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231|回复: 42

请教老北京散啤酒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6-1 2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约七十年代的夏天,北京人家家户户都时兴用暖壶到饭庄子打散啤酒。现在忘了当年多少钱一升了。

! t! P$ X/ o9 X9 c3 i8 w

 

* t o- h" q# [" i% ~6 _

各位还有没有记得的,提个醒。

# O7 ?5 X5 L) f. v( s% u, w

 

# d: I i) @8 H+ E4 F L

在这多谢啦!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6-1 2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我记得开始是2毛/升,后来是2毛6/升,再后来是4毛/升,并且开始买啤酒必须要打凉菜。

9 o8 V- y- U: J$ B5 T6 N& w

再后来好象就没有了,北京进入了买不着啤酒的年代,再后来大量的河北啤酒进京,再后来大量的啤酒厂出现,比如燕京、华都、龙象什么的,这就到了89年左右了。

' \1 [" ~& O. t m7 [2 O

后来又有散装啤酒了,不过不叫散装啤酒了,改叫扎啤了,价钱也上去了。

点评

太对了。佩服您的记性!  发表于 2014-1-14 21:30
 楼主| 发表于 2010-6-1 2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年代末多少钱一升来着?

8 I; O) W9 }) K" Z3 M) F

 

. T8 W; h5 B+ r, Y' ?; n! ~& Z

记得那时候用暖壶打啤酒。一暖壶一升吧。。。

3 M. j8 x e. M: m/ Y/ A

 

0 t6 {5 ?3 Z9 W2 N3 R4 `

多谢您啦。。。。

发表于 2010-6-1 2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年代末好象是2毛。一个暖壶可以打2升。

7 N1 t2 f2 e+ G8 k* C

 

8 Z$ ~4 M1 u- E- @$ p1 r' t$ o; M

 

% I! z3 M b0 v% s% x* h

 

! N& R! F9 o% Y9 a1 j

 

: ]( t/ ?$ c3 w, f9 h1 \( G

 

8 w1 Y( Q5 K1 ^# S E! C8 P

 

3 f4 Z9 M: o3 `& \( J

 

" L6 |4 l- Y3 P: U% P

 

4 p5 V& U4 a. T8 g8 g0 Q% y' ]4 h

 

* A% a5 w5 d, v3 Q' s

 

% B' o4 L" u" v$ l" L. G/ y/ g

 

C7 I; X& P$ v# u% |" P

 

# ]4 [1 P1 }& W0 H4 N) ~

 

4 Z' B- d2 v! t

你问这么详细干吗

 楼主| 发表于 2010-6-1 2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一个关啤酒的文章。

' ~* A/ \8 R+ j* s& p9 U

 

, z4 N7 F. p3 a5 [1 F8 V

多谢您啦~~~~~~~~~~~~~~

发表于 2010-6-2 0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扎啤出现后有相声云:当年喝散啤的是穷酸,现在喝扎啤的是大款.
发表于 2010-6-2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十年代初2毛一升。

; q9 u; ~: V* M |9 e8 k

好像都是饭馆儿门口儿排队。用红叶面包车改装的啤酒车拉啤酒。

3 e: m8 Q- |1 P, r

我二舅结婚的时候,在院儿里搭灶台,请大师傅做菜。用比煤气罐儿还大的塑料桶装啤酒,灌到开水壶里给客人倒酒。

- k, C* s, q5 }

那时候还有巧克力汽酒。

K7 H, \% R# m

 

* n* ]& u2 B5 Y ^; x

后来的扎啤和当年的散啤酒有很大差别。不值一提。

发表于 2010-6-2 2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6-2 2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东四路口明华烧麦馆就打散啤
发表于 2010-6-3 0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年代中期好像还没升吧?我记得2毛一大海碗,到七十年代末骑车下学路过饭馆就来一大碗。
发表于 2010-6-3 08: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是80年代初是一毛八半升,正好一个带把的大塑料杯子。我家附近四眼井的大教食堂,有个一人多高大罐子里头存着。不是常有。一见有满街提暖壶出来的就是来啤酒了。那会我还上小学,不会喝酒,印象比较模糊。

0 ~, f+ x4 Q1 q; \

 

( W; v; v# v! {% Y* P* `0 s

啤酒杯子就这桌上这个样

: W& I' s& |8 Z8 e/ A9 b

 

& y" d# G, v0 Y/ \# a j

发表于 2010-6-3 0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牛老:散啤、扎啤都是生啤,未发酵的。

, c0 C) `4 {. I; Y8 X

吴老:“升”在“文革”前就有,瓶啤倒晚,听啤更晚。现在散啤少的原因主要是销售过程中易污染。

发表于 2010-6-3 1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少钱记不清了,就记得有一大罐子。内会儿我爸带我打完啤酒还对半瓶儿北冰洋汽水儿,剩下半瓶儿我喝[em02]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14: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啦。楼上讲的用红叶面包车改装的啤酒车记忆犹新呢!记得每次来啤酒前饭馆都要给啤酒罐里冲自来水,名为刷罐。居民们都骂他们给啤酒里兑凉水。后来还出现过给啤酒里加洗衣粉的情况。

8 P: m, V$ m* v9 c

假冒伪略那时候就开始了。

发表于 2010-6-4 0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玉泉山啤酒也挺好的。还便宜。

+ @4 }3 m: v2 d# X1 d

 

+ h/ }# [6 i+ V

后来不知道怎么就没了。

发表于 2010-6-3 2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人与“散啤”重发帖)

$ P9 }8 d7 J+ N& w; [

现而今的北京人不分季节都爱喝点啤酒,说起啤酒来老北京人对啤酒还不是那么“待见”,不仅品不出它的苦香和杀口劲来,还讽称其为“汤药”、“马尿”,后来到了六十年代初人们才渐渐的改变了观念从不接受到逐渐接受,喜欢到今天北京人生活中的必备“液体面包”也是走了几十年的路。说起北京人对啤酒的“疯狂”来还得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人们抢购“散啤”时的情景,啤酒每到夏季也就供应趋紧。每天酒馆,食堂,”饭店前都排起了长龙,销售的方法是:打一升啤酒搭两个低阶的凉菜。每天上午10点左右北京城各个饭馆食堂人们早就有人持暖壶,塑料桶,凉杯等望眼欲穿的企盼着送啤酒的汽车的到来。那时候“瓶啤”是稀罕物,一般的大饭店高档饭庄才有,赶上个年节假日胡同口的副食店抽不冷子摆几箱瓶啤转眼就没了。那时候的瓶啤就是青岛啤酒,北京啤酒,双合盛五星啤酒,燕京啤酒是后来八十年代初才建厂,那时候燕啤还不行那,后来城市发展了北京啤酒厂搬迁了,到了新地方水土不服啤酒也就逐渐失去市场,双合盛也只是外销为主,反而新军燕京啤酒越来越火直至到今天占有中国啤酒的半壁江山。那时候的瓶啤是四毛九,五毛三一瓶,一升鲜啤四毛喝一口真的“杀口”,如今的饭馆酒楼不知打那学来的规矩喝啤酒论“扎”容量也小,味道也淡就是价儿高。
现在,北京的啤酒比当年的产量确增长了不止一星半点。散啤、瓶啤、听啤、扎啤都有,纯生、无醇、清爽口味各异,国产的进口的真是想怎么喝就怎么喝!特别是到了“桑拿天”,来上一瓶饼镇啤酒,简直是享受!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喝着啤酒的时候,恐怕想象不到当年他们长辈们排队打散装啤酒的光景了。

发表于 2010-6-4 05: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候真可怜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04: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候的人们没有可怜的感觉。反而因为能喝上散啤儿感觉到幸福。
发表于 2010-6-5 1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散啤和扎啤的味儿还是不太一样,具体如何也难以形容,反正当年一入餐馆,遍地都是散啤混合菜肴的气味,非常好闻,引人食欲。现在有的扎啤兑了水,那就更淡而无味,不能提了。
发表于 2010-6-6 2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的散啤最早是用碗,从有塑料升以后最早是4毛一升,收押金1快,后来涨到5毛6,最后涨到6毛,最后就消失了!
发表于 2010-6-8 1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井"先生.
发表于 2010-6-8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以为对生啤酒比较了解,阐述如下:

& [8 I. `) d; |" C

 

0 G) n- j& ?: p: m8 p2 H' z6 H- z

价格:从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后起,城区一直是统一价0.40元/升,郊区稍有差异。似乎有几次去郊区玩,发现昌平居然便宜几分,很奇怪,服务员说这是当地产的.

v7 N4 Y7 F7 E+ L4 B4 C


最小销售单位:半升。

/ Y3 Q% S" q; n0 g$ G, d( F; @


容器:啤酒杯和啤酒升,啤酒升大小分1升和半升两种规格,有刻度。比现在的“扎”简朴zuó实,要押金。酒铺一般用饭碗,可以装半升,就是颐和吴老所说。学校有活动时,家长除了早点钱会单独再给1毛5汽水钱,一般早点不吃,自己挪用5分喝半升,解渴解乏解饿,还能剩下钱,攒着买书。

3 B1 P2 e0 D9 s* ?/ N2 M

 

5 Q: K3 E: P( |) C* L$ _* d" j* G

PS:
元大都说的兑水,城里没有。那些铁制啤酒桶死沉死沉的,当着顾客面接上管子撅着屁股用气筒子打气加压,一扳龙头就流出来了,根本没有捣鬼的余地。

. \& H9 o( L6 T( J

 

; ^$ s+ {9 P( ?/ Y

那时没有散啤瓶啤的叫法,正式的称呼是“生”啤酒,瓶装则是“熟”啤酒。瓶啤当时是上讲究之物,通常西服革履者享用。如果你指明要熟啤酒,跑堂的会吆喝一声,楼上请, 您那!

! I- i$ x. z8 h' t


所谓生熟是指是否对啤酒中的酵母菌实施高温灭活。生啤酒没有经过高温处理,酵母菌仍在继续繁殖,天气炎热,必须当日消费掉,否则就酸败而无法喝了。这似乎与外来污染无关。

发表于 2010-6-8 1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左老不补充点么?

6 D1 o- A5 [% M* A9 ]/ B

 

m& }7 B& W$ Q v/ `" `

我记得早先的铁制啤酒桶比后来的铝桶高一些,颜色好像是绿色的?那时一边吃饭,一边看饭馆服务员们卸货,用脚踢着啤酒桶,在地上滚来滚去,轰隆隆地响。

发表于 2010-6-8 0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候散啤也兑水!
发表于 2010-6-11 1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我记得还是很清楚 (71年我就干过提个大钢种壶卖啤酒的活儿)60年代到70年代初 北京卖的散啤是4毛一升2毛半生。都是口部带流口的玻璃升(下边大口部小)71-72年换成了塑料升(下面小口部大)价格没变。瓶儿啤是3毛八的鲜啤和48的五星熟啤。
发表于 2010-6-22 1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啤酒两毛钱一碗,四毛钱两碗(一升)。打的时候,啤酒是放在一个大铝盆里,里面还有许多冰块!
发表于 2010-6-26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会的散啤是冰镇的吗
发表于 2010-7-6 2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学问!还有这麽多典故呐
发表于 2010-7-6 16: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我的印象,散啤口感淡薄、软塌,远没有扎啤爽利。曾看过一篇谈啤酒的文章,里面也说从前的散啤比不上现在的扎啤,想抄录过来,却遍查手上的啤酒书而不得。偶然在网上搜到这个,转一段吧:

* h. @7 }- j1 k* q: r

《东方时空》刚开播的时候,恰是北京扎啤最火的时候,那时流行的话说:“一手拿着大哥大,一手拿着扎。”刚出来的时候,扎啤的确比较贵,尤其那会大家的工资都很低,也没学会用手艺去挣外快,所以很少捧扎。我以为扎啤就是从前的散啤,所以一直不屑。 - j* z# {; R) D# w3 O6 x

; R- F. X( ?" V+ {8 P

/ y- c0 m- l4 P: I

很偶然的,同事和我给《生活空间》帮忙,做一期关于扎啤的节目,由此接触了一些专卖扎啤的公司和专喝扎啤的老板,其中一家做扎啤机的公司还创办了啤酒报,于是了解了一些扎啤的知识。原来除了鲜酿的啤酒,扎啤是最好的啤酒,因为从厂家出来后的啤酒,经过扎啤机的加工,多了道精制程序,而且出来的温度永远保持在四度,根据研究,啤酒在四度的时候人的口感最好。从前的散啤与扎啤完全不一样,是质量最差的啤酒,往往都过期了。知道这个道理之后,我们一段时间内专喝扎啤。然而等到后来有点积蓄、扎啤也已经落价的时候,却听说不少扎啤造假,经常兑水,于是又转而喝瓶装冰啤了。

* U9 ^! c6 t3 ?

这是全文链接:http://www.citychinese.com/bbs1/dispbbs.asp?boardid=99&id=52453

发表于 2010-7-24 0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那时候的散啤,用大塑料升装的,应该是3毛六一升,那时候不买凉菜是不卖给你的,我经常用十升的汽油桶去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6 05:00 , Processed in 1.186924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