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来这论坛,才知道原来和我一样喜欢古代陵寝的人很多,以前还以为自己是异类呢呵呵 & K/ \7 j7 Y, f- H
虽说是说以北京为主的,但我看有很多朋友发的别的地方的陵墓,看来还是这个论坛比较旺,其实除了北京,剩下六大古都陵寝都不少. ) J7 J: F; @' C- S4 ~
看了一圈没有明东陵,那就发发它了 0 T2 k& ?9 d9 e/ `
其实东陵虽没孝陵名气规模大,但地位其实蛮重要的,因为它的主人的命运其实影响了后来明朝的走向,若他不死那么早,很可能"靖难之役"不会发生,毕竟朱标在朝野国民中的影响力是建文没法比的,总之,朱标这一死,让原来的布置太乱,朱标怎么也是多年的太子,朱元璋早早就培养他处理政务,有了相当的政治经验,也有威望,有他在,弟弟们绝对不敢窥视帝位.如果那样假设成功,则明朝也就不会迁都北京,也就没有北京明十三陵了!当然这是假想! : }, T. X+ Y9 E9 y, b
孝陵时常去,每次看到孝陵的游客很多,但是很少有人去关注附近的东陵,它就那样孤零零的躺在那,如同的地宫里躺着的朱标本人一样. # o( N, Q$ \; D$ [/ n3 y
h5 \2 G! [8 O+ _6 i8 k
背景:明东陵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距孝陵东约60米处,是朱元璋的长子朱标的陵墓。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长子朱标先于其父去世后,被葬于明东陵。其子建文帝当上皇帝不久,朱棣(明成祖、朱元璋第四子)便在北京发动政变夺得皇位,对朱标的子孙赶尽杀绝,并将明东陵毁坏。因此,东陵的地点、全貌以及建文帝下落,成了明史待揭之谜。 $ j$ J, J# J# P! |( c
众所周知,在明朝共有在位皇帝16人,除建文帝下落不明外,有15位皇帝建立了陵园,这就是南京的明孝陵、北京昌平十三陵和金山景泰陵。还有生前没做过皇帝,死后受追封并按照帝制建造的4座帝陵,即江苏盱眙的“祖陵”、安徽凤阳的“皇陵”、湖北钟祥的“显陵”,加上明“东陵”,就可合为明19陵了。由于明东陵与明孝陵置于同一陵域内,为了更好保护并供人参观,目前明东陵考古遗址公园已建成开放,就在遗址公园的建设过程中,考古人员采用先进的精密磁测方法对东陵的地下宫殿做了勘探,发现了地宫还完好地保存在东陵宝顶之下,地宫南侧建有长长的墓道。
' O4 d/ H7 P4 R' a( K) f
4 j0 ]: i$ X. C) O# l, \$ d朱标(1355年-1392年),明太祖朱元璋嫡长子。
1 ?" a. @$ y& L0 Q3 Y% E% _1364年(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由李善长等人劝进即吴王位后,立朱标为世子。1368年(明洪武元年),朱元璋即皇帝位,立嫡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即长,温文儒雅,政见常与其父相左,因为朱标常劝谏其父对大臣与吏员的责罚过于严厉,由此导致其父子二人关系的紧张。明洪武二十五年,自秦中视察返京,患病,先于太祖去世,未即皇位,谥懿文太子。朱标嫡子明惠帝朱允炆即位后追尊为明兴宗,陪葬于南京明孝陵。 $ A! Y5 B/ h; @( s$ [, z' z
3 n3 i) v5 L; T5 O
他死后,太祖悲恸不已,为他举行了极隆重的葬礼,赐谥号懿文。四个月后,他的次子允炆(长子雄英此时已逝)被正式立为皇太孙。又六年,朱元璋卒,太孙允炆顺利继位,是为建文帝。他也被追尊为孝康兴宗皇帝。然而这一切,对他已无任何意义,建文帝在皇帝宝座上,屁股还没有坐热,他的四叔朱棣便兴兵发动了靖难之役,并最终夺取了皇位,同时也削除了朱标的皇帝尊号。 : o! |. R" p! Y! I
当时,朱允还拟扩建东陵,并且为东陵命名了新的陵号,只可惜没有流传下来。1999年中山陵文物处在美龄宫旁发掘出了一座重达64吨的龟趺和一块20吨重的无字石碑,从龟趺的形状看年代在永乐之前,它极有可能就是当年建文帝准备为其父立《神功圣德碑》的旧物。
( T2 s7 c3 g" c" r5 k( J L 但是这一切工程都因为朱棣的篡位战争而被迫中止了。朱棣打败侄子朱允称帝后,东陵不但扩建工程停止,而且东陵享殿中“兴宗孝康皇帝之神位”的牌位也被换成“懿文皇太子之神位”。但是,百密一疏——当年建文帝为尊崇其父的帝位,规定每年进行9次大祭,比明孝陵每年的大祭次数还多了6次。朱棣忽略了这一点,终明一代,东陵始终一年九祭。
! [1 D" E) v @! d. k6 I- I5 X 东陵在明代帝王陵寝中的重要地位也是不可抹杀的。“东陵的建造布局开创了明代帝陵规制的先河。”明代帝陵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共用一个主神道。学术界一直公认这项制度是由明成祖朱棣创立的。但东陵遗址的发掘证明,共用主神道是由朱元璋在建造东陵时开创的。再有,明代帝陵地宫入口是斜的,根据探查,这最早也是源于东陵。 $ E- D3 A: v7 t, e' {7 p7 u
# H5 h8 O: i6 J4 Y/ z( k( o/ L/ A
东陵复原图 + ^8 J5 k: Y: g6 N

F$ r3 \- ?1 w5 v# i # s9 s; V# F) z6 Q5 \" m! g
6 A L8 v; T( M8 ~2 p' T ) m6 r9 z* c2 i! J) J: K( `5 W
享殿台阶
[分享]被人淡忘的皇陵 明兴宗朱标-东陵
- @. d% O' s8 b0 ^& f. ^8 I
1 h9 }# N7 l) D/ d7 \ ]' Y
' L2 X) b1 X* F+ Z0 A U4 { 7 ^- l3 q/ Z/ S% K
享殿
& j s( R+ s% H Q/ W! l4 O
[分享]被人淡忘的皇陵 明兴宗朱标-东陵
% l6 W0 |2 O+ g1 P: B4 @4 ~9 b * l3 C6 \8 H, o$ u# a' n2 _
5 z( E& ]* d# G9 n' C- m+ T" w 4 _& ~: B* a2 z- W O8 R i7 T- e$ q
享殿介绍
, D2 d4 s; Q) R$ X' ?/ R y
[分享]被人淡忘的皇陵 明兴宗朱标-东陵
2 Q$ t( F7 R" j! b# M* M9 D3 N
( K1 h6 ?8 u, E4 k5 r k ' T" ~- {& y5 F6 ?. V i" j
0 E" j8 U$ W: K8 o2 R* Z享殿石柱础
[分享]被人淡忘的皇陵 明兴宗朱标-东陵
7 v, Z+ [# b! }2 q9 V4 f& J
8 G9 V! a v& `# r
: b1 i6 R' R/ P" k2 m1 N
[分享]被人淡忘的皇陵 明兴宗朱标-东陵
R4 [9 Z' P2 t7 A
; a9 V6 g( s" o
: q6 ~. f4 i0 ~1 M# W
后面就是东陵宝顶,现在已经被树木遮盖,朱标就躺在下面
[分享]被人淡忘的皇陵 明兴宗朱标-东陵
' r, B, }3 V0 M, ^4 l
; O4 D: Q7 L. U) e2 l " V& K& w5 y: U1 w) g- P
其实我觉得和朱标差不多的还有几个,都是如果即位很可能改变历史的长子或太子,可惜了,比如: : a4 R, c/ J6 Z: c- i
( o8 `; B& q: P e" N秦始皇长子 扶苏 0 i8 W+ ~. D; I9 |) d
汉武帝太子 刘据 ' [) C! A% l3 [- ^* }" f: c
吴大帝太子 孙登 晋惠帝太子 司马遹
$ `2 n$ m6 ]4 W3 Q齐武帝太子 萧长懋 8 M2 k% g( D' E, U
梁武帝太子 萧统
8 B6 N m" ?2 a9 T; U! k0 z隋文帝太子 杨勇 8 X( ^8 z9 M& ^& s2 ]
唐高宗太子 李弘 李贤
2 W. p+ m) i5 R }$ x4 q' o/ b宋太祖长子 赵德昭
9 x t) g7 `7 c# Q明思宗太子 朱慈烺
# ^0 ]7 ]& T+ @) |* s- e7 ?8 r X5 x3 P G& N' Z& X# M0 x
一时就想起这几个,大家有想到的还可以补充呵呵
. V$ e6 }) S2 U2 c# w) S* b这里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真是让我惊喜,我是新同志,希望和各位同好交流
|