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92|回复: 22

忆海淀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4-10 2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如今,北京城已和世界上大多数城市建筑风格一样,渐渐地失去了她古老的特色,海淀这个800年历史的京郊第一古镇,十几年前就随着中关村西区建设荡然无存了.社会发展的脚步不可阻挡.但是古老美丽的西郊海淀镇,却留给了我无数美好的记忆!

9 b: T* Z) O D; _( ~6 N* W+ ~

    小时候的海淀镇周边河流、稻田、荷花湿地水源丰富,镇里的地名许多与水有关,如:泄水湖、大坑沿、下洼子等,胡同名字如:大井胡同、杨家井胡同等。许多四合院有后院花园,后院里面还有水井,海淀镇西北的那条万泉河又宽又长,平常河水过腰,很清,河底是大鹅卵石,两岸的梯形河坡上不远就有人行石阶,石阶下有些大青石,周边的人家经常端着木盆拿着棒槌到这里洗衣服,遇上是颐和园上游放水或下雨,水流湍急,常有小孩蹚河、游泳、摸鱼,我过去也在那儿蹚过河。家长们怕孩子淹死,一找不到孩子就爱到这儿找。

: X5 ^" s$ }) Q+ o

     这段河叫西河沿,位于老虎洞西栅栏。

3 ?' c' z" a1 J# v) d

 

0 B _. R3 y3 D2 O- t

     过去海淀镇以西以北是大片的京西稻田或荷塘,夏天,海淀镇胡同里的一些孩子常到这里钓蛤蟆,抄燕模虎、老琉璃(蜻蜓),什么老杆儿、老仔儿、小辣椒、小老虎……各式各样的蜻蜓.秋天拿着铁锹脸盆到稻埂地里挖泥鳅,随便一锹下去,连泥带泥鳅能有十多条,真不夸张十几分钟就是一脸盆泥鳅。但拿回去也不见得多爱吃,就是为了玩儿,那时河里的鱼也都多的是,甭说泥鳅,就是钓到王八也没人要,这是我亲眼看到的,在长河,没等钓上鱼来,挺大的王八先上钩了就觉得倒霉晦气,赶紧扔了(话说回来,那时真不知道甲鱼是好东西,现在这纯天然甲鱼的上哪儿找呀)。

5 e) C3 e0 F$ S0 M
[此贴子已经被草长鹰飞于2011-4-11 9:02:11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4-10 2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淀真好啊,我小时候在西城全是胡同见不到水那时要想见到水只有后海和北海
 楼主| 发表于 2011-4-10 2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淀镇一带自古有塞北江南之美誉 海淀古镇位于三山五园之间,周边皇家园林荟萃。连接海淀镇和颐和园、圆明园的是无际的京西稻田和一片片荷塘。古镇的历史久远,元代初就有记载,到了清代已成为有名的古镇,当年大清皇帝皇太后每次去畅春园、圆明园、清漪园等处都要经过这里。
     海淀镇一带胡同、四合院、庙宇众多,其中不乏达官贵人们的大宅院及皇亲国戚的御花园,这是因为朝廷的王公大臣、太监们一方面要就近(圆明园、颐和园)上朝,一方面看上了这里的风水宝地,所以就在这儿纷纷地大兴土木,建造官邸。如礼亲王、德贝勒、增格林沁、李莲英等在海淀镇都有自己的庄园或大宅院。
   

* v, N( r4 K' @8 ?4 z4 W# o& m5 A

      海淀镇基本是四方的,主要大街有老虎洞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南小街。
      老虎洞是海淀镇北部东西向的街巷,50年代时曾很繁华,布店、当铺、茶庄、澡堂、煤铺、粮店各种商铺林立,人头攒动,有小大栅栏之称。两旁商铺建筑建筑风格和大栅栏似的,尤其是路北一溜商铺,高高屋顶贯穿着长长的朱红色木头椽沿,椽沿下搭有燕窝,燕子常从椽沿里飞来飞去,窗户上部是木头格下部大玻璃,夜晚要上木板,木头大门,老式牌匾,有横在门楣的,也有在外高高竖挂的,有木质的,也有倦花铁艺的。整条马路都是巨大条石铺成的。路北还有一著名的军机处胡同。
     路南有个老字号药店叫长生堂,门口柏木冲天招牌上书“本堂尊古炮制丸散膏丹汤剂饮片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此店坐南朝北前店后厂,店里柜台两边还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金字黑漆招牌(据说此店还曾有过乾隆御笔题字)。

+ m2 C/ M1 W( G# g' I l$ i$ s

     西大街南大街也有许多买卖商店、门诊、照相、理发、纸店、委托行、饭庄、小吃、服务维修等各种生活必须的行业应有尽有。

 楼主| 发表于 2011-4-10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h m3 M+ A) R" y( H

从海淀胡同名称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历史渊源形成的名称:一系由海淀历史上的沼泽地带遗存形成的,如西上坡、大泡子、南海淀、北海淀、下洼子、龙凤桥西岔、泄水湖、大坑沿、大河庄、银丝沟、三角地、港沟;二是以街巷形成的,如双桥东、后马路、西栅栏、西大街、老虎洞、果子市、驴市口、南栅栏、南大街、南小街;三是以庙宇形成的,如娘娘庙、观音阁、苏公家庙;四是以象征吉祥如意形成的,如金龙馆、辛庄、前辛庄、永辛庄、善缘桥、彩和坊、太平院、太平庄;五是以清代军机章京内外值卢形成的,如军机处;六是以水井形成的胡同,有双井、杨家井、大井、前官园、后官园;七是以皇室名义形成的,如灯笼库、菜库、买卖街、苏州街、官用冰窖;八是以妇女贤孝贞节形成的,有贤孝牌;九是以动物形成的,如鹰房、南羊圈、北羊圈、兽医桩;十是以树形成的,如槐树街、榆树林、桃林。总之,海淀镇历经八百年发展的历史沧桑,文化内涵的沉积是十分丰富的。fficeffice" />

 楼主| 发表于 2011-4-10 2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0 R% a4 R! R0 P. C

      海淀镇旧时士大夫居地朱门碧瓦,累栋连甍,与城中无异。

2 E) r; S5 A( v

      在辛庄胡同南端有车王园,为蒙古喀尔喀车林巴尔亲王邸园,其园址约在善缘桥道德学社段师尊墓址;

8 i9 [) i" J" @( y/ A

     下洼子建畅春园守备衙门;再东为中营副将衙门;

4 i4 l, Z2 p( [4 D

      泄水湖大路南建荣中堂(荣禄)公馆;

9 q' q7 Z* a+ X& @! a2 Y5 Z

      太平街建袁公保公馆;

7 t* k& K5 G1 D, |

     海淀镇南栅栏外大路东建蒙古科尔沁僧格林沁邸园;伯王园(其人不详);大路以西港沟(蒋沟)建蒙古王公那颜图邸园;再南为礼亲王邸园;在礼亲王园西南为伦贝子宅园;西北为大公主园(哪位公主不详);北为泽公园等。

/ g( E$ \6 d( f' L# p W

      灯笼库胡同建银库郎中桂崇宅园;

- K( _7 J% ~) A

      泄水湖德贝勒花园;鹰房胡同内胡四老爷宅园;

! Q0 o1 ~; F+ M# {

      碓房居胡同李莲英宅园;

3 a4 O5 w$ w) L } R' m; h% ?+ }1 D

      太平庄胡同有随龙进关镶黄旗旗籍皇带子萨利宅园;

/ X' r2 w& b/ h8 Z- M; U. e

      善缘桥清漪园总管王四老爷宅园;

& K! j7 }/ u- p" a6 ^) o

      彩和坊李莲英胞弟李莲源宅院;

6 P5 W' V" M. ~" i& u

      西上坡海淀协台衙门鲍卫汉西园;三山郎中叶永昌宅园;

^; y; @- ]. l3 i* J) A3 G+ ]

      为宫里养鸡鸭出身的南小街佟家宅园;

5 ^5 o4 l' I X3 d p9 Y2 D& d

      杨家井胡同怡亲王载垣邸园;祝颐轩宅园等。

6 c8 `: D- m6 {9 i$ I, {

      总之镇内有王公、大臣、商贾、私家宅园计有20余座,可见海淀镇人文历史积淀之丰厚,也是古代文化的精华和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镇内几座园林因临近万泉河畔,可汲水入园。其宅园建在海淀高台地带,为弥补缺水景之不足,大都在宅园中叠山,建旁榭,种植翠竹和名贵花木,形成花中隐榭之秀景,这是镇甸园林景观一大特点。如桂崇宅园园林艺术布局,显现茂林在上,小水面清泉在下,奇峰秀石,含雾出云之秀景。又如文丰园林,高台曲榭,长廊复室,美石嘉树,曲径迷花,亭醉月渚,靡不呈祥献秀。祝颐轩园景布局,厅堂小亭,花木竹石,显得非常幽静。萨利宅园堆石极少,而境界多自然之趣,在小园中还建戏楼一座,每至年节从城内请来戏班演唱,族人欢笑一堂。镇内诸宅园造园布局各不雷同,都有自己的个性,而大都出自清代烫样大家样式雷之手笔,海淀镇槐树街有样式雷家的宅院。

( } ^+ \: t- y5 A# z6 y* j; A3 |

     公元1860年英法帝国主义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海淀镇的王公邸园、私家宅园诸多被毁。解放后较完整遗存的海淀镇宅园有礼亲王邸园、德贝勒宅园、灯笼库桂崇宅园、李连英宅园、萨利宅园、鸡鸭佟宅院及众多的民居胡同四合院。

发表于 2011-4-10 2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水,海淀就没有生机了。
发表于 2011-4-11 0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回忆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这个城市从宜居变成了不宜居 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终归是倒行逆施

发表于 2011-4-11 0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贴:

. \% N# }- t: ?. A- W! B2 ]

------

* f6 \. c' w5 J3 v2 \, E4 ~# E

1:10几年---这样的表述不对。

/ J& B2 d i# k# u2 R

2:蹚水,蹚,有过浅水走的意思。

. b- S+ n; k+ j" H$ F4 l% }. S$ e

3:稻梗地----埂

" n1 d2 O' I q/ R

4:方言土语的用法,随约定俗成走比较好!!

发表于 2011-4-11 0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跟一个技术帖

1 ]+ b8 J) R$ M$ y$ @

-------

8 K9 _+ d2 ?- A7 i( \

1:所以就在这儿纷纷地大兴土木----纷纷地 疑似多余。

5 z! I. w8 N$ ~) l3 y4 |4 l

2:增格林沁---僧格林沁

3 x. e6 }7 ?! q* o$ f/ O

3:椽沿---椽檐

( @ P$ b9 Z& i3 Z6 m

4:倦花铁艺---镌花(?)  这个我没把握 但可以肯定楼主这个词写错了。

) i7 N1 X) ^ P9 Q

5:内外值卢---值胪(?)

- v4 ~6 R* I3 l! P; b, }& q! Z! g

6:袁公保公馆---宫保(?)

7 s2 y! ~. p% S0 b% ~ n* K" q

---------

& T' Q. C3 z" `, K5 w, U

我没有批评您的意思,如此不多介绍回忆性文字,出现恁多瑕疵,不大好!

; h, F7 X" W" w, U- t

祈望楼主再发帖的时候,认真些许!

* X) ?! A+ K9 L3 t, D, Q& X8 Q l

问候您!!

% D* V" l( c- E8 H" o2 q r4 ?' 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11 9:45:1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4-11 0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草长鹰飞版主的纠错和编辑!

; R+ g- B0 e& s6 p

 

. g5 A' n [+ _" h, `! u

谢谢各位老北京网友的留言!

 楼主| 发表于 2011-4-11 0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严谨学风值得我学习,尽请版主删除错误较多的帖子!
发表于 2011-4-11 1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长在胡同在2011-4-11 9:51:00的发言:
版主严谨学风值得我学习,尽请版主删除错误较多的帖子!
6 V' ]& i6 [; E% J. P7 O

1:我以为没必要删除,实际上有些词汇我拿不准,尤其是牵扯到史地方面那些专有词汇的时候——假若我拿得准,我想我会改过。

1 w* F* L* V. W4 Z2 m# y

2:之所以改完以后我还特意跟一个技术贴加以说明,并没有有意出谁丑之意,我的最终目的是提请大伙儿注意,有些词汇用错,具有普遍性,这个还请您理解。

h+ n2 M7 i, G( v V

3:我不敢妄断您的年岁,可从您行文所记述的事情上来看,恐怕您的年岁在我之上,或许跟我妈妈年岁差不多,老人,肯拿起笔写点什么,挺不错的,写总比不写强,至于具体到一些词汇,如果说错了,错不在您,在教育体制。长期浸润在斗争哲学里的人们,除了斗志昂扬批判和弓步翘首表决心之外,甫一拿笔写些真正发于内心的文字,出错难免。

: Q0 A7 J0 s: u3 ?' t7 C: |/ |# M

4:网络的好处在于不谋面,所以您也不必害羞,错了,改过就是,下次行文时候注意就全有了。

- R! @6 Z: `( g" \) v. e

5:谁也不是全知全懂先知先觉,我之所以比您多认识几个字,大约是年轻于您,比您多翻了几页书,有些词汇一入眼就觉着不大对,如此而已。

( w" r/ F0 ]) C+ w; n2 c

6: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 [; b, x z; U

     炳烛之明也是一种明亮,属于有追求之人,比摸黑儿走道儿强不老少呢!!

. B# z0 e6 A7 y, B" W0 G

7:跟您交流很愉快,希望我的行为别给您造成顾虑和误会。

9 N3 R8 l7 h# m9 a8 w

8:不久前经一个朋友推荐参拜了一位老人,老人也是喜欢写,并且很认真,不认识的字工整地注了音,文字咱就不多说了,就那屋子里的烟味,没给我呛死,呆了一个多小时,我的两个肺叶都疼,您要知道,我平时抽烟,且烟瘾不小。从那位老人哪儿出来,两天,两天我没摸烟盒。

9 l% e% S( I1 c0 I- b6 m* f

     之所以跟您说这个,是为了表明我自己的一种态度,对于那些喜爱写写的老人,我觉得我有义务帮一下,能帮是我的福分。

$ G$ l2 ]* J: g4 V$ _( F1 G- M* G

9:问候您,祝您中午好食欲!!

 楼主| 发表于 2011-4-11 1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你不仅认真看贴,还能耐心细致的帮助我、答复我,我真的很高兴.让我看到了老北京网承办者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积极认真的态度.这对我们传承老北京文化是至关重要的,我相信有你们这些北京文化热血青年的积极作为和正确引导,老北京网一定能越办越好,从而积极推动北京历史文化的传承。

6 s+ c3 V* @* s: r- Q! i1 ~6 S

       因触摸不到老北京了,所以我很喜欢老北京网,没事就爱来看看,就是自己写的东西粗糙,缺乏斟酌和校对, 既然写给大家看就应该认真一些,你说得对!版主小伙子!

; V- J4 I0 J8 s

       在此我也问候你和其他几位版主,为了保护北京的历史文化,你们辛苦了!!

发表于 2011-4-11 2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好只在记忆中!
发表于 2011-4-17 1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好啊,找回了记忆,非常好,现在还有具体的遗迹吗
 楼主| 发表于 2011-4-18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山姆:海淀区是从海淀镇得名而来的.但"海淀镇"仨字,十来年前就随着海淀镇胡同、四合院的大规模拆除一起消失了。此地早已全部建成电子商厦和写字楼,现在叫中关村西区.我想这大概是北京最早大规模拆除胡同、四合院,同时彻底去除古老地名的大行动吧,记得当年电视台曾多次报道呼吁保护海淀镇一带有价值的古建,并在电视里展示了一些有规模精致讲究的院落,但最终还是拆除了。

, c" R1 J# r1 \7 @( b( A$ X3 R) u; e

    仅存的古建在中关村西区西部,经过修缮的李莲英宅院还在,目前好像是会所,苏州街路西礼亲王花园的一部分还在,至今经营着多家食府,如白家大院等。还有就是个别异地挪建的假古董了。

发表于 2011-4-18 17: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观鸟日志:玄中寺观褐马鸡

莫说海淀镇

3 o+ C" D$ _4 C8 v# q6 P5 t

就是 离 百望山 十几公里以北的上庄水库和稻香湖 也遭 过度 开发

" A8 L+ E5 d7 A

哪里还有一丝一毫的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的境界?

0 b3 k% d/ n9 {1 E2 Z* M9 \

都是人巨多闹腾的?

0 G3 h% N9 I) f

三四千万人,你让他去哪儿消遣?潇洒?消费?

. A% u9 O' l2 I W) [2 S

1980年代规划的,到2000年不超过1800万人口规模,早就提前十年突破了!

& A1 f7 r1 {, N, V* G

还稻田呢,吃水都要为难了。

& i; P( C& L' b. ~3 a [

怎么就不想控制呢?

% V4 A- x& Q- M) A6 H4 \

失控了?

发表于 2011-4-18 2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口现状,就应该控制人口无序流动。

: w2 `9 Y! ?# i1 U

 

5 K$ f6 V! R9 y3 p# D: k4 s

开发建设应该听取群众意见,而不是群众听上面儿的安排。

- Q/ p, r7 A B# G1 N2 s" l, w

 

! p/ | E3 |/ J2 E( {& ^

拆迁本身就是有很多问题的,目的是不纯的。拆和迁就是强取豪夺。

v9 i; E* }5 h7 [9 b

 

& U) ~7 |1 S7 N: N

农村人可以占着老家的宅基地,到城市里发展,买房买地;而城里人就不能去农村买房买地。这似乎有问题。

. b a: M8 |) _3 {! P5 D: O

 

. a7 C% {2 {+ |* M3 w1 m3 R, M4 ~

总之现在的很多办法都是因为问题太突出了,才想起制定类似“国十条”那样的办法。

4 Z# H2 v( w, a3 F7 H9 {

 

* a. N" O6 [4 M% s6 i7 m

感觉他们总是事后诸葛亮。

' ?0 X& h. V" 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18 21:27:35编辑过]
发表于 2011-4-23 16: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彩和坊。原来在那还有一套分的拆迁房,20平米,大致99年的时候吧,拆迁给了20万。要搁在现在,不给100万部能够啊。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帝在海淀营造的塞北江南之景--三山五园周边、京密引水渠之畔的几十万亩京西水稻田和莲藕地的消失,不能不说是北京的又一大损失。损失之处在于:一、吃不到美味的京西稻了。二、失去了蛙鸣一片的青山稻田荷花美景。三、相当于失去了大面积的湿地。湿地乃地球之肾,京西稻田地处北京西北上风上水之处,北京多刮西北风,这大面积的水稻田,加之这一带原有的水库湿地能不断为京城输送湿气,调节京城气候。   可惜,现在稻田已全部改为旱地,并逐步搞开发建设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抱歉!更正21楼:几十万亩为几万亩。
发表于 2011-5-3 14: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部活的海淀史!
发表于 2011-5-3 15: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的时候,常到长河去玩,那时候河岸是自然地,不是石砌的;水是清澈的,不是浑浊的,更不是有异味的;鱼虾是很多的,站在岸边,你可以看到河里游来游去的鱼虾、蝌蚪什么的,用纱窗和铁丝做个抄子,沉在水里,等目标来了,轻轻提起,于是罐头瓶子收获颇多;夏天是可以游泳的、冬天可以是滑冰的.....一切都像是梦中之事;曾经何时,从梦中醒来,发现河岸改为石砌的了,河水不再清澈见底,夏天不让游泳了,冬天不让滑冰了......曾经何时,从梦中醒来,你会发现大片儿时记忆中的景象不再,一座蹩脚的建筑往往可以使得成片有着悠久历史的胡同、建筑消亡;曾经何时,从梦中醒来,你会发现绿地越来越多越来越漂亮,不过那是用来看的,不是让您享受的...............

, m& n5 C8 W' [# W' ^( @* s! D% ~# M

五一期间驾车经过海淀,发现如今这里彻底被高楼大厦、四环路等取代,除了中关村地名中也几乎找不到海淀的烙印,如同我爱的老北京一样,海淀也消亡了,留在我的记忆中..........

4 A0 o* d6 L4 N8 t+ g1 i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8 11:47 , Processed in 1.325208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