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关闭提示
因会员注册模块问题,想注册(老北京网)论坛的网友,请拨打电话18510256323,论坛将手工注册,谢谢合作。
查看: 7593|回复: 5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含16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5-11-24 15: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 D: z5 r. C7 X" _; o+ [
胡同理发摊 薪火相传
) {' [( Z, u5 c; ?
  }' r. O4 a9 Q' `+ v* K粉房琉璃街如今已经拆掉了大半。它所在这一片儿便是大吉片,清朝到民国曾经聚集着数不清的会馆。拆迁是从2007年开始的,至今,西边的米市胡同、大吉巷、果子巷、保安寺街、潘家胡同、贾家胡同都已经拆没了,只剩下粉房琉璃街山河零落的半条街。
9 _; l( R# y+ K6 F1 z; V' P2 `1 A9 E
: @' R" v+ I, l( I& Z这半条街北边,曾经有个理发摊。摊主叫李福仓,从80年代初起,他在自己家门口摆了20年的小理发摊。
7 G' S2 c+ n# ]2 g0 [6 A3 Y2 l! S3 R; W2 P4 |2 b' b+ P' i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 O! O3 A# ]' s' _  r2 g5 ^! n* P李福仓的摊。(已拆)0 }, G: G- X( @1 r& F# X) j! X
' Z3 ?$ r; G% n6 Y! ?/ q
小摊看上去确实简陋,街坊们都是在他家门口的胡同路边,就把头发拾掇了。您可别看这条件简陋,多亏有了这么个常年有人守着的地方,街坊们也就有了个聚点儿。每天远近的街坊们来到这儿,老爷们儿们下棋喝茶,老娘们儿们唠家常,一年四季都这么热闹。$ T3 ~" K0 {; V8 X" i+ P
1 J" U% u; p* G) g& U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 A% D  U8 D& n5 D" b, P; D. k+ g
搬走前,理发摊前面聚集着老街坊们,下棋聊天。
- B/ J5 D* V8 k: V6 U1 `
! y) b% w4 M; }7 G# h拆迁开始之后,很多街坊离开了粉房琉璃街,但是,还是有不少人,骑着车子或是坐车,大老远赶回粉房琉璃街,找李福仓理发。为啥呢?咱北京人啊,要是住了一惯了小胡同、小平房,换个环境还真找不到这样的感觉。回来在这儿坐坐,跟老街坊们聊聊天儿,浑身都觉得得劲。
( @" q5 R) }3 Z+ A# s' i; F9 z
! {2 f. I! B7 }( z4 c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 V5 d; R7 F6 R! P) U+ C& Z5 b% g
当年这个小摊,条件不算好,但是人不少。1 `7 T9 V+ A4 ~/ b( V/ K) ^

/ b2 j9 y  [4 j7 S直到2012年上半年,李福仓家拆迁,一家子人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邻居们。不久之后,李福仓还骑着小三轮车回来过,还在他家门口,摆起了理发摊。只不过这个时候,他家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
; a7 Y2 V+ Y/ M- z; F0 _/ Z; J) ~, H9 {7 E4 A4 i- @+ o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4 t- p$ {; Q1 ^( R; r画面左边是曾经李福仓的家,右边是他骑车回来给老街坊们理发。/ X% \' g5 A) w

+ N( R& L* @  D1 p5 A& Y断断续续他又干了一年,2014年,他就没有再出现在粉房琉璃街。在这一点上,街坊们各有说法。有的人说,他身体不好,每天骑小三轮折腾来回,干不动了。也有人说,他被拆迁的轰走了,因为他这里总是聚集着老街坊,大家聊得最多的当然是拆迁,想方法多要些补偿款嘛。所以拆迁的得把他轰走。3 a/ D6 C6 F  |2 q- x9 y, @

% g& v: S; m  K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 @3 A) t" z# _7 U6 Y李福仓的家拆了。: U( v5 L2 D6 U3 Q2 k, {  n/ U

/ Y# |7 a( z5 v, \8 I0 W可是粉房琉璃街的街坊们理发就有点儿麻烦了。您说这理发馆,现在遍地都是,像李福仓这种家门口条件简陋的,收费确实便宜;可是街边那现代化的理发馆,其实未必能贵上去多少钱,现在这老百姓也不缺这仨瓜俩枣。可您别忘了,这老街坊们半辈子理发,都是坐在这胡同树荫底下,吹着小风儿,聊着小天儿,听着换啤酒收破烂儿的吆喝这么过来的。就说这价钱上无所谓,这感觉上变了,有的老人他就不愿意接受了。3 a& e3 n( d9 l  G+ v6 J1 \& Y

2 Q# E0 d  N1 a) N前一阵子,粉房琉璃街街东边,又立起来一块儿理发的招牌。看起来,这胡同理发大计,有了新的继承人了。赶紧去看看吧。
7 j3 Z% h/ p  l& N
6 Z2 p& i. ~7 A, L7 `# O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1 V) H6 `8 z" B3 z- Q8 Y  \) m) n2 }. ]% c* G, g  [$ L1 d
从这个门进去,是条大概十来米长的过道。左右手边儿的房子,都已经拆掉了半截墙。一直走到头,豁然开朗,小院子里面有这么一片大概四五米见方的空地,空地上架着一个四面透风、塑料布顶子的凉棚,一位大姐正在这儿忙活着。这条件嘛,真是够简陋的,一张破写字台上摆着水壶、肥皂和一面大镜子,旁边塑料绳上搭着两块手巾。
5 f4 a7 s8 v& N5 C- a" y0 B( k4 x0 n' ?% e; m- T# t; d# Q2 S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 ]$ K7 _5 Y! [9 b/ C: t98号院里面的理发棚子。
2 P  ^- \7 g5 s+ f3 L
4 }* W& m7 X- w) Q9 ^  L* {再仔细一看,这哪是院子里的空地,分明就是一间已经被拆掉的房子。那拆出来的破砖头还在一边摞着呢。咱北京住房条件这么紧张,粉房琉璃街这一带都是普通老百姓,院子里不大可能有这么大的空地。
+ i  `8 {, u- Y3 k; {. C. ?2 l2 ^# b2 |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 R: F1 k4 t+ x/ h& j0 u

  U, W4 o" V1 h: i4 N3 F  N& C9 z拿着剪子忙活着的是一位大姐,大姐笑呵呵地打招呼,可是一听,她有点儿东北口音。细一打听,原来大姐还真是东北人,今年41岁了。大姐名叫祖敬义,生在哈尔滨呼兰区。小时候在家里务农,后来在天津开了个理发店。2008年,她嫁到了北京。
4 {( t  q! ^9 _1 _6 l3 h8 R4 b7 ^& x$ W6 r6 K+ t1 r* d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 X4 A7 n2 S, ?, k) m* G

. [4 @0 }* ~, M# A4 B$ ]下午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她这来了四个客人。第一位是90多岁的老先生,剃头刮脸。我问老先生高寿,老先生看着我笑了笑,祖大姐在一边说,老爷子90多岁,住在福长街,耳朵听不清啦。于是,也没跟老先生聊什么,但老先生起身的时候却对着我说,“那些现代的理发馆,都是给年轻人的,他们不给我们老人好好做活。她这儿的手艺也好,人也好。别的地方给多少钱,我都不去。”# r4 u; }3 A% k

9 `& |5 C  x( j接着是三位老街坊,其中一对老夫妇,还有一位大婶。理发的地方不过是个小棚子,祖敬义一个人都快转不过身来了,于是老先生理发的时候,两位大婶就坐在一旁的小马扎上聊天。他们都是粉房琉璃街的街坊,彼此都已熟识了几十年。这些年老街坊们搬走,但彼此感情深厚,经常在附近聚会,无论是搬到东边的还是搬到北边的。
7 t# ]: c  S* W1 B0 Z" ~+ ]9 c: Z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 e/ d5 B0 W1 f2 p/ p( p1 ]1 G2 |3 F
. o2 s5 J! a. H
他们更爱聊的,是祖敬义的丈夫,因为“这孩子孝顺。”
" q# F% x- w0 R" c! v
2 Q: p7 d+ }* ^' A% m9 G# M祖敬义的丈夫孟佳,今年32岁,比媳妇小9岁,从小就生长在粉房琉璃街。2007年之前,孟佳到天津玩,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比他大9岁的祖敬义。接着两个人回到了北京,这桩婚事,父亲断然不会支持,但孟佳喜欢祖敬义的踏实肯干,祖敬义看重孟佳重视家庭孝敬老人——跟随爷爷奶奶长大的孟佳直到现在还照顾着奶奶,爷爷则在几年前过世了。
5 M- x1 l/ }5 b- b: G9 M0 Z5 C' d( a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2 I4 \1 h/ J- h7 U, T. E
光头的胖小伙子,就是孟佳。( j* O5 F' c3 S9 }! z/ u
( t& x/ i6 j5 ~8 l" ~
2008年,两个人结婚了。“很多发小朋友都介绍我工作,但是那段时间,爷爷老年痴呆了。这老年痴呆的人,怎么一个个腿脚都那么好,别看不认得家在哪儿,却能自己遛弯走出好远。”走丢了几次之后,孟佳明白了,离不开人了。- g5 `0 @9 ?/ I! P" Y) Y0 [
) g/ A' s  e- Q( Y8 G) a
这事儿,要是放在以前说,我也不会信,就算再孝敬老人,也不能完全放弃自己的一份事业啊。可是看完了《嘿老头》这个电视剧,倒是让我明白了,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往远了说,这种做法甚至完全可能成为未来的趋势。钱?事业成功?什么都比不上家人之间的感情啊。“小时候我奶奶爷爷对我这么好,他们老了,我能不好好对待他们吗?现在爷爷没了,就这一个奶奶了,更得好好伺候着。”
9 S" ^9 z4 F: X5 u7 G/ g/ |0 l9 @9 q& \5 z' g, `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 \$ K) E7 ^; q8 H1 ~* R祖敬义在院门墙上画了点儿粉笔画。
% T5 @+ U/ I3 f5 {" e' u
' _0 ~) y  c9 l* b: ~& d, d这本来是个拥挤的小平房院。拆迁到来之后,粉房琉璃街一些居民搬走,这小院里,一进门正对着的这户住家,也在2008年就搬走了。于是院子里留下了一些废墟。两口子商量,干脆,把烂砖渣土清理了,用院里这块地方办个理发摊吧。想着想着也犹豫了,你说人家李福仓,那连孟佳都得叫他“叔”,从小看着胡同里这帮孩子长大的,如今却要办个生意,跟叔辈抢买卖了,这不合适啊。北京人,还就认这点儿老理儿。结果没想到,李福仓从去年的夏天之后,就不再过来了,两口子倒是挺高兴,“继承”了胡同理发摊,这个不起眼儿却又是粉房琉璃街特色的小事业。* l2 S! M( _4 b+ Q7 R

; b4 c1 Y% p4 q, j/ Z7 m  T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 l; i# i* H! n% M6 G! K% A; X
9 G! R) y7 [% b$ q+ @8 b1 I, o4 A小店“开业”于2014年7月1日。当时是在院子门口。要说手艺,祖敬义当年就干过理发馆,那水平没的说。这些年生活在粉房琉璃街,街坊们也都知道她有这手艺。  p2 h2 a( d# T  J% x4 M
8 W, U) @$ M) [: J) T( j' g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8 v8 t( W7 `0 D+ `/ @; _( l

; q. P. d6 C2 @( J/ N6 x干了没多久,这块地方就出了名了。名气也没多大,反正老街坊们有回来找她的,附近的老人有叫她上门的,拆迁办的、附近打工盖楼的,也都来到小院儿里,享受6块钱理发。“咱就是比外面那理发馆便宜,附近街坊老人不方便,叫上门理个发,咱一分钱都不多收。”# {) z$ z3 f* g6 @' A0 u

, t, b, K& D+ v4 m* a5 a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猫儿胡同·第298辑:胡同理发摊后继有人

1 m' B! Q; t7 b+ _- L2 k; |  U8 ?/ X- z$ |& D  \
老街坊们就是这样,聊着日子,互相鼓励着走了过来。一拆迁,生活全变了。守着旧的生活方式,其实挺容易的;住进高楼大厦之后,可能也挺难的。/ `' _& d& T: |' J+ u) e2 H
2 ]. n. J( o* S9 p0 u& D- x, Z7 F
原创 2015-08-24 猫儿胡同 lox
2 W! q4 E# o8 c, Q/ c
- @% v- ~/ n' R+ [8 O; P( K, W3 z4 `* O# u7 n! v
回复 论坛版权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4 16: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讲述老北京的故事。
发表于 2015-11-24 16: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发表于 2015-11-24 22: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人缺点不少,但是有一点,不论男女碰上投脾气的,真是掏心掏肝的跟你处。还有一点,别骗他,尤其是在他们把你当朋友之后,后果真的很严重,{:soso_e138:}
发表于 2015-11-24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所谓生活无非是半盘残棋,一壶清茶,要想有乐子,一瓶二锅头,几颗花生米,一碗炸酱面足矣!对生活要求太高是和自己过不去。像这些照片所展示的,快乐是那么简单。想我姥姥家的老宅。生活不是咖啡,洋酒,他就是一杯凉白开,普普通通,平淡无奇。但是您要是能把这杯水喝出甜味来不容易。真喝出甜味来,一生足矣!
发表于 2015-11-25 08: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人入胜的老北京故事,分享了~~~~谢谢楼主!辛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8962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16 15:39 , Processed in 1.21515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