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381|回复: 184

讲述我童年的故事(大家都进来看看)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7-15 18: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几天与朋友们小酒,那些老朋友们的年龄都长于我,他们提议让我在这个板块里开这样一个龙帖。

      好几天了,这个建议一直在我的脑袋里盘旋。

      时光把我们的日子磨薄,残存的德胜门城楼子孤零零的矗立在夕阳之下哀叹未卜的命运,任谁也无法预测它的未来;胡同拆了一条又一条,大家由地面而天空越爬越高,越高越觉得寒冷;环路一圈儿又一圈儿,捆绑北京拖曳她进入现代化的未来、、、、、、那些,都是我们这些凡人没有办法左右的,甚至对于我们自己的未来我们都不能准确把握――浮躁的社会与光鲜的包袱皮儿一样的文化当头罩着,我们无奈。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我们走多远,我们的童年总会适时的站在某一个地方等待我们,无论我们怎么改变,那些儿时的记忆注定跟随我们一生,愈老愈清晰。

      每一片秋风薰过的叶子都会有我们熟悉的味道,

      每一枚过手发亮的硬币都会有我们小手的温度!!

      人故物非,可是,

      那在胡同里哗啦作响的铁环;

      那老树荫棋盘上噼啪大战的棋子;

      那穿梭于春风中报纸糊就的风筝;

      那泛黄毕业照上傻憨的笑脸;

      那随同雪花纷飞半空的炮仗皮;

      、、、、、、     、、、、、、   、、、、、、

      所有的东西――那些我们历历在目的东西,那些我们时刻回味的记忆,那些眼神,那些话语,那些繁琐与快乐,都会温暖地唤我们回去,告诉我们,在我们慨叹的生命中曾经有过这样或者那样的日子,有过这样或者那样的苦恼与忘忧。

      写下来吧,把能够想起来的岁月都写下来,留给自己看看也好。

      只有两个小要求:

           第一,   无论您现在的年纪多大,我们只要您十六岁之前的事儿。

           第二,   跟在这个帖子后面。

      我,期待着,期待着分享您童年的欣喜和忧伤。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7-7-15 2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草长的活动,回去准备.
发表于 2007-7-17 1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因为我是第4个孩子,也就是说在计划之外,所以妈妈就没有精力带我了,把我放在了河北老家的大伯家,一呆就是4年,5岁才回北京的,在农村的记忆已经很模糊了,可几个小片段仍然很清晰:

1.取红薯:农村家家都有地窖,储存红薯一类的,那地窖口小,又深,大人不容易下去,大伯就用个筐把我放里面,用绳子顺下去,我拣几个红薯抱着,然后再把我拉出来,呵呵,真的是好象就在眼前发生的一样.

2.小时候河北农村很穷,老家又是盐碱地,庄稼收成不好,家家生活都很困难,我大伯虽然是生产队长,可家里也吃不起白面,平时总吃棒子面勃勃,我有一次好象是抱怨勃勃不好吃,剌嗓子,我大伯就生气地说:"那你回家吃馒头吧!",我当时就很纳闷:什么是馒头?!

3.农村家里一般养猪,我大伯家的猪圈就在茅坑下面,记得每次上茅坑的时候都能从窟窿里往下看到猪,当时就总害怕,担心自己掉下去,让猪吃了。

4。因为打记事起就在大伯大娘家生活,不知道还有爸爸、妈妈,更不知道还有哥哥、姐姐,所以就认准大娘是我亲娘,可小心眼里就总疑惑,为什么叔叔的女儿管婶子叫“娘”,而我却要管自己的娘叫“大娘”呢?我现在还记得我问大娘这个问题时的心情。

5。大娘没有生育过,对我就跟亲生的一样,爱得不得了,到我4岁多的时候,妈妈觉得该把我接回北京了,可大娘送了4次才把我真正地留下来,之前的3次都是因为在火车站,车上面大娘哭,车下面我哭,妈妈不忍心,就把我又送回老家了。到了第4次,大人骗我说出去散步,才把我和大娘分开,从此一别就是10年,我初中毕业的时候才又回到了老家,看望大伯、大娘。那时大娘带着养孙女,看着她们形影不离的身影,就好象又看到了当年大娘疼爱我的情景。现在大娘已经去世了,我很想她,后悔没有再回老家看望她。

- g/ ^# E2 \- c4 q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7 10:38:53编辑过]
发表于 2007-7-17 2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帖子找到了,准备回忆!
发表于 2007-7-18 1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小时候的记忆最多的恐怕就是吃了,不是我生性贪婪,只因为我出生在困难时期,吃饱肚子是那年月的头等唯一大事。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家住在城乡的接合部,这应该算是得天独厚了。从我家的后阳台望下去,不远处就是大片的菜地。除了冰天雪地的冬季,那块充满生机的土地总会给人以期望,黄瓜、青椒、架豆、番茄、南瓜、冬瓜、苦瓜、芹菜、菠菜、苋菜,几乎什么都有。虽然饿着肚子的大人通常只会望着那些吃食咽吐沫,但我们小孩就可以不管不顾了,几步窜进地里摘了就跑,即便是被干活的农民伯伯看见,他们大多只是原地跺跺脚,摆出一个追赶的架势把我们轰走了事。但好景不长,困难的日子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好转,但去地里偷菜的孩子却随时间长大了,他们需要吃更多的东西,偷菜也就变得不管不行了。我记得楼下的平房里住着一个木匠,他有一大群孩子,想养活这样大的一家人绝非易事,所以他们家的孩子一直是偷菜地的主力。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木匠家的孩子们偷菜是高效率的,一来人多好办事,二来他们出门前都有家长事先谋划,所以他们突袭一次就能弄够几天的嚼谷。说实话,我家里并不属于困难的,去菜地里踅摸,多半是出于好奇和好玩。但人有从众心理,不知不觉中我就和木匠家的孩子同流合污了。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大帮孩子去菜地里祸害,目标是刚刚成熟的架豆。木匠家的孩子事先有准备,每个人的裤脚都是扎死的,所以他们把豆角摘下来就直接放进裤裆里,这样不会漏出去。而我忙了半天也只抓了两把豆角。孩子们一边摘菜一边打闹,没注意把豆角地边上刚刚出苗的萝卜踩坏了一大片。远远瞧见我们的农民老伯这回真的恼了,他一声不吭地朝我们跑过来……。木匠家的孩子有放哨的,看见以后一声唿哨全都跑了。我那时真的很小,小得不知道干了坏事还要跑,于是被人生擒活捉了。农民老伯牵着我的手来到我家里,和我父母好一顿交涉。大人们说了些什么我没听懂、也没记住,只记得那位老伯的脸很红、胡子一直在抖,老伯走了以后,我被爸爸按在床上狠狠地打了一顿屁股,弄得我非常委屈,因为我不知道为了什么。

第二天,学生物的妈妈就去供销社买回了一袋萝卜种子,她把种子埋进一只花盆里。不几天,毫无生气的花盆里就长出了一些绿色的嫩苗。这天,妈妈端着花盆把我领到了菜地边上,她叫我用铁皮小铲在我们祸害过的那块地上挖小坑,然后妈妈把花盆里的嫩苗一棵棵地栽进小坑里。全栽完后,妈妈又叫我用小铁桶从家里提水来浇刚栽进去的小苗。从我家到菜地有大约60米,平时我总在这里跑来跑去的并不觉得路长,但今天手里提着水桶很快就觉得这段路好像很远。几乎花了一个上午,我才把所有的小苗浇完,而且弄得满身都是泥。当我拎着水桶疲惫地往回走的时候又碰见了那位农民老伯,他头戴草帽,手拄着镢头站在路边。老伯笑着对我说:“小家伙,你的苗太小了”,我回头看了一眼,是真的,刚刚种下去的小苗比边上的要矮了好大一截,“我会把它养大的”我大声说。我从小就很倔,而且我恨那位老伯。“哈哈哈,好小子有种!”老伯笑着走了。从那以后,我一有时间就会跑到地边上去看我那几棵小苗,给它们松土、浇水,盼着这些小苗能长快点儿,追上那些大的……。小孩办事没长性,这话也是真的。也就是过了那么几个星期,我就忘了自己的职责,不再去管那些小苗了。

天气渐渐地变凉了,妈妈给我穿了秋衣。看着树上慢慢变黄的树叶,我的心思也转到了盼着过年上,整天想象着在雪地里玩的样子。这天傍晚,妈妈在厨房里做饭,爸爸还没回来,楼道里突然想起了敲门声。也许是爸爸回来了,我赶忙跑去开门。门打开了,可外面站着的并不是爸爸,我仔细辨认了一下,来人竟然是那位农民老伯……。妈妈闻讯过来,她把老伯让进屋里,给老伯倒了茶水。老伯进屋坐下,这时我才发现老伯的手里还提着一个盖着毛巾的篮子。老伯看着我,他用手揭开盖着篮子的毛巾对我说:“这是给你的收成”,我把头伸过去一看,篮子里躺着四条白白胖胖的大萝卜,“这是什么?”我糊涂了,老伯笑了,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你还记得你在地里栽的那些小苗吗,现在长成萝卜了”。真的,我想起来了,我还种过萝卜苗呢!老伯走了,妈妈要把萝卜炖了吃,我拦住了妈妈,“让我再看看嘛”我拉着妈妈的袖子说:“这是我的萝卜”。

 

 

 

 

 

 

 

2 e8 [5 O$ T; U& l/ m, ?, 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8 12:40:0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7-18 1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墩儿姐姐!!

多好的大娘啊!!

饽饽是不是纯玉米面做的?

给墩儿姐姐献花!!

[em23]
 楼主| 发表于 2007-7-18 1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房哥哥,不知道现如今您是否晓得做了坏事儿要赶紧跑?[em32]
发表于 2007-7-18 1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油油在2007-7-18 12:23:14的发言:

早就写过了,太长了,80后的童年.

http://bbs.oldbeijing.net/dispbbs.asp?boardID=38&ID=16194&page=1

忆往昔峥嵘岁月之油油痛并快乐童年版

我看过,写的挺好的。鹰飞哥哥都能当你叔叔了,让他先说说小时侯的事情,咱们把头蒙在被窝里偷偷笑话他,成不?

[em05]
发表于 2007-7-18 1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小时侯做过的坏事就多了去了,等俺回去翻番旧账哈,但是先得看见鹰飞哥哥小时后的事情,才发。[em07]
发表于 2007-7-19 15: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6岁以前……

在河北农村

记忆~~

年糕,大杨树,鸽哨……

要总结一下。

待续……

发表于 2007-7-20 0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冬天在泼满成冰的院子里滑冰,

洒满阳光的北屋暖融融,

枣树下打着牌,

胡同里翻跟头,

放假的日子,小桌下的作业;嬉戏,

牵着大公鸡满院子的斗鸡,胜利的雄鸡,

太多,太多的回忆,

四合院的日子,忘不掉的童年,

 

[em07][em46][em31]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1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油油多虑了,断断续续看过你写的帖子,现在准备从头到尾通读!!

先给油油献花!!

[em23]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1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GaosBoy在2007-7-19 15:16:49的发言:

16岁以前……

在河北农村

记忆~~

年糕,大杨树,鸽哨……

要总结一下。

待续……

我热切地期待着!!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1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欣悦在2007-7-20 9:42:39的发言:

冬天在泼满成冰的院子里滑冰,

洒满阳光的北屋暖融融,

枣树下打着牌,

胡同里翻跟头,

放假的日子,小桌下的作业;嬉戏,

牵着大公鸡满院子的斗鸡,胜利的雄鸡,

太多,太多的回忆,

四合院的日子,忘不掉的童年,

 

[em07][em46][em31]

写下来让我们与您一同分享吧!!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1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嫩玉米和麦秸垛

 

      我儿时的生活是自由的,没有人站出来告诉我这个应该做那个不应该做,所有关于活着的最基本的经验都缘于一次又一次失败的尝试之中。

      我出生在自家的土炕上,接生的是一个大人小孩儿都尊称为李奶奶慈祥至极的老妇人。以至多年以后,我在医院中给我降生一个星期的儿子们洗澡,看到他们细嫩的后背开始蜕皮时,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她老人家那双黢黑皴裂露着鲜肉的手。时间太长了,我一直怀疑我自己为什么没有那双手接触我皮肤的一丁点儿记忆,是不是因为小脑过多的占据了大脑的位置而让我麻木迟钝呢?

      关于祖上,那是老人们的事儿,我不愿意多说。反正从我记事儿的时候起,就有一所不小的院子让我折腾。奶奶说城里的房子是三进的,上了初中以后,我到奶奶说的那个地方去过,门卫不让我进,捡两块儿砖头隔着墙头儿扔进去撒腿就跑拉倒。

 

 

(一)蜻蜓和八爷

 

      城郊那个时候还种麦子,水多的地方种稻。当时气候不如现在这般干旱,往地下挖一铁锹半就能见到水,永定河里的鱼很大。

      稻田边儿和麦地里是我的乐园。

      除了要收割,稻田里永远都有水,赤脚趟,顺着垄沟一路走,隔一会儿就要上来走一段――长时间泡在水里,腿肚子抽筋,脑仁儿疼。春末夏初的几场雨过后,稻田里都是黑晶晶的蝌蚪,还有长了小腿儿没脱尽尾巴个头儿极小的蛙在垅上蹦来蹦去,蚂蚱,通体绿色,只有翅膀展开才能看见软翅是紫红的大蚂蚱特多,弹跳力不是太好,可是善飞,时不时的从斜刺里飞起来落到不远处的秧丛里,偶尔会撞到你光洁的小腿。

      傍晚有蜻蜓――现在常见的那种蜻蜓,特别是雨后清凉的傍晚,成群结队地飞,越过院墙,透明地翅膀在夕阳的余晖中,闪着亮光,有个水坑也能让它们十分兴奋。累了,寻找伸出墙头的树枝、门楼上的草梗成了它们的栖身之所;田间高大的草叶,滴着小水珠的矮树,都是它们的家。蹑手蹑脚靠近,捏它的尾巴,成功率很高,撅一截苇草,捋去细叶,细头上挽个活扣,把蜻蜓的身子套进去,套在它的第一对与第二对翅儿之间――钓竿一样巍巍颤着,招引那些更大的蜻蜓。

      那些大蜻蜓有它们自己独特的叫法,‘老刚儿’,这是雄的,眼睛大,身上挂着一层淡绿色的光,尾端有一段翠蓝,要‘招’的就是这种,很有气度的在稻田、水面上飞,总是有意志不坚定的追你的招子,它们并不是为了饱口腹之欲而是为了寻找爱人;‘老籽儿’这是雌的,周身接近于全绿色,这种小东西招不来,只能用网去捕;黄黑色相间的有一个中药名儿‘老膏药’,黑黄斑斓,雄的黄色较深;满红色的叫‘红秦椒’,形体比上述几种略小,通体红色,赤如玛瑙,红色中总有水意泛出来,喜欢落在枝头,机警,但是用手可以捏捕得到;满灰色的叫‘灰儿’贼鬼,如茸,飞行速度快,用网都不好捉,轻易逮不住一只;满身黑色的叫‘黑老婆’,翅膀比较宽,乌如墨染,它总是在旱地上飞;最普通的是满黄色的‘黄儿’,雄的背上焦黄,雌的淡些,它们喜欢 在城里待着,好像白领,离开了城市的依靠,会让它们抓狂,抓瞎。另外还有一种‘排’――雌下雄上叠在一起飞翔,正在交尾的蜻蜓,仿佛比例缩小了好多倍的直升飞机巡航,一会儿东,一会儿西,挺庄严的。

      左右挥舞苇招子,吹着单音节的口哨,只要执着,总不会让人失望,捉住的蜻蜓抿了翅,夹在指缝儿间,有时两手都能夹满;或者如此这般把它们抿在唇间,翅膀搞得湿漉漉的。

      别的小孩儿大多都是拿回家喂鸡,我奶奶不允许我那样做,所以我总是幻想着‘生物治虫’撒在屋里捉蚊子――十几只,二十几只,爬满了纱窗,它们努力追求光明,为了自由,那些蜻蜓们宁可暂时不要工作。丢了工作,性命之潮,也便逐渐退去。

      邻居家的八爷喜欢恶作剧,把蜻蜓翅膀上端据说是保持飞行平衡的黑色小斑块抠去,看它们歪歪斜斜地飞;有时他还会让蜻蜓们自己吃自己的尾巴,至于拴着细线给它们虚假的片刻自由,然后再拽回来,揪去一侧翅膀的一小节儿,看它们在地面上挣扎打转儿,最后葬身蚁口,他都乐此不疲,玩儿得很投入,这种精神决定了八爷的生活,后来在公主坟街心花园里玩儿押宝,在长途汽车上套红蓝铅笔,把自己玩儿到了新疆,十八年,出来后玩儿了几年服装,嫌弃来钱慢,玩儿起了‘粉儿’――只贩不吸,尝试着吸,以贩养吸;没用两年,骨瘦如柴的身子终于玩儿死在大狱里。他妈一直都拒绝收他的尸,按老人的话说:天生就是坑人的货,领回来至多再臭一块儿地。

      其实八爷只比我大两岁,因为个头儿猛,打架下手黑,周围孩子们都惧怕他,加之那时候所放的哪部电影里面的汉奸被八路捉到,一味的点头哈腰叫那些年轻可是有理想的面孔为‘八爷’,八爷认为那样被别人尊敬既有革命倾向又有武林侠士的风采,所以逼迫周围的小孩儿都要那样称呼他老人家。

      学校的操场是黄土地,夏天总蹦那种褐色长了翅膀的蚂蚱,八爷拿小棍儿一抽一个准儿,中午太阳毒,四脖子汗流也不歇着;他还有一手挺绝的功夫,唾液腺非常发达,舌头卷成卷儿吐唾沫,有准头儿,准到能击中落在墙上他指定的某一只苍蝇。他从新疆放回来之后不久,我在街上碰到他,说完一句话,从两个门牙的缝儿里往地上挤一口唾沫,或许新疆的苍蝇少,或许觉得从牙缝儿里挤唾沫才更有气度,反正,那个武功很可惜的给荒废了。

      大约是四年级的时候,学校翻盖教室,陈年老房,揭瓦时揭出很多没有长全羽毛的麻雀,全校的小男孩儿都争着上房捉,八爷捉的最多,肉乎乎的小鸟儿,脖子被他用铁丝拧在一起,好几大嘟噜,趾高气扬的在校园里溜达,颇有皇军打了胜仗班师回朝的气概。教体育的黄老师说他,他翻白眼儿不以为然,还把黄老师的气门芯儿给拔了扔进女厕所的茅坑儿,为此黄老师放开了看门孙大爷养的那条狗,拿拴狗的铁链子拴到他的脖子上。下午放学走过校门口,看见八爷半坐在地上,后背倚靠着那棵泡桐树,浑身是土,那条大狗一直低头探着身子嗅他,八爷侧着身子躲避,没有与大狗对视的勇气。

      那个年月每逢清明学校都要组织同学们给烈士扫墓,少先队员不能缺席,必须去,要求进步的同学自愿去,这个日子对八爷来说俨然就是一个节日。

      我们学校附近有一座烈士陵园,埋着五个烈士,抗日战争死的还是解放战争死的一直说不清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免费凭吊的场所,不必劳人费马上八宝山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那五座坟在一所废弃的小教堂后身儿,平时总是阴森森的,也只有这个日子才会被人们想起来,平时鲜有人迹。小教堂里曾经有过一个外国老神甫,低眉顺眼地走动,没人愿意搭理他。

      最开始入少先队需要很苛刻的条件,一个班只有那么三两个孩子,后来条件宽松了,小学毕业升入初中之前,只要没有大错,基本上都能混入革命队伍。八爷赶上了一个昌明的时代――扫墓之前听说下一批有他的名字,而且六一的时候到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仪式,所以那次扫墓活动八爷更加积极。从家里偷出铁锹、扫帚、脸盆,头一天夜里仗着胆子独自把那五个坟头儿收拾得光鲜利落,准备给老师和同学们一个做好事不留名的惊喜。

      扫墓活动结束后,全校师生回操场开总结大会。

      校长和大队辅导员的脸色都很阴郁,对有人提前给烈士扫墓表扬了又表扬,强烈要求那个做好人好事的同学站出来。八爷有些害羞,先举了手,极不好意思的穿过坐在地上同学们的队伍往主席台上走,没等八爷登上台子,校长就从台子上蹦下来迎接他,薅着他的脖领子往办公室里拽,八爷挣扎的时候掉了一只鞋,被跟在后面的体育黄老师一脚踢出老远。

      同学们很纳闷,不知道默默无闻的做了好事,为何会遭如此待遇。

      过了一天恍然大悟。

      原来八爷做完好事欣赏自己劳动成果的时候,或许过于激动于自己的丰功伟绩,或许真的被烈士们的英雄事迹感染,内急了,而且还是大的,当他在晴朗的夜空下完了事儿,从那座最大的坟头上下来提起裤子,一时疏忽忘记了打扫战场--手边的铁锨居然跟不存在一样,假若铲一锨土盖上不但保住了一世英名,也同样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爱戴的。

      校长是英明的,没有叼福尔摩斯的烟斗,仅从那摊旧物的新鲜程度上就做出了正确判断――一定是做好事的人干的。

      八爷因此被停了一个多月的课,每天到校唯一要做的事儿就是写检查,当然,如果他愿意,也可以把校长门口堆的煤末子用水和和,徒手攥点儿煤球解闷儿。

      八爷上小学比我早一年,我初中毕业的时候,他上初一。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1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油油想得太多了!!

或许化解生活和思想上的恩怨用微笑才是最经济的方式,是不是呢?!?

再献一朵花!!

[em23]
发表于 2007-7-20 14: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抽点时间还了“草长鹰飞”的“情”。写了这个简单的“发小”,恐怕说是个概述吧。但不管怎么样,他都是童年不可忘记的,磨不去记忆。原来,我不太理解“代沟”,现在慢慢地去理解。比方说吧,我找旅游的“游”字,找不到原来那个带走之的“游”,这么大的人啦,怕闹笑话,就让孩子去字典查查,结果,全是一样的“游”,我不太理解。中国人的黄金周近一个亿的人,都到水里去“游”了,有那么大的水面嘛?幸亏,现在没有“游行”的,否则,还真不好找地方“游”。这是什么?我知道了,这就是“代沟”。

“发小”

幻想伴随着人的一生,有的实现了,有的破灭了,实现的少,破灭的多。一生的是是非非,你死我活,拚了一辈子,还是一场空。“两手空空归西也”是每个人不可逃脱的命运。但有一样东西,可能伴随着你的一生,并且,难以割舍与忘怀,这就是“发小”。

在“妞妞儿”的短文里我已说过了,“妞妞儿”是我的第一个“发小”。那时候,没有像现在这么多玩耍的花样和“洋”东西。“妞妞儿”有辆小三轮车,那时候就算是高级物品了,乘她爸爸没看见叫我骑一下,可以看出“妞妞儿”是多么的善解人意。两个人对眼,可能是每个人小时候都玩过的把戏。我和“妞妞儿”对眼,她眼睛里有我,我眼睛里有她,多好玩啊!又是“发小”的,也只有“发小”的那么的天真无邪。至今,我仍在想念她,那怕她已经把我忘记。祝愿她美丽、健康长寿。

我另一个难以忘怀的是另一个“发小”,也是我第二个“发小”。她有个小名,叫“小九儿”。“小九儿”是我六岁时候认识的。上小学的第一天起,我从奶奶家回到了自个的家,就是东四四条胡同东口,一个很小的,再也不能小的四合院。比奶奶家住的四合院小了又小。“小九儿”比我大一岁,白白的脸,也有一双大眼睛,透出一股秀气。刚认识她的时候,她已经上二年级了,学习比我好。

     每天放学以后,她就跟我玩。天儿冷的时候,在她家的里屋玩“拐”。她手特别灵巧,一会就把“拐”的四个面全翻完了,我每次都得输。天儿暖和的时候,就在门道跳“房子”,每次都是我输,但还是愿意和她玩,她也愿意和我玩,我们从来没有红过脸,一直到长大。院子里有许多小孩,但她从来没有和其他小孩玩过。

     后来,她家搬走了,虽然不很远,但很少见。每次她经过我家的门口,她都会进来看看我妈,我妈给她点吃的,她都会大大方方的吃起来。只有这时候,我才能看见她,坐在她的旁边望着她。每次看见她,都越来越漂亮了,直到今天,她还那么漂亮。(2007年7月20日于北京朝阳区)

   尾语:将来,我会在贵网上[旧都秩事]中写“小九儿”的故事。谢谢。

另外,问问版主粘贴为什么会内容会重?

/ s5 T7 ~$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0 19:01:54编辑过]
发表于 2007-7-20 14: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房子是瓦房,屋檐出窗户三十来公分,都镶有差不多六十公分雕花的木檐,下雨顺檐流下,冬天,顺檐结成冰葫。我们住中院,北房,中间的一间,是全院最好的一间。户门是两扇对开的,冬天太阳能照到多半间屋子,冬暖夏凉,非常好的房子,南房的夏大妈经常来我们家晒太阳。记得那时出户门都要下四、五节台阶,院子四四方方,冬天把地面泼上水,就可以滑冰,院子的孩子多,热闹极了,放学后我们就去买菜,西红柿、沙壤、一毛钱一大堆,小孩子们比着做饭,蒸馒头、窝头,一家炒菜,全院都香(指中院),当然也有大人的指导。比如:下面条不知道水开了是什么?就叫没工作在家的大人看一下,烙糊饼,不盖盖就烙不熟,一开始不知道,大人看见就提个醒。晚上,我们就玩“我们有求一位人”、“老鹰捉小鸡”、“丢手绢”、“吃毛桃”、“逮人”,还上那条死胡同去玩“遮跟头”、“练武术”,白天去胡同跳皮筋,练习骑自行车,女孩子织毛衣、绣花、“玩拐”(猪、羊的小关节)。

<节自博客,所以有些不通>敬凉

发表于 2007-7-20 14: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的关系都非常好,一家有事,大家帮忙,记得7岁时,肚子痛,爸还没回来,西屋孟叔看太厉害,就驮我去医院,到那就住院了,记得爸觉得太小手术不好,就背着医生接我出来保守中医治疗,那段日子我记得太清楚了,那时鸡蛋要本,一户每月两斤,养病期间我是每天一碗鸡蛋卧面,那叫一个爽,哥、妹那叫一个嫉妒,恨不能也得一次病!

我们左边的胡叔是湖南人,好打鱼,爸也和人家去,每次他们回来都是两桶鱼,有大的、也有小的,有泥鳅,有“王八”,打鱼的日子,就是全中院最热闹的时候,每户都分点鱼,有敖鱼汤的、有红烧的、有清蒸的,有油炸的,总之,满院子的鱼香,外院、后院的羡慕呀!

   打鱼的网是我们自己织的,鱼线是天津买的专用尼龙线,网的“纲”是用铅做的,首先把铅烧成液体,做个模子,浇灌而成,再上到网边,自此,就知道了什么叫“纲举目张”,网太大了,沉得很。晒在院子的凉衣绳上,腥腥的。

<节自博客,所以有些不通>敬凉

<节自博客,所以有些不通>敬凉

发表于 2007-7-20 14: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哥是爱玩拉板凳(用绳子把板凳串起来,坐在前边拉,象是在开火车。)满院子跑。我是爱去外面玩,一边跑一边唱。记得有一次在马路上帮人家推三轮,把腿摔得一长一短,去正骨太痛了,抓住医生的头发不让弄,还骂人家!没落下毛病真要感谢那位医德高尚的老大夫。妹是爱在屋里站在凳子上,倚上门在窗户看,只要听见我的歌声,从不开门。

<节自博客,所以有些不通>敬凉

<节自博客,所以有些不通>敬凉

发表于 2007-7-20 15: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油油在2007-7-20 10:35:42的发言:

也许,希望长辈们能透明一点,简单一点,快乐一些,总按自己的想法去想别人,会凭生很多误会

我不是冲您,您的文章都拜读过,觉得很好,您的文采,也许油油一辈子也追不上

在这里,大家都是一家人,我只是希望有的人思想能干净点,别把对社会,对工作上的杂心,用在这里

我希望这里是干净透明,简单快乐,充满着友爱的


油油这个名字很好听,你就把他当做你的小名吧!网络平台是大家互相交流的平台,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没有谁行谁不行之分,特别是民办网站,创业不容易,要和协,要支持。希望老北京网充满友爱、互助、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15: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替油油谢谢您!!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15: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诚挚的邀请您,还是把您的文章留给我们学习,行吗?您要找的是不是这个‘遊’字?

不知道您用的是什么输入法,我用紫光,它有一个造字功能,另外,全拼也能敲出来。

给你献花!!

[em23]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15: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欣悦在2007-7-20 14:51:07的发言:

记得,哥是爱玩拉板凳(用绳子把板凳串起来,坐在前边拉,象是在开火车。)满院子跑。我是爱去外面玩,一边跑一边唱。记得有一次在马路上帮人家推三轮,把腿摔得一长一短,去正骨太痛了,抓住医生的头发不让弄,还骂人家!没落下毛病真要感谢那位医德高尚的老大夫。妹是爱在屋里站在凳子上,倚上门在窗户看,只要听见我的歌声,从不开门。

<节自博客,所以有些不通>敬凉

<节自博客,所以有些不通>敬凉

<节自博客,所以有些不通>敬凉

您的感受非常特别,只是,您把那么多的好字都剪开了贴,让我们阅读的时候,总有断断续续的感觉,不连贯,您能把‘她们’贴在一起,或者两三个主题贴在一起,那一定效果更好,我想是的,不知道您同意否!![em27]给您献茶,您辛苦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15: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流云飞渡在2007-7-20 14:12:27的发言:

    今天,抽点时间还了“草长鹰飞”的“情”。写了这个简单的“发小”,恐怕说是个概述吧。但不管怎么样,他都是童年不可忘记的,磨不去记忆。原来,我不太理解“代沟”,现在慢慢地去理解。比方说吧,我找旅游的“游”字,找不到原来那个带走之的“游”,这么大的人啦,怕闹笑话,就让孩子去字典查查,结果,全是一样的“游”,我不太理解。中国人的黄金周近一个亿的人,都到水里去“游”了,有那么大的水面嘛?幸亏,现在没有“游行”的,否则,还真不好找地方“游”。这是什么?我知道了,这就是“代沟”。

“发小”

幻想伴随着人的一生,有的实现了,有的破灭了,实现的少,破灭的多。一生的事事非非,你死我活,拚了一辈子,还是一场空。“两手空空归西也”是每个人不可逃脱的命运。但有一样东西,可能伴随着你的一生,并且,难以割舍与忘怀,这就是“发小”。在

“妞妞儿”的短文里我已说过了,“妞妞儿”是我的第一个“发小”。那时候,没有像现在这么多玩耍的花样和“洋”东西。“妞妞儿”有辆小三轮车,那时候就算是高级物品了,乘她爸爸没看见叫我骑一下,可以看出“妞妞儿”是多么的善解人意。两个人对眼,可能是每个人小时候都玩过的把戏。我和“妞妞儿”对眼,她眼睛里有我,我眼睛里有她,多好玩啊!又是“发小”的,也只有“发小”的那么的天真无邪。至今,我仍在想念她,那怕她已经把我忘记。祝愿她美丽、健康长寿。

我另一个难以忘怀的是另一个“发小”,也是我第二个“发小”。她有个小名,叫“小九儿”。“小九儿”是我六岁时候认识的。上小学的第一天起,我从奶奶家回到了自个的家,就是东四四条胡同东口,一个很小的,再也不能小的四合院。比奶奶家住的四合院小了又小。“小九儿”比我大一岁,白白的脸,也有一双大眼睛,透出一股秀气。刚认识她的时候,她已经上二年级了,学习比我好。' I' ?+ d& ]+ `! R Y3 @

     每天放学以后,她就跟我玩。天儿冷的时候,在她家的里屋玩“拐”。她手特别灵巧,一会就把“拐”的四个面全翻完了,我每次都得输。天儿暖和的时候,就在门道跳“房子”,每次都是我输,但还是愿意和她玩,她也愿意和我玩,我们从来没有红过脸,一直到长大。院子里有许多小孩,但她从来没有和其他小孩玩过。 + T. i9 a% C, L0 i$ J! i# k

     后来,她家搬走了,虽然不很远,但很少见。每次她经过我家的门口,她都会进来看看我妈,我妈给她点吃的,她都会大大方方的吃起来。只有这时候,我才能看见她,坐在她的旁边望着她。每次看见她,都越来越漂亮了,直到今天,她还那么漂亮。(2007年7月20日于北京朝阳区)

   尾语:将来,我会在贵网上[旧都秩事]中写“小九儿”的故事。谢谢。

另外,问问版主粘贴为什么会内容会重?


粘贴会重,好像是网站出了一点小毛病,您不要介意。

我喜欢您这篇文章的结尾,读到最后,崩然心动。

这么好的感情,真的应该单独成篇。

我期待您,不过,还是发在我们这个版里吧,这里是您的家。

[em26]
发表于 2007-7-20 16: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草长鹰飞在2007-7-20 15:34:11的发言:

您的感受非常特别,只是,您把那么多的好字都剪开了贴,让我们阅读的时候,总有断断续续的感觉,不连贯,您能把‘她们’贴在一起,或者两三个主题贴在一起,那一定效果更好,我想是的,不知道您同意否!![em27]给您献茶,您辛苦了!!

    是的,所以说节选啊!     您客气了啊!   不辛苦!就是  费苦!  哈哈!

   原来没有准备发那么多的,现在改不了了吧!以后注意就是了!

[em07]
发表于 2007-7-20 16: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草长鹰飞在2007-7-20 15:29:44的发言:

诚挚的邀请您,还是把您的文章留给我们学习,行吗?您要找的是不是这个‘遊’字?

不知道您用的是什么输入法,我用紫光,它有一个造字功能,另外,全拼也能敲出来。

给你献花!!

[em23]

感谢你这么认真负责,使我对老北京网更有信心了。入圈时间不长,但转了几个网,还是觉得应该回到“故土”为好,又有你们的热忱和支持,所以在[旧都物事]中发了三个小文,是有点乱,看着不方便,是不是放在一个楼层里好?如果将来越写越多怎么办(N万字)?我用的是五笔输入,我说的是目前标准用词,“游”与‘遊’统用了,没有了‘遊’字,不信,请查查字典,以便考证,等回音,如果我错了马上纠正,别真让人笑话,谢谢你!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16: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流云飞渡在2007-7-20 16:11:32的发言:

感谢你这么认真负责,使我对老北京网更有信心了。入圈时间不长,但转了几个网,还是觉得应该回到“故土”为好,又有你们的热忱和支持,所以在[旧都物事]中发了三个小文,是有点乱,看着不方便,是不是放在一个楼层里好?如果将来越写越多怎么办(N万字)?我用的是五笔输入,我说的是目前标准用词,“游”与‘遊’统用了,没有了‘遊’字,不信,请查查字典,以便考证,等回音,如果我错了马上纠正,别真让人笑话,谢谢你!

当不撞钟的和尚不符合咱老北京人的规矩。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自古使然,要说感谢,还是应该感谢您才是,您礼从外来了!!

文字改革以后,舍却了好多字,实际上背离了当初普及文字的初衷,闹得我们有些时候写出字来自己都怀疑,着实有些可惜。

现如今普遍都使用这个‘游’字,您没有错。

给您预备一杯啤酒!!

 

[em10]
发表于 2007-7-20 16: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haha 哈哈,^_^,这个帖子火了!!!

[em17]
发表于 2007-7-20 16: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草长鹰飞在2007-7-20 16:24:02的发言:

当不撞钟的和尚不符合咱老北京人的规矩。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自古使然,要说感谢,还是应该感谢您才是,您礼从外来了!!

文字改革以后,舍却了好多字,实际上背离了当初普及文字的初衷,闹得我们有些时候写出字来自己都怀疑,着实有些可惜。

现如今普遍都使用这个‘游’字,您没有错。

给您预备一杯啤酒!!

 

[em10]

谢谢你这杯啤酒,干了!这可能是我做事的臭毛病,有兄弟帮忙,肯定没错了,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1 04:57 , Processed in 1.18741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