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建筑沿革
' J! i o+ Y, R3 H; y醇亲王北府最早的记载是康熙时代大学士纳兰明珠的宅子,花园也可能建造于那时,但面积只有今天王府花园的东半部分,在乾隆十五年的《京城全图》上可以找到。 . v, c" U2 e8 W( a U
到了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明珠后裔承安得罪和珅被抄家,记载说他们家有房屋989间。和珅罗织罪名将这座府邸没收。乾隆年间为和珅的别墅。 / L- ^2 V3 q: N( `2 Q
和珅抄家后,此宅被赐给乾隆第11子永瑆,是为成亲王府,乾隆59年竣工入住。格局与今天的醇亲王北府差不多,最大的改变就是扩展了明珠时代的花园部分,开挖河道、湖泊、假山等,据说明珠时代的渌水亭就是如今的恩波亭,南楼前的两棵“明开夜合”树也是纳兰性德亲手所栽。 ( c- W$ K9 ]# R7 q1 P! M. r4 \6 z
成亲王的爵位是世袭递降的,到了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同意醇亲王奕環奏章后,将原成亲王府赐给奕環,并赏银10万两修治,还赏银1万两作为原府主贝子毓橚搬迁至西直门内半壁街的费用。
[# ]& W( `5 m5 I- t5 N! h2 ~奕譞(1840-1891),道光第七子,光绪生父。同治十一年(1872)受封醇亲王。载沣(1883-1951)奕譞子,光绪十六年袭醇亲王。宣统帝父。 % [& m3 ]$ Y4 K3 F
始封祖为醇贤亲王奕儇,奕儇是道光第7子,咸丰年被封为醇郡王,其福晋是慈禧胞妹。同治十一年进封为醇亲王。同治死后无嗣,其子载恬即位,改元光绪,醇亲王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
6 y* I+ I( C$ q5 n/ D3 w; v 醇亲王奕環于是年九月开始整修,务求精致,所费不赀。翌年正月,10万两银用完后,过于浩大的工程仍未完成,于是慈榕太后又复增银6万两修葺。 * d' G: g1 d! U% _# K5 }. y7 D; c! ]
光绪十五年(1889年)下半年,修府工程结束后,醇亲王奕環由老府迁入。奕環去世时,光绪帝曾到府亲祭,赠谥号为“贤”,并命在老府和新府内各建一座醇贤亲王祠,岁时祭奠。奕環第五子载沣袭爵。
5 ?/ u/ d' h6 A) C4 Q光绪十六年奕儇去世,配享太庙,“称皇帝本生考醇贤亲王”,其子载沣袭爵。
- @1 N' R+ l" \0 o( O# A) P4 n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德宗崩逝,又奉慈禧太后之命,载沣之子溥仪承继皇位,载沣任摄政王。1951年载沣病逝于北京。 , B8 E% c. Q6 Z/ g* Y
清末这里成为声势显赫的醇亲王和摄政王载沣的府第,溥仪就生在醇亲王府。醇亲王府,作为出了两个皇帝(光绪、溥仪)的府邸,它也是最大、最完整、规格最高的亲王府。
) b+ s( J: r& @: f6 I1912年孙中山二次到北京时,曾在醇亲王府的大书房宝翰堂会晤载沣(清醇亲王);
, r4 M% V$ W3 D. [ C4 Q1963年宋庆龄就搬到原醇王府的花园居住。如今作为故居对外开放。 " l: A) V. ]1 ]/ i i1 d, u' @
王府主体建筑则一直由卫生部使用,现卫生部已迁往新的办公大楼。
$ v+ G! s! Z( x" i J" {" G# i2003年修缮完工后成为了国家宗教事务局的办公地点。
( ~- J! H! x$ w& f, B后海北沿43号是北京第二聋哑学校,分东西两院,建筑独特,保存完好,正门影壁东侧保存有石槽,是醇亲王府马号,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