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 k% K) ^) |7 e9 @
赤尾噪鹛为 雀形目、 画眉科、 噪鹛属鸟类, 栖息于沟谷湿林中矮竹丛或灌丛间,常结小群活动,作喧闹的舞蹈炫耀,抖动尾部并扑打两翼。以昆虫、果实为食。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0 X4 @! m' g6 H2 M3 L7 Z2 c 中文名:红尾噪鹛(赤尾噪鹛) 拉丁名:Garrulax milnei 英文名:Red-tailed Laughingthrush 物种分类: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鸟纲->今鸟亚纲-> ->今颚总目->雀形目-> -> ->画眉科-> ->噪鹛属-> [1]? 形态特征 赤尾噪鹛 全长约25cm。头顶至后颈红棕色,上体余部橄榄灰色并具褐色羽缘。翼与尾赤红色。眼先、眉纹及喉黑色,耳羽灰色。胸腹暗灰并具黑色羽缘。尾下覆羽近黑。 雌雄羽色相似,头顶至后颈红棕色,眼先、颊、眉纹黑色,颊后部和耳羽灰白色或银灰色沾褐色,在头侧形成一块灰色块斑。背橄榄灰色或橄榄绿色,各羽均具黑褐色羽缘;腰和尾上覆羽橄榄绿色或橄榄黄色,两翅小覆羽和中覆羽与背颜色大致相似,初级覆羽黑色,外缘赤红色,大覆羽和飞羽表面概为鲜红色,内翈黑褐色,最内侧次级飞羽内翈具白斑;尾羽表面鲜红色。颏、喉黑色,上胸暗棕褐色或橄榄黄色、具灰色羽缘,下胸、腹等其余下体暗灰褐色,腹隐约具黑端,尾下覆羽近黑色。 虹膜红色或褐色,嘴黑色,脚黑色或紫褐色,趾、爪亦为黑褐色。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 中国为云南、广西、贵州及武夷山地区的稀有留鸟。全球性近危种。[1]? 生活习性 生 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2500m的常绿阔叶林、竹林和林缘灌丛地带,冬季也下到山脚和沟谷等低海拔 赤尾噪鹛 地区。 食 性: 主要以昆虫和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种类主要有土蚕、蝉幼虫、甲虫等昆虫以及蜘蛛等无脊椎动物和草莓、草子、野果等植物性食物。 习 性: 常成对或成3-5只的小群活动。性胆怯,善鸣叫,鸣声嘈杂,稍有动静即藏入浓密的灌丛内,常常听其声不见其影。 生长繁殖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茂密的常绿阔叶林中,巢多置于林下灌木上或小树上。巢呈杯状,主要由竹叶、枯草和混杂一些细根构成,内垫有竹叶。卵白色、被有少许红褐色或近黑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8-30mm×20-21mm。 野外鉴别 中型鸟类,体长24-28cm。头顶至后颈红棕色,两翅和尾鲜红色,眼先、眉纹、颊、颏和喉黑色,眼后有一灰色块斑。其余上下体羽大都暗灰或橄榄灰色。特征极明显,特别是通过鲜红色的头顶、翅和尾,野外不难识别。 相似种丽色噪鹛,两翅和尾亦为鲜红色,颏和喉亦为黑色,但头顶不为红棕色,上下体羽亦较棕而少灰色。区别明显,野外不难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