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24850
帖子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08-11-17
最后登录1970-1-1
|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3-28 05:40 编辑 ) |3 ]& X: X& Y# m1 q, h4 Y8 L, S
5 X3 O, K9 v. o& d: z2 P
北京皇城修筑于明朝永乐年间,在元大都皇城的基址上向东、北、南三面扩建而成的,是北京宫殿城池建设的配套工程。
7 ^& y3 o6 }! |皇城平面呈长方形,西南角因避让庆寿寺而缺一角。
1 g6 O+ }( ~* J4 {' {$ c# x皇城墙高约7至8米,厚约3米,通体红色,上覆黄瓦。( h* g) h3 Z2 t6 {; T' c, n8 t H8 O
, Y0 N/ M6 m# X" v/ `; U% T6 ^( e" e皇城周长18里,有六门: 7 {% \2 [0 m( q
3 l/ Y; ^% p T( Q
大明门——皇城正门。& j: B4 f: ^2 B$ ]( M' O
1644年清顺治元年改名为大清门。& C# w; N4 [ e4 _3 |8 O
辛亥革命后,1912年改名为中华门。1 m r2 i4 n# F; B3 l
1959年拆除。
. v$ i4 ~7 N3 T( |7 L) }0 o
, j N9 v; a$ q4 P# I* r长安左门。位于天安门左前方。
2 O# }8 K1 F0 O6 g; ^1952年拆除。 8 `* V* h2 M9 X9 a3 E
: Z5 b% {# S* S# q, j( \
长安右门。位于天安门右前方。) S9 N5 t, ?% k& p* j9 |" {
1952年拆除。1 g$ D+ u7 G% b+ h4 R
" [* q- U- D8 ^: J东安门。5 t- w, w' n+ u) c
1912年被焚毁。 / Y% K, r8 @) I# |
% C5 a( v) a6 p西安门。% {+ @0 J! d3 }2 t/ b7 g! N
1950年被焚毁。
3 d/ E0 m" O1 f) P8 v% Z4 y7 k7 i0 a+ P
厚载门(地安门)。1 f# N2 k. h% n; R0 I
1954~1956年间拆毁。
g4 V! M( y9 u! v$ Y......(略)。 8 Z9 t |4 K. [
& y, Y. a' a' n' A( b
附录:
( d2 v p2 n0 V) ]# z( N6 n& C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时,它仅是一座三层五间式的木结构牌楼,名字叫做“承天门”。
7 D# w$ B q) F, I& b( c( G明天顺元年(1457年),牌楼毁于雷火。; q' U* t/ [3 T" T
明成化元年(1465年),重建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门楼。
2 P! n+ B% o; H! O+ p8 F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仅逗留40日便被迫撤出,撤退前草草登极,当晚“焚毁宫殿及九门城楼”,承天门再次被毁。4 o4 d9 ?/ w- a& m4 n) w
清顺治八年(1651年)在废墟上进行了大规模改建,重修为一座城楼,名字也改成“天安门”。
6 r% A2 C$ d3 M4 W; ?7 s2 G# r. I( K- p$ _' q* [1 p
/ v$ ^5 ~7 f3 D( E) i$ n图501.是1860年拍摄的大清门和棋盘街广场(接片)。
. q2 d# J5 p" X, h% w1 |
, l& f# \, T+ F$ v) R附图01.是明皇城 6 座门的分布图。
9 y6 L5 N+ ~1 ~6 U5 I- J7 X3 R w) g% ?5 d r
$ f( Y) W* s Y" n
' u* g* M$ K+ f8 I8 ?+ r8 ?#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