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23|回复: 8

说油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3-3 1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安德路 于 2015-4-25 08:11 编辑
# r' j: D4 o+ q) ?5 W
- t/ l' K" \, i* o1 R. `6 f! t* d       我同学立子跟我说,护城河那儿有“卖油的”,是听他哥杠头说的。我说我告诉我妈去,家里油不够吃,让我妈赶快去买。他说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我哥说的,是一种活物儿叫“卖油的”。咱俩到德胜门河边儿去看看,带上抄子,连逮“老琉璃”(蜻蜓)玩儿。
6 o1 n6 i+ M1 I$ c7 n. y* W  W) k+ C  
0 [0 _! K) {3 D/ o* W4 G! {  护城河桥西北岸,不少“老琉璃”飞来飞去。“看,那就是卖油的。”立子用手一指河面,只见缓缓东流的水面,几只2寸许大蚊子样的活物,像油似的浮在河面,竹节样细长腿脚,踏在水面如履平地。见有人靠近,它们就机警地摆动六只脚踏水远离河岸,划桨般游到河心。
- L: B% P! A2 p% H6 ]$ \      ——这就是卖油的。我有些失望。为什么叫卖油的,想不明白。后来才知道,“卖油的”学名叫:水黾。油脂可以浮在水面,水黾的腿脚能分泌油脂,水表面有张力,水黾就浮在水面上了。3 [/ D/ I5 A) I5 a. D! d
  
1 m- }& H( t5 x' F& M  P  听老人讲,北京过去吃油无非两种:芝麻香油和花生油。没有其它油,连豆油都极少见。北京有不少制售食油的作坊。有些胡同因此得名,截至晚近,以油坊为名的街巷犹有四处,一在灯市口,名油坊胡同,沿至本世纪60年代更名灯市口北巷。二在宣武门内,北起西绒线胡同,南至象牙胡同。亦名油坊胡同,沿称至今不变。三在西单北十八半截胡同,至少已历400余年,名大油坊胡同,《志稿》作油坊胡同,民国加“大”字。60年代改称北榆钱胡同。四在朝阳门内,北起禄米仓后巷,西在朝阳门内南小街,称小油坊胡同。民国始名,60年代改称禄米仓北巷。路过这些地界的人,都会闻到油坊里飘出榨油的香味儿,那叫沁人心脾。那年月,有点生活来源的北京人,从来就没为吃油犯过难。甭出家门,生活所需就给您送到门口了。您想吃油,那敲着梆子挑挑儿卖油的就来了。不是一拨,卖油的甭管老的少的,一水儿的干净利索。老北京经营买卖的无论坐店还是游商,都不能邋遢;让人看着您恶心,这买卖您还做不?什么坑蒙拐骗,没听说过。$ X) t" [3 e; y- ^: `
  ! f( ?1 l- H9 a8 I2 t( b
  “梆、梆”走街串巷的卖油郎肩挑着两个木箱子,箱子里是装油的坛子。不管买多买少,都会跟您客客气气的,和气生财嘛。老太太拿个小碗儿,“卖油的,买1毛钱香油。”卖油的拿起小提子如数给打上,完了还得关照一句:“您拿好喽。”那会儿买油方便,北京人吃油没有买多了的,有钱人家也是如此。没听见卖油的梆子声也没关系,油盐店离家门口也不远啊。像什么“天和泰”、“万和顺”。您手头不方便,可以赊账,都是老街旧邻的,没说的,卖家照样乐呵呵地为您服务。到了年底,掌柜的会打发伙计登门,逢人先笑,见人先叫,“大爷、大妈,到年底了,您高高手,给我们凑点。”说着,会拿出一个蓝封套的小折子,“哗啦”用手轻轻一抖,折子就会展开。找到您的名字,下面就是某年某月某日,您赊的油是多少,钱是多少。折子记账不留白,有空白地方就会用元字最后一笔拉长勾上。会记账的小伙计字都练得极好,蝇头小楷,整整齐齐。您大概齐对一下结完帐,伙计就会掏出随身携带的小墨盒、毛笔,当着您面划掉欠账。还会口齿清楚地喊一声:“您看好了,给您结清了。”如果赶上您当天手头正紧,不碍事,缓您一闸,您说个准日子,过个三五天,十天半个月都没关系,伙计会再登门。老北京人仁义,没有赖账的,也没有吵猫子打架的。
7 j. n  ~! G- K. l5 v: H  * }) a& j( h9 W1 I
  可到了五十年代末,人们吃油受到限制的日子开始了。食油供应按在京正式户口,每人每月发放油票一张。凭此票可购食油三两(后来为半斤),品种以豆油或棉籽油(当时叫卫生油)居多。花生油则在年、节期间少量投放市场。此外,春节每户额外增发“节日补助油票”一张。凭此票可购香油(芝麻油)一两。  
+ I# P) l5 ?! H) o) o  这之后出生的人,黄皮子寡瘦居多。明白点事理就知道油是罕见物,一滴半口,恒念物力维艰。至于花一、二毛钱专买带油的肥肉,想沾点油水的想法,何止一家。7 ?& u: Y* d) ], l4 u
  7 x. G, \- {) _/ x
  每户一两芝麻酱,据说还得感谢老舍先生向某个权威人物请求,说老北京人到了夏景天爱吃拍黄瓜,没芝麻酱不成。拜大人物恩赐,北京人沾光了。芝麻酱供应逢三节(春节、国庆、五一)凭《北京市居民副食购货证》每户供应一两(50克),无包装,自带器皿。打发孩子买这点芝麻酱,保不齐孩子半道会偷偷舔着吃,甭问,下巴颏上还沾着呢。拍黄瓜总算吃上了,可日子过得依然艰难。  + v4 F& g7 N6 V8 A0 H, |1 t
  没事,您把心撂肚子里。人民的救星他老人家百忙之中替咱操心,给百姓制定食谱呢:“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芋头之类。”全世界有哪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如此关心和安排人民的生活?怎不叫人感激涕零,肝脑涂地。
9 b, E: O* K6 H) m      
/ u/ D4 ?+ f7 Z( L) r& ?  话说立子他哥杠头也无例外地到兵团去了,去的是内蒙建设兵团,还带着一直喜欢吹的“萨克斯管”。内蒙兵团的生活极苦,超出了当时人们的想象。不明白为什么会那样苦,是真不明白,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说不清楚。  
, S$ Y$ O9 _3 c! e$ U1 m. g+ l  别说吃饭缺油少盐了,有时候粮食都会断顿,得靠上面从别处调拨救济。杠头有话,谁给你调拨好的粮食啊?无非是一些陈年的米面或者是生白薯晒成的干儿,还附带耗子屎。这种白薯干极难吃,上锅蒸完后,一人一碗。一看屋里的哥几个都跟耗子似的端着碗在那儿“嗑”,为什么说“嗑”,因为白薯晒干之前,有的是地蛆咬过,坏的,怎么蒸也蒸不烂,得试着咬食,把嚼不动的吐出去。至于下餐可能是一人3、4个蒸土豆。什么?菜,哪儿有菜,不过,你可以拿盐沏点水喝。
/ \) w# L6 F  V+ `  
$ {2 O3 D  z7 n7 V  杠头说,有一次吃饭的经历刻骨铭心。那次吃的是“鲤鱼穿沙”,名字听着高雅,实际是剩面条和剩米饭开的一锅杂烩汤。从伙房把这盆汤端来后。哥几个围着这盆汤就各显身手了。杠头遵循着吃这种饭食的四步口诀开练,哪四步?诸位听好:“轻拉、慢提、溜边儿、擦底儿。”  
6 I& w' `9 C2 w$ o3 R! t  什么叫轻拉?轻拉就是指拿着勺子撇表面的汤,因为油腥一般浮在表面。杠头知道做这种饭食,无非是把剩菜剩饭倒入锅内,加水,放些盐,待开锅后滴几滴明油,齐活。第一步自然是先撇一勺表面带点油花儿的汤;然后是慢提,好不容易捞起点稠的,起勺要慢,否则,就又被稀汤带回锅里了;溜边儿也是一个道理,用勺子从锅边进入;擦底儿不用解释了,一般稠的沉底。: L9 E2 f3 b( ]; a) O+ A3 p% r: m
  
2 q$ y" }, o0 y1 v! R( B  哥儿几个的心思都在这盆面汤上,正全神贯注地打捞实惠的。就听一声惊呼:“我操,我眼睛掉锅里了。”众人抬头一看,只见外号“假眼”的哥们儿左眼窝空洞,看着还真别扭。原来这盆热汤一嘘,这哥们儿张牙舞爪一忙乎,那只镶嵌的假眼掉进汤盆里了。  
, @8 ?+ b5 T' w# k8 x7 e: N/ ~  大伙儿再素,亏嘴,面对掉进假眼珠子的面汤也膈应啊!就都闪了。只见“假眼”用勺子先把假眼睛找了出来,接着一人抱着盆撮一瓷实。自个不嫌自个脏。杠头讲话:假眼这孙子那天倒合适了!
: X! d8 Z# m- F+ I3 i- S  
5 [$ I, B7 Z/ \! |! s, L+ \6 b3 k  那年月,缺油水清苦的日子,让人几欲抓狂。云南兵团有一哥儿们在山上橡胶林里“割胶”,几个月没下山,待下山来会一个朋友。一进人家宿舍,见窗台上有一瓶炒菜的油,不由分说,拿起来对着瓶嘴儿,居然把一整瓶油都给痛饮了。那哥儿们油嘴滑舌地说,喝完那叫一个舒服,仿佛每个骨头节都得到了滋润。太缺油水了!一种纯生理的需求。以至于见到生油,都生成无法抗拒的诱惑。俗话说:“油水大了,放一屁,把裤裆都油了,”没那八宗事。那哥儿们喝完那瓶油觉着从没这么神清气爽过。他倒美了,可苦了他那朋友了。人家一个月炒菜的油,他一口都给招呼了。杠头深有感触地说,人特想吃什么就是体内缺乏什么,甜酸苦辣咸都是缺乏的信号,油也不例外。
7 Z: m1 i" g. \3 e- F) I  / h* v; Y3 m6 s
  79年,杠头开一假有病的证明,被准返城了。他去街道办事处找工作,一个管分配姓郑的“搔脑儿(谢顶)”爷们儿,对他说,分你到二商局的一个单位,你到新街口利民小吃店报到去吧。0 r$ o6 k2 W; h  }# h5 _, N6 U
  杠头找到这个小吃店。店里一个像是负责人的胖女人,看了一眼其貌不扬的杠头,就领着他,踩着油脂麻花的地面,走到了后厨操作间,对他说:你负责看这个豆粥锅,熬豆粥;早上呢,负责看炸油饼的锅,这就是你的工作。杠头一看,心一下子凉了,心想我在内蒙8年,挨饿受罪,好不容易回北京了,让我和这粥锅、油锅打一辈子交道。得,回见吧您。杠头劲儿一上来,打道回府了。
$ I$ n. T3 `: i5 e& W% m  
) ?5 U" n+ d! s  再次找郑“搔脑儿”,只见他倒背着手,驴脸呱嗒托着很长的尾音言道:让你干啥你干啥。既然你不服从分配,那对不起,你家呆着吧。  
+ C( c, f3 K' G; y  杠头赌气回家,找出萨克斯管,吹肯尼-基的曲子《回家》解闷。乐器演奏声,惊动了一个街坊,姓齐,是一个缝纫机厂的副厂长。瞅杠头见天在家晃荡,就问:没上班啊?杠头说办事处让我到小吃店炸油饼,我没去,他还不管分了。姓齐的街坊说,这么着吧,你要是愿意进工厂,我给你说说,上我们厂子来上班吧。杠头说那敢情好。" D& ?* ]- v8 Q# O7 G. R. h: A
  
+ U( M# n8 j3 `5 ?* m, q  过了些日子,杠头在前门大街北碰上了姓郑的“搔脑儿”。杠头下了自行车对他说,你是姓郑吧?对方说是,您哪位?杠头说,你真够不是东西的。你丫还认识我吗?你把自己个的闺女安排到新华印刷厂工作,你让爷我去小吃店看炸油饼的锅。我本来闻见油味儿就过敏,你丫够孙子的。那姓郑的说,嘿,你怎么骂人呢,你还想不想找工作了?杠头说,你以为你是救世主。老子找工作也不能在你丫的一棵树上吊死,老子早就上班了。老子烧锅炉,你丫干缺德事吧,早晚给你丫顺锅炉里烧了……- ^1 b- a  p! K9 `: {* m! A
  
! r) N/ ]+ x( H, N8 S0 X5 j% e, ~  现而今,人们吃油不再受限制了。一进超市,各类品种的食用油让人目不暇接,促销员的热情也让人难以招架。  
8 Y& ^+ D" ^! W0 p0 S+ \# h7 O  油多了也不是好事,特别是那大豆转基因油,谁知道吃完将来会怎么样?更别说那从阴沟流向餐桌的“特色油”了。9 i3 z% k$ n- U7 \8 B3 C
  
7 |$ [: d! y: b7 w: c- X, A  快60岁杠头有话:人生下来是得接受磨难和历练,可人不是谁的试验品,从来不是。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5 1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大在2011-3-4 9:28:00的发言:
2 l$ x" _' w" O% l" \

帽子,这种写法似曾相识。

+ d2 u! P4 X; S+ Y

这次写得很饱满,真好!

( w1 f6 r2 ]" i4 m+ b

谢三爷栽培,三老四少各位老大,承蒙抬举,在下献丑啦!(抱拳施礼)

发表于 2011-3-4 0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帽子,这种写法似曾相识。

9 @; I8 e; p, k- L

这次写得很饱满,真好!

发表于 2011-3-3 2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董瑞征

   精彩的市井小小说儿。[em80]
发表于 2011-3-3 2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杠头是谁我大概明白了。
发表于 2011-3-3 2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写得真棒。
发表于 2011-3-5 1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姓郑的玩意儿在社会上似曾相识。
发表于 2011-3-8 06: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卖油的”,都忘了他的名号,多年不见。早年间,雨后积水处都有它的身影。一经提起,幼时景象如在眼前。

' k) r% Y: O! e2 ~0 U4 v5 F

油多,富得流油;肥水不流外人田。故,难免穷得掉渣。写得如闻如见。

发表于 2011-5-14 17: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观鸟日志:玄中寺观褐马鸡

我记得那时候,每个夏天,政府向市民配给芝麻酱。按副食本上的人口,每人一两(50克)。

5 `& P, N- _0 ^( `: M

吃芝麻酱,还得感谢老舍的汇报?头回听说啊。

; c: f4 R) O: l$ s8 V 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0 17:22 , Processed in 1.124553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