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92|回复: 17

童年琐记2《酒铺》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6-6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L; m# Z* B* Y6 H; M; D( ]) o! c

童年琐记2《酒铺》

* K% P# ~" Y4 Z$ u( `( ]5 f/ u

孟端胡同西口是顺城街,形成一个丁字路口。斜对过儿是王二爷的酒铺。

8 A% V& z- R8 t7 C0 G/ W; @3 A" `

酒铺是用宅院的大门洞改的,进屋得上三个台阶。门口吊着一个大灯泡,窗玻璃总是擦得倍儿亮。里面靠墙摆一张方桌,一个柜台。柜台上有一个大酒瓮,红布包着的盖子特显眼。白铁皮做的大小不一的提子顺在酒瓮里,只要看挂在瓮沿的把儿,就知道哪个是二两的,哪个是半斤的。那时候的酒味真窜,老远就能闻着酒香,够您想一辈子的。

% X# q; y/ i% k& n% a

酒铺掌柜王二爷是个胖老头儿,一天到晚笑眯眯的,街坊里大人小孩儿无论大小都叫他王二爷。

8 G. G! F5 U* b# Y9 ~! \$ S- E- s

王二爷不光是卖酒,还捎带卖米花糖、汽水、烟卷兀的。烟卷可以拆包零卖。街坊有个刚上了班儿的(指有了工作)大哥,没事儿就溜到酒铺买两棵烟抽。

8 N9 k/ M; w; X Z

“会抽了就拿一盒呗”。 王二爷嘴里虽是这么说,还是笑眯眯地从拆开包的烟盒里抽出两棵,顺手递给他一盒洋火。

/ c( p& |& k7 K D9 X

“我妈不让我抽。”大哥脸色有点沮丧,点着了一棵,把洋火扔在柜台上,另一棵烟小心放进上衣兜里。做个怪脸吓唬旁边小孩:“别瞎咧咧去,听见没有。”

( Q# Q- n9 b2 U2 l: F/ b2 H

一般人家都不准男人到酒铺喝酒,说是怕灌了猫尿出乖露丑。即便是家里来了客人,也是打发孩子到王二爷那儿打酒回来。家里头爆盘儿羊肉,炒俩鸡子儿,配一点开花豆、煮花生就算待客了。如果家里老爷们好这口儿的,一天不喝就难受,就每天给他一毛六打二两,回家就着黄瓜头儿、咸菜疙瘩过过瘾。

|& Z( A2 M0 U" z' F% [- X c8 o

常在酒铺喝酒的,大多是一人挣钱一人花,无牵无挂的主儿。下班不回家,往酒铺一坐,一碟蚕豆,几片粉肠,守着二两酒坐一晚上。王二爷从不嫌烦,总是笑眯眯地听着那些车轱辘话,嗯嗯啊啊地答咕着。

. K; z: Z; Y0 q- n

一天晚上风雪交加,沿着顺城街由南往北过来几辆大车。有个赶大车的把式把鞭子插在辕上,任马车跟着队往前走,拍拍肩上的雪,跺跺脚进了酒铺。到柜台跟前儿,要了一碗酒,王二爷回身找零钱的工夫,人家一扬脖干了。抓过零钱也不数,裹紧光板儿皮袄回身追马车去了。都这早晚儿了,空心肚子喝口酒,还不知道什么点儿能到家呢。

2 c1 ?6 B2 B, b

每到傍晚,酒铺门口是孩子们爱去的地方。那会儿路灯少,灯泡也小,胡同里黑洞洞的。唯有王二爷的酒铺,远远看去,玻璃窗显得格外豁亮。

: }$ i, k; h6 q% v

天一擦黑儿,孩子们就不能跑远了,家里大人喊一声就要答应,老人家往门口一站就得让他瞧见,不然就得挨呲儿。酒铺就满足这两个条件。那回没见人影,隔着窗户问一声:

5 E. R: t% w( j# X, {9 K s+ S7 }

“王二爷,劳您驾,您瞧见我们家那小子了吗?”

* {" N3 K( f- u, Q w2 b: m3 _

“刚还在这儿呐,一错眼珠子,这会子哪去了呢。您甭着急,跑不远。待会儿瞅见他,让他麻利儿回家去。”王二爷总是那么爱说话儿。

@$ W( [$ O& F, L

。。。。。。

3 B& _ ]. S; R4 Y8 y3 e7 s! R

五十年过去,往日的街巷早已荡然无存。从武定侯街西口往南溜达,冷冰冰的玻璃幕墙渐渐模糊了。前头依稀是盆儿胡同口,正对着官茅房。顺着卓公府的西墙根儿再往南,尽头儿墙角横着一块大石头,到了孟端胡同。果实累累的大枣树探出了院墙,几个小孩儿拿小砖头砍枣。正在给酒铺下板儿的王二爷回过身来喊一嗓子:“就淘吧,给人开了瓢儿就傻眼了。”哈哈,他哪儿是操心人家的脑瓢啊,他怕咂了他酒铺的玻璃。

7 {; K* o( t8 B$ Z( ^, I+ `: _

深深地吸口气,一缕老白干儿的醇香。


/ H2 M" k! ^0 P7 G7 q3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6 21:30:04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6-8 1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男人最大的罪行就是偷着去酒铺了!现在。。。。。!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0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南城土著在2011-6-7 9:53:00的发言:
王二爷从不嫌烦,总是笑眯眯的听着那些车轱辘话,恩恩啊啊的答咕着。。。。没亲身经历编不出来!少见的好文章!盼下回!谢楼主!
: r$ Z: C7 v! U* g

早先的景象,跟电影似的,抹也抹不掉。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0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大在2011-6-7 15:00:00的发言:
; T6 S* p$ V% ?) \7 g6 |

“一般人家都不准男人到酒铺喝酒,说是怕灌了猫尿出乖露丑。”

* Q' x6 U6 d* d3 {

——哈,世风日下喽。

3 E# V" b. W; G7 s6 Q

猫尿,学习了!

8 y: j+ c1 g4 x9 \- N

那时候女人是排斥酒铺的,虽然见了王二爷也恭恭敬敬的打招呼,但是绝不迈进酒铺。家里来人了要打点酒,就让小孩儿进去,女人在外头不远处接着。是思想封建,不肯抛头露面?还是不愿看那些红头涨脸的男人?或许兼而有之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0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董瑞征在2011-6-7 0:35:00的发言:
# G% j& R4 N& t" R+ A

   这两篇忆旧小文看着真亲切。

" T# ^1 }/ q, `* N

   翘首盼着下一篇问世。

% w0 m. ~) b, R$ ?. T8 e

谢谢,闲下来,回忆也是个乐子。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0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山野村夫在2011-6-7 10:54:00的发言:
买卖人和气生财。
, H4 @" g9 S: ?2 m$ D( Z2 ]% @

那时候很少看见耍三青子的,街里街坊的,见面都挺客气。

发表于 2011-6-7 15: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人家都不准男人到酒铺喝酒,说是怕灌了猫尿出乖露丑。”

# C6 o n/ b$ k, y

——哈,世风日下喽。

# z: A/ G t2 k# L1 l; `

猫尿,学习了!

发表于 2011-6-7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买卖人和气生财。
发表于 2011-6-7 0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篇忆旧小文看着真亲切。

, k( e: i" N% C$ K( t

   翘首盼着下一篇问世。

发表于 2011-6-7 0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二爷从不嫌烦,总是笑眯眯的听着那些车轱辘话,恩恩啊啊的答咕着。。。。没亲身经历编不出来!少见的好文章!盼下回!谢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6-9 1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您的指点使小文生动多了。特别感谢您对我的帮助,由衷的感谢。

* t. \' U% N5 |

 

发表于 2011-6-8 2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是您第一篇文字吊高了我的胃口之故,我觉着这篇字不如上一篇——虽然她已经足够好。

9 M6 }# w. j( o

---------------

0 C! ]& P& O E) \

跟个技术贴

& o) P1 v( q: ` H! d' S1 u

--------------------

% [ Z) U9 j7 v) [* `

1:白铁皮做的大小不一的提子顺在酒瓮里---这样的复句不适合反复出现,句式的变化在一篇文字里——尤其是短篇幅中有助于拓深文字的空间感。倘若我写,我觉着:白铁皮的酒提子,大小不一顺在酒瓮里。

9 }" j7 a! A3 E0 _" t+ t' w

2:街坊里大人小孩儿无论大小都叫他王二爷---这句话我读着别扭,别扭之处在于 大人小孩儿 与 无论大小 之重叠,两者去其一可能会好些,另外,换 叫 为 喊 您试试效果。

1 `: [- n G/ B* G

3:米花糖、汽水、烟卷兀的---伍的(《北京话词典》) 兀 有 wù  wū 两个音,缺 wǔ 音。

/ e/ b2 J9 `# y

4:王二爷不光是卖酒

$ X5 m: w+ d. y4 c$ i( [% h1 ` p" z- q

     王二爷嘴里虽是这么说  ---这两个句子放一起就能感觉出 第二个句子中的 是 字多余了。

$ I% J& o {% r. w) J! |

5:顺手递给他一盒洋火---给 字 多余且聱牙。

' v7 m% J6 U7 X k$ _$ }

6:大哥脸色有点沮丧---沮丧 一词所选好似不到位,您觉着 臊不搭 怎么样?

( [, i8 g) ]6 D

7:接下来转得有些生硬,具体怎么生硬我说不好,可我觉着就是那样,通读完了全篇以后,我发现如果把倒数第二节插在这里就顺畅多了,并且,本文最后一句的味道才会完全 发 出来。

" n" ^$ O( A& Q) s! g8 q/ Y

8:出乖露丑---这个词用得太好了,赞一个!!

; U% E8 \3 g9 _! u

9:一天不喝就难受,就每天给他一毛六打二两,回家就着黄瓜头儿---三个 就 字 第二个不去掉,句子不平衡,最后一个换个 啃 字何如? 一毛六 与 打二两 调换一下词序可能更顺滑。

( k9 G" {2 Z- {7 [& P4 S

10:沿着顺城街---着 字多余。

& A7 v) K [: O/ u8 s% U- T l3 g

11:把式把鞭子插在辕上---这个把字句不好,插鞭子在辕上 就避讳了 二“把”同居。^_^。

" p5 ?4 c6 R0 L% L H: f7 Z# n1 B

12:拍拍肩上的雪,跺跺脚进了酒铺---前面一个叠音词已经表达清晰,后面用 跺脚 句子更结实。

8 l$ D+ X) h0 _

13:到柜台跟前儿---这个 到 修饰一下大约好些,凑到 怎么样?倘这样,后面的 要了 就不显寡薄且还有厚势。

1 S# Z' Z# X& @: p( Y5 G- |! V

14:空心肚子喝口酒---空肚子喝口逛荡酒 ……,这样悲悯情绪或许表达深些。

; d: e3 S! i5 {5 D) ~7 z

15: 玻璃窗显得格外豁亮。---显得 前置也许比后置强,您感觉一下!

- T# f+ a5 I/ r5 I

16:那回没见人影---由于 那 字多音,所以这个句子容易产生歧义,所以 那回 这个选词不忒好,多会儿 怎样?

! E l: q! @- w8 V

17:这会子哪去了呢---这会子 删了她是不是会令对话简洁一些呢?

0 V1 ~! a9 G, a# o, s8 P9 K

18:他怕咂了他酒铺的玻璃---笔误,砸。

6 @1 o+ Z) ~+ w1 p) W |" W# N

 

: s9 A2 A9 ?9 S3 M/ N: U

------------------------------

- o# N, E: B4 E7 d$ W: f6 z

我都快成贫蛋了,老先生原谅!

; N" G _" z' D5 d5 q1 Y

 

发表于 2011-6-11 0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a" G5 H6 a' u4 d' O

 

! U6 o5 Y+ k0 `4 q- R7 X

    孟端胡同西口是顺城街,形成一个丁字路口。斜对过儿是王二爷的酒铺。

$ G" k& g U8 G: m2 q

    酒铺是用宅院的大门洞改的,进屋得上仨台阶。门口吊着个大灯泡,窗玻璃总是擦得倍儿亮。里面靠墙摆一张方桌,一个柜台。柜台蹲一个大酒瓮,红布包着的盖子特显眼。白铁皮做的酒提子,大小不一顺在酒瓮里,只要看挂在瓮沿的把儿,就知道哪个是二两的,哪个是半斤的。那时候的酒味真窜,老远就能闻着酒香,够想一辈子的。

! x5 g. R1 _$ j" G& \) ?

    酒铺掌柜王二爷是个胖老头儿,一天到晚笑眯眯,街坊里大人小孩儿都喊他王二爷。

. E' j1 b t( j; B

    王二爷不光是卖酒,捎带还卖米花糖、汽水、烟卷伍的。烟卷可以拆包零卖。街坊有个刚上了班儿的小哥儿,没事儿就溜到酒铺买两棵烟抽。

, u, u' h* g. W* C

    “会抽了就拿一盒呗”。 王二爷嘴里虽这么说,还是笑眯眯地从拆开包的烟盒里抽出两棵,顺手递他一盒洋火。

. ^, E/ i/ Y$ l' h5 p

   “我妈不让我抽。”大哥有点臊不搭,点着了一棵,洋火扔在柜台上,小心地把剩下一棵放进上衣兜。做个怪脸吓唬旁边小孩:“别瞎咧咧去,听见没有!”

" T# Y5 G: G0 V2 n1 y

    如今晚儿五十年过去了,往日的街巷早已无存。从武定侯街西口往南溜达,冷冰冰的玻璃幕墙渐渐模糊了。前头依稀是盆儿胡同口,对着官茅房。顺着卓公府的西墙根儿往南,尽头儿墙角横着一块大石头,到了孟端胡同。

$ D7 o, s2 v" |0 s3 r. J

    果实累累的大枣树探出了院墙,依稀瞅见,几个小孩儿拿小砖头砍枣。正给酒铺下板儿的王二爷回过身来吼一嗓子:“淘吧就,给人开了瓢儿全傻眼了。”哈哈,他哪儿是操心人家的脑瓢儿啊,怕砸了他酒铺的玻璃是正途。

* @1 W0 @0 Q- V3 \- q- b2 t

    老年间儿,一般人家(大都不乐意自家男人)到酒铺喝酒,说是怕灌了猫尿出乖露丑。即便是家里来了客人,也是打发孩子到王二爷那儿打酒回来。家里爆盘儿羊肉,炒俩鸡子儿,配一点开花豆、煮花生就算待客了。如果家里老爷们好这口儿,一天不喝就难受,每天给他打二两一毛六的,回家啃着黄瓜头儿、咸菜疙瘩过过瘾。

- a% W- X4 I! ^# J9 ?

    常在酒铺喝酒的,大多无牵无挂,一人挣钱一人花的主儿。下班不回家,酒铺一坐,一碟蚕豆,几片粉肠,守着二两酒愣一晚上。王二爷呢,不嫌烦,总是眯缝着眼儿听着那些车轱辘话,嗯嗯啊啊地答咕着。

6 D$ m) v: P- A! |' ~

    某天晚上风雪交加,沿顺城街由南往北过来几辆大车。有个赶大车的把式插鞭子在辕上,跳下车辕,任它跟队往前走,拍拍肩上的雪,跺脚进了酒铺。凑到柜台跟前儿,要了碗酒,王二爷回身找零儿的工夫,一扬脖干了。抓过零钱人家也不数,裹紧光板儿皮袄回身追马车去了。都这早晚儿了,空肚子喝口咣当酒,还不知什么点儿能到家呢。

W1 t# G! C8 N

    每到傍晚,酒铺门口是孩子们爱去的地方。那会儿路灯少,灯泡也小,胡同里黑洞洞的。唯有王二爷的酒铺,远远看去,显得玻璃窗格外豁亮。

' a! j& J# H( ^

    天一擦黑儿,大人不乐意孩子们跑远了,一喊就要应声,家大人门口一站得让他瞧见,不然就得挨呲儿。酒铺满足这俩条件。多喒不见人影,隔窗户问一声:

! }. u' Z+ }! f

“王二爷,劳您驾,瞧见我们家那小子了吗您?”

' W4 A% A2 o: B$ M1 N

“刚还在这儿呐,一错眼珠子,哪儿去了。您甭急,跑不远。待会儿瞅见,让他麻利儿回去。”王二爷说话儿总是招人那么爱听。

# W% Z% A" r- _; ~

    深深吸口气,一缕老白干儿的醇香……

发表于 2011-6-11 09: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奓着胆子按照我的理解篡改了一下您的文字,礼貌不礼貌的还请您多担待些。

& ^. d' f& t' S/ S7 D, G

实际上我可以在您的原文处动动手脚,可,多少总觉着不妥。

+ ]1 B5 a8 r- c) [

我喜欢这种交流,好不好的且放一边,自以为这对我有莫大好处,暗含着某种提高自己的契机在,谢谢您给我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谢谢您!

* [5 L1 M0 a* t/ A& F

问候您!!

 楼主| 发表于 2011-6-12 1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就是那意思,在网上信马由缰地,想到哪儿就聊到哪儿。非得把心里头那点痒痒肉儿挠一挠,才算痛快。

1 x* S: O3 s& u; G' j! E

周末好,裁缝大哥。

发表于 2011-6-12 0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x' F4 p, D$ ^# r7 a5 I% f7 ?

 

# y+ {: q2 b3 u8 f: m3 X3 E O

    孟端胡同西口是顺城街,形成一个丁字路口。斜对过儿是王二爷的酒铺。

# j' Y6 X+ f* R: j

    酒铺是用宅院的大门洞改的,进屋得上仨台阶。门口吊着个大灯泡,窗玻璃总是擦得倍儿亮。里面靠墙摆一张方桌,一个柜台。柜台蹲一个大酒瓮,红布包着的盖子特显眼。白铁皮做的酒提子,大小不一顺在酒瓮里,只要看挂在瓮沿的把儿,就知道哪个是二两的,哪个是半斤的。那时候的酒味真窜,老远就能闻着酒香,够想一辈子的。

0 Q( a7 _& C) e0 G- X8 }" [

    酒铺掌柜王二爷是个胖老头儿,一天到晚笑眯眯,街坊里大人小孩儿都喊他王二爷。

A1 L) b+ s! S4 t) T

    王二爷不光是卖酒,捎带还卖米花糖、汽水、烟卷伍的。烟卷可以拆包零卖。街坊有个刚上了班儿的小哥儿,没事儿就溜到酒铺买两棵烟抽。

- g8 p/ \) e9 G4 B `

    “会抽了就拿一盒呗”。 王二爷嘴里虽这么说,还是笑眯眯地从拆开包的烟盒里抽出两棵,顺手递他一盒洋火。

/ B+ p9 k- F3 T' U5 Q* p

   “我妈不让我抽。”大哥有点臊不搭,点着了一棵,洋火扔在柜台上,小心地把剩下一棵放进上衣兜。做个怪脸吓唬旁边小孩:“别瞎咧咧去,听见没有!”

4 Z6 k5 E ?( \0 ]

    不光抽烟,老年间喝酒多少也得有点规矩。一般人家(大都不乐意自家男人)到酒铺喝酒,说是怕灌了猫尿出乖露丑。即便是家里来了客人,也是打发孩子到王二爷那儿打酒回来。家里爆盘儿羊肉,炒俩鸡子儿,配一点开花豆、煮花生就算待客了。如果家里老爷们好这口儿,一天不喝就难受,每天给他打二两一毛六的,回家啃着黄瓜头儿、咸菜疙瘩过过瘾。

% _! x% h( F/ |( g; e' Y

    常在酒铺喝酒的,大多无牵无挂,一人挣钱一人花的主儿。下班不回家,酒铺一坐,一碟蚕豆,几片粉肠,守着二两酒愣一晚上。王二爷呢,不嫌烦,总是眯缝着眼儿听着那些车轱辘话,嗯嗯啊啊地答咕着。

$ v. j0 \8 b. N; G' T+ V6 N

    某天晚上风雪交加,沿顺城街由南往北过来几辆大车。有个赶大车的把式插鞭子在辕上,跳下车辕,任它跟队往前走,拍拍肩上的雪,跺脚进了酒铺。凑到柜台跟前儿,要了碗酒,王二爷回身找零儿的工夫,一扬脖干了。抓过零钱人家也不数,裹紧光板儿皮袄回身追马车去了。都这早晚儿了,空肚子喝口咣当酒,还不知什么点儿能到家呢。

/ \* f* _0 l: o# Y7 O

    每到傍晚,酒铺门口是孩子们爱去的地方。那会儿路灯少,灯泡也小,胡同里黑洞洞的。唯有王二爷的酒铺,远远看去,显得玻璃窗格外豁亮。

6 f' c- h( V+ ?$ _$ ], T# x: F: B) X

    天一擦黑儿,大人不乐意孩子们跑远了,一喊就要应声,家大人门口一站得让他瞧见,不然就得挨呲儿。酒铺满足这俩条件。多喒不见人影,隔窗户问一声:

, `5 _8 F3 @& N9 T, `

“王二爷,劳您驾,瞧见我们家那小子了吗您?”

+ ~/ ^2 f- u8 }% E6 |

“刚还在这儿呐,一错眼珠子,哪儿去了。您甭急,跑不远。待会儿瞅见,让他麻利儿回去。”王二爷说话儿总是招人那么爱听。

, c+ a8 T4 F0 C: T# K

    如今晚儿五十年过去了,往日的街巷早已无存。从武定侯街西口往南溜达,冷冰冰的玻璃幕墙渐渐模糊了。前头依稀是盆儿胡同口,对着官茅房。顺着卓公府的西墙根儿往南,尽头儿墙角横着一块大石头,到了孟端胡同。

9 w. H9 E$ E; C9 r6 E8 ]8 h. Q

    果实累累的大枣树探出了院墙,依稀瞅见,几个小孩儿拿小砖头砍枣。正给酒铺下板儿的王二爷回过身来吼一嗓子:“淘吧就,给人开了瓢儿全傻眼了。”哈哈,他哪儿是操心人家的脑瓢儿啊,怕砸了他酒铺的玻璃是正途。

9 j( J3 N: t9 H# D

 

7 A+ Q# E2 D; C G8 G

    深深吸口气,一缕老白干儿的醇香……

! i: b. s* d3 U9 t) ^8 ], 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12 8:07:13编辑过]
发表于 2011-6-12 08: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您的意见来,中间补了一笔,感觉上兴许好点儿。

0 ~9 \3 M! x* k$ ]

 

9 l7 Y5 X( Y3 l% G4 Q [

-------------------------------------------

- K3 O; [! k% v

头两天跟几个老朋友槐树下喝酒,喝着喝着,忽然有了点小感受,可遥远不甚清晰。

1 `. @1 H/ @* `; B6 X) M) n

 

6 x! I3 E. u6 @ u7 z

我琢磨着这文字大概也如同老物件一样,需要时不时抟在手里——说好听的叫把玩,不好听叫揉搓,长时间离人大概不大成,好东西都有一层包浆,包浆是经年累月抟揉的结果。

( K, a9 j) t G! s" P" e* I

咱们网里,比如潘先生恭的文字就有这层包浆,甭管写啥,圆润且都有光泽,即便遣词炼句结章具稍稍瑕疵,也并不影响整体——这个大概是我比较喜欢潘先生文字的一个主因。

, J2 K* l* f& `1 d& Y3 Y

昨日雨后遛狗,瞧着植物叶子上嘀嗒的雨滴,这念头蹦出来,想着今儿跟您说说。

- | w' l8 T7 ^( `* B9 G

回来我把这套儿跟我老婆哨哨,最后找补一句:瞧瞧,我咋那么有才呢,我觉着我上辈子一定是个裁缝。

. Z+ |0 o4 J" q0 ]5 h

逗得她哈哈大笑。

 楼主| 发表于 2011-6-11 2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谢谢您,经您一改,感觉好多了。劳您费心啦。

* ]! v5 Z) ^$ }9 O) k+ }8 s

唯有一点,就是五十年后回想那一段,是不是放在尾部,和最后的一句显得连贯一些。

: N+ _+ {& ` b( K

再次感谢。祝好。

* I& K# ?# r% q* R3 b3 U7 I+ s$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11 23:54:59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6 15:43 , Processed in 1.17941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