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80419
帖子
阅读权限8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3-12-18
最后登录1970-1-1
|
2014-1-20 14:43| 发布者: 掌柜| 查看: 743| 评论: 0|原作者: 倪方六 |来自: 北京晚报 5 W' ]: o/ r, t, c
$ f2 B( R* A7 S' T7 s+ r8 i) u8 [
摘要: 扬州新发现的隋炀帝墓发掘现场 隋炀帝杨广画像(局部,图源《历代帝王图》) 考古专家确认,新近在江苏省扬州市曹庄发现的隋唐墓葬系隋炀帝杨广之墓。隋代都城在长安,陪都在洛阳,隋炀帝为何葬在了扬州?杨 ...
3 w/ B9 ?. a% l$ i
' A/ K5 B: s% L8 r0 N2 K2 r
% \6 R& t) r, r" C7 j& h: _ 8 s& M2 S3 ^% c( [
扬州新发现的隋炀帝墓发掘现场
3 ]' `4 u8 W: s& g- L9 f! k 
/ m v# ~3 v! a 隋炀帝杨广画像(局部,图源《历代帝王图》) ' A3 G9 C) x8 B6 o! O" @2 z
考古专家确认,新近在江苏省扬州市曹庄发现的隋唐墓葬系隋炀帝杨广之墓。隋代都城在长安,陪都在洛阳,隋炀帝为何葬在了扬州?杨广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帝王?隋朝在历史上为什么会有“短命王朝”的诡异说法?关于隋炀帝、关于隋朝究竟有哪些谜团?9 I3 w' q! ~6 w6 |- y; Q4 ^
隋炀帝葬于江都之谜
" Z! h" K/ y$ W “好头颅,谁当斫之?”
; v: E( J5 c2 { 隋炀帝名叫杨广,“炀”是谥号,一般只有好内远礼、逆天虐民、好大殆政的帝王,才会谥“炀”,含贬谪之意。实际上从政绩来看,杨广并非一位无所作为的皇帝。, c/ X% S# I3 i4 c. F) ^% {% }
杨广遭人诟病,主要是因其荒淫无度,穷奢极欲,大兴徭役,不知体恤民众。而且,杨广不知反省和检讨执政失误,反而采取高压政策,加之偏信佞臣,诛杀勋臣,导致国家内外矛盾加剧。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已故将军杨素之子杨玄感发动兵变,农民起义相继跟进,先后有130余起之多。
7 T. e$ H- w- j- S) D( q' s! J5 X* A 由于时局动荡不安,杨广每天提心吊胆,常从噩梦中惊醒,呼叫有“贼”。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十二月,杨广干脆以巡幸为名,出逃江都。然而,他这么一去,却再也未能回来。7 b/ y! a4 i0 V6 d' M( D8 t
隋时江都,是现在的扬州,杨广曾任扬州总管,所以视之为福地。到江都后,杨广荒淫益甚,整日寻欢作乐。有一回杨广引镜自照,自言“好头颅,谁当斫之?”谁知竟成谶言。
) w# F, o9 j- ]* s 义宁二年(公元618年)三月,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人发起宫变,擒拿了杨广。宇文化及举刀欲杀时,杨广倒也爽快,说“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锋刃,取鸩酒来!”服毒自杀要求被拒绝后,杨广只好自解练巾,指示校尉令狐行达将自己勒死,时年50岁。
/ U8 m$ O5 K! N Z9 ~ 巧合的是,杨广到江都后曾作五言诗:“求归不得去,真成遭个春。鸟声争劝酒,梅花笑杀人。”《隋书·五行志》解读这句诗时称,杨广三月被杀“遭春之应也”。7 F" }$ T, g- q" W
而在兵变前,江南还曾传出一首童谣:“江水何冷冷,杨柳何青青,人今正好乐,已复戍彭城。”杨广被杀地江都宫苑附近,刚好有个地名叫“彭城口”。
! P9 M L- p+ K; R7 c: o! y 更神奇的是,早在百年前便有高僧预测到了事件的发生。唐赵蕤所著《长短经·惧诫篇》(卷七)记载,南朝的高僧宝志和尚曾在书中写下一首诗:“牵三来就九,索虏下殿走。意欲东南游,厄在彭城口。”/ B" l( @& Y0 D z; Q2 x8 o2 _
难道预言真这么准?显然是一种附会。! b% [( o7 }# {# @0 T1 ?
国号影响国运之谜
3 b3 n& Q: C# W- ^ “隋,裂肉也,其不祥大焉”
; ?. [0 O1 ^+ ?- V 杨坚从宇文阐手里轻松夺得江山后,便希望自己建立的江山能长治久安,“千秋万岁”。但杨坚建立的王朝很“短命”,前后仅有38年。
" }0 Y. @' g: _7 t( l1 g 隋朝速亡,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个迷信版本是,国号“隋”字不吉利,影响了国运。“隋”,源于杨坚的“隨王”。可是,为何不是“隨”而是“隋”?原来杨坚忌讳中间的“足”,即“辶”。
8 u" A0 g/ y, i( X 现在大家熟悉的“随”字是简化字,繁体写作“隨”。杨坚觉得,如果国号用“隨”字,中间的“辶”不吉利,会让国运“随之而走”,于是他去掉了“辶”,而启用“隋”字。这一说法可以从古人笔记中找到佐证。南宋吴曾撰《能改斋漫录·事始》“古无隋字”条是这样交代的:“‘隋’字古无之。文帝受禅,以魏、周、齐不遑宁处,恶之,遂去‘走’,单书‘隋’字。”这句话的意思是,杨坚接受禅让当了皇帝后,考虑到之前的魏、齐、周三朝都不安宁,国运较短,很讨厌“隨”字中间的“辶”,觉得晦气,担心隋朝也“走得太快”,于是去掉了“辶”,写作“隋”字。
% u- Y( Q& P. g/ |3 V4 ]) W$ N0 C e 事实上,“隋”字并非吴曾所说“古无之”,在先秦时已存在此字。《周礼·春官·守祧》中便有“既祭,则藏其隋与其服”的说法。/ n7 ?) }* m# E1 u( l
杨坚去“辶”取“隋”,初衷是想借“隋”字给新朝带来好运,不希望步前面短命王朝之后尘。但很快有人发现,“隋”字并不吉利,更为凶险,还不如“隨”字。0 f! V0 ? A: B+ E
《说文解字》称,“隋,裂肉也”。所谓“裂肉”,是用手撕好用来祭祀神灵的肉品。《周礼》中所说的“则藏其隋”,就是祭祀完毕,把祭品埋到地下的意思。试想,堂堂王朝是一块祭肉,隋之国运能长久么?果然,38年后,隋朝便成了唐王李渊刀俎下的“鱼肉”。& y; _% Q! x0 I/ O4 @ d# k% L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中,借南唐文人徐楚金之口,批评了杨坚的不学无术:“隋文帝恶‘隨’字为‘走’,乃去之成‘隋’字。隋,裂肉也,其不祥大焉。殊不知‘隨’从‘足’,‘足’安步也,而妄去之,岂非不学之故?”
3 T! a' R4 Q/ w# H5 ~, h& {9 e 隋朝灭亡后,“隋”在唐初又被加上了“辶”,写成了“隨”。新近发现的杨广墓志写作“隨故炀帝墓誌”,应该是此原因。当然,也不排除唐朝讥讽贬损旧朝的动机。
: g& B2 q3 F# \3 u9 v 杨坚代周建隋王朝之谜
) E' l, e# b, J6 }0 U “白杨树头金鸡鸣,只有阿舅无外甥” Q( `* f% C, ^* I
杨广在江都死亡有不少巧合之谜。事实上,从隋朝开始建国,坊间就有不少诡异的说法。
, X4 q. e9 \- p- F* x; U 有一种传言,杨坚代周建隋是天意。这是为何?《隋书·五行志上·妖诗》记载,早在北周建立之初,民间就流传着一首奇怪的童谣:“白杨树头金鸡鸣,只有阿舅无外甥”。
- a# p. }% ~9 G4 C" t 在古代,好多童谣都带有政治谶语的性质。这句童谣到底是什么意思,起初并没有人能理解,直到杨坚代周称帝后,大家才明白其中的意思。原来,童谣是在预言北周将被“杨”姓天子替代。- B$ Q4 ]4 M4 C
杨家是北周的皇亲国戚,杨坚的父亲杨忠曾跟随北周太祖宇文泰起义关西,有功,赐姓普六茹,位至极品,赐封“隨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其实在宇文邕(武帝)当皇帝时,朝廷对杨坚已有戒心。
f) o6 z$ V1 b+ U 《隋书·高祖纪上》记载,杨坚有帝王之相貌,“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宇文邕欲除了杨坚,避免江山遭其祸害,但杨坚始终未被除掉,在重重危机中,反而地位日升。特别是在当了北周倒数第二位皇帝、宣帝宇文贇的老丈人后,杨坚还晋升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全面控制了北周朝政。
8 n4 I G, }9 Q 宇文贇生前曾立了5位皇后,杨坚的长女杨丽华被封“天元皇后”。宇文贇是个浑蛋皇帝,沉湎酒色。大成元年(公元579年)二月十九,年纪轻轻的他竟内禅帝位给年仅7岁的长子宇文阐,自称“天元皇帝”,做起了太上皇。
6 U+ O3 k1 {+ D" x1 s# s$ w 大象二年五月己酉日(公元580年6月8日)宇文贇病死,杨坚“当皇帝”的机会来了。
1 Q. z# R5 u+ \# J& { 当时,权臣刘昉、郑译矫诏,以杨坚为总知中外兵马事,以大丞相身份辅政,扶持年幼的静帝。次年,即大定元年二月甲子日(公元581年3月4日)杨广诱逼宇文阐禅让,称帝,时杨坚41岁,史称“隋文帝”。“白杨树头金鸡鸣”——北周果然被“杨”姓天子替代。# x4 X+ C% ` E; J/ g: \- j5 B
宇文阐非杨丽华所亲生,生母为天大皇后朱满月,但伦理关系上是杨坚的外甥,却一点没错。“外甥”禅让于“阿舅”后,杨坚封宇文阐为“介国公”,不久即被杨坚害死,应了“只有阿舅无外甥”一语。( n! d) Y, A4 l {$ J
杨坚代周建隋,真是天意吗?当然不可能!这无疑是杨氏家族为篡权所散布的舆论。! m1 R: \( l& F* A/ s `+ j
隋文帝被弑杀之谜5 o. \" @5 |2 C4 W: Q
“尽遣后宫出就别室,俄闻上崩”6 V! z8 m' W q* {2 p, F" g, r
皇帝都迷信,杨坚更迷信。但是,“隋”字虽然“走不起来”了,却并未能避免隋朝速亡。
. \- w# M2 o- h3 a# v8 x0 ? 历代史家都曾分析,如果继位的不是杨广,隋朝可能不会“走”得那么快。既然杨广不是好的继承人,杨坚为何又让杨广当了皇帝?这又涉及了隋朝的另一谜团:弑杀与传位之谜。
7 |/ X& M' F2 V; J* |# @ 杨坚与皇后独孤氏共生了5个儿子,杨广是次子,长子是杨勇。在“立长不立幼”传位制下,杨广根本就没有当皇帝的机会。杨坚代周称帝之初,杨勇就被立了太子。
5 V! ^' I# x, u5 f 杨勇生性率直,为人宽厚,但他生活上不检点,奢侈浮华,而这正是杨坚反感、独孤氏讨厌之处。杨勇渐渐失宠,这给了善于伪装的晋王杨广一个机会。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十一月,犹豫再三的杨坚终于废了杨勇,立杨广为太子。
* M' h& N9 i6 W x7 \1 O 但令杨坚没有想到的是,杨广比杨勇更糟糕。直到临死前,杨坚才识破了杨广的嘴脸,但为时已晚。
. l5 \7 x+ v6 n( j# i% b! u: u 仁寿四年六月(公元604年7月)杨坚病倒,得宠的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随侍榻前。陈氏为陈宣帝陈顼的第14个女儿,姿色出众,陈亡后被杨坚收入后宫。
. g5 b0 h9 m* t% s( p 杨广却对陈氏想入非非。一天早上,陈氏从杨坚的病房出来更衣,杨广竟然欲奸淫陈氏,遭拒。杨坚从慌慌张张跑进来的陈氏口中了解事情经过后,大骂杨广是畜生。1 `/ F9 M Q5 u7 K* o# N5 N1 j! r
《资治通鉴·隋纪四》记载,杨坚当时大骂杨广:“畜生何足付大事!”杨坚决定下诏废掉杨广,重新确定杨勇的继承人地位。权臣杨素却把此绝密信息告诉了杨广,杨广赶紧想对策,派自己的心腹、右庶子张衡“入寝殿侍疾”。
' p: B! @( J, Y% z* a1 e 张衡进去后,把陈氏、蔡氏等后宫随侍嫔妃全都撵了出去,不一会儿,里面就传出了杨坚的死讯,此即《资治通鉴》上所记载的:“尽遣后宫出就别室,俄闻上崩”。
9 F* Z! F4 Y p 杨广顺理成章登基,成为隋朝第二位皇帝。
7 m* {) z- T8 Z4 ^; G 有史学家一直怀疑,杨坚是被张衡谋杀的,主谋就是杨广,即所谓“仁寿宫变”。隋末赵毅《大业略记》中称,杨坚是被张衡下毒药鸩杀的,后来张衡被杨广找了个理由赐死。死前张衡曾承认谋杀了杨坚:“我这人做灭口事,而望久活”。
) V+ X/ f8 M/ _% y c 然而,《隋书》对“谋杀说”只字未提,仅交代,杨坚“丁未(公元604年8月13日),崩于大宝殿”,杨坚死亡真相遂成历史之谜。$ u4 S# |2 r8 ^: V. L t8 z+ L k
# ?' n5 s. ^! I6 R/ Z5 x P
# {0 z" i8 W& `
| 4 m `7 ]) }: P0 c+ R/ P
) |$ f* E/ T2 x# e4 c' g
P" }" u' w' b0 _ {! J; Q7 I
: B) W# W d2 n+ ^, _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