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6-4-1 04:39 编辑
$ [6 P" @3 j M
; u8 [; ^0 _4 J9 k3 p" x14【采桑命妇 】
RE: “北京街头”画册看清末风俗和典章
$ H) {8 O5 A$ A F2 J# O" n. _
' E" E# M3 ]; k( u$ D @$ K! P+ R: _) \
【采桑命妇 】
& q( N1 `; v, r
命妇7 n& ~% N8 {0 {) p* l4 U3 U2 c
是君主正式册封有封号或爵位的女性,一般是皇亲国戚或官居高位显宦为人妻为人母的妇女,分内命妇与外命妇, 宫廷中嫔妃,称内命妇: 指的是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及未婚的公主、长公主、大长公主;还有宗室之母及其正妻、经过君主正式册封的嫔妃等等。
s( O' z; R+ g" O3 @ i& i6 L, _: R0 T) r/ v# I+ z
出嫁的公主及受诰封的外廷官员妻、母,称外命妇: 或称诰命夫人,一般指的是已婚的公主、长公主、大长公主等,及所有经过君主敕封爵位的官员之母或正室。
! a2 T$ d: R* E: d9 I
) v2 {- w) Q" {! U0 \! W7 L/ n 唐制后宫内命妇的编制为一后、四妃、九嫔,此为高等级,婕妤、美人、才人算中级,宝林、御女、采女算低级。皇后和皇帝一样是不讲品级的,而其他后宫佳丽都有严格的品级。
6 S7 a8 d" x0 g$ g) I3 X; `
5 }! `/ L& l6 _+ Z' S { 唐代诰命夫人,定制一品 国夫人,二品为郡夫人,四品为郡君,五品为县君。 宋代有国太夫人、国夫人、郡太夫人、郡夫人、郡太君、郡君、县太君、县君、孺人等(以上,母封加“太”字)。徽宗时改定封号,又有淑人、恭人等称号。 清制,凡命妇封号,一品二品称夫人,三品称淑人,四品称恭人,五品称宜人,六品称安人,七品以下称孺人。不分正从,文武职相同。 历代封建王朝妇女的封号皆从夫官爵高低而定。清制夫官封一品,妻敕封一品夫人,夫官封三品,妻敕封三品淑人,余如例举: q" \, Q; ]7 m5 _ E+ A$ r- `2 A
( e% S# U5 g7 r" i( l7 G3 Q7 G, H
5 W% {7 a) t: N# t1 P. y祭祀大典 中国自古崇天尚法,注重礼仪,清延续一贯的礼法,按时祭祀天地山川神祇,帝王最隆重的祭祀。指祭祀天地、宗庙等。曰‘大祀;次祀,日月星辰,曰‘中祀;小祀,司命以下。 清初定制,凡祭三等:
0 }1 e6 r: N3 T2 H
8 c. ?' t3 N( R8 J' t) X5 U, z 圜丘、方泽、祈谷、太庙、社稷为「大祀」。 天神、地祇、太岁、朝日、夕月、历代帝王、先师、先农、先蚕、常雩为「中祀」。 医庙等,贤良、昭忠等祠为「羣祀」。 乾隆 时改「常雩」为大祀。 光绪 末,改 先师 孔子祭 为大祀。+ A2 r/ m5 M1 B9 {$ Z
考自中国历代帝王肇自远古即非常重视国计民生的两件大事「衣」与「食」,‘ 丰衣’与‘足食’是安定国家先决的要项,所以帝王每岁时依礼都要举行盛大隆重的祭祀典礼,以祈求丰衣足食国泰民安, 这个典礼一曰先蚕, 一曰先农, 先农本曰藉田,则天时。改藉田坛为先农。先农大典是祈求足食由皇帝主祭,又称「天子躬耕藉田」《汉书·文帝纪》:“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故历代皇帝在先农仪都要下地犁田率耕,一般躬秉耒耜而三推,但有些皇帝为表隆重其事,并未遵守三推之制,例如:
: K" J) v" H7 M; h- c
8 k$ u5 m* d9 X9 b2 C$ r" d- O% p 乾封二年正月。行藉田之礼。唐高宗躬秉耒耜而九推。礼官奏陛下合三推。上曰。朕以身帅下。自当过之。恨不终千亩耳。(文献通考。) 开元二十三年正月十八日。唐玄宗亲祀先农。礼毕。降至耕位。侍中执耒。太仆秉辔。帝谓左右曰。帝藉之礼。古则三推。朕今九推。庶九谷之报也。赞导者跪而奏曰。 先王制礼。不可踰越。帝曰。夫礼岂不在济民治国。勤事务功乎。朕发乎至诚。深惟嘉殖。将以劝南亩。供粢盛。岂非礼意也。于是九推而止。公卿以下终其田亩
! U, J k0 B8 B& g' e( f; t: V! d x2 y- a9 ?- @6 Y8 t
; s V: p4 G% L- v0 b2 P先蠺仪典 皇帝祭先农,而皇后祭先蠺。先蠺大典是祈求丰衣,由皇后主祭,「先蠺」或称王后亲桑又称「王后躬桑亲蠺」,这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典故,起自始蚕的嫘祖,是以女性为主,由王后率领包括天子的嫔妃宗室以及大臣之妻,即内外命妇主祭,祀于每岁季春吉日。
; H2 T( c+ s5 |- Z i 于祭祀前五日皇后须先斋戒,散斋三日于后殿。致斋二日于正殿 。当日其日未明四刻,皇后服鞠衣。乘舆以出。华盖侍卫警跸如常。内命妇从出门。皇后升车。尚功司制进筐钩。载之仗卫。如常。内命妇及六尚等。乘车陪从。如式。其内命妇应采桑者四人。各服其服。典制等进筐钩。载之。诸翊驾之官。皆乘马。驾动。警跸如常。不鸣鼓吹。诸卫前后督摄如常。内命妇官人以次从。这个典礼包含 馈享、赐胙、望瘗、亲桑 。礼成车驾还宫之明日。内外命妇设会于正殿。如元会仪,谓之劳酒。
" d4 i9 d$ S0 b$ \# s! j
; e# E! V! Y/ Y# {" W2 v+ h0 C 「先蠺」典礼主要是由皇后率领嫔妃主祭,一 般命妇只是从祭,馈享献礼中的三献礼,皇后初献;贵妃亚献;昭仪终献,馈享、赐胙、望瘗的仪式后是「躬桑」礼,命妇直接上场参与的就是「躬桑」一项。6 g( v1 ?. b$ d& W" @1 j' E3 m
- q7 _# H$ s$ G5 Q, `& E g
5 `0 j# u* Q3 F/ Y$ z* c采桑 摘新唐书 卷一十五 志第五 礼乐五 一段有关「皇后躬桑亲蚕礼」采桑的叙述:
' Z/ z o u! C }0 n8 R
4 s9 y3 |/ h! g- j3 \ 皇后采桑三条止。尚宫前受钩。典制以筐俱退。复位。皇后初采桑。典制等各以钩授内外命妇。皇后采桑讫。内外命妇以次采桑。女史执筐者受之。内外命妇一品各采五条。二品三品各采九条。止。典制等受钩。与执筐者退。复位。司宾各引内外命妇采桑者退。复位。司宾引婕妤一人诣蚕室。尚功帅执钩筐者。以次从至蚕室。尚功以桑受蚕母。蚕母受桑。切之。以授婕妤。婕妤食蚕。洒一簿讫。司宾引婕妤还本位。尚仪前奏。礼毕。退复位。尚宫引皇后还大次。乐作…..….
" j3 @' U/ r: G, D# M/ G
0 Y+ m! z# [" V8 p& t5 A! h, y3 z 书为白话: 「皇后」采桑三条后停止。「尚宫」前来接受采桑的钩子。「典制」拿着筐俱退下。回到原位。皇后在开始采桑之时。「典制」各以采桑钩交给「内外命妇」。皇后采桑完成后。内外命妇便按次序轮流采桑。「女史」拿着箩筐者盛装之。内外命妇敕封一品的各采五条。二品三品各采九条。采完后。「典制」接受采桑钩子和拿着箩筐者一起退下。回到原位。「司宾」各引内外命妇采桑者退下。回到原位。「司宾」引领「婕妤」一人进入蚕室。「尚功」带领执钩筐者。依次跟随至蚕室。「尚功」把桑交给「蚕母」。「蚕母」收到桑后。切下桑叶。再将桑叶交给「婕妤」。婕妤餵葉於蚕。洒一蚕席完。司宾引婕妤回到本位。「尚仪」向前奏報。典礼完成。退回原位。「尚宫」引導皇后还回先蚕典礼所设之大篷帐。開始奏樂,…..* y& y3 O |# T. k. k( V: |/ e
. j( R6 t. N! S. D: M; z
% R1 w1 F' G5 [! Y' }
; Q7 \; {: N1 o! `: v清朝「先蚕仪」 清朝的祭「先蚕」仪式如何呢,据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卷六十一 礼部 仪制清吏司 亲蚕 所载:( }$ l C$ X( [$ F
8 q2 r% y; b: O `7 j) V# U 雍正十三年议准京师于北郊择地建先蚕坛,每歳以季春已日,遣礼部堂官一人承祭,直省各府州县均于北郊设立先蚕坛,以季春已日致祭,一切礼仪均依祭先农典礼。 一 这说明了清朝自雍正十三年始议准北郊择地建先蚕坛,每歳以季春已日,派遣礼部堂官一人承祭,而皇后并未参与1 K4 G: U) U1 O; R2 e% ^
( I' I/ w! Z' Q& c; B 乾隆元年议准停止建立先蚕坛,改立先蚕祠宇,至期遣礼部堂官一人承祭,其各省蚕坛皆罢设。 一乾隆元年不知何故停止建立先蚕坛,改立先蚕祠宇,并罢各省蚕坛,仍是由礼官承祭 : G- [9 s7 E! L6 o3 P' B& I w) l" a
7 b7 C6 C; t3 u0 M 七年议准皇后亲飨先蚕暨躬桑礼, 分两日举行 ,每歳以季春之巳吉日祭先蚕… 一 乾隆七年始议准由皇后亲自飨先蚕暨躬桑礼 ,在每歳的季春之巳吉日,分两日举行0 v6 O8 \; b* X5 J4 a ~
/ T+ X* ?+ w1 V9 p 又议准皇后躬桑从采桑者九人, 妃嫔二位, 公主福晋以下辅国公夫人以上三人, 文官左副都御史等官以上, 武官副都统暨二品官以上, 命妇共四人。公主福晋夫人等由宗人府开送, 大臣命妇由内务府开送, 均于前期一月移取无事故者奏请。 一 说明了皇后躬桑从采桑者九人,妃嫔二位, 公主福晋以下辅国公夫人以上中选三人,名单由宗人府开送。 文官左副都御史等官以上, 武官副都统暨二品官以上命妇中选四人,大臣命妇由内务府开送。
" o8 |* [' X2 E; n! `6 Y8 E3 k0 y' y8 R, ?& @: _
又定设蚕宫令一人、丞一人经理蚕务,以首领内监充补,由宫殿监督领侍遴选列名奏请,钦㸃○
3 z$ ^( y/ O& Y! i" s" R
( q$ d8 ~5 R: u- o& D 又定设蚕母二人,于内外命妇中择年髙迪吉娴于礼仪者为之,总理礼仪之事,不必移居蚕室。 皇后躬桑率蚕妇以从,献茧奉茧以进皇后,缫三盆手相其仪,蚕妇二十七人以旧「经内苑」育蚕熟悉蚕事者为之,居蚕室朝夕饲养○
9 D) C& [$ k4 ?9 J! j 又议准执事女官典仪二人,掌奏请皇后行礼之仪,赞引二人,掌恭导皇后行礼之仪,传赞六人掌分导「从采」暨蚕母「受筐」,唱赞行礼之仪;对引二人,掌引导;前引十人,在对引前导引;相仪二人,在皇后后随宜;襄赞补阙八人,凡执事有遗阙者补之,前期三月,内务府列应执事人名奏请,钦㸃 命下之日,令内监监视习仪,礼成之后,分别赏赉,临期,内务府请㫖○. X- R! P2 p$ @' X
3 T( x8 e. Z9 U) g9 ?- b9 s, ?
又议准皇后采桑时,照耕耤三十六禾辞之例,唱采桑歌执采旗者四十人、司金鼓版六人、司笙箫篴十有八人、歌者十人、在桑林外东西序列咸以内监充之,先期令内监监视演习○2 ], |( B. Q# k4 ^% W
2 g4 g/ j$ ?; F/ }) r. r
又议准茧成之日,蚕妇报蚕宫令,蚕宫令报内务府,择献茧及缫丝吉期以闻 及期蚕母率蚕妇择茧之圆洁者贮筐献皇后,皇后受茧以献皇太后,皇帝仍分赐妃、嫔,讫,皇后率妃嫔亲临织室,蚕母蚕妇全献茧之所登者,相仪命妇奉盆水,蚕母纳茧于盆,皇后三缫,妃嫔五缫,毕,遂布于蚕妇之吉者使缫,而朱緑元黄之以供郊庙黼黻之用○2 z- B8 G* K( M5 e. u y
* e6 A9 i4 ^: t8 o& `- c
九年奏准赏执事女官皆表里各二疋,蚕母各银二十两,蚕妇各银十两1 Y! F1 L* {, b" w; S
: z/ L* v3 M7 m2 G$ E0 Z; r$ D0 {* ` 从上大清会典则例显示,清先蚕先期皆由礼官承祭。乾隆七年始议准由皇后亲自飨先蚕暨躬桑礼,並議定典禮各項職司人員細節。可以說乾隆七年始大規模的制定了完備的皇后亲飨先蚕暨躬桑礼,規定了蚕宫令、丞、蚕母、蚕妇、典仪、赞引、传赞、对引、前引、相仪、襄赞、等的編制職掌如下:4 I: t4 ^" s& J: W, j1 K1 \# V
2 q8 n5 ~: t5 c7 L$ m+ d
蚕宫令一人 经理蚕务 以首领内监充补,由宫殿监督领侍遴选列名奏请 丞一人 经理蚕务 仝上 蚕母二人 总理礼仪之事,于内外命妇中择年髙迪吉娴于礼仪者为之, 蚕妇二十七人 以旧「经内苑」育蚕熟悉蚕事者为之,居蚕室朝夕饲养 典仪二人 执事女官 掌奏请皇后行礼之仪 赞引二人 执事女官 掌恭导皇后行礼之仪, 传赞六人 执事女官 掌分导「从采」暨蚕母「受筐」,唱赞行礼之仪; 对引二人 执事女官 掌引导; 前引十人 执事女官 在对引前导引; 相仪二人 执事女官 在皇后后随宜; 襄赞补阙八人 凡执事有遗阙者补之, 唱采桑歌执采旗者四十人、 内监充之 司 金、鼓、版六人、 内监充之 司 笙、箫、篴十有八人、 内监充之 歌者十人、 内监充之" H: z9 \2 |# q: N' r9 u |
5 P5 A5 I, a8 K7 Y. J" w9 k 這些遍制人員在典礼完成之后,會受到分别赏赉。除了人員遍制之外,在親蠶禮中既有項目「親饗先蠶」、「躬桑禮」外,更增加了「繅三盆手禮」,其內包含献茧及缫丝,皇后三缫,妃嫔五缫,抽出茧丝由蚕妇之吉者接手,繅過的絲經過染色後會製成供郊庙祭祀用的禮服 m5 M1 Q" v0 N6 L8 W2 @* x# @
% C3 c. H: o6 J- d4 j& a& X4 D& c" \ 到乾隆九年時奏准對执事女官皆賞衣料表里各二疋,蚕母各银二十两,蚕妇各银十两為定制。5 s4 y% s7 B5 a) f1 A9 I
+ I( @6 r; G4 m3 c3 d: T9 a+ D 上述的編制都是附屬人員,執掌的都是配合行儀的雜役,而行儀的主角是以皇后為主,親蠶禮含「親饗先蠶」、「躬桑禮」、與「繅三盆手禮」三部分。) {& P( v$ F; V4 }9 ^1 W' @! D6 ^
「親饗先蠶」是由皇后親饗、 「繅盆手禮」,皇后與妃嫔 「躬桑禮」, 皇后與从采桑者九人, 是由: 皇后 一位 妃嫔 二位 公主福晋以下辅国公夫人以上遴选 三位 大臣命妇遴选 四位
# @: O0 e+ \$ k4 T; F+ _
$ _1 W* ?1 l q4 i采桑命妇 「躬桑禮」是皇后率从采桑者九人,共十位所组成的 。所以广义的说这整个团队就是所谓的「采桑命妇」成员。除皇后外,妃嫔、公主、福晋、辅国公夫人…俱有特殊身分,正式名衔,其名衔蓋過「采桑命妇」,不須以此矜飾。若以狭义的定义来阐释采桑命妇,一般所指即這些以外的從采桑者 一 大臣命妇,是以文二品暨以上,武副都统与一品的命妇,有此资格的是下列各职官夫人:
/ }& B0 r/ H' Q1 k- W/ P: h% p) |0 \
正一品 (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 (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 (武)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 V! w' P# w8 i8 P0 f% ]6 T
' W1 M: u( R; p& v/ J- _6 x: v5 I 在此阶层胥为二品以上官衔,皆谓位极人臣的夫人,能被遴选为先蚕仪的采桑命妇自然是集富贵荣宠于一身,这个「采桑命妇」的名衔无异是一个闪亮粲然发光的金字招牌,代表的是卓然不同凡响的豪门身分,虽然没法和公主福晋夫人这些命妇相伦比,若说皇亲国戚子孙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则采桑命妇之子孙无疑的是含着银汤匙出生的!* F0 ~/ U3 g5 H+ q# k% R
8 h: N" B0 m# u
! }0 L4 U; ]4 F* @ m# i) u
采桑命妇的代表意义 若要具体给「采桑命妇」下个定义,就广义来说:参与皇室先蝅典采桑的内外命妇皆是「采桑命妇」;就狭义来说就是:遴选为皇室先蝅典参与采桑的一、二品诰命夫人。 而实则这个「采桑命妇」所代表的并非字义表面单纯的“一个采桑的诰命夫人”,它隐含的真实意义是“一个跻身皇室大典的贵夫人”,不论就狭义或广义言,「采桑命妇」它所隐含的真实意义,实是在于其「高贵」的阶级成份背后所拥有的荣华与富贵。无论是内命妇亦外命妇两者皆然。5 k, `, S( l- Y5 J, D+ i# n
) V9 E8 N' f* a名词注释: 1 B2 o% Q% T6 ]) S. A, R" F/ X4 ]
【藉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 【亲桑】指皇后亲自参加蚕事的典礼 【耒耜】「耒」音同「磊」; 「耜」音同「四」。 耒耜,象形字,中国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耒”是汉字部首,从“耒”的字,与原始农具或耕作有关。有了耒耜的发明方开创了农耕文化。 【粢盛】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公羊传·桓公十四年》:“御廪者何?粢盛委之所藏也。” 何休 注:“黍稷曰粢,在器曰盛。” 【斋】「斋」就是事前屏除一切,一心一意放在祭祀上,心中就只有祭祀这一件事,没有其他杂念。一到祭祀时,无论鬼神在那里,心中一片诚意,一「观想」,就感应鬼神现在眼前。这种「观想」的力量,就来自事前「斋」的工夫! 【致斋】 《礼记》中记载孝子祭祀之前,要做到「致斋」及「散斋」。「致斋」是孝子心中思想着过往双亲生前的居止容貌等,从粗的方面想到细的部分。如此用心三日,双亲的样子才能见到!其实「致斋」是调息身心,排除一切杂念,使身心毫无旁骛,进入正心诚意,心诚意灵的境界 【散斋」】 《礼记》中记载孝子祭祀之前,要做到「致斋」及「散斋」。「散斋」是七日前的自我约束,停止一切享乐、应酬。 【鞠衣】古代王后六服之一,九嫔及卿妻亦服之。其色如桑叶始生,又谓黄桑服,春时服之。《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汉郑玄注:“鞠衣,黄桑服也,色如鞠尘,象桑叶始生。” 【馈享】馈:献上食物。 享:献、上供。馈享,祭祀时献上熟食给 祖先、神明 【赐胙】天子于祭祀宗庙、社郊后,把祭肉分给群臣。 【瘗坎】瘗坎,yìkǎn,亦作瘗埳,古代祭地时用以埋牲、玉帛的坑穴。 【望瘗】。仪式之一,通过焚祝文、焚帛,上达于天。 【元会】皇帝于元旦朝会群臣称正会,也称元会。 魏 晋 以降因之。《晋书·礼志下》:“魏武帝都 邺 ,正会文昌殿 ,用 汉 仪,又设百华灯。 晋氏 受命, 武帝 更定元会仪。” 【劳酒】古时天子设宴慰劳群臣谓劳酒。《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反,执爵于大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 【簿】[bó] 古同“箔”,养蚕席 【大次】 释义:.帝王祭祀﹑诸侯朝觐时临时休息的大篷帐。 【兴】 兴〈興〉,会意字。从舁,从同。舁(yú),共举也;同,同力。本义:兴起;起来。在祭祀礼仪中用语是从跪拜的姿势起立 【六尚】,古代官职名、官署名。尚是掌管帝王之物的意思,尚是掌管意。战国时已有尚衣、尚冠、尚书等官。六尚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与尚书。六尚大部分为女官范围。其中也有部分为男官,如;礼部尚书、工部尚书、兵部尚书等官职。 【尚仪】.隋文帝所设女官“六尚”之一,员额三人,掌礼仪教学;「辖司氏」三人,掌音律之事;「典赞」三人,掌导引命妇朝见。唐沿置尚仪,员额二人,秩正五品,掌礼仪起居,所属四司同隋。金与明初均设尚仪,员额、品秩均与 【尚舍】官署名。隋炀帝置,有「奉御」二人,正五品,「直长」八人,正七品,掌殿廷陈设及出行时帐幕等。北齐时为「殿中局」。隋初为「殿内局」。炀帝改为「殿内省六尚局之一」。唐隶「殿中省」。宋仅存空名,职司归「仪鸾司」。徽宗时一度重建,钦宗时废,元有尚舍寺,掌行在帷幕、骆驼等,属宣徽院,有太监、少监等员,太监秩正四品。 【尚宫】尚宫最早出现于隋朝。《隋书》载,开皇二年,隋文帝采汉、晋旧仪置六尚,尚宫就是六尚之一。唐朝时,后宫仿照六部设六局: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尚宫是尚宫局的首席女官,掌 导引中宫,定员二人,为正五品。 尚宫一职为历朝所承袭;直至清朝废除女官制度,尚宫这个官职才被废除。 【典制】 【司宾】官名。 唐 宫内官,属尚仪局,掌宾客朝见等事。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 【蚕母】.古时主管蚕事的女官。《晋书·礼志上》:“ 汉 仪皇后亲蚕,取列侯妻六人为蚕母。” (2).养蚕的妇女。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桑柘》:“ 杨泉 《物理论》曰:使人主之养民如蚕母之养蚕,其用岂徒丝茧而已哉。 【缫 】 sāo ㄙㄠˉ音同‘骚’,煮茧抽丝 【随宜】便宜行事。谓根据情况怎么办好便怎么办。 【黼黻】读音同‘府服’。古代衣服边上有规律的“黑白”“黑青”相间的刺绣花纹;外观类似商朝青铜器上的边框纹路。最早出自周制(天子服十二章纹样)。花纹半黑半白如府形的称「黼」;花纹半青半黑如两个弓字相背的形状称「黻」。意指官服或朝服 【篴】古‘笛’字,读音与义皆同‘笛’。4 s: @1 e; x; Q5 Z8 k; Y
* T: `, I1 W3 @
J4 R8 f( l" G7 @$ q* b
/ q+ C9 _+ q! {
6 e+ Z7 b& ?# }3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