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外地开了饭馆啦!后面的庙到是修了,参观20元门票。庙都修了,山门为何不修呢? * p. \: ]5 ?' o7 Q) d: K! f
$ p+ l8 r7 P& M" H# `3 L' y
[讨论]西顶庙的山门就没人管吗?
' z: J; t9 a3 G* X, Q & J+ ?8 R' V4 |, Q
' L5 I: W+ H2 I2 [
2 p+ k- ~- X( b2 B" h# C
% |" W% h; A" D+ v' {看看被油烟熏的这样了! 6 x& H" C Q5 Z& z9 D$ d& j0 w, U
0 X/ k4 F* p$ f: x* }/ V
[讨论]西顶庙的山门就没人管吗?
& L% e$ f9 `' @* O% ]& B) Y
$ H5 T+ |6 [. ?, I' i0 M
" P$ P& f0 q1 {% d/ ], ^
( g. l& g$ I: L F5 F
6 \! f' V2 f0 A% X% I2 u西顶庙
7 D' B1 u6 v5 s* u) k4 y在蓝靛厂南大街中间地段有一座庙,这就是北京最著名的五顶庙之一的西顶庙,五顶庙是五座泰山神庙又称碧霞元君庙,分别是东顶、南顶、西顶、北顶和中顶,东顶庙在东直门外东顶村,因庙旁有一株数百年的老榆树,这一带的人又称之为孤榆树庙,现已无存。南顶位于丰台区大红门外的南顶村,现已荡然无存。北顶位于朝阳区大屯北顶村,清乾隆年间曾加以修缮,1976年因地震后殿坍塌遂被改建为北顶小学校,现仅存山门和前殿,其余尽毁。中顶在右安门外十里草桥,乾隆三十五年曾修缮,民国时又重修,现存有山门、大殿以及石狮和前人书写的篆字匾额、撰文石碑。西顶是五顶庙中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山门及前殿之后有四层大殿,一、二层大殿之间还建有回廊过道,最后面的一座大殿分上下两层,是全庙的最高建筑。在前殿后面东西两侧建有配殿,配殿内有阴曹地府七十二司彩绘图,大致是讲述人在阳间要积德行善不要做坏事,如果缺德作恶死后到了阴间就会受到阴曹地府的审判,受到各种刑罚,共设有七十二个司分别掌管七十二种酷刑,什么上刀山、下火海、下油锅炸,用磨盘研磨、开膛掏心掏肺喂狼喂狗、挖眼割舌等等极其残忍,看了让人毛骨悚然。儿时看过的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可惜现在已经全无,两侧的配殿也只剩下西边残破不堪的两间了。主体的四层大殿红墙碧瓦,脊顶是金黄色的琉璃瓦当镶嵌,隐约可见当年这座庙宇的辉煌,只是年久失修房檐破损严重墙体断裂几近坍塌,大殿前庭的雕廊彩绘已经尽失,殿内的泥塑神像及其供奉桌案器物更是荡然无存,庙内曾经遮天避日的古松古柏如今也只剩下了两株还顽强的活着,由于缺乏保护,树冠已经没有了枝叶,像两只秃鹫一样光秃秃的矗立在院边不起眼的地方,不多的几片枝叶附着在树干上,在微风中瑟瑟抖动,仿佛向来往的人们诉说着这里的兴衰。据历史记载西顶庙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即1561年),始称护国蕊宫,到了清康熙五十一年重新修缮后改称为广仁宫碧霞元君庙,并御制了石碑,清乾隆三十八年又进行了重修并且御书了额联和御制了石碑。到了民国时期这里曾辟为舍粥场以救济灾民。1949年解放后民政局接管改为疗养院,1970年又辟为北京橡胶五金厂。2001年这里即将被拆迁,也许此时北京的文物局意识到如果一旦被开发商拆除,这个已经在北京存在了400多年历史文物将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永远的消逝,我们将无法面对未来的华夏民族的子孙,于是急忙在拆迁前2001年10月立碑将这里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而使这文物古迹得以保护下来。
' |7 B6 x- B, B: k7 `# Q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15 20:41:1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