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928|回复: 34

【老照片】逝去的60年代[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10-13 1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N8 u) e: x* T" r, A) F5 [

【老照片】逝去的60年代


+ k/ e* e0 w' r% V) K0 `

发一组60年代老照片。


) B9 [7 v8 N4 ~' z0 O

60年代不是啥好年代,头三年是“困难时期”(姑且这么说吧,别太较真儿哈,呵呵),66年开始了“文革”,更不堪。掐两头取中间,个人感觉也就64-65年的日子还算好点。

( K; \, `5 j; ^' T4 v- J# \0 `

生活本不易,既然有的事儿不堪回首,那咱就不回首,索性来点温馨的、日常的吧。有些年头呢,手头没有这类照片,就以大家都熟悉的公共事件代之。



" }8 z1 b" X- G( _; p

记得以前,北京每年都搞环城长跑活动。这是1960年1月,北京的春节环城长跑,画面雾气沼沼、人山人海。

发帖中,暂勿跟帖

发帖中,暂勿跟帖

3 y& k' x# U; l4 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13 10:54:35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5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身不由己在2011-10-13 10:06:00的发言:
  1 R1 x9 O" ?! t7 f$ {" e

1960年,北京市西直门食品加工厂的女工在加工糕点。


& \, T' f* P! r; `4 w# J

照片里的糕点是“自来红”吧?还盖着红戳,看着像。

. j! {; A% R# _: _5 }

 

. B0 e% a% N( H+ I4 o9 r

印象中“自来红”超级硬,能砸死狗:)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960-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 W+ W9 ]; E7 w. S

某人不慎将一块‘自来红’掉在马路上,正巧车过把它轧进路面,某人灵机一动,用一根江米条把‘自来红’撬了出来,‘自来红’和江米条都完好如初。

发表于 2011-10-15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那张糖葫芦的拍的真好。

# D' U( z/ m1 Q, T& M; f

不过那糖葫芦好像没粘糖吧?生山楂穿的?

7 v; z5 q+ u" }" M. c

 

$ X, c0 i- r* Z5 B4 c, Q" I' L, n

(大挂山里红肯定没糖,这我知道)

发表于 2011-10-13 14: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山里红。卖山里红的回家——就剩这一袍一挂了。庙会上卖,小线穿山里红如清朝官员的朝珠,挎在胳膊上卖,吆喝:来一挂!来一挂!就剩一挂啦!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4: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11-10-13 12:00:00的发言:
$ ^2 b) @, n, U( @6 y7 m! s: L' L

瞎分析:前景这两个孩子,可能是哥俩,因为他们的:

& D- A2 ]1 [9 }' Y. v

项链相同

* v6 K$ {7 ~; _6 ]( l( Z, k

帽子相同

: q" R6 H. v1 h$ B

手套相同

i/ Z/ n) S# ^, E

八字眉也相同

/ ^1 U1 z9 h8 Y7 v

 

. ]. v4 q4 v' q8 F! K

. l9 j0 b9 t) B

 

. G- E" ?6 d0 ~7 o/ P ^% a6 O! A

这哥俩还真是像,那“项链”估计是干枣之类的吧?

发表于 2011-10-13 14: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项链叫“大挂山里红”。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4: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对对,“大挂山里红”有些印象
发表于 2011-10-13 1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父亲说,他们小时候把大长糖葫芦插在平房的门框上,小伙伴一起玩,谁路过谁吃一口。
发表于 2011-10-13 1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熟悉的影象!
发表于 2011-10-13 1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11-10-13 12:00:00的发言:
1 V6 @) q& w; m" o E% y) Y

瞎分析:前景这两个孩子,可能是哥俩,因为他们的:

8 y a, a! U9 W Q$ A

项链相同

# o# L( \2 [( X: k( @( p

帽子相同

7 h# f' _8 m5 ?& N+ x! p6 x( Q) ^

手套相同

$ V7 ~6 J7 I- `! l1 e# m

八字眉也相同

1 m% i8 u2 }! _* I% i2 z& e( B

 

$ H+ \! S: n) Y6 M6 E* z8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 N4 M% L" r/ H: ^! `" {

还真挺像哥俩的 哈哈

# Y: ^* J% f1 H' J

发表于 2011-10-13 15: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S5 M: r1 Q y5 F1 ?* ~/ v. m

 

# k) R* j0 j4 N4 h0 t1 ^; {, x+ O) U

                是60年代的真实写照。64—65年光景最好。社会风气好,生活也不愁。如果一直搞下去,现在也可能是另一幅模样。

发表于 2011-10-13 1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11-10-13 14:44:00的发言:
项链叫“大挂山里红”。
% Q- H7 e9 C' `2 H8 ], P9 f

那可是冬天的好吃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c* r) E" \/ [

1960年,北京市西直门食品加工厂的女工在加工糕点。


* F% X% `, o! W- m; D; a

照片里的糕点是“自来红”吧?还盖着红戳,看着像。

5 ?# g8 @7 Y0 b1 t

 

' l. a! c2 X8 o% r# y; F

印象中“自来红”超级硬,能砸死狗:)

发帖中,暂勿跟帖

发帖中,暂勿跟帖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61年春节,逛厂甸庙会的孩子们在分吃糖葫芦。

- O! q$ U [ M; J+ S& R4 b: t

 

1 r- i. b- Z3 ]# h& L

举着糖葫芦那孩子估计是个富裕主,在花钱请客挣人品。估摸着这孩子的外号定是“小地主”~~~没跑:)

发帖中,暂勿跟帖

发帖中,暂勿跟帖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 O% |7 d. ^

一家设在四合院的幼儿园小朋友在跳绳,孩子的裤子还打着补丁。那时幼儿园似乎都爱给孩子围个围嘴。摄于1962年。

发帖中,暂勿跟帖

发帖中,暂勿跟帖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9 Y8 i5 @0 _" j/ I2 S

记得老辈人说过:舒服不如倒着,好吃莫过饺子。


1 p4 `$ Z( s- `% B( A6 k

到了除夕,全家人一起包饺子守岁,其乐融融,那种温馨相信各位都有体验。


& z# z4 a5 ?3 n

这是京郊一户农民在包饺子(1962)

发帖中,暂勿跟帖

发帖中,暂勿跟帖

发表于 2011-10-13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瞎分析:前景这两个孩子,可能是哥俩,因为他们的:

( u8 F3 j9 _6 S2 j: G, J# P; r

项链相同

2 ]0 l3 F' \; j4 W1 `- W/ E

帽子相同

8 O" w0 R! @( G8 W

手套相同

: ^1 G# s8 O( m2 X7 o# ?$ O! M

八字眉也相同

# e+ n- A# P1 g9 k. C' d* w

 

' }; D6 q* h: Q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68年12月,南京长江大桥建成,照例拍了一部纪录片。

$ h; ^. w6 K) n" Z2 I1 ~

 

6 O; F8 n$ @9 D) O2 `

这也算当年一大公共事件吧?

3 O* I, \1 ]' b0 \8 q1 S

 

, L9 x( G6 k9 B

 

yiAVw5gs.jpg
! F7 R1 s4 ]. `! V) }. ?; e0 D. 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13 14:03:0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v& n: g3 k9 P: O

1966年,北京电视台(央视前身)的备用发射台在月坛公园落成。

; i* f7 [1 C3 a# _; w

 

+ x4 F4 [2 b3 ^

印象中发射台的大铁架子是用管架铁网之类的东西围起来的。那时月坛公园不要票,现在要不要就不知道了。

% k7 `" \% h5 | @# _' d


备用发射台是2006年拆除的吧?

NjBRsfzG.jpg
+ R- w3 G* G: W" H7 k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13 12:29:3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这场运动简直是触及灵魂地史无前例。官方说法是:“文革”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 ~) x$ n- ^4 F. I4 g" \6 T4 s: E) E


照片里这帮奉旨造反的红卫兵小将如今也是60来岁的人了吧?你们过得~~~可好?:)

HkPycl7y.jpg
+ J( B f! r* s9 f& d& 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13 12:35:09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x5 Q7 q1 P5 v5 s$ X' q

1967年,中国的公共事件之一,是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3 X* i( y9 f4 W' A7 T- n

 

5 R: }. H* R- E" G% i7 J

这张蘑菇云照片该是当年报纸头版最抢眼的照片了吧?

9HEf6dI5.jpg
2 I9 q$ t7 Z(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13 12:38:0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都体育馆于1968年建成,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体育馆。

9 T6 Y% h4 Q* P3 {

 

# w( J7 \3 A4 q/ {8 m$ {

记得刚建成时,这里常召开各种会议。有次跟一帮孩子去紫竹院滑冰从这里路过,门外空场上站着一帮会间休息的军人在扎堆聊天,好像是啥全军学习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之类的名堂。

; c# s) ]5 y6 A9 d, t5 s% _% j. Q

 

5 h5 R; q& F4 h$ i

70年代常到这里看体育表演,那时有个女子体操运动员挺有名,叫蒋绍毅,印象是个云南人,高低杠玩儿的rou rou的。其中一个动作是身体抡圆了,耻骨联合撞在低杠上,男孩看了无不觉得裤裆里蛋疼——若男的在高低杠来那么一下子,肯定玩儿完:)

6 Y8 k7 m+ S1 e- E

 

G46lrJNM.jpg
2 o- A* X* v( U- q: v! z) |0 T8 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13 12:52:1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69年中共“九大”召开,这应该是当年最大公共事件之一,还拍了纪录片,确立了林彪接班人的位置。

7 O% ^6 w' X& y' m* s' S

 

: X- u, m) [/ U" D4 J

3月2日,中国还跟苏联在珍宝岛发生了武装冲突,动了枪也动了炮,死了人。全国气氛极度紧张,生怕老毛子一家伙打过来。

Vzhk7TYt.jpg
' t, r" T _! P, M& 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13 12:56:3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估算错误导致占位占多了,呵呵。

/ ]3 R$ m0 J: g, O' f" a

 

, Z) \7 C5 I3 \8 E" K, g: N

只好打乱时间顺序,再发两张照片吧。

. p. N% a8 Q5 f7 T

 

" I( M9 \1 t5 `7 _- F$ ~# F, d' x

1965年,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访华,干嘛?这些国家来了能干嘛?要钱呗!

! v1 S7 D- m6 ]

 

7 G7 V" S( R- d. E

中国在自己不富裕的情况下勒紧裤腰带充当老大哥,白给人家修了一条坦赞铁路。

" a/ P0 K5 z4 M! T) B6 r# Y) j" e, \) F/ _

 

& p& b: h9 h. I0 N2 l

 

QWL5kGB4.jpg
! ^. r4 u9 |3 F4 f0 D. l,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13 14:00:5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8 T5 s# q) L9 Z3 r/ C

中国电影有个有个百花奖和金鸡奖,现在估计没人太在意了,但在那个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皆很贫乏的年代,电影奖还是很拉风的。


1 B$ g/ A: } a! w

这是郭沫若(时任中国文联主席)在向《红色娘子军》女演员祝希娟颁奖。小时候对祝希娟上嘴角那颗痦子印象良深,觉得她一定是个很凶的女人:)

发帖中,暂勿跟帖

发帖中,暂勿跟帖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b' q& G5 K& H( _5 w5 f; A* W

50后、60后的北京人大概都知道什刹海业余体校,同学、街坊中指不定就有谁在什刹海业余体校受训的呢。文革时,什刹海、北海的冰场挺乱的,拍婆子、打架之类的,有时还很血腥。


' e1 ~: t4 Q0 ~. s

这是什刹海溜冰场(1963年)  

发帖中,暂勿跟帖

发帖中,暂勿跟帖

3 ^ |: V* m) |3 P" j! 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13 10:33:3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k6 ?( v5 S: H

那时兵乓球运动是最普及的运动之一,球拍有光板儿、海绵、正胶粒、反胶粒之别,还有长把、短把之分。长把握拍法我们叫“耍大刀”,适于削球和抡圆了大板儿扣杀,杀伤力强大。后者叫直拍握法。


K8 t( F8 A, i4 i6 `$ w

不过那时打兵乓通常在自己搭的水泥台子上打,由于不平整,球弹起来后没准谱。有时我们会跑到大人单位打,那时单位基本都有正规的乒乓球台案。


4 Z. v3 o" I% c+ H S

这是1963年,一群孩子们在中山公园石板乒乓球台上打乒乓。

发帖中,暂勿跟帖

发帖中,暂勿跟帖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63年,中国美术馆建成。它是北京十大建筑之一,由戴念慈设计,太祖题写的匾额。

) ~+ {6 ^9 s! \0 g6 }9 F0 d4 `

 

发帖中,暂勿跟帖

发帖中,暂勿跟帖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 w0 q" g6 D% B- o5 O) j. @% |

过来人应该还记得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这台戏也算是当年的文化盛事了。


7 j+ w- w) H4 o q* D! ~2 x

当年是哪年?呵呵,1964年也,演出地点在人大会堂。

发帖中,暂勿跟帖

发帖中,暂勿跟帖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l6 y1 c( d9 j

1964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火树银花不夜天。

, o* ]- C' a5 U B- l: q( Q


记得那时家里有本年历,其中就有天安门广场华灯、礼花的照片,很绚烂。

m46ULRnP.jpg
4 q! I8 ?" n" m) c/ 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13 12:09:44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7 01:21 , Processed in 1.19451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