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都不能过,少了不成,多了也不成。想当初,华人初到国外,人家还都是很欢迎的,但随着人流量日益增长,人家已然失去了新鲜感,一些华人的行为甚至助长了老外对咱的不良印象。同样的道理,外地人少或总人口少的时候,我们还有一定的新鲜感,我们的生存面貌还没有发生质变,但随着流动人口数量日益膨胀,本地人的心理必然会发生变化。在这里并没有非要划分什么本地人外地人的意思,更没有以我是北京人而有什么优越感而自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京再现代化再核心化,也是一方人的故乡,这里还是需要有生活气息的地方,而不是超大的集贸市场。 1 n+ k/ ` {0 p9 r
$ ~7 @' ?/ s: n' e( d. ~: D
那天和一位在北京高校上学的外地朋友聊天,聊到毕业后的去向,他的意向是尽量留在北京,我说现在工作难找啊,他说“那就择优呗”。诚然,谁也挑不出“择优”的毛病,但长期“择优”是否意味着城市的大换血?北京如此之大,就像是专供全国各地希望积累社会经验以及朝圣人士的宝地,哪儿都没有这儿有吸引力。相当一部分外地朋友视拥有北京户口为阶段性重大目标,但长此以往,北京怕是难以承受。如果各大城市的差距没有那么明显,也不会有那么多人为某种目的往北京扎,春运也不会成为一种特有文化,当然,这些问题没我说的那么容易,背后实则复杂得很。 ) }+ h( N, s; U
H7 v0 G+ [1 F$ i+ [: ?很多外地朋友觉得北京就是高楼大厦,就是遍地黄金,就是人多拥挤,但在真正的北京人眼中,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车多人多是不存在的,我们希望留在这里是因为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对于文化的归属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