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82|回复: 35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含17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11-28 0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照片拍摄于十多年前,那时候,在今天崇文门城墙遗址公园的地方,是一大片简易房屋,这里面住的都是建国时期的铁路工人,因此叫做铁路公棚。这个名称不是绰号,而是这地方的地名,就连每家每户的门牌都写着“崇文门铁路公棚”。

4 ]/ g0 w. j& q: e4 t

这组图片是用廉价的乐凯黑白胶卷拍摄,自己冲洗,多年来放在底片袋中,今晚无意找到,便作整理,与大家分享。从图片中也可以看出,当年我拍摄技术还较为生疏,也没有什么拍摄经验,再加上器材的落后,所以照片整体质量不高,但如今我也就能找到这些关于铁路公棚的记录了。

I9 }! P* ~( B( g' P r6 d

拍摄这组图片的年代,也是我着手系统记录北京胡同的时候,那时候因为条件所限,拍摄数量受限,记得一个胶卷买来到冲洗做照片还是挺贵的,如今想起,真觉得当年应该再挤出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去多拍一些胡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想拍却拍不到了 。

( }- L' ] y+ x' L% N f* A

那时候没有老北京网,也没有这么多拍摄胡同的朋友,我拍到今天,经常在拍摄图中碰到一些跟我一样喜欢胡同的朋友,感觉这个队伍越来越大了。今晚刚从草场地区拍夜景回来,又看到一位40多岁的朋友拿着相机在胡同中穿梭,也不知是不是咱们这里的人呢?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8 H% H# o: a( B( ~, E. 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28 0:05:25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8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画质很棒,内容很好。特喜欢!' D4 d3 \; f" j
怎么扫的,我用中晶5900平板扫描仪,扫的比这差太多了?能否介绍些经验,十分感激。
发表于 2011-11-28 08: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发表于 2011-11-28 1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崇文门是么

上面的图就是崇文门是么
发表于 2011-11-28 1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的影像!多谢LZ分享!
发表于 2011-11-28 0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
发表于 2011-11-28 0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最好,房屋密集,还有标志物角楼:

$ u" k, M$ O+ o! [3 q

 

5 j: h% ~/ O2 k3 O+ T2 Q/ d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9 M2 b( Q7 ~/ O( V2 u2 T6 K) ?9 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28 1:23:14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1-28 1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这地后来成了批发皮鞋的集散地。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8 1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使用的应该是乐凯的盘片,黑白100度胶卷,我这个是自己冲洗出来的,冲洗质量我认为不高,画面层次丢失严重。一直放着没动,近期找出来,用nikon9000ed扫描仪扫的,没有开除尘选项。
发表于 2011-11-28 1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下手早啊!

发表于 2011-11-28 18: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栾正曦在2011-11-28 12:11:00的发言:
. R- p0 _7 i; k+ w# v 9 i+ k. J5 A: {3 l 当年使用的应该是乐凯的盘片,黑白100度胶卷,我这个是自己冲洗出来的,冲洗质量我认为不高,画面层次丢失严重。一直放着没动,近期找出来,用nikon9000ed扫描仪扫的,没有开除尘选项。: z9 }/ ~. O5 j2 Y$ B 9 A5 t7 ?# B( |. H: W

6 U0 q* [" }, C# B 谢谢楼主告知。nikon9000ed扫描仪,是专业中的专业,太贵了。不敢碰。
发表于 2011-11-28 18: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的楼是崇文门么?

请教上面的楼是崇文门么?
发表于 2011-11-29 14: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栾正曦在2011-11-28 0:05:00的发言:
2 f' j$ H! |: D) V4 H/ } z

照片拍摄于十多年前,那时候,在今天崇文门城墙遗址公园的地方,是一大片简易房屋,这里面住的都是建国时期的铁路工人,因此叫做铁路公棚。这个名称不是绰号,而是这地方的地名,就连每家每户的门牌都写着“崇文门铁路公棚”。

! M3 h& U# @3 t+ q6 z

这组图片是用廉价的乐凯黑白胶卷拍摄,自己冲洗,多年来放在底片袋中,今晚无意找到,便作整理,与大家分享。从图片中也可以看出,当年我拍摄技术还较为生疏,也没有什么拍摄经验,再加上器材的落后,所以照片整体质量不高,但如今我也就能找到这些关于铁路公棚的记录了。

! n- H1 r D3 G* G/ j: a3 ^

拍摄这组图片的年代,也是我着手系统记录北京胡同的时候,那时候因为条件所限,拍摄数量受限,记得一个胶卷买来到冲洗做照片还是挺贵的,如今想起,真觉得当年应该再挤出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去多拍一些胡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想拍却拍不到了 。

# \. v% b( H4 n

那时候没有老北京网,也没有这么多拍摄胡同的朋友,我拍到今天,经常在拍摄图中碰到一些跟我一样喜欢胡同的朋友,感觉这个队伍越来越大了。今晚刚从草场地区拍夜景回来,又看到一位40多岁的朋友拿着相机在胡同中穿梭,也不知是不是咱们这里的人呢?

# r2 |) w% Q" B; I- {! R: x/ w

 

" G, n S2 ?* E8 Y: p

 

9 H* N: e- D" V) V) p. d3 h

那时候玩儿相机还真是件比较奢侈的事儿,不仅胶卷贵,冲洗难;而且不像现在数码的,拍的好坏当时就能看到——不行就删了重拍,必得等冲洗完了才能看得出来拍的咋样——费劲!

, ?, k$ v0 Z, u/ |7 i
QUOTE:

9 @ [& D! @" j- E! }2 A

发表于 2011-11-29 14: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栾正曦在2011-11-28 0:05:00的发言:
( Z5 Q" l3 M g0 }7 i* ?, c! I

照片拍摄于十多年前,那时候,在今天崇文门城墙遗址公园的地方,是一大片简易房屋,这里面住的都是建国时期的铁路工人,因此叫做铁路公棚。这个名称不是绰号,而是这地方的地名,就连每家每户的门牌都写着“崇文门铁路公棚”。

, D5 n, k# Y! ?* J

这组图片是用廉价的乐凯黑白胶卷拍摄,自己冲洗,多年来放在底片袋中,今晚无意找到,便作整理,与大家分享。从图片中也可以看出,当年我拍摄技术还较为生疏,也没有什么拍摄经验,再加上器材的落后,所以照片整体质量不高,但如今我也就能找到这些关于铁路公棚的记录了。

; a/ |' L0 o; Y+ p& Q

拍摄这组图片的年代,也是我着手系统记录北京胡同的时候,那时候因为条件所限,拍摄数量受限,记得一个胶卷买来到冲洗做照片还是挺贵的,如今想起,真觉得当年应该再挤出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去多拍一些胡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想拍却拍不到了 。

( q' a- P [9 }0 B

那时候没有老北京网,也没有这么多拍摄胡同的朋友,我拍到今天,经常在拍摄图中碰到一些跟我一样喜欢胡同的朋友,感觉这个队伍越来越大了。今晚刚从草场地区拍夜景回来,又看到一位40多岁的朋友拿着相机在胡同中穿梭,也不知是不是咱们这里的人呢?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43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44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44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46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V- a8 T; J3 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28 0:05:25编辑过]
1 n( T' x0 A! T N

 

3 J S0 Z& ] [8 K( [

即如这几张,不仅有景还有情!东便门角楼旁的石碑,老人在城门洞旁下棋,还有蹒跚的老人、看书的青年、沧桑的残壁!

发表于 2011-11-29 14: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栾正曦在2011-11-28 0:05:00的发言:
8 U6 n( @: P3 l0 Y- l# r+ d9 C W$ F

照片拍摄于十多年前,那时候,在今天崇文门城墙遗址公园的地方,是一大片简易房屋,这里面住的都是建国时期的铁路工人,因此叫做铁路公棚。这个名称不是绰号,而是这地方的地名,就连每家每户的门牌都写着“崇文门铁路公棚”。

6 e3 C! q" t$ a, `* e3 c# D

这组图片是用廉价的乐凯黑白胶卷拍摄,自己冲洗,多年来放在底片袋中,今晚无意找到,便作整理,与大家分享。从图片中也可以看出,当年我拍摄技术还较为生疏,也没有什么拍摄经验,再加上器材的落后,所以照片整体质量不高,但如今我也就能找到这些关于铁路公棚的记录了。

. x: z" W* C2 a$ ]" ?

拍摄这组图片的年代,也是我着手系统记录北京胡同的时候,那时候因为条件所限,拍摄数量受限,记得一个胶卷买来到冲洗做照片还是挺贵的,如今想起,真觉得当年应该再挤出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去多拍一些胡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想拍却拍不到了 。

* Q8 X6 m1 N+ C* w7 x

那时候没有老北京网,也没有这么多拍摄胡同的朋友,我拍到今天,经常在拍摄图中碰到一些跟我一样喜欢胡同的朋友,感觉这个队伍越来越大了。今晚刚从草场地区拍夜景回来,又看到一位40多岁的朋友拿着相机在胡同中穿梭,也不知是不是咱们这里的人呢?

% r' Z" j$ R0 v# A: f' V& X

 

+ M$ R: v' n! s: c+ V. \9 e# C

这就已经挺难得的了!如今上哪儿拍去!

9 }2 P0 t# p7 Z" V5 p# t4 l( I
QUOTE:

- b9 L0 I/ H6 [1 {

, F4 {+ a, r* _* r2 Q) 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29 14:11:57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1-29 0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似乎是我,在长巷,你拿一个胶卷机器吧?
发表于 2011-11-29 05: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黑白-首钢的火车

好资料好拍摄!!

发表于 2011-11-29 07: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从照片中了解那段历史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8 2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楼是如今的东便门角楼,可不是崇文门城楼
发表于 2011-11-29 2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99年就去过那一带,但当时对文史不感兴趣,还好奇棚户后居然还有城墙。。。。。也没有想到要拍照

! m1 O; X* h$ Q6 g# i

 

7 v6 N9 a5 f5 j$ ], T0 L* B

当时靠近崇文门一带城墙残根所剩非常低,只有1米左右,现在是加高了非常多的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2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有一天晚上在胡同口,您主动向我招手打招呼么
发表于 2011-11-29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a( E; v+ o4 d

铁路工棚原址,位于北京市崇文区明城墙遗址公园。明代属崇北坊管界,清代属外城东城辖区。

! y2 l& B: W! ^0 B1 E8 R

明代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基础上经多次改建而成的。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部下的徐达大将军攻占元大都,为了缩短战线,防范元军反攻,他决定放弃元大都原来的健德门至安贞门一线的北城墙,南退5里在德胜门至安定门一线重建新的北城墙。

# X5 Z) [. T* w1 y7 j

1419年,明成祖朱棣因预备迁都而扩建北京城,他决定放弃元大都原来的丽正门一线的南城墙,南扩2里在正阳门一线重建新的南城墙。

& x6 c7 p5 T& k9 e# u4 o- P

1553年,明嘉靖皇帝为防范蒙古兵入侵,决定在北京城的外围增建一圈“回”字形的外城,结果因经费不足,采用严嵩的建议,只建成了“凸”字形的南城。这就是北京外城为何不在城外四周,而在城南一隅的来历,外城也由此被称作“南城”。

/ B% N8 G6 M! r6 s$ p- O/ X

1895年,清朝建造了天津至北京的铁路,因为担心铁路破坏京城“风水”,将终点站设在了右安门外的马家堡。

' E% C' o2 T5 {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为了打通北京至天津海港的交通,洋人按照英国工程师金达的设计,强行扒开永定门以东的城墙,让铁路线进城延伸至内城东南角楼之下,再向西沿着崇文门城墙南侧直抵正阳门东侧,这就是“正阳门东车站”的来历。洋人为了乘车方便,又将东交民巷使馆区南边的崇文门西水关扩建为“水关门”,还特设了一个“水关门车站”。从此,崇文门城墙和铁路结下了不解之缘。

# A& ?2 a5 g% v8 v& g% _( Q

1915年,为建设环城铁路,将正阳门至崇文门再至东南角楼的铁路线向北延伸。因路基建在护城河与城墙根之间狭窄的地带,铁路又不能直角转弯,因此在东南角楼西侧和北侧的城墙上各开挖一个门洞,以利铁路的弧形弯道通过。这次施工,在崇文门至东南角楼一带的城墙根下搭盖了铁路工棚,住满了修路工人。

3 K6 E7 T6 ^7 p% e: f

1957年,在崇文门内兴建了新的北京火车站,又有大批铁路工人住进了老城墙下的铁路工棚,这一住就住到了2002年,发展至2000户居民。以往从此处经过,只见到密集破旧的工棚房屋,几乎看不到房屋后面还有城墙。也正是由于这2000户居民不易迁移,被铁路工棚团团包围多年的这段1500余米明代老城墙才得以幸存,到如今成了人见人爱的珍宝。

+ V; J3 f! A' l" e" A" E9 r

2002年,北京市政府投资数亿元另行安置了2000户居民,又从全市征集了大批散落于各处的老城砖,兴建了明城墙遗址公园。虽然修复后的老城墙既不很高大,也不是崭新,可人们都夸赞说,这才有老北京城的气氛。是的,失去了城墙的北京,还能算是北京城吗?

发表于 2011-11-30 1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地方太熟悉了,照片很珍贵!

3 p7 G3 y; o8 g6 l, s

发一张谷歌地球02年没拆的图像.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原创]10多年前拍摄,崇文门外城墙下,铁路公棚

: G8 [+ _- U8 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30 22:35:11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2-1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拍的非常好,黑白照片有彩色所不及的沧桑感。正如楼上朋友说,现在拍古城的队伍扩大了若干倍,可古城也差不多拆没了。
发表于 2011-12-2 16: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支持,这才是地道的北京原民居状态,喜欢那几个大爷大叔玩棋遛鸟的那个,还有一个大姨坐马扎那个,老北京居民的味道
发表于 2011-12-2 1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喜欢这组照片,表明了北京人和城墙的生活的关系,城墙与生活啊,这才叫日子,有城墙的日子过着安稳,舒服,等于是一种巨大的安全感。我小时候也去过,但感觉不深了。
发表于 2011-12-7 2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不是跟上海的棚户区有一拼呀!这么搞,都快变废都了。

! B+ x# X" A# Y" h& M- A

拆拆拆,不用多废话了,赶紧拆!全都赶紧搬楼房、住新房!

6 D5 i A: v+ m

围着城楼一圈建些长廊、喷泉池子、小公园、绿地也行。

- w) Y+ ?% c+ F! z; h3 X

别住人、别办公司!!让人讨厌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下,铁路工棚这些房子大部分是用当年城墙的城砖建造的,当时拍摄时候,很多墙上都能清晰地看到城砖,包括城砖上面刻的字,我记得拍过特写,但是现在没找到。那些斑驳的墙,大部分是城砖
发表于 2011-12-17 1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灰色年华
发表于 2011-12-19 0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怀念啊,我一个初中同学就住在那里;还去过他家。感觉窄小压抑,有一种进去就出不来的感觉。城墙的砖块有些脱落风化了,空洞里还住着很多鸽子,也是人家养的,却都成了半野生状态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18 19:27 , Processed in 1.31317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