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9068
帖子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1-5-2
最后登录1970-1-1
|
本帖最后由 华文正 于 2015-12-27 00:32 编辑 ! u! s% _5 Z: Q: B* L+ ` P0 Q/ R! x
9 J) Q+ J+ [1 d: V/ | 下面展示的是12月26日延庆考察拍摄活动的第二站也是本次活动的最后一站,延庆古崖居。
6 z) O, [; a5 Z/ J 古崖居坐落在北京市延庆县张山营镇西北部山区一条幽静的峡谷中,地处东门营村北,距延庆县城约20公里,原为不见史志记载的古代先民在陡峭的岩壁上开凿的岩居洞穴,计有117个。 2013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 t# W4 a5 h; l1 O, | 唐末,契丹部落耶律阿保机部崛起,奚举族役属。奚王去诸为契丹守界上,而苦其苛虐,奚王去诸怨叛,以别部西徙妫川,依北山射猎,常以麝香、人参赂幽州刘守光以自托。其族至数千帐,是为西奚。今延庆、怀来两县恰好为唐之妫州,海坨山是妫州北山。《新五代史》中还说:去诸之族颇知耕种,岁借边民荒地种粟(黍之不粘者,即糜子),秋熟则来获,窖之山下,人莫知其处。
! U3 V1 m2 k# ^# A. C 明代,在州城(隆庆州城,即今延庆城)西北黄家山中(有全真洞),其洞有四,皆人力所为,凿痕俱在。各有石床、石凳。今全真道人沈始阳居焉。黄家山,在州城西北三十里,中有全真洞。今河北省怀来县与延庆县接壤处有黄家冲村,村北不远的山谷中便是五道壶洞窟遗址,其正面岩壁上有四座洞窟,开凿工艺与古崖居相似。可证实五道壶遗址即为明代的“全真洞”。" @! K; j# y9 h
居室结构巧妙,格局与北方民居相似。外观上有门、窗和排烟道,门较矮小,里外双门的痕迹犹存,户牖间以石榫脚窝相勾连,排烟口上方凿有放置雨搭的“人”字形刻槽。; n+ Q$ e- k$ O' T
该遗址区内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复杂的为中区西侧崖壁上的“官堂子”。残存部分可分为上下两层,至少有8个洞室。下层平面呈“凸”字型,面阔最宽处达11米,进深8米,高3.6米,大殿前部有廊,由2根粗大的岩柱撑起洞顶,后部凿成神龛,龛前2根粗岩柱撑住洞顶,后面8根岩柱撑起宫殿式祭台,台前部有摆放供桌的凹槽。北侧耳室内的灶台上凿有供安置“暖坛”(靠灶内的余温加热,随时取温水用的容器)用的石窝,这种设施目前当地农民家中仍在使用。) N+ a; m- N( I8 ]4 W2 B
这些洞穴或呈长方形,或呈正方形,还有的为圆形;有单间、套间及三套间;有的上下相通,有的左右相连;最大的有20多平方米,小的仅为3至4平方米,洞穴内的高度一般为1.5至1.8米,深为1至6米不等。各个洞穴内分别凿有石门、石窗、石炕、石灶、马槽、壁厨、气孔、排烟道、廊柱等,一应俱全,且布局十分合理。其中,有一处开凿相对豪华的居穴被成为“官堂子”,不用说,这是头领的住处。
D1 L, G3 d8 h, z( v) t
延庆古崖居拍记
' v3 T* ^6 Z2 f. Y6 @0 G8 v
' F- X2 l5 c0 k0 K( J% d" ?
- X& P! V; w% J# S3 P6 p
延庆古崖居拍记
6 |0 h: h, v% U# D3 [2 U& S' z5 p( A4 P) U. `, c
* A3 ^8 D; @" m# ^; O8 k% y
延庆古崖居拍记
. y0 |5 C3 F0 F6 L- @, W& i
$ P$ }4 Y( ]+ d" j' d
% m- @# K# ^) g8 b8 p* \
延庆古崖居拍记
4 h* n$ k0 t0 U# z8 i+ L
g& p& M) \$ k0 m" I
2 V5 r$ I7 u4 w0 }
延庆古崖居拍记
% y r/ j: ^0 C$ v3 d% a
) Z% Z. U1 ?: Z+ M O2 G) W, P; V9 s
9 U! R- t2 z& N C% X! c( k
延庆古崖居拍记
4 R8 B6 P3 j) ?$ F) w/ O" f
" s) [9 [) e- P0 X# F, O7 E8 n: } L$ K9 d/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