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54|回复: 21

元大德九年青白瓷罐[含4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12-22 1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几天在景德镇看到元代影青罐一枚,难得的是罐底有墨书年款:

4 i6 H, i e3 L5 M

 

& K4 x& B ]8 d: B& [7 z8 s- I

元大德九年青白瓷罐

元大德九年青白瓷罐

元大德九年青白瓷罐

元大德九年青白瓷罐

元大德九年青白瓷罐

元大德九年青白瓷罐

元大德九年青白瓷罐

元大德九年青白瓷罐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2 1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内容如下:

0 c3 W, m$ p" j2 q* u) L

 

" e1 f5 S" Q0 F6 j. F

大德九[年]八月十三日岁次乙巳丁亥日 葬妻王氏。南市 余庚六 记

0 T0 s2 l' l, h1 d

 

7 q, M( C# v- d) x

正如南城兄言,这是一个穷人简单的墓志。古时候,只有生活在瓷窑附近的普通人才可能使用这样的墓志。

* Y% n8 r2 E( Y- q3 H. ~/ f- 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2 13:48:07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2-22 1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穷人的墓志?我以前见过一块南宋清白盘子就是一个简单的墓志。
发表于 2011-12-22 1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盘子上写墓志??

发表于 2011-12-22 1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宿城小雪在2011-12-22 13:16:00的发言:
! u' p6 R& r4 D( z: H

在盘子上写墓志??

是的 这情况很多 历代都有。这个罐不一定了 墓志肯定是写都生卒年月。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2 1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大德九年(公元1305),元成宗年号。“南市”地名今犹在,称南市街,在景德镇东部浮梁县寿安镇,是宋元时期重要青白瓷产地。
发表于 2011-12-22 1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一圈文字内容是什么?看不清...

7 a1 E' p9 |# C5 h1 h# M

元朝人就是这种书法风格...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2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罐底及底侧一周有墨书:

/ R1 d5 g: u2 ?% p$ E6 n# K

 

/ O1 P. j' f) \! x8 m7 K


$ U+ a0 d# O# P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2 1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落款为“大德九(年)八月十三”,这个日期应该是购置或随葬的时间。

& Z4 n, ^5 V6 R0 T2 e6 R

 

; u: `- L7 A6 X3 k1 o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2 1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v& I- e" O- X, R( M

罐内满施肥润的青白釉,外釉不到底。器型具时代特点,为元代制品。

发表于 2011-12-24 2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墨书倒是常见!实话实说这件东西元代味道不足!个人看法啊!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4 2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元大都在2011-12-24 20:39:00的发言:
墨书倒是常见!实话实说这件东西元代味道不足!个人看法啊!
4 k* S( y& T! A6 j

哈,这类东西北方不多,在景德镇却十分常见。其实这正是元代味道十足的一件瓷器。

9 F b$ C8 F+ p- P

 

3 J: X G+ \4 y' J

 

发表于 2011-12-24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闻所未闻啊

发表于 2011-12-23 1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知道这种葬俗。

. h n" _% r3 x; y2 k

也许不是特别穷的人呢,墓中放一件写款的瓷器可能是风俗,因为那些字写得太规整了。等到有机会的时候查看下资料。

发表于 2011-12-23 1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宿城小雪在2011-12-23 10:20:00的发言:
% Q. S6 ?& @+ {1 q F

第一次知道这种葬俗。

2 u! X9 B9 [ |$ t1 ~! r

也许不是特别穷的人呢,墓中放一件写款的瓷器可能是风俗,因为那些字写得太规整了。等到有机会的时候查看下资料。

1 J2 N/ y. }) K5 z8 r8 F0 A' y4 ~

江西讲究的主儿用青花大瓷板写“墓志铭”20年前我去江西采购经常见到5—60公分的(本地叫坟板)字写的非常漂亮!要价几百块钱。这东西当时不招人待见。一般老百姓死了弄快盘子等瓷器刻上或写上生卒。写字的有人要 刻字的瓷器一般没人喜欢要。这种用瓷器做墓志的习惯一直到清代,现在也常见刻字的青花大盘 和青花勾莲墨盒。

HvnecJdp.jpg
I2aMPVPR.jpg
5 M. ^$ w% S# {. 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3 13:12:54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2-30 08: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宿城小雪在2011-12-23 10:20:00的发言:
& N9 ~9 _) A) j

第一次知道这种葬俗。

; M8 v+ X; H$ M( J

也许不是特别穷的人呢,墓中放一件写款的瓷器可能是风俗,因为那些字写得太规整了。等到有机会的时候查看下资料。

9 c. V; @" N( o, \

虫大人原来在这儿。有个事情想请教呢

* q5 d. |1 Z* o7 H" G1 R

最近闲来无事,在翻朴通事和老乞大,中文是看的懂的,边上附的高丽话都是些什么内容?对汉语的注音?

发表于 2011-12-31 0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宿城小雪在2011-12-23 10:20:00的发言:
8 H+ M0 \3 E3 k" e! `2 [3 E

第一次知道这种葬俗。

; _ H3 R0 s" {8 f. h" E% X

也许不是特别穷的人呢,墓中放一件写款的瓷器可能是风俗,因为那些字写得太规整了。等到有机会的时候查看下资料。

8 \7 ?+ `5 R( P1 C6 Q$ [2 \; ?5 ~+ U

元代这种瓷器应该很便宜,马可波罗说一个威尼斯银币可以买六个德化窑杯子。一个威尼斯银币好像才不到2克重。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0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宿城小雪在2011-12-23 10:20:00的发言:
4 t6 N8 p0 s% V L( u

第一次知道这种葬俗。

' n: J T; ~! v) k& E! i q

也许不是特别穷的人呢,墓中放一件写款的瓷器可能是风俗,因为那些字写得太规整了。等到有机会的时候查看下资料。

D1 g( e+ \# @% a

讨论一下:

) ?1 f- n$ Y: {0 h$ k2 {

 

* ^2 `+ K* |% c( H+ i( `/ x

不会是特穷的人,也不会是富人。特穷买不起瓷器,这种青白瓷罐算是中等质量的,也非赤贫人家所能有。但规整的字体倒可能是下层人士书写,这里得考虑景德镇的特殊性,古代景德镇是以制瓷为单一产业的城市,工匠们分工合作,写款的一生专门在陶瓷坯体上写款,字写得比较规整并不奇怪。

: {; [% L w+ M+ E) b" `) E* M

 

0 v$ Q) R1 K) }+ o2 ^2 y

即使在今天,景德镇还有许多人业余或专门为瓷器厂商绘画或书款,有的小姑娘甚至下学后就拿起画笔描绘起来,挣一点零花钱。在这个城市里,粗具几笔丹青意味的人比例多于其它地方。当然,他们都算不上画家或书法家。

发表于 2011-12-30 1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是吧?...臆测。我没看到过。

! a0 E( |& y8 G& g. O: X2 ?' n9 ?

你查看朝鲜语字母发音,发音差不多就是。

发表于 2012-1-6 0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11-12-31 3:00:00的发言:
8 c8 p1 t6 ]+ v

元代这种瓷器应该很便宜,马可波罗说一个威尼斯银币可以买六个德化窑杯子。一个威尼斯银币好像才不到2克重。

% t/ m" U# a d! P0 g W4 r

有人说马没来过中国!

发表于 2012-1-7 1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嘉平在2012-1-7 12:57:00的发言:
马可波罗来没来过中国另说,也有资料显示中国外销瓷器当时非常贵。
4 C/ i" i. ^# }( v

运到欧洲就贵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1-7 1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可波罗来没来过中国另说,也有资料显示中国外销瓷器当时非常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5 00:49 , Processed in 1.16122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