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底下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 一直以来都对它有所耳闻,最吸引我的就是“爨”字 上周随父亲考察,终于到了一直想前往的爨底下 爨底下村位于京西山区深山峡谷中,苍松翠柏、绿树成荫,大有“世外桃源”之感。其保留明清历史风貌,背山面阳,错落有致,从对面山上远眺,整个村落呈元宝形坐落于山间;七十六座四合院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建筑风格北风南韵兼容并蓄,影壁飞檐、砖石木雕厚重之中脱透灵动,文化内涵丰蕴深厚。向有“京西布达拉宫”之誉。 爨底下村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妙趣横生,金蟾望月、威虎镇山、神龟啸天、蝙蝠献福,一线天、花仙池、老龙窝、牛头山、九柏九十阵、京西古道遗址等,景观美不胜收。更可贵的是墙上还保留着清朝时的治家格言、照壁题字,以及抗美援朝、文化大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标语,步入其间,犹如走入历史长廊。 最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都注意不到的自然景观“睡佛头”,如果不是到了发现这个景观的居民家,恐怕没有人会注意,主人很有心意的在招牌上写着“书院观佛”,主人是很有书卷气的画家。发张照片让大家看看,连绵起伏的山脉像不像“睡佛头”?! 爨字是相当难写的,一般人把“爨”读做“川”,其实此字的真正含义是灶台,同“篡”,读cuan四声。不知道是不是有灶台下面的村落的意思,或者爨底下村依傍的山脉叫“灶台山”。我一边胡思乱想着,一边在小村里游荡。发现了很新奇的玩意,也是在城里见不着的。 这是我第一次见这个东西,传说中的辘轳,爸爸说,这个现在已经不多见了,看样子也有年头了,井很深,现在家家都用自来水,估计这口老井已经废弃了。 这个玩意也是我第一次见到,据我猜测这是饮马槽,和辘轳离的很近,忽然觉得古人那么聪明,太聪慧了。 这个东西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是上马石,我是着实的没有想到,在这么小,这么偏僻的小山村里居然有上马石。 有上马石,自然就有栓马环,我这一年来在胡同考察,发现的栓马环完整的也寥寥无几。 中午的午饭我们是在村民家里解决的,这里的35户居民,家家都搞起了旅游接待,提供食宿。我们吃的是贴饼子、炖红烧肉、香椿摊鸡蛋和肉炒山磨。味道真是好极了,尤其是贴饼子,长了这么大,贴饼子也吃过了不少,这次吃的贴饼子是最香的,呵呵,到现在还回味无穷呢。 吃过午饭,我们继续前行。由于村子是建在半山腰的,我们沿着石阶向山上的民宅走去。到了半山腰,真是别有洞天、豁然开朗,居然有丁字路口、磨盘、财神庙,最神气的是居然有泰山石敢当。 “泰山石敢当”这种物件保存完好的在北京也不多见了,此前我也只是在东城区的沙井胡同见过,没想到在这里也有。一般的‘泰山石敢当“都是戳在地上,这里的确实高高的悬在了房上,非常的有意思。 走过这里,值得一提就是曾经的老财主家了。他家的院门是广亮大门,据说是按王府的规格搭建的,门楼里还有壁画。传说他有三个儿子,所居住的几个院落并排而建,同等的规模,并有月亮门相连(已堵死)。街巷很窄,而且是建在半山腰的二进四合院,所以没有游廊、没有二门,取而代之的是石阶,把人们带到后院,实质就是后面的卧房,像阁楼一样,有点五台山悬空寺的感觉,卧室是按皇上卧室的规格建造的,相当的气派,完全是木制结构,可想而知当年在设计和搭建的时候下了多少心血。 财主家的壁画 我在财主家的主卧,应该是右暖阁的门口,我猜的。在这里站着的时候我忽然觉得自己像《甲方乙方》里的女地主婆,哈哈。 从财主家出来我站在山上俯瞰整个村落,房屋都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有的因为年久失修已经坍塌了,有的是人为的推平,然后翻建新的,我最怕的就是这样。因为在村子里走,我发现很多门楼、门墩都已经不是原来的了,都是现代工艺打磨的东西,相当的不好看,要是看这些的话,我干什么坐那么长的时间的车跑来这里?!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为了赚钱就做弄虚作假的事情,真的太可耻了。 最后我到了影视剧组经常去的一线天,真的很棒。有西域风格,完全是风化的山,很有弧度,相当美,拍西域风格的影片一定很漂亮。我想在这里策马扬鞭一定是不错的选择。 我在一线天的留影 在一线天我结束了真个行程。爨底下是美丽的小村,如果没有现代工艺的粉刷,我想它会更美。就让它一直淳朴、一直幽静的屹立在那里有多好,然而此次之行却人我看了太多的商业运作。我深深的感到我爱的北京在一步步消失在商业运作之中,想必几十年以后想找到这么一个幽静、美丽的小山村都是不容易的事情。 收笔,我怕说太多,会更伤感! ; T+ p2 ~ x. |3 _% [1 }+ ?- X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8 17:18:0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