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27日,中央电视台公布了新台址工程建筑设计方案。这个由当今世界著名前卫派建筑大师瑞姆·库哈斯领衔设计,耗资50亿元的方案,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尽管被专家评委评论为"不卑不亢,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无排他性",但是,这并没有妨碍许多人、尤其是建筑学界的不少人士提出质疑。争论的焦点涉及到建筑理念、造价、创新、文化矛盾等诸多问题。
- B/ b2 t2 ?& y7 }, z% }- U1 \由于地处三环以外,所以并没在文物保护界引起太多的反响.本人在前几天看过新闻后,经过了初步的考虑,决定先不对这项工程下什么定论,想先听听大伙的意见.
$ ?) u, A; T9 c/ j9 V2 `5 a % Z- y1 n: s- h1 R# R+ w) w/ F
这是效果图
$ T7 L( i3 p) N/ P 
( m4 H1 ^( O Y# x( k
z0 d& R% t$ b% b0 ^1 l! X在一篇采访报道里,主持人王军和设计师赵亮关于很多问题进行了探讨,我摘录了一部分: 3 b. [3 C, s2 f5 ?+ x
[主持人]:这个项目要盖230米高,在大概180多米的高空向外横挑70米,横挑的部分给建筑物主体的结构提出很大挑战:可能会增加钢材的使用量,增加建筑的造价,很多人说为什么要这样来做呢?还有一些建筑师这样说,最理性的建筑是应该节省造价的。有些人甚至说平面像正方形的建筑是最理性的,造价最省,空间最好用。当时为什么要挑出这么多米反而可能会带来造价方面的问题。
+ K" G8 n6 h/ I6 C9 q+ Z[赵亮]:我们需要花的钱可能不光是给新闻制作厅,或者给食堂花的钱或者是给电梯花的钱,可能花一部分钱是给城市的。比如说,故宫贵不贵、故宫维修贵不贵,很贵,可能没有现实的用处,但是这个钱花不花?还是要花。作为CCTV本身来说,我们对城市空间上有很多的考虑,它作为一种代表北京21世纪新的标志、新的形象,代表一种能够向世界表明的态度——我们是欢迎创新的,我们是欢迎对空间的新的态度,对新的摩天楼形态的探讨。能够表示这样一个态度的话,我觉得它是一个很有益的实验,对这个实验我的态度是正面的,如果我们有能力的话应该接受这种实验的可能。
- q! }6 e7 ]- g' J& t. q' h[主持人]:既然是实验,那么会不会出现实验不成功的情况? # h7 J ?' s2 U8 s* A. u! Y
[赵亮]:我个人认为在大的方向上,比如有人担心这个楼会不会塌,我觉得这个有点过虑了。 . L, D; J: ` L( Q. n' f) u( a
飞哥:诚然,北京是首都,更是中国和世界交流的重要场所,我们中国人很虚心,乐意接受外来的先进科学技术.但我想问问大家,在我们今天还在为故宫天坛缺乏维修费用而大开涨价听政会的时候,花50亿元建CCTV大厦究竟值不值?CCTV大厦可能会成为21世纪的标志,但它能成为北京的标志吗?既然是做实验,为什么在没有十分把握的情况下,要在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上,单要拿北京开刀? ) x& J& \6 L7 T: Z5 L) L$ e
请各位同仁有啥说啥,反正是建在三环以外,我个人也没什么太多的疑义,以上的三个问题是我这几天一直在思考的,大家还有什么想法,说!
, m2 I( c8 r2 [4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