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44|回复: 12

【原创】说不尽北京话里的儿韵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7-11 21: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草长鹰飞 于 2013-7-12 07:00 编辑
: q, {/ k4 ^/ u+ M- ^' S* T, I
5 I; {6 r3 ~3 G3 [$ A9 r. k0 T
吹绵按: 这个帖子是我在外地一个坛子发过的,挪到这儿纯粹是班门弄斧。自当是看着玩吧。
/ t: F2 d5 R% c% Q

4 z5 }3 `' E0 P* Z, K7 H0 ~2 w' ?7 K
      
      多年前,北京还没有采用刷卡制度,我记得曾经有一次乘公交车,一位外地来京要去前门的游客,买票时跟售票员说:“给我来张前门儿。”这位游客大概是知道北京人说话爱带儿韵。但是他这个儿韵用的不是地方。我从小生活在北京,可以说在北京呆了一辈子,至今都没彻底闹明白,北京人说话带儿韵有什么统一的规定,可是也确实不能乱说。
2 _1 F+ ?2 @) c8 o: i
      
      就拿刚才说的“前门儿”来说。北京人从来不把前门说成“前门儿”,只有售票员跟司机说:“关前门儿,后门儿,走嘞。”不仅前门不能说“前门儿”,“西直门、德胜门、东直门、朝阳门、崇文门、宣武门、阜成门,包括后开的建国门、复兴门、和平门,一律不能带儿韵。”那就是说凡是城门都不能带儿韵了?也不尽然,北京人说东便门和西便门就必须带儿韵。是不是不重要的,小一点的城门都得带儿韵呢?也不尽然。和平门最早就是开在宣武门到前门之间的一个小豁口,但是说和平门就不能带儿韵。还有,说大红门,小红门,不分大小都得带儿韵。是不是重要的城门都不能带儿韵,次要一点的城门才带儿韵呢?也不尽然,外城广渠门和广安门是对等的,都是外城的主要城门,但是说广安门就不能带儿韵,而广渠门就得带上儿韵。这个道理谁也说不明白。北京除了明清建的城门之外,金元时代也留下很多城门地名,如建德门、光熙门、会城门、丽泽门等等。说会城门就得带儿韵,说成“会城门儿”,说健德门就不能带儿韵。紫禁城的门再小,也不能带儿韵,如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以及内外廷的分界乾清门等等。紫禁城外原先还有一道皇城,现在只剩下地名,城墙绝大部分都拆了。但是留下的地名西安门、东安门、天安门(承天门)、地安门等等,也不能带儿韵,可是黄化门,就必须要带儿韵。皇家园林的门现在一般都要带儿韵,如“北海前门儿”、“景山西门儿”、“颐和园东门儿”等等。即使这个门过去有正式的名字,也是带儿韵,如颐和园的“北宫门儿”,北海公园东门的正式名字是陟山门,老北京都知道,但是说起来,一般都说“陟山门儿”。

0 z( r9 l! W4 Q! V% R
      您看,北京的儿韵话是不是这里边学问大了?
$ M0 n; n6 \: p7 }
" Q$ p" `( ^' @8 Z1 l3 j5 Z; u- w5 G# I' d
. {. ?8 f, @& K# O. h5 w/ L
+ @* A! K3 y7 s8 x! q
说不尽北京话里的儿韵之二

0 ?) W  M3 n, ^9 @, C% ^
      
      北京的儿韵话无处不在,主要原因就是我前面说的,北京人说话特别是说到尾声字时,习惯上卷舌,但是这个卷舌音并不是随便发的,这里面有习惯成自然的隐隐约约的规律。除了前帖所说的城门的发音之外,北京与山和水有关的名称儿韵也很有讲究。一般来说,与山和水有关的名称很少带儿韵,如燕山、香山、老山、西山、妙峰山、百花山等等。北京紫禁城北面的景山实际就一石头垒起来的小土丘,高不过40多米,但是你必须要说景山,而不能说“景山儿”。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山都不能带儿韵,比景山高,名气也大得多的玉泉山,老北京人就要说成“玉泉山儿”了。此外还有,“石景山儿”、“小汤山儿”等等。首都钢铁公司的前身就叫石景山钢铁厂,那可是北京名列前茅的大企业,除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字正腔圆地说“石景山钢铁厂”之外,北京人一直都说“石景山儿钢铁厂”。例如,“您在哪儿上班儿?”回答说:“石景山儿钢铁厂”,或者“石景山儿发电厂”。但绝大多数的山,都不带儿韵。

6 l( a/ V. }6 ^, G9 B- e
      
      与水有关的地名就是“河”、“海”、“桥”了。北京虽然水少,“海”可不少,中南海、北海、什刹海,前海、后海,虽然有的连湖都算不上,但都不能带儿韵。说到湖,北京的湖也不少,昆明湖、人定湖,八一湖、稻香湖、青年湖、团结湖、红领巾湖,即使再小也没一个可以带儿韵的。河的地名也基本不带儿韵,例如,潮白河、温榆河,永定河等等。即使是很小的河,如护城河、故宫筒子河,天安门金水桥下面那条窄窄短短的河叫金水河,绝不能叫“金水河儿”。金水河从皇家威严的承天门前往东流入寻常百姓家,又有了另一个名字,比金水河还要好听,叫“菖蒲河”,虽然极短,极窄,而且属于民居地域,仍不能叫“菖蒲河儿”。可见山与水在北京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我所知道的北京河的地名要带儿韵的只有“小月河儿”和“凉水河儿”。其他如“三里河儿”、“十里河儿”、“琉璃河儿”、“天堂河儿”已经没有水只剩地名了。

( V- m1 b- \, \' ?( T1 t
     
      北京与水有关的地名,其中一大宗就是有“井”字,几乎全部都要带儿韵。“三眼井儿”、“四眼井儿”、“双井儿”、“甜水井儿”、“高井儿”、“大井儿”、“小井儿”、“柳树井儿”,总之我还没听到过不带儿韵的有“井”字的地名。
4 j; d; ?( T$ P0 k8 X/ N
      
      最不统一的要属带“桥”字的地名,金水桥、卢沟桥、高粱桥、八里桥、白浮桥、朝宗桥、十七孔桥、五孔桥等等,不带儿韵的桥太多了。但是,带儿韵的桥也不少,最有名的就是“天桥儿”,还有“双桥儿”、“洋桥儿”、“后门桥儿”、“红桥儿”、“白桥儿”、“厂桥儿”、“半步桥儿”、“甘水桥儿”、“甘石桥儿”、“太平桥儿”等等。还有些可以带儿韵,也可以不带儿韵,如“达智桥”、“白石桥”、“大石桥”、“银锭桥”、“六里桥”、“草桥”等等。有一个现象必须补充,那就是近年来在北京市区和郊区修建了数百座立交桥,所有的立交桥,都不带儿韵。这可能与立交桥规模宏大或者新北京人已占绝对优势有关。
, }) d: X; u$ R" }+ L
3 S; b2 a6 P1 [" t( s. j
! B7 o: Y2 p+ Z; n' s7 p

$ S/ u& d4 Z5 g/ s: j# C5 \
说不尽北京话里的儿韵之三

- a* |. H. s% i( m) G6 G/ u8 o% B* j
      
      北京的儿韵话说起来不仅好听,而且显得很亲切。它还有一个特点,是编儿歌的时候不用押韵(这是我总结出来的)。北京有一首很有名,很古老的儿歌,如果不用儿韵,是这样的:
                                                                         小小子,
                                                                         坐门墩,
                                                                         哭着喊着要媳妇。
                                                                         要媳妇干嘛?
                                                                         点灯说话,
                                                                         吹灯做伴。

* v- S! H. V  e- P0 p
      
      如果这样说出来,您肯定觉得很不合辙。可是如果加上北京话的儿韵,那就完全不同了:

$ F3 i; O) b* W
                                                                          小小子儿,
                                                                          坐门墩儿,
                                                                          哭着喊着要媳妇儿。
                                                                          要媳妇儿干嘛?
                                                                          点灯说话儿,
                                                                          吹灯做伴儿。

" C6 e& }; i4 c; p1 {
      
      每当我听到有大人哄孩子说起这段童谣,都会立即把我带入那浓浓的,只有在记忆中才会感受到的古都风情。
      北京人说话卷舌音多,即词尾带儿韵多,多到什么程度?多到本来已经是上卷舌音的字,还要给它再卷一卷,例如,“橙汁”,到北京人嘴里就是“橙汁儿”仔细听就是“橙珍儿”。您把珍儿连成一个字的发音,就是北京人发的“汁”音。此外,“锯齿”,北京人说成“锯齿儿”,“没事找事”,北京人说“没事儿找事儿”。就像商店给的“折上折”一样,北京话经常在卷舌音后再来个“卷上卷”。

% ]+ f9 i0 m$ v: f! X
      
      北京人说话喜欢带儿韵,大多是放在词尾,但也有放在中间或前面的。例如,说一个人胆怯了,北京人说“肝儿颤”。北方有一种梨叫“鸭梨”,北京人则说“鸭儿梨”,如果您说“鸭梨儿”,那就是天津话了。北京有一种过去普通人家当水果吃的萝卜,水分很大,外皮头绿尾白,切开后里面是紫色。这种萝卜冬天上市,很受欢迎,北京人称之为“水萝卜”。它还有一个名称叫“心里美”,北京话说成“心儿里美”。北京有一种面食叫“片儿汤”,说一个人聪明鬼道,就说“猴儿精”,说这里面有人捣鬼,就说“猫儿腻”。
1 K1 u2 _3 w+ j% p
      
      看到这里您是不是有点晕?这个“儿”字韵放在哪里,不是地道的北京人,它还真有点儿捉迷藏的感觉。

8 x, w, B& e8 U4 o, M
      
      北京话的儿韵话题说起来可以无穷无尽,这个帖子就暂时说到这里吧。

0 q- D% w$ q9 J4 M: K1 S+ P
7 d/ x2 V, ?8 ]+ t& g9 [
, |0 f' P( a) t' c" |& k2 `. G% p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3-7-11 21: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儿话音真叫您琢磨透了。关于河我想给您补个受水河儿,它位于宣内头发胡同北,据称曾是元大都南护城河,我在那里上过受水河小学。关于井请教您王府井是否应加儿呢?
 楼主| 发表于 2013-7-11 21: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华文正 发表于 2013-7-11 21:269 v2 d- I& `  u9 N6 w
这儿话音真叫您琢磨透了。关于河我想给您补个受水河儿,它位于宣内头发胡同北,据称曾是元大都南护城河,我 ...

9 G7 j& r5 x  m8 X. w4 u谢谢您的补充。我只是随便举几个我知道的例子而已,肯定是说不全的。谁来补充都是给我长知识。再次感谢。至于您说的王府井,那自然应该说“王府井儿”。
发表于 2013-7-11 21: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话不是所有的都带儿话音,就这一点外地人怎么也弄不明白,有一次在超市的熟食部一个外地的姑娘吆喝“火腿儿”我跟她说是火腿这地方不加儿化音,她说北京话就是带儿化音,弄到我这老北京没辙,豆汁儿,不是豆汁。爷们儿不能称爷们。二不是饿,等等不胜枚举,猫腻这词其实也不是传统的老北京话,而是现代的北京话,就这腻上说出来有的带儿化音有的就不带儿化音,其实这里不能加儿话音的。猫儿腻!
发表于 2013-7-11 21: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这老北京的儿韵算是让您琢磨的差不离儿了。得,我这儿又来个儿韵。{:soso_e128:}
发表于 2013-7-12 09: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华文正 发表于 2013-7-11 21:26
& C% `& |, E* Z1 j1 Z7 D这儿话音真叫您琢磨透了。关于河我想给您补个受水河儿,它位于宣内头发胡同北,据称曾是元大都南护城河,我 ...
% J) `9 `( s" Z- S2 [9 K* J# Q& F
王府井肯定要念成“王府井儿”的,而且,那个府还要念成“付”的音并且轻声,一出溜儿就过去了。很多老人都是那样念出来。受水河儿,我记得现在已经剩个“受水河胡同了”,正式的写法是“涭水河”,现在,借音抄字,简化了……
发表于 2013-7-12 09: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漆园弟子 发表于 2013-7-12 09:30
, \1 q6 O* _; {王府井肯定要念成“王府井儿”的,而且,那个府还要念成“付”的音并且轻声,一出溜儿就过去了。很多老人 ...
' q, F: a; p( @- {
您圣明
发表于 2013-7-12 11: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这(zhei) 帖子倍儿棒!可作为简易教材了,怪不得版主都加精了。
发表于 2013-7-12 12: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说"北京人说话喜欢带儿韵,大多是放在词尾,但也有放在中间或前面的。"
$ u8 R2 r: E; }7 |3 |! j还有,比如“花儿市”![/b]
发表于 2013-7-12 12: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说“北京与水有关的地名,其中一大宗就是有“井”字,几乎全部都要带儿韵。”9 i  A* j  H8 d9 z' T) S
最有名的您忘了——“王府井儿”!
发表于 2013-7-12 12: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b]我前两年在咱“老北京网”也发过一个帖子——“[原创]北京方言中的“门”和“桥”等到底应该怎么念”,跟您探讨了![/b]
发表于 2013-7-14 11: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锅挑 于 2013-7-14 11:10 编辑
  F& M# i7 z  m1 X5 O3 E. U: J- M, M4 Y& e3 J5 s5 u' C* d
2 ?3 K  P  m; v% a1 A  e/ u; y

5 t0 U6 S$ X: B- B6 e+ b! H    前门楼子外面的‘大栅栏’,北京人发音说“大沙篮儿”,‘蓝儿’读四声、中间‘沙’字的发音一带而过,且发音极快,“大沙篮儿”,一听这个,就知道这是个北京人。{:soso_e112:} {:soso_e113:} {:soso_e160:}
2 p4 s) s( j! p5 R0 t# w8 [5 x6 d% Y$ N0 c( h. H9 J" O/ F. R
3 Q/ J7 I. w4 s( C

) y* j% B# w" Z  m7 {; M* G; D
( Z! b  O. c2 `2 Y2 P
发表于 2013-7-14 22: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锅挑 发表于 2013-7-14 11:07
  A8 q1 y0 n, z4 ~9 F8 J  J* l$ ]前门楼子外面的‘大栅栏’,北京人发音说“大沙篮儿”,‘蓝儿’读四声、中间‘沙’字的发音一带而 ...

  J% t: k+ {# J) 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9 18:36 , Processed in 1.15554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