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164|回复: 48

童子佩觿,能不我知——觿,古代的解绳器[含4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24 1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秋时代卫国的民歌这样唱:“芄兰之枝,童子佩觿.....”
觿是古代的解绳器具,形状好象“芄兰之枝”。觿最初用动物骨角制造,后来改用青铜。到了西周以后,觿的实用功能退化,成为成人礼上例行佩带的物品,也就是“童子佩觿”。

* U3 H% W. T3 o- z/ G: a

这两件觿是金代早期遗物。

: w* B( V8 Q$ |% n8 [2 B% n

童子佩觿,能不我知——觿,古代的解绳器

童子佩觿,能不我知——觿,古代的解绳器

童子佩觿,能不我知——觿,古代的解绳器

童子佩觿,能不我知——觿,古代的解绳器

r# G; {, x- g( l

 

童子佩觿,能不我知——觿,古代的解绳器

童子佩觿,能不我知——觿,古代的解绳器

童子佩觿,能不我知——觿,古代的解绳器

童子佩觿,能不我知——觿,古代的解绳器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24 1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藏品都够奇怪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折腾出一箱,慢慢给盘子哥看~~
发表于 2010-1-24 18: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像鸡爪子。
发表于 2010-1-24 1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性很强,我是真不认识
发表于 2010-1-24 2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10-1-24 17:59:00的发言:
今天折腾出一箱,慢慢给盘子哥看~~
& u0 t5 w ~# n" b) d p

 

6 p: `' L( @- v3 t. n: `3 {

 

4 c* q% L6 d' y. `# G

你家有一箱子啊,发财了……

发表于 2010-1-24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10-1-24 17:58:00的发言:
这些藏品都够奇怪的。
$ D% t8 S% x% r5 ^% N

其实不怪,草原文化的东西,还有龙头,兽头等样式的解绳器,东西开门~~~

发表于 2010-1-25 0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特色的东西!
发表于 2010-1-24 2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具有金代特色的少不了 鱼形解绳器,见过几件,蛮有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2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兽首和铃首的觿年代早,通常是战国到六朝时代北方民族的。

3 l! Q: F* Q1 b" ^4 Y" I& p

这两件很可能是金代早期的。

发表于 2010-6-9 0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10-6-8 22:15:00的发言:
) l6 ?% G0 p, e) q. Q# Z+ w9 I

一直被我当成老头子的人:

_8 L/ ]- U( X+ y3 L8 I( m/ |. L/ }

 

/ C) O4 B( c) b z! q- r

赵永晖,笔名扬之水,一九五四年生,祖籍浙江诸暨。初中毕业后,插队、做司机,然后入资料室,进出版社,。以自学方式完成高等教育,现为文学所古代室副研究员。曾著有《脂麻通鉴》、《终朝采绿》等书评集三种。近著则为《诗经名物新证》、《诗经别裁》、《先秦诗文史》。目前致力于古代诗文中的名物研究,即已古文献、图像、实物三者互为印证的方法,力求复原历史中的若干细节,并努力追溯,寻找它的起源与演变,因此而探求古代日常生活中的诗意。

扬之水先生的《棔柿楼读书记》(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3年,印数300册)和《采蓝集》(末名社 2007,自印本,300册)是最为难觅的两本书。 4 T7 X1 s+ ~7 a' Z9 K1 g

发表于 2010-6-9 0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yger在2010-6-8 23:22:00的发言:
. P) e6 Q6 T+ l1 C

我是学珠宝的,这本书一出,我就买了。

哦,那扬之水先生主编的《湖南宋元窖藏金银器发现与研究》,兄是否也收入囊中了?《奢华之色》中的照片,均是选自此书。 ! A% u% S, M o. Z/ R

 

发表于 2010-6-8 2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10-6-8 22:18:00的发言:
0 A4 P' I0 H3 c' l z

而且是白胡子老头儿。中山装+老式眼镜,这样的人写书无论是什么都先神秘了。

0 b1 v, G$ T, G) w+ O

也差不多,是个阿姨。

发表于 2010-6-8 2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神之荣耀在2010-6-8 21:07:00的发言:
' a2 R- {- ]7 m4 y1 h2 p. l2 N

“从前读古诗词和古代小说,首先感兴趣的就是里面提到的那些日常生活的用品。比如服饰啊、生活器具啊!以前读《金瓶梅》如醉如痴的,光是里面那些物品的名字就特别好看,想去探究。”扬之水先生如是说。呵呵。

; Z3 H# j8 h5 t2 i# y1 {+ v

 

' {& o5 [6 t6 Q: q! t; c

我是学珠宝的,这本书一出,我就买了。

发表于 2010-6-9 0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好贴 大家一起学习有意思啦 谢睡虫[em80]
发表于 2010-6-8 2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10-6-8 14:41:00的发言:
$ V/ h8 ?, z- r) P7 {, T C" q

怎么敢跟这位老先生相提并论...不过他的书是看过的:诗经名物新证。

7 O/ U# x. K+ |7 q$ Y* I8 |3 i

俺从来都是好奇,喜欢琢磨古文里那些怪东西究竟是什么玩意。后来我知道过去的夫子们也喜欢琢磨那些玩意,不过人家那叫做“考据之学”,是有名分的学术;俺这可是算不上考据,至多可以叫做冠戴之学:尽量把帽子找对。

2 _4 C6 N5 b9 K

诗经是那么好的东西,俺必须附庸其上;无论什么用诗经章句饶舌一番,就是装扮了。不过也有撞到行家被指摘的时候,那时候厚着脸皮也就混过去了。

`, |& ]4 }. C& N$ N

“从前读古诗词和古代小说,首先感兴趣的就是里面提到的那些日常生活的用品。比如服饰啊、生活器具啊!以前读《金瓶梅》如醉如痴的,光是里面那些物品的名字就特别好看,想去探究。”扬之水先生如是说。呵呵。

3 g. ]: f3 V, x) S4 Z: E0 B

 

发表于 2010-6-8 2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yger在2010-6-8 18:35:00的发言:
. x' \ }7 w& T4 D1 h1 ~

蛮喜欢扬之水老师写的东西,学识和文笔都不错。甚至安意如把她的文章一字不差的整篇抄上,然后出版。

& t8 O- F& v% M' c- l, j" h- }

后来哪个同学说他喜欢安意如,便鄙视他。

3 P% \; L& j3 n) }

今年出版了她的最新著作《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我刚刚买了一册扬之水先生的钤印本。

3 U& c( {/ B$ u6 l( f% h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2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她....啊?扬之水是女的啊?一直以为研究这些东西的人都是白胡子老头儿呢。

$ G0 ]* _( F; S* C) e

诗经名物新证,本来看不懂不想买,恰巧那几天正在恶搞军校的同学,因为此人驻地换到了第3个地方,我改写《清人》恶搞他。此时闲逛看到这本书,心想书中似乎对“二矛重乔”进行了一番研究,那我不妨瞧瞧。买回去发现看不懂,心想老头子才看这些写这些。没想到作者还是个女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2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被我当成老头子的人:

8 _: G" I% K" @) F* [0 ?5 \

 

) P' i0 {# o. W! J/ L' ^1 x1 S

赵永晖,笔名扬之水,一九五四年生,祖籍浙江诸暨。初中毕业后,插队、做司机,然后入资料室,进出版社,。以自学方式完成高等教育,现为文学所古代室副研究员。曾著有《脂麻通鉴》、《终朝采绿》等书评集三种。近著则为《诗经名物新证》、《诗经别裁》、《先秦诗文史》。目前致力于古代诗文中的名物研究,即已古文献、图像、实物三者互为印证的方法,力求复原历史中的若干细节,并努力追溯,寻找它的起源与演变,因此而探求古代日常生活中的诗意。

发表于 2010-6-8 2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10-6-8 22:05:00的发言:
" E# ?& Y7 S6 W1 |# N

她....啊?扬之水是女的啊?一直以为研究这些东西的人都是白胡子老头儿呢。

. p- ^, H3 k$ o5 \

诗经名物新证,本来看不懂不想买,恰巧那几天正在恶搞军校的同学,因为此人驻地换到了第3个地方,我改写《清人》恶搞他。此时闲逛看到这本书,心想书中似乎对“二矛重乔”进行了一番研究,那我不妨瞧瞧。买回去发现看不懂,心想老头子才看这些写这些。没想到作者还是个女的。

7 J$ ~- z- @7 D: x& |2 e4 k4 T

额,呵呵,虫大人原来以为扬之水先生是男的呀?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2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神之荣耀在2010-6-8 22:15:00的发言:
. s* p9 H3 S5 S& J0 O8 T7 x

额,呵呵,虫大人原来以为扬之水先生是男的呀?

, Q3 @* q' B( t0 G

而且是白胡子老头儿。中山装+老式眼镜,这样的人写书无论是什么都先神秘了。

发表于 2010-6-8 0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虫大人很有扬之水先生的风范~~~

( q+ {0 i9 N }) |1 s* l

学习了!~

发表于 2010-6-7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人墓里刨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14: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神之荣耀在2010-6-8 9:26:00的发言:
5 P% Q I Q: B7 _; }7 _' E5 z2 a

虫大人很有扬之水先生的风范~~~

: f- i) M; ^% J" e. _

学习了!~

/ @ Q6 p7 E. j

怎么敢跟这位老先生相提并论...不过他的书是看过的:诗经名物新证。

5 V' h8 A' T5 b7 G5 \! ^8 n

俺从来都是好奇,喜欢琢磨古文里那些怪东西究竟是什么玩意。后来我知道过去的夫子们也喜欢琢磨那些玩意,不过人家那叫做“考据之学”,是有名分的学术;俺这可是算不上考据,至多可以叫做冠戴之学:尽量把帽子找对。

" {, y# w6 B# X4 B( F' \

诗经是那么好的东西,俺必须附庸其上;无论什么用诗经章句饶舌一番,就是装扮了。不过也有撞到行家被指摘的时候,那时候厚着脸皮也就混过去了。

发表于 2010-6-8 16: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以前以为觿是上古时的用具,非骨即玉制,没想到金人生活里也离不开它。

发表于 2010-6-8 1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神之荣耀在2010-6-8 9:26:00的发言:
, b) Z, c$ e' W

虫大人很有扬之水先生的风范~~~

2 Z3 M/ U; r- L5 @. M/ G

学习了!~

2 j9 Q* \; Z: v5 Q3 i9 s

蛮喜欢扬之水老师写的东西,学识和文笔都不错。甚至安意如把她的文章一字不差的整篇抄上,然后出版。

* H: p) H0 l2 H8 o) d

后来哪个同学说他喜欢安意如,便鄙视他。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1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哇这书我也要买一本...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1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芄兰,百度一下知道如今叫做“萝藦”。

4 m# G2 B8 `$ H4 Q4 N

《芄兰》原文第一章:“芄兰之支,童子佩觽。虽则佩觽,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其中“芄兰之支”的“支”通释作“枝条”。但是观察萝藦植株,又觉得未必正确。因为萝藦植株的枝条——也就是藤蔓,并不像解绳器,而它的花果却很像——我弄不清那是花还是果。“芄兰之支”也许指的是花果,不是藤蔓:

4 e7 `5 @2 B1 z0 M0 q3 A

 

# b( W% B! x' m; b6 X

童子佩觿,能不我知——觿,古代的解绳器

童子佩觿,能不我知——觿,古代的解绳器

* G& m2 V! `) h' F% W

 

1 R* f {( J9 Y9 z

 

' r9 |+ M8 \. z

 

0 B5 J/ E+ b! C% |

《芄兰》的第二章:“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其中“韘”通释为“象钩”,但是我观察萝藦的叶,不能理解象钩是什么样的东西。谁知道这是什么,讲讲。

童子佩觿,能不我知——觿,古代的解绳器

童子佩觿,能不我知——觿,古代的解绳器

发表于 2010-6-9 2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神之荣耀在2010-6-9 8:49:00的发言:
哦,那扬之水先生主编的《湖南宋元窖藏金银器发现与研究》,兄是否也收入囊中了?《奢华之色》中的照片,均是选自此书。 n7 B+ ^3 b1 y7 U. l9 T

 

% } C; F$ U6 A3 G

没看,我在看她的《终朝采兰》

发表于 2010-6-10 0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yger在2010-6-8 23:22:00的发言:
( e( [2 f+ ~, O3 f

我是学珠宝的,这本书一出,我就买了。

9 w: q8 T7 P* Q; N% h

贴两张图,呵呵。

# t( F3 d* @6 U" {; \

 

* r* G* d2 {" Y' u6 j! |! h

《奢华之色》的外观

( J% c8 ?# _; t6 x& ^. s

UzjYh2zj.jpg

/ S% g4 a' t- y! s' {7 m


《奢华之色》的扉页(钤印)

5 z' E3 B3 E) s7 E

uIeQBLF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5 03:27 , Processed in 1.19630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