr6ob.jpg
皇朝礼器图式701-750.頁_page48_image1.jpg
描述:
本朝定制,皇子福晉彩帨月白色,不繡花文,結佩惟宜,縧皆金黃色,下至郡王、福晉、縣主皆同。
. w! v# w- \( @5 z+ L& o
+ k. V0 @* {+ {/ M

9 j: O' T+ x2 @
清画像中之彩帨
073506gbv91l89ecwz5l08.jpg
4 {" m3 b' Z" Q3 R

' [8 {& A8 M! d1 y+ H* C. D2 x) R/ |( b' @: ?
& A0 D6 R% s1 @& g8 p& l
* P3 U8 s: s2 t& l* Z: h
 楼主| 发表于 2019-3-10 23: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


8 X- @/ l8 f) B. k
0 p  D6 x4 C& l6 e$ ~
  D- e6 a4 _$ ]/ h" x1 b* P' W3 b3 [7 y( Y. J
41【汉奁妇人】
清国京城市景风俗图.Les Rues de Pékin.2册.19世纪_page89_image1a.jpg
单元41汉奁妇人身着红衫裙外加素领褙子,衫与褙子皆为对襟,两侧腰下开禊,衫为围〈合〉领,褙子为窄袖直领,妇人束发挽髻,簪凤钗,戴耳坠
3 P/ S: O3 g3 h4 s  {+ M9 b" C
- e6 P: F$ |( N: I
; r( j9 Y* `* e' [& O

% T6 g8 Y4 Q( e
5 X0 o' h  r$ k1 I8 C
 楼主| 发表于 2019-3-10 23: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


# K$ Q0 |* \' _) E- \' Q  ~7 y  d+ r" y$ _& p- |
# \4 V( F* U  ]* }, {) h$ C# @8 ^5 E

2 |4 P0 k8 H* \+ b; S  {
42【汉奁妇人】
清国京城市景风俗图.Les Rues de Pékin.2册.19世纪_page91_image1s.jpg
单元42汉奁妇人身着红衫裙外加领饰花边褙子,衫与褙子皆为对襟两侧腰下开禊,衫为围〈合〉领,褙子为窄袖直领,妇人束发簪花戴耳环

6 N& V* B& u0 }3 k
6 w+ X/ [+ Y' V& O- h. H; P0 D8 a' _2 D

$ Q: \, k3 J5 z
 楼主| 发表于 2019-3-10 23: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


, M' I& E6 W( Y9 q0 n3 V3 f) f2 Y+ T- a/ b+ _

# L% G: |  A, Y% B! v5 U9 R5 J+ n$ u! G% _# _2 S
43【汉奁妇人】
清国京城市景风俗图.Les Rues de Pékin.2册.19世纪_page93_image1a.jpg
单元43汉奁妇人身着红衫裙外加水绿袄子,袄子为斜襟,两侧腰下开禊,妇人束发挽髻簪凤钗 戴耳坠

. e3 a/ g* p* P1 Z, V+ g  L2 ^# t/ v$ A5 C% b* i7 J8 \/ C

) Z5 W0 o( d) n' L, o/ ]; ]- G" j: i1 w% T% A0 ^6 ^3 c' ?
 楼主| 发表于 2019-3-10 23: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

% [9 i: [: C6 v  \( \+ g

" }: E! M( A3 r4 S8 t8 T& |& C
! H, h0 L3 J" q! P9 Z
2 m4 r& R- r: N1 z$ x% I
44【汉奁妇人】
清国京城市景风俗图.Les Rues de Pékin.2册.19世纪_page95_image1a.jpg
单元44汉奁妇人身着红衫裙外加素领褙子,衫与褙子皆为对襟,两侧腰下开禊,衫为围〈合〉领,褙子为窄袖直领,妇人束发戴鬏髻簪凤钗 挂耳坠

8 b6 z3 \% j4 G. o) ]5 ?3 V3 I0 ~2 s% F9 i1 m% N/ a8 l8 U% ?$ r

! a/ w; q. Y5 ~! L, [2 l5 H
  Y( d7 z) G6 a% \6 ]
 楼主| 发表于 2019-3-10 23: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


5 y0 V1 [  w% i& P& `9 z
5 K/ }( h: E( M; h5 j+ Y; o% N# g! S2 q5 S
& ^3 J! U" s+ Z0 a
45【汉奁妇人】
清国京城市景风俗图.Les Rues de Pékin.2册.19世纪_page97_image1a.jpg
$ ]* K3 I3 i3 T4 |+ i  T9 i  p! F
5 @! J* ]% L% Z  Z0 g" @5 L( z% m2 Q
单元45汉奁妇人身着红衫白裙外加蓝背子(背心),衫与背子皆为对襟,两侧腰下开禊,妇人束发簪花戴耳坠 腰间系帨巾
: A: X6 ]* Z& P! C

5 [5 S+ g# L' K- c% G5 M
& w( W# B$ x8 ?" t: _
( K5 S$ {+ h: i  |+ B& y5 T5 w
 楼主| 发表于 2019-3-10 23: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9-3-10 23:59 编辑
$ y$ H( w) ?9 h
5 w. V3 ]$ j6 h* G& m7 b1 A3 E0 E/ r4 P" A9 T, M" F' [, u" _
7 t$ m1 s3 P: `8 n+ B$ e
8 {, A' f( j5 ?6 `9 L3 p
【汉奁妇人】
, o% j9 z. T: p) M, e
清入关后 虽是以满服为主,但汉民族沿习旧风,仍有许多汉族妇女保持原有的穿著。 清初统治者对推行满族习制服装是十分坚决的。为了方便统治,区别服从者和反抗者,实行高压强制薙发易服之令,顺治元年四月第一次推行,是在清军打败李自成「大顺军」,进入山海关,即令城内军民薙发,但因当时天下未定,抵抗者众多,南明政权仍在,故而迫使满清统治者暂时妥协,暂缓剃发易服。
2 t7 _8 j9 Y* m8 _6 I- N$ T& j$ I

. d/ }7 O' ~4 [
据《研堂见闻杂录》记载:
顺治二年,因江南平定,就下令:
「各处文武军民,自应尽令薙发,尚有不从,军法从事」。 这是第二次推行,此令一下,便在各地掀起轩然大波,檄文所到之处,更有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说法,当时禁止民间穿戴汉装,也十分严厉。薙发易服之令,群情愤慨,引起一些汉人极大的反抗与战斗。
& n% i( w/ p1 s3 n/ X
! W3 N( D" V: K
据载:
- 常熟人民组织乡兵,推崇祯信阳州知州、弘光兵部郎中严栻为首领,保卫地方,抵抗清军,并尊奉活动在崇明岛的明义阳王,一直战斗到九月份才被清兵的屠戮镇压下去。

- m# z/ `- l7 u( |
- 因为薙发令的颁布,南直隶常州府江阴县杀了县令,起兵反清。告示曰:「岂意薙发一令,大拂人心,是以乡城耆老,誓死不从。」江阴人民以「头可断、发绝不可剃」的口号对抗清朝「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由典史陈明遇、阎应元领导军民抵抗,死守城池八十一日,杀死清兵数万人,阎应元最后留下辞世诗:「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杀贼,留大明三百里江山。」顺治二年八月二十日,江阴城破,清兵大屠杀三日。
6 x3 x& C: a( W; C* ]# p3 X) P
- 嘉定人民以「为我保此发肤」的口号,抵抗清兵二十余日。嘉定总兵吴志葵趁人民不满时占据县城抗清,导致原本效忠于大顺的李成栋下令屠城,为嘉定三屠「第一屠」之原因。

. _0 f6 P& ^4 U) l
- 剃发令传到金坛,抗令者三四百人聚会,清镇江知府从别处运来拒不剃发者的首级威胁民人,声言「一人不剃发全家斩,一家不剃全村斩」。于是人民揭竿而起反抗,二十日后方被镇压。

2 Y4 D$ r: b& Q8 M3 |
- 吴江乡民因为不肯剃发,杀县令,遭屠杀。

. g: E* c# d% f# @& \5 g' J
- 顺治二年七月,田仰指剃发为名在通州如皋海门起兵,活动在苏北和长江三角洲。

" A! _' @: R: S6 h# b  f
- 顺治二年十月,原任陕西河西道孔闻謤(孔子后人)上书表示:孔子家族衣冠已经延续了三千年,希望能够保持不变,免受剃发易服。多尔衮回应:剃发严旨,违者无赦。孔闻謤疏求蓄发,已犯不赦之条,姑念圣裔免死。况孔子圣之时,似此违制,有玷伊祖时中之道。着革职永不叙用。

+ p8 Y* J+ U# `% h# g
- 顺治五年 金声桓与李成栋以反对剃发为理由之一而反清重投南明。然而一度效忠清朝其且实行剃发令的李成栋在点兵时依然穿着「乌纱玉带」,当时亦有人穿着「儒冠」观赏李成栋点兵,而杨涟的长子「时虽剃发,犹汉人衣冠,乌纱大带,不改旧服」。

- @# Z% i4 z& J9 `& V7 y* ~! Y2 Y
-顺治五年,黄州府广济县民胡俊甫因居住乡村,患病卧床,一度没有剃发,被发现后,胡俊甫被杀,其邻居被重责,当地知县也受牵连获罪。

8 j6 E, d) e1 F1 m
- 顺治十年,京师逮捕了王玉、梁七子两个因为扮演旦角而没有剃发的人,清廷因此下诏:「剃头之令,不遵者斩,颁行已久,并无戏子准与留发之例。今二犯敢于违禁,好生可恶。着刑部作速刊刻告示,内外通行传饬,如有借前项戏子名色留发者限文到十日内即行剃发;若过限仍敢违禁,许诸人即为拿获,在内送刑部审明处斩,在外送该管地方官奏请正法。如见者不行举首,勿论官民从重治罪。

. U( w( V# f7 I0 |% B
- 在城市,曾有儒生戴上方巾参加庙会,遭官吏拘捕和处死。

6 R+ t5 [- V4 Z8 D' Q
- 顺治十一年,针对「剃发易服」引起社会矛盾、各地汉人抗争此起彼伏的这种情况,时任大学士的陈名夏说:「留发复衣冠,天下即可太平」,后来陈名夏在南北党争中失势,此话便成为其被处以绞刑的罪名之一。
& W1 O  _3 F4 M
7 |  I8 N% v3 Q  \6 t* O& C

; f8 _6 n4 ~+ @+ ^' Y4 n
抗争结果
在经过多年的陆续的斗争,清政府作出了妥协,致有民间「十从十不从」的默契,清初期倾向以暴力对付抗争,在多年的强制令下已逐收成效,因此逐渐采取顺其自然和潜移默化的手段来「移风易俗」
6 |8 ^4 ~' L& k2 f
3 J( t" K+ D0 C; V0 I/ v4 k
免除之例:
清辖下,不是所有民族都要变更发型服饰,清政府对其他满汉以外之民族用「因俗而治」的方式处理:
- 蒙古厄鲁特与喀尔喀不用;
- 维吾尔族四品以上的伯克才要;
- 藏族就只有藏军需要。
- 朝鲜人最初也需剃发,在朝鲜国成为属国后,努尔哈赤为笼络朝鲜人下令其无需剃发。
3 q, v5 m3 I1 {& \2 P8 {
$ u5 G& \2 \2 D) |' i
民间流传「十从十不从」亦称「十降十不降」一说
据说清初有一些明降臣,当时上书建议清廷,在执行「剃发易服」上用宽严并济的方式进行笼络民心 以利统治,最后满清皇帝采取了「十从十不从」的建议,此「十从十不从」的建议,即在文化、服制、习俗方面的所谓:
一 男从女不从、〈女不从 即服制发式女可不遵行满制,仍然沿用汉家风〉
二 生从死不从、〈死不从 即丧葬服制可不从 仍然沿用汉家风〉
三 阳从阴不从、〈阴不从 即祭祠鬼神 仍然沿用汉家风〉
四 官从隶不从、
五 老从少不从、
六 儒从僧道不从、〈即知识分子、学者、读书人服从,但和尚与道士可以不从〉
七 娼从优伶不从、〈优伶不从 即表演可以不从,演员在舞台上演戏仍按原来的规矩〉
八 仕宦从婚姻不从、
九 国号从官号不从、
十 役税从言语文字不从。
; z1 \4 ]' h) y$ Z

& \6 w$ t6 g0 T0 H" u4 G  \1 Y$ w
因有「女不从」的豁免,汉族妇女相沿旧风乃可保持原有的穿著。
一般认为「十从十不从」是出于明降臣金之俊或洪承畴的建议而制定的政策,虽未见有正式文书纪载,但在其后清代妇女服饰多元文化现象中,成了有目共睹的事实。

; G5 D! b; i1 o/ |" }, T5 i
在本画册,单元40至45共计六幅画,除40为满奁妇女外,41至45皆为汉奁妇女, 单元39的「妇人」亦是汉奁装扮,七幅占六幅,足以证明汉族妇女妆饰在清所占比例之众是不争的事实。
1 N" B  Z  D" {6 o

" W& X6 j5 L( o$ s$ p- |- M
0 Y. \3 H5 v( Y: S* w5 F

5 k. C) j. m% _! u
3 P' [* g( j! ^# U9 }  x0 u& M7 }' t  _) |8 o
 楼主| 发表于 2019-3-11 00: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9-3-11 00:11 编辑
7 n% e, g& `2 E9 A, p8 ]- U. ]4 c8 O, b4 P8 k
  R5 p% j1 S. ~- I% X' p9 |5 Y
/ T! X( k/ F) I1 {- P0 T
汉奁妇女服饰
. n: {2 F3 V0 C6 m3 D
清朝汉族妇女的服饰与满族妇女服饰明显有所不同,汉族妇女服饰乃承袭了明代服饰的特征。
明代妇女的服装,上衣主要有衫、袄、褙子、背心、袍服、霞帔、帨巾等;下裳是裙子。衣服的基本样式,一般都为右衽或对襟。
古汉族的服装所谓「衣裳」是两件式的,指的是上衣下裳,「衣者上体之服也,裳者下体之服也」,在唐以前女士的服装主要的上衣是“襦”,下裳是“裙”。上襦为交领长袖的短衣:下裳是裙子,到唐代妇女的服饰依然是如此的形式。唐宋以后,已有变革且名称也改变了。 唐时的上衣「襦」已被明代的衫、袄、褙子、背心所取代了。普通妇女穿着,一般有衫、袄、褙子、背心、裙及云肩等。
) b* K0 f0 M/ ^2 Y2 [
根据明《三才图会》记载其中有:衫、袄、褙子、背心、霞帔、帷裳与 非帷裳等
) S8 o- d$ R# s) `& v( ?
Untitled5_page13_image1b.jpg

: U6 @2 A5 t, W3 v; J' @5 \/ ]

: {8 J4 R) U% M0 Z1 M1 |; |
舆服志曰:“马周上议礼无服衫之文,三代有深衣,青襕袖褾襈,为士人上衣,开骻名「缺骻衫」,庶人服之,即今「四袴衫」也,盖自马周始云”。
# ^8 j' b: p+ E& T* I( \
马周是唐中书令,曾上书朝庭论《周礼》并无穿着「衫」服的纪载,言夏、商、周〈三代〉有深衣,是黑色的其上衣和下裳缝在一起而衣端和袖口都有边饰的衣服,为读书人上等服装。骻部分开称「缺骻衫」是一般百姓的穿著,就是现在的「四袴衫」也,这应该是从马周始的。

* B) z, \- b% L& Y) t5 b" ~
【深衣】深衣是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因而得名。通俗地说,就是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用它色布料作为边缘(称为“衣缘”或者“纯”);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
【襕】音阑。《类篇》衣与裳连曰襕。《玉篇》衫也。《纲目集览》马周以三代布深衣,因于其下着襕及裾,名曰襕衫,以为上士之服。 
【褾】读音同“表”。 衣服上或开口的绲边。
【襈】读音同“赚”。 衣裳的边饰
【马周】唐朝人,贞观五年入门下省为官,后马周奉命辅佐太子李治,死后被唐太宗下令陪葬昭陵。
" g* O9 Y/ [8 \# @

: E! l9 [; d% l1 z/ \& k5 D2 G
5 K. @' z, Y! ]* I* m: 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9:05 , Processed in 1.272017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