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23|回复: 8

[贴图]英国画家笔下的帝都北京,推荐!!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3-26 2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英国急欲打开古老中国的大门,掠夺这块富饶土地上的财宝。为了对中国的实力进行试探,英国国王利用东印度公司的钱准备了珍贵的礼品,派马戛尔尼伯爵带着135人的使团前往中国。乾隆皇帝接到英国使臣将要到来的报告,非常高兴。因为第二年的八月十三日是他八十三岁生日,他打算在承德避暑山庄举行豪华的庆典。那一天,一些附属于中国的国家使节将要前来跪拜行礼,祝贺他的诞辰。乾隆皇帝也一心希望英国使臣能及时到达,和各国使节同时跪倒在他的面前,以便载入史册,向后世炫耀。 
    英国使团的船队经过近一年的航行,终于在7月底到达天津大沽口。早已等在那里的直隶总督粱肯堂和钦差大臣徵瑞立即派人上船表示欢迎,又送去大批食品:牛20头、羊120只、猪120头、鸡鸭200只、面粉160袋、大米160包、面包14箱、红米白米20箱、小米10箱、茶叶10箱、李子和苹果22箱、黄瓜40箱、南瓜1000个、西瓜1000个、甜瓜3000个,还有酒、蜡烛等等,应有尽有。马戛尔尼见一下子送来这么多的东西,十分惊讶地说:“有这么丰富的食品,实在令人难以想象啊!”他的副手更是感叹:“这样的招待,除了东方,世界上任何地方也见不到!” 
    随后,马戛尔尼等人改乘中国小船,经天津驶往北京。清朝官员在英国人所乘的每一艘船上都插了一面旗帜,上面写着“英吉利贡船”。马戛尔尼虽然知道 “贡船”是什么意思,可他心里盘算,英国使团用了一年时间才来到中国,万一为这些事争执起来,惹恼中国,影响了使命,实在不值得,所以他干脆装糊涂,听之任之了。英国使团日夜兼程到达北京后,在圆明园稍事休整,又改行旱路,前往承德。当车马走到距离避暑山庄还有几里路的地方,英国人就远远望到了巍峨的宫殿,顿时忘记了旅途的疲劳而高兴起来。他们停下车,换上礼服,还虚张声势地排好队列,奏着乐,走进避暑山庄。 
    可这时候,还有一件事双方争执不下,就是英使是否要向中国皇帝行跪拜礼。负责接待英使团的大学士和坤,等英使团一到就派人通知他们说:“英国使臣一定要行三跪九叩大礼。”马戛尔尼一听就沉不住气了,口气生硬地说:“我国和那些附属国不同,我本人是钦使,不是贡使。若按中国礼节去见你们皇帝,我不能答应。”乾隆皇帝一心想的就是要“万邦来朝”,听说马戛尔尼如此固执,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也大发雷霆。他训斥身边的大臣说:“英国使臣这样不懂我们的规矩,朕心里很不高兴。这都是你们过分优待才使英人骄傲自夸,不服天朝法度。这样无知的外夷本来就不值得以礼相待。”马戛尔尼听到风声,怕影响使命,只好妥协一步,同意以英国官员见君主时的礼节──一条腿跪下──见乾隆皇帝。一条腿跪下,也算是跪了,乾隆觉得面子上还算过得去,也勉强答应了。 
    八月十三日,在避暑山庄的万树园举行庆寿大典。一大早,各国使臣都提前到万树园等候。过了一会儿,乐声大作,乾隆皇帝乘着十六人抬的大轿,在王公大臣和侍卫的簇拥下到达。等待接见的人们一齐跪下,马戛尔尼也单腿跪下。乾隆皇帝下了轿子,健步走进接见王公大臣和各国使节的大蒙古包,在御座上坐定。王公大臣和各国使节也依次进入自己的位置。马戛尔尼身穿绣花天鹅绒外衣,佩戴着勋章绶带,双手捧着外镶钻石、内装英王书信的木匣子,恭恭敬敬地高举头顶,行至御座旁,单膝跪下,呈送乾隆皇帝手中。乾隆皇帝接过匣子,交给站在一旁的大学士,又拿过来一柄半尺长的玉如意给马戛尔尼,说:“如意送给英吉利国王,祝他事事如意,祝英吉利和平兴旺。”随后,他又送给马戛尔尼和英国副使绿玉如意各一柄。马戛尔尼也呈上他和副使私人送给乾隆皇帝的礼物──两只金表、两杆汽枪。接见结束后,乾隆皇帝举行盛大宴会。在宴会上,他请马戛尔尼到御座前,亲手给他斟酒,并且说:“我已经八十多岁了,希望你们的国王也能像我一样长寿。”说到这儿,他的眉宇间不由露出得意的神色。马戛尔尼抬头仔细一看,见乾隆皇帝果然气度庄重、精神饱满,虽说已经八十多岁,看上去倒像只有六十多岁的样子。再看宴会场上,众人鸦雀无声、毕恭毕敬,静听皇帝的讲话。他也不由得被这种威严的场面镇住了,不敢轻举妄动。 
    马戛尔尼当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第二天,他就提出要和清朝谈判。可是,却听到乾隆皇帝让英使团先期回北京的消息。马戛尔尼回北京几天之后,乾隆皇帝也回到了北京。乾隆皇帝一进皇宫,就听到了“英国人水土不服,死了三个人,仍然不想回国”的报告。他大为嫌恶,马上对和坤说:“英国人来了就死人,真不配到咱们国家来,叫他们办完事快点走吧!” 
    第二天,和坤就去拜访马戛尔尼,一见面就直截了当地说“皇上很体谅你们,知道你们洋人不习惯北京的寒冷天气。你们大概不知道,等到霜降以后,还要冷一些!你们见过皇上,事已办过,还是早些回国吧!”马戛尔尼听了这些话,心里一凉,但很快镇定下来,婉转地说:“承蒙皇帝垂念,敝使不胜感激。北京天气虽冷,可敝使身体素来耐寒经冻,即使住的时间再长也不会影响身体。”停了一会儿,马戛尔尼又提出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要求。和坤把这一情况报告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和清政府一向妄自尊大地认为外国都是“蛮夷”小国,自命为天朝大国。这次让英国使臣来中国,不过是为了满足万邦朝贺的虚荣心。可是,他们决不肯让外国人长期呆在北京,呆在自己的身边。不久,和坤就派人去通知马戛尔尼进宫会谈。一会面,和坤二话没说,交给马戛尔尼国书及礼品,示意他马上离华回国。马戛尔尼知道建交的事落了空,又提出了些要求,例如允许英国在舟山、宁波、天津经商,允许英国在北京设立洋行,在舟山和广州附近划一块地方归英商居住,自澳门运往广州的英国货免税,英国商品按中国税率征税等。乾隆皇帝本来就对这些外国人不放心,此刻又见他们提出这么多要求,生气地断然拒绝说:“我们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来就不需要外来的货物,因为茶叶、瓷器、丝绸等是西洋各国必需的东西,朕体谅西洋各国的难处,所以准许在澳门开设洋行,满足你们生活的需要。至于额外贸易之事,与天朝法度不合,不准进行。”对于英国提出的领土要求,乾隆皇帝更是口气强硬他说:“天朝法制森严,每一尺土地都载于版图,不容分割。英人请求赏给土地一事,断不可行。”不仅如此,乾隆皇帝还下令各地官员加强戒备,防止英国人沿途骚扰。马戛尔尼见自己提出的要求一个也没有实现,只好领着使团成员打点回国了。 (以上文字摘自陶绪主编的《要面子的中国人》一书。)

下面就是当时英国使团随行下的画家笔下的帝都北京。

英国人笔下的西直门,比例有点失调阿。不过显得护城河十分热闹的样子。

接带英国使团的情景,背景不详。

午门前的广场

大臣们在讨论

参观工艺品作坊

官员出行的情形

乾隆皇帝接见英国使臣的情景,注意英国使臣的单腿下跪。

当时圆明园的情景。马戛尔尼使团是在给乾隆帝的贺礼中有最新式的英国火炮和步枪,但是这改变世界的新武器别没有引起重视,60多年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这些“贡品”依旧在圆明园里当作“天朝恩威”的象征。真是讽刺阿!

北京街头一景——剃头

城门下守城的士兵与在凉伞下吃饭的市民,看来是从船上卸货的工人。从旁边的船只来看,当时护城河的水量还是很丰沛的。

送别使团出北京的情景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3-29 0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这些画原是彩色的。和那段历史一样,看了让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第七图中行礼的洋人为什么画得那么小?因为他本来就是个小孩儿,好像是副使的儿子,长大以后继承父业,也曾出使中国。

谢谢琉璃厂人。

发表于 2006-3-29 0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臣们讨论时怎么还有乐队伴奏啊?

发表于 2006-3-30 1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份量的帖子,顶一下!!!

铅笔画也好看!!

发表于 2006-3-31 06: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6-5-11 2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em02][em02][em02][em02]
发表于 2011-12-7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的灯笼做得真精致、讲究、漂亮。

( o u3 z+ v. P6 ?% s) }& F- ^# i! w

现在日子好了,反倒很多装饰玩乐用的东西做得是越赶紧越粗糙了。

4 ~6 g2 M/ }8 \6 c% ^0 x% N

古时候工艺作坊里的各式各样灯笼如果能留传到现代社会来卖,过个节还真是快乐好玩的多。

+ B4 \# r4 g* Z/ E( U1 H

 

发表于 2011-12-7 08: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张是圆明园正大光明殿
发表于 2011-12-2 2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这些楼房看似古建筑都是新建的;80年小学就是一座简易楼,中学高中都是平房。推开东面大门就是先农坛体育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6 17:16 , Processed in 1.19827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