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与其说是车的问题,倒不如说是人的问题,公交车的设计我个人认为基本还是合理的,虽然有很多差强人意的地方,我想把我的想法一一说说,虽然我不是一名公交集团的员工。 车子挺大,却装不了几个人--车子里大鼓包,二鼓包的一大堆;走两步就有一个台阶;还有的车子地面不是平面。 我觉得由于车轮,传动轴等等因素,很难避免,但是底盘为什么要设计那么低呢,我认为是公交的一个好的出发点,北京市独生子女相当多的城市,随着步入老龄化,不是每家每户都能买得起私家车,多数岁数大的人还得做公交,毕竟便宜,何况还有一部分残疾人,不能说这些人是少数,就非得逼着人家打车,就不照顾这些弱势,底盘越低,别的不说,上车就明显方便很多,本来公交车的额定人数没有多少,但是高峰时段人多,外加上进京人口日益增多,所以肯定要超载,本来公交在理想的状态下,都应该跟机场巴士一样,可我们根本达不到这个标准,如果非得抬杠,我不想争辩。 扶手挺高,矮个够不到。 每个座椅都有扶手,还有树立的扶杆,这个并不是特别少,一般情况下除了人多的因素,自觉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我们人口众多,不能保证每个人的素质都很高,说句实话,我从来都积极主动让座位,身边要有个女同志我决不会先下屁股,上班族辛苦人多挤车能靠在一个杆上能轻松不少,谁有能说什么呢,只有每个人都不靠杆了,还得主动让个扶手,这个是一个素质提高的缓慢过程,会有那一天的。 有的车子坐在最后排边上,脑袋能碰到天花板。 由于发动机后置可以提高性能,节约成本,这个是趋势,为了能多增加几个座位,就在发动机上面最后一排有五个座位,如果坐着不舒服可以不做,车高不能随便定,如果说增加车高头是不顶了,估计扶手更够不到了,像黄海的前置发动机18米通套,后面就没有一排座,只能站着,这个不更没辙么,最起码我认为多两个座位不是坏事。 车子启动和刹车都让人感到特别猛。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车开得慢,抱怨连天,车开得快,人不安全,车又开得快,还特稳,那得坐“宝马”出的公交了,除非车少,路况好,否则只能骑车去单位了 “前门上车,后门下车”,到了高峰期就是一句空话。 这个跟公交关系不大,主要是乘客问题,虽然售票员有时不严格要求,但是不论售票员怎么做都会被人骂,我个人到现在对于像北京这样的人超级多的城市,实行“单上单下”的做法持半否定态度,不过总体有了一定成效,少埋怨别人,多提高自己的自觉性,这个最重要。 ……反正还有一大堆的问题 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不能总跟发达国家比,一个北京市的人,能跟美国一个洲的人口比,逐步地改善,多些宽容与理解,让生活保持快乐。 这应该是我们不顾国情、唯西方是崇、东施效颦的产物吧! 这个我没看太明白,不知道有什么关系,西方公交咱没坐过,国外的发动机好,排放标准高,我觉得用没什么不好,金龙同样有旅游大巴,也有公交,绝不一个样,毕竟公交一个4毛,机场巴士一个16块,我不是有意抬杠,只希望凡事得两面看,这样或许您就不生这么大气了
; x, \% _) H# ^, {. A[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30 0:36:3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