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24850
帖子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08-11-17
最后登录1970-1-1
|
发表于 2013-3-14 17: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龙 先生在25楼帖里说到:
+ _9 b. ?! S. }/ ^“这位网友的分析有些深入,但证据略显不足,张勋复辟非常仓促,很多事情都没来得及搞,为建筑换匾这种事,似乎没空搞,除非有文字记载,否则恐怕难以让人信服。”- P7 R2 C( m( ]) A5 x3 R/ e
+ @! w6 r( K" Z. p/ E
% O/ g9 N0 E6 V7 f A% P
今查到一丝线索,据说1917.07.01~1917.07.15.的《顺天时报》里有关于“换匾”的文字记载。( U* ~4 Y7 b% P4 n
; f [* w) M1 f( D4 Y ~6 j
# R, I* s4 P; \& N# j【转帖】2 g, R A) O# Q
< 《小市民的奋斗》书评区 > 作者: 吕中人
^( e0 h; U3 {. shttp://forum.qidian.com/threaddetailnew.aspx?threadid=113353719
% Q4 d! M( t. X# b& p8 k
8 w. q: H3 l; ^" o
5 q- `) {! [7 Z9 ^. P, ~: t# Q 张 勋 复 辟
7 J( X6 N- T7 G" K1 g1 {/ n/ X5 `5 e/ T" f/ I
# C7 M# Y" B9 f8 M# G# q
1917年7月清废帝溥仪在北京复辟十二天的事件,由于此次事件是张勋一手策划,史称张勋复辟。张勋(1854~1923), 原是清朝的江南提督。民国成立后,他和他的队伍仍然留着发辫,表示效忠清室。1913年,他因率军镇压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有“功”,被袁世凯提拔为长江巡阅使,统率两万军队驻扎在徐州一带。1916年袁世凯称帝败亡后,政局动荡不已。张勋遂乘机联络前清遗老遗少及保皇党人康有为等,积极为复辟作准备。1917年 5月,因是否解散国会问题,大总统黎元洪和国务总理段祺瑞争持不下。黎下令解除段的职务。段到天津后,即策动北洋各省督军在徐州集会示威。会后,一些省宣布独立,不承认北京政府。黎元洪被迫召张勋入京调解。张勋便以调解黎、段冲突为名,带领三千军队于6月14日入京。经过一番秘密策划,于6月30日晚入清宫,召开“御前会议”,决定发动复辟,恢复清帝国。深夜,张勋派兵占据火车站、邮电局等要地。同时派人劝黎元洪“奉还大政”。7月1日凌晨,张勋穿上清代的朝服朝冠,率领康有为等群党,拥十二岁的溥仪登极。当天发布八道上谕,把民国六年改为宣统九年,易五色旗为龙旗,恢复清末官制,封官受爵。张勋自为议政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握军政大权(见彩图1917年7月张勋复辟帝制,北京街头又挂出龙旗)。复辟消息传出后,全国舆论一致声讨。孙中山在上海发表讨逆宣言,并命令各省革命党人出师讨逆。各大城市群众团体、社会名流,纷纷集会,发表通电,坚决反对复辟,要求讨伐张勋。黎元洪拒绝与复辟分子合作,逃入日本使馆避难。握有军事实力的段祺瑞借助全国反对复辟的声势和日本政府的财政支援,于7月3日在天津附近的马厂组成“讨逆军”,誓师讨伐张勋。“讨逆军”很快攻入北京,张的军队一触即溃。7月12日,张勋仓皇逃入荷兰使馆,溥仪再次宣布退位。段祺瑞于 7月14日到北京,重掌政府大权。
+ ]! q5 K; M& A/ t" Q" ]( ?
% }$ p$ |; P3 K$ T& ^5 `除了关注政治人物的行踪,《顺天时报》独家纪录了复辟当日北京的真实情形: 8 h0 B' v7 q, h% c
内外城商家于午后三时皆陆续高揭黄色龙旗,各路车站电报局等处皆有张勋之兵把守,地方秩序尚属安静,街上人民较常增多,盖多系瞧热闹者,其神色有欣然而喜者,有面带忧愁者,是日中央公园因系清室社稷坛,故将游览券亦停售矣。下午二时及四时,京奉路前门车站搭车赴津者顿形拥挤,尤以妇孺为最伙,盖多系各部司员之眷属云。但总统府内土山上尚揭挂五色国旗,而财政部参谋本部于下午仍有五色旗飘扬飞舞,其他各部于五色旗及黄龙旗均未揭挂。 1 J, c: r; Q x/ z+ L1 \3 F
整座城市并不像外地读者想象中的混乱,七版的“本京新闻”如《旗人欢喜若狂》、《戏园减售半价》,更让人意识到也许北京普通民众对国体变更并不如知识分子那样反感。这对于将革命的希望寄托于民众身上的启蒙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个颇为沉重的打击。难怪在身处其中的周作人笔下,那是一个如此平静而烦闷的夏日: 2 A) s7 J; Y" }4 Y1 P; F' T6 v
七月一日是星期日,因为是夏天,鲁迅起来得相当的早,预备往琉璃厂去。给我们做事的会馆长班的儿子进来说道,“外边都挂了龙旗了。”这并不是意外的事,但听到的时候大家感到了满身的不愉快。这感情没法子来形容……当时日记上没有什么记载,但是有一节云:“晚饮酒大醉,吃醉鱼干,铭伯先生所送也。”这里可以看出烦闷的情形。
; a, Z6 P* f+ C5 S. e8 h3 D 对于周作人而言,因为亲身经历的缘故,张勋复辟的刺激比洪宪帝制还要大得多,除了对中国政治局势的失望,也包含着对麻木的民众的痛心,故而“深深感觉中国改革之尚未成功,有思想革命之必要。”(《知堂回想录》) B5 D3 y# y3 ?! O5 q7 z! z& T
随着段祺瑞马厂誓师和反张军队的逼近,恐慌不可避免地降临古老的京城。《顺天时报》的“本京新闻”中充斥着复辟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变化:年号改用宣统,公文也改题旧历,“中华门”的匾额撤下来换成“大清门”,这些都是意料中事。让人惊异的是正阳门火车站和东直门车站两日内竟收入70余万元,“此事洵为火车设有以来未有之收入”;而因为要人纷纷出京,无人使用电话,电话局蒙受了巨大损失;店铺伙计的几句闲话召来了牢狱之祸,张勋的辫子兵横行街头,对稍有不敬的路人大打出手;民元以来低眉顺眼的旗人又开始趾高气扬;邮递暂停,商铺关门,火车停开,大批旅客滞留车站,金价暴涨,烟腊铺也随着食品供应紧张大发洋财,法国兵开出东交民巷保护教堂……《顺天时报》全面展示了复辟时期北京城的方方面面。 . @" E. B* y% V& H( I! n+ j
7月12日,反张军队攻入北京。《顺天时报》的新闻机动能力又得到一次发挥的机会。7月13日,该报用了四个版面来刊载“昨日战况见闻记”,分标题如下:
0 T) V' n! |- s6 O" W L s 6 X, w, W P$ H1 o1 Y6 U& F; b
天坛方面之形势
( E+ j$ J3 g! p; b ) d3 S1 d2 v n2 S
正阳门与前门大街
# ^6 A) a& L3 L+ b, v t - Q! b. u; g' _6 N
空军之侦察
$ M$ D) y: I; z7 J
$ K. ~) _! h$ Y! A& D, \ 昨日外人之负伤者
; u0 i: Q, c! L" K. ^! L" ^+ F 4 T' |4 E! V" B( L8 z: \
段总司令来电之传闻
" ^3 V7 s2 E5 G' x0 I% V1 Y$ s
9 e- n; {# m& G! f _" H& c2 ] 张勋竟惜命乎 - P/ R5 m0 J- j* v
/ ^3 q r K" x0 O9 x" | 昨日与战之军队 3 z; T! V( Z6 h2 z% Q7 |8 P
1 E; s5 U; _' L8 }! \ 新华门外之糜烂情形 - N+ h" \# |1 w0 R t* j* Z4 h5 m/ S( k
+ ?- ?. j8 V% T 战后之南河沿一带
( } @$ j5 N6 x$ p # V: |8 \1 g5 }
东局电话一时不通
" G; d' U0 \* S6 E, |$ l# F
( g# x( Q4 V% D1 N 北京医师会之美举
1 O1 t2 ]* X7 f0 H) ? ' f6 l4 ~ k7 T6 ?8 b0 |
安定门内之匪患
: R7 O8 f+ x: V : `: K# N9 Z8 ]4 |
一部分之禁阻
% R" S: h4 o! y" l: H: a
$ E4 _# b. m0 Y7 ~! T& \, m, ~. v3 p 军警机关已改五色旗 2 v/ y! x3 r6 l! K/ T7 ]
8 f! n% z& l' O0 i1 x
昨日都门特别戒严
) `$ o3 h1 H u7 N+ O 3 ?) B# |3 D# F9 A2 L
开战前之情形 * @% n- r. C! h! J: U9 t% B
0 |$ x% E! v& K# @/ b$ D
开战前后之张宅
" Q6 L# u1 f, P* H8 a n) V3 _) H2 z! l7 w
如此详细周密的战况报道,似乎应归功于《顺天时报》与日本情报部门的密切合作。而能够体现《顺天时报》战时舆论地位的,是7月14日第一师师长蔡成勋的来函,信中反驳了《申报》的报道,不承认第一师有与张勋军队同赴万庄的计划。同日的报道中,张勋的辫子军在天坛售卖他们抢来的零碎物件,准备开拔。各政府机关门前又换上了象征共和的五色旗,大清门匾再次被换下,复辟宣告终结。
7 s: R3 i* m l+ M5 x6 f 为了直观地告诉读者复辟的一个侧面,《顺天时报》在7月15日的二版破例刊登了两张景物照(之前只有政治人物的相片):“化为焦土之张宅遗址”和“天坛张军幕营之真况”,作为张勋复辟新闻报道的余波,倒开了华文报纸用照相机报道国内新闻的先例。 ! r/ X6 o) N4 b
8 ^* j6 \5 ]" x* s9 ]# X- U1 G......(略)。
: x+ }4 l4 H% R$ `6 _. R( Q* {6 q7 I/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